03.03 草莓施鈣肥過多有哪些缺點?草莓缺鈣肥如何補救?

l劉祖德


你好,我是晴格格,我很喜歡吃草莓,下面由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在草莓的生長過程中對鈣元素的需求量是很高的,僅次於鉀元素和氮元素,鈣元素的草莓必須的第三大元素,在草莓種植施肥過程中,人們往往忽視了對鈣肥的補充,缺鈣會導致草莓發生多種生理性的病害,在草莓的生長過程中,是很少出現鈣肥過量這種情況的。草莓的果實缺鈣,還容易造成草莓灰黴病的爆發,特別是大棚種植的草莓,進行合理的補鈣是非常重要的。

草莓缺鈣會出現以下症狀:

1. 葉片焦枯:草莓缺鈣典型的症狀就是所謂的葉焦病,通常發生在草莓的新葉上,造成草莓的葉片頂端皺縮,葉尖焦枯。

2. 花器受損:缺鈣還會造成草莓花萼焦枯、花蕾變褐;草莓的新芽頂端乾枯,會被誤當作是芽枯病防治。

3. 果實發軟:草莓的果實發生缺鈣,在草莓的幼果期會出現僵果,成熟期的草莓果實缺鈣會導致細胞壁薄,細胞密度小,草莓果實的表現出發軟的現象,耐儲運性變差,果實的重量降低,容易感染灰黴病。

4. 根系受損:缺鈣的草莓根部比較短,根毛少,根尖從黃白色轉為棕色,嚴重的時候會導致死亡。

導致草莓缺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 土壤缺乏:有的土壤裡含鈣豐富,但大多是被土壤中的磷酸根等陰離子固定,最終生成碳酸鈣,很難被草莓吸收利用。

2. 施肥不均衡:氮磷鉀使用過量時,造成土壤的營養不平衡,鈣元素與磷、硫等元素反應被固定,形成難溶的磷酸鈣和硫酸鈣,或者和鉀元素產生拮抗,鈣的吸收受到了抑制。

3. 根系活力弱:土壤鹽漬化或者其它原因導致草莓的根系受損,鈣的吸收受到抑制。

4. 土壤高溫乾燥:草莓的根部對鈣的吸收和分配輸送主要是靠植物的蒸騰作用所產生的拉力,在土壤水分低,空氣乾燥、溫度高的情況下,草莓的根部吸收的水分少,葉片的蒸騰作用弱,土壤裡的鈣難以被草莓的根部吸收和輸送,造成鈣吸收障礙。乾燥和高溫的情況主要是草莓花芽分化期和現蕾期。

草莓缺鈣的防治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1. 底肥使用生石灰或者煅燒後的牡蠣殼粉等緩釋性鈣肥,在草莓生長期進行葉面噴施和滴灌水溶性鈣肥。

2. 底肥減少複合肥或者氮磷鉀的用量,增施有機肥或者腐熟後的糞肥。

3. 減少化學肥料的用量,草莓在定植緩苗以後澆施腐植酸和海藻精粉,改善土壤環境,促進草莓根部的發育。

4. 避免土壤過於乾燥,土壤不能忽幹忽溼,特別是地膜覆蓋以後,應該注意高溫和土壤水分情況,並對草莓進行葉面噴施補充鈣肥。

以上就是草莓缺鈣的防治方法了,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幫助,祝大家種出來的草莓都能又紅又甜!


晴格格在東北


草莓在種植過程中,需求鈣肥量比較大,一般不會出現鈣肥過量。草莓補鈣出現過量的情況,會影響別的元素吸收。比如磷肥和鉀肥,磷肥會和土壤中的鈣肥形成磷酸鈣沉澱,造成磷肥減少。鈣肥和鉀肥會互相影響吸收,當鈣肥過量時,鉀肥的吸收量就減少


在草莓種植過程中,前期過量使用鈣肥會造成花芽分化不好,引起磷肥吸收減少。鈣肥後期過量使用,會造成品質降低。雖然可能硬度比較好,但是甜度和品質口感會下降一個檔次。

草莓補充鈣肥,一般都是在第一次座果以後,就要開始葉面噴霧螯合鈣。嚴重缺鈣的地塊可以直接衝施,效果最好。也可以在底肥中使用一定量的鈣鎂磷肥補充鈣肥。草莓一般都是連續開花結果,每次結果以後,都可以衝施或葉面噴霧,糖醇鈣或者氨基酸鈣。補充鈣肥有利於增加果實的硬度,提高果實的品質。



草莓在生長過程中,對鈣肥的需求量比較大。一般在成熟期以前,就可以葉面噴霧鈣肥,這樣有利於提高果實的硬度和亮度。在葉面噴霧過程中,鈣肥也可以和別的元素一起混合噴霧。選擇鈣肥時,一定要選擇螯合鈣。普通鈣肥容易出現反應,造成鈣肥失去作用。


土壤大管家


鈣肥不論在何種作物上都不建議根部施用,主要原因有2種。

1、根紀施用利用率差,浪費得多,且大多數鈣肥都是複合形態,含鈣的同時還含有其他元素如氮、磷、甚至氯,在特定生理期如果錯誤施入了大量的反向元素會導致作物出現應激反應,造成減產或品質降低,如幼果期施入硝酸鈣,由於速效氮肥不合時宜的介入,很容易導致生殖生長被削弱從而引發生理落果現象。

2、陽離子拮抗,鈣是陽離子,土壤駛入鈣肥過多會導致鉀肥的吸收速率受阻,同樣的,農田中往往都會富集大量鉀肥,由於陽離子的拮抗作用,土壤施用鈣肥效果也不甚明顯。

所以,鈣肥的施用還是應該以葉面補充為主,並且要抓住不同作物補鈣的關鍵時期,對於大多數被子植物而言,在種子形成早起也就是幼果時期補鈣效果是最好的,在這個時期可以把鈣與硼按照8:1的比例搭配起來葉面施用,輔以鎂效果會更加理想。其實不單是鈣,中量元素中除了硫之外以及所有的微量元素都適合進行葉面補充,葉面補充用量省效果好,你可以在草莓上多做一些嘗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