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春季小麥如何田間管理施肥?

水果小哥66


春季小麥田地如何管理施肥,我是鄉村呂步,分享自己種植小麥的經歷!小麥在春季施肥時間在撥節之前,使用普通尿素進行施肥,結合澆水與葉面噴施補肥。

春季小麥施肥最佳時間

冬小麥春季追肥的時間,在小麥返青之後至拔節之前這段時間內,對小麥春季追肥比較好。春季隨著氣溫的升高,小麥開始進入返青時期,返青之後的小麥,其各部分開始旺盛生長,其根系與莖葉對營養的需求量增加。這個時候要給小麥進行施肥澆水。

小麥施肥用什麼肥

小麥在返青與撥節期主要是需氮量比較大 ,主要施用氮肥為主。氮肥的種類主要有碳酰胺與尿素。碳酰胺是一種中性肥料,它的特點比較容易溶於水,並且也容易在短的時間被小麥吸收利用,缺點在施肥之後,有效氮量吸收利用率低,因為碳酰胺在土壤中養分易發生流失,使有效氮量減少。

尿素相對比碳酰胺穩定性好,有效氮量利用率高,但是尿素有普通與控釋緩釋性尿素,後者比前者減少肥料中氮素的損失,肥效利用率提高10~15%,肥效時間長,可達三個月以上。

在春季給小麥追施建議使用普通的尿素,即避免了碳酰胺的缺點,又避開了緩釋尿素和控釋尿素溶解速度,能夠及時給小麥在返青後的營養補充,緩釋尿素和控釋尿素可以給小麥當作底肥使用。

怎麼給小麥施入普通尿素

一般土壤施入有兩種方法,一是溝施,二是衝施,溝施使用施肥器,間隔一壟進行播肥,衝施結合澆水進行尿素衝施。每畝小麥施用尿素10~15公斤,依小麥的長勢增減施用量。

葉面補充追施,每桶15公斤水加尿素50克與磷酸二氫鉀50克,二次稀釋後,對小麥莖葉均勻噴施1~2次。

總結,春季施肥把握施肥的時間,根據小麥的生長情況,合理施入用量,施入尿素後,對小麥進行灌溉澆水,結合一補三防,對小麥葉面補充營養。


鄉村呂步


一年之計在於春,做好春季麥田管理是奪取夏糧豐收的前提。春季小麥生長期包括麥苗返青、起身拔節到小麥孕穗這段時間,是小麥最重要的營養生長階段。春季小麥田間管理主要包括:劃鋤鬆土增地溫;澆返青水、追返青肥;澆拔節水、追拔節肥;清除田間雜草;控旺長、防倒伏;小麥病蟲害防治等方面。俗語說:“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掌握小麥生長規律,做好春季小麥田間管理,為小麥後期生長打好堅實基礎。

一,大地回春萬物生長,田間麥苗返青,及時劃鋤保墒

人間春來早,一個新的春天到來了。沉寂了一冬的農田有了新氣象,麥苗由黃漸綠,開始返青生長了。這時土壤剛剛解除封凍,為了增加土壤地溫,促進小麥根系生長,幫助小麥早返青、快生長,應及時對麥田進行劃鋤鬆土,增溫保墒,每年冬小麥區春季都比較乾旱,保墒十分重要。劃鋤鬆土結合除草,一舉兩得。其實農民都非常重視,早春麥田裡常見農家大嫂鋤地的身影。“農人小匠”每年開春第一個農活就是給麥田劃鋤。

二,清除田間雜草

麥田除草最好在冬前進行,沒有進行冬前化學除草的,一定要在春季搞好化學除草工作。可在2月下旬至3月中旬小麥返青初期及早進行化學除草,但要避開倒春寒天氣,噴藥前後3天內日平均氣溫在6℃以上,日低溫不能低於0℃,白天噴藥時氣溫要高於10℃。

雙子葉雜草中,以播娘蒿、薺菜等為主的麥田,可選用雙氟磺草胺;以豬殃殃為主的麥田,可選用氯氟吡氧乙酸、氟氯吡啶酯·雙氟磺草胺等;對於豬殃殃、薺菜、播娘蒿等闊葉雜草混生麥田,建議選用復配製劑,如氟氯吡啶酯+雙氟磺草胺,或雙氟磺草胺+氯氟吡氧乙酸,或雙氟磺草胺+唑草酮等,可擴大殺草譜,提高防效。

單子葉禾本科雜草中,以雀麥為主的麥田,可選用啶磺草胺+專用助劑,或氟唑磺隆等防治;以野燕麥為主的麥田,可選用炔草酯,或精噁唑禾草靈等防治;以節節麥為主的麥田,可選用甲基二磺隆+專用助劑等防治;以看麥娘為主的麥田可選用炔草酯防治。

三,對旺長的麥田鎮壓或化學防控,控制旺長,預防後期倒伏。

一部分麥田由於播種早、播種量大、基肥足,小麥返青後出現旺長現象。對這類麥田要在小麥把節前進行鎮壓或化學防控。目的是控旺轉壯,提高小麥個體優勢,增強小麥抗倒伏能力,預防小麥拔節期個體向上優勢競爭,伸長節間,造成小麥莖稈軟弱,株高過高,不抗倒伏。

鎮壓不但能控制小麥旺長,還能踏實土壤,使小麥根系與土壤緊密結合,尤其是秸稈還田的麥田土壤鬆軟,裂縫大,春季乾旱土壤失墒快,對這類麥田鎮壓很有好處。給麥田鎮壓要在小麥拔節前進行,鎮壓時注意鎮幹不鎮溼,雨後或清晨麥苗有露水時不能鎮壓,要選擇晴天中午鎮壓。鎮壓後劃鋤鬆土,使土壤下實上松。

化學防控要在小麥拔節前期噴藥防控。可用節節安或多效唑防控,使用劑量按說明書配比。

四,春季小麥肥水管理

“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整個春季,小麥生長是需肥需水最多的時期,也是小麥完成營養生長的關鍵時期。從開春小麥返青到春末夏初小麥孕穗開花,小麥對肥水的需求佔小麥整個生長期的比例是最大的。因此做好小麥春季肥水管理十分重要。

1,對不同麥田分類施策澆好小麥返青水。

小麥返青水是小麥春季一遍水,十分重要。及時澆好返青水,追施返青肥有利小麥早春分櫱,促進弱苗提早轉化為壯苗,增加畝穗數,增強小麥生長能力,抵禦病蟲害危害和抗倒春寒能力。

(1)為增加化肥利用率,預防化肥流失,春季小麥追肥要分次追肥,不能“一炮轟”。我國氮肥利用率只有35%,流失嚴重,造成很大浪費。所以使用氮肥要分次追肥,對一般麥田澆返青水時可追氮肥(尿素)15~20公斤/畝。第二次追肥可在小麥拔節後期到小麥孕穗前進行,每畝10~15公斤。分次追肥即可滿足小麥生長需求又不浪費,肥料適當後移預防小麥後期脫肥。

(2)冬季雨雪較多的地方,春季小麥返青土壤水分足,可以推遲澆返青水。出現旺長的麥田也要適當推遲澆返青水。同時結合鎮壓控制小麥旺長。

(3)澆返青水後要及時給麥田劃鋤,破除土壤板結,增加土壤透氣性,促進根系生長。

(4)對水澆條件不足的地方,可以在雨後及時追肥。

2,拔節後期澆第二遍水,追二次肥

在小麥拔節後期到小麥孕穗期前要澆第二遍水。同時根據小麥生長情況追肥。小麥長勢不足要進行追肥,一般追氮肥15~20公斤/畝。

五,預防倒春寒對小麥要成危害

1,積極預防

早春凍害(倒春寒)對小麥生長影響嚴重。防止早春凍害最有效措施是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在降溫之前灌水。有澆灌條件的地區,在寒潮來前澆水,可以調節近地面層小氣候,對防禦早春凍害有很好的效果。

小麥是具有分櫱特性的作物,遭受早春凍害的麥田不會將全部分櫱凍死,剩餘分櫱或者從小麥櫱芽處長成的新分櫱仍然能夠成穗。只要加強管理,仍可獲得好的收成。因此,若早春一旦發生凍害,就要及時進行補救。

2,補救措施

一是抓緊時間,追施肥料。對遭受凍害的麥田,根據受害程度,抓緊時間,追施速效化肥,促苗早發,提高2~4級高位分櫱的成穗率。一般每畝追施尿素10千克左右;

二是及時適量澆水,促進小麥對氮素的吸收,平衡植株水分狀況,使小分櫱儘快生長,增加有效分櫱數,彌補主莖損失;

三是葉面噴施植物生長調節劑。小麥受凍後,及時葉面噴施植物細胞膜穩態劑、復硝酚鈉等植物生長調節劑,可促進中、小分櫱的迅速生長和潛伏芽的快發,明顯增加小麥成穗數和千粒重,顯著增加小麥產量。

六,春季小麥病蟲害防治

小麥春季病蟲害主要有麥芽蟲、紅蜘蛛;莖腐病、全蝕病、白粉病等。因為地區不同,小麥品種不同,小麥抗病性不同,所以小麥病蟲害發生情況不一樣,要根據實際情況區別對待。

1,對小麥蚜蟲的防治,可畝用2.5%輝豐乳油20-25毫升,或5%氯氟氰菊酯20-25毫升,兌水40千克進行噴霧防治。

2,對於小麥紅蜘蛛的防治,可畝用2.0%阿維菌素20毫升,兌水40千克防治

3,紋枯病、根腐病可選用250g/L丙環唑乳油每畝30~40毫升,或苯醚甲環唑每畝20~30毫升兌水噴小麥莖基部,間隔10~15天再噴一次;防治小麥莖基腐病,宜每畝選用嘧菌酯50~70毫升,或每畝用40%戊唑醇,或咪鮮胺水劑60毫升兌水後,噴淋小麥莖基部。

總結:春季小麥如何田間管理?“農人小匠”根據自己的生產經驗總結主要做好這樣幾個方面:開春早劃鋤,防治田間雜草,及時澆返青水,並根據小麥長勢分次追肥,預防小麥倒春寒,做好春季小麥病蟲害防治。春季小麥田間管理做好了就為小麥後期生長打下了良好基礎。


農人小匠


鹽城市大豐區作物栽培技術指導站

去年秋冬,降雨量總體偏少,部分稻茬小麥出苗不理想,冬前麥苗有相當比例發棵不足存。目前,小麥越冬期即將結束,馬上就會進入到返青拔節階段,此時在管理措施上正確與否,對左右後期小麥產量的形成非常關鍵。所以,根據此階段小麥發育特點,在關鍵時節強化管理,對奪取小麥優質高產十分重要。

近年來,我區小麥管理水平總體在提升,但仍然有相當部分農民對春季小麥發育特點不瞭解,導致在管理措施上失策失當,結果是不但降低了產量,而且增加了成本。春季返青拔節階段的田間管理主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正確把握好春季追肥時機

部分農民有冬季施臘肥和開春遇雨即撒尿素的習慣,對於長勢差和不平衡的三類苗適量追施一點肥料有助於苗情轉化,但對於長勢正常的一、二類苗在此時追肥就不適宜了。長勢較好的麥苗此時追肥會造成大量無效分櫱發生,對奪取高產反而會造成不利影響。具體適宜追肥時間應該是在小麥葉色褪淡,基部第一節間伸長1~2釐米時施拔節肥,在我區一般在3月上中旬。施肥量一般可施尿素5~8公斤,45%三元複合肥10~15公斤。對於具體麥田要根據群體大小和肥力表現適當調節。我區農民小麥的播種量普遍較高,田間群體過大,而且冬春用肥量足,葉色褪淡遲。對於這部分麥田建議推遲拔節肥的施用,要堅持葉色不褪淡不追肥的原則,將施肥時間適當後移,調整施肥時期以孕穗肥為重點。對於高產田塊,建議增施一次穗粒肥,時間掌握在劍葉露出一半時施用,一般每畝施尿素5~8公斤。對於弱筋小麥,施氮要前移,此次肥料不宜施用,否則會影響品質。

二、注意提高田間水系標準

“田間一套溝,從種喊到收”,小麥拔節後根系活力會逐步下降,如遇多雨漬害後根系的恢復能力會很差,對後期的產量影響也會很嚴重。所以,麥田田間一套溝標準的高低對保證後期高產穩產十分重要。當前要利用好小麥拔節前有利時機,做好清溝理墒工作,確保排灌自如。

三、做好春季田間化除和病蟲害防治工作

今年冬春階段土壤墒情適宜,去年冬前沒有化除的田間雜草基數較高。所以,春季麥田化除工作十分重要。在化除上要掌握好防除適期,具體時間在2月下旬至3月上中旬,當氣溫穩定在6℃以上時要搶晴好冷尾暖頭天氣突擊進行(具體用藥配方請參照植保站病蟲情報)。在化除時,藥水量要用足,施藥要均勻,避免重噴,防止凍藥害的發生。注意寧麥系列對炔草酯相對敏感,要儘量掌握在最低氣溫6℃以上用藥。

在病蟲害防治上要及時用藥,重點做好紋枯病、白粉病和赤黴病的防治,做到及時用藥、選對藥種、施足藥量。

四、注意春季防凍

小麥拔節後遇-2℃以下的低溫,主莖和大分櫱會逐級受凍而亡。此時可通過迅速施用恢復肥,促進動搖分櫱和高節位分櫱成穗,挽回產量損失。具體看受凍程度,主莖幼穗凍死率在10%~30%的田塊每畝施尿素5公斤左右,凍死率每增加10%,每畝增施2.5公斤尿素左右。但施用上限不宜超過15公斤。

五、控旺促長,根外補養。

小麥返青拔節前後,如麥苗長勢過旺、群體過大,可通過噴施生化製劑控制麥苗旺長,防止後期倒伏,同時可以增強小麥抗逆性。一般在2月底或3月初拔節初期群體偏旺麥田,每畝用矮壯豐或矮苗壯或15%多效唑可溼性粉劑50~70克兌水30~40公斤噴粗霧進行化控,矮化植株,提高抗倒能力。正常長勢麥田,可用中農弘露麥稻矮壯抗倒增產素100~150克兌水30~40公斤噴霧。

小麥後期葉面噴肥經麥葉吸收後,可增強和延長後期葉片功能,增強光合功能,促進物質合成與運輸,加速灌漿和增加粒重,是小麥高產栽培的重要輔助性增產措施。同時可預防乾熱風、防旱衰,結合防病治蟲,達到“一噴三防”的效果。






用戶8347253286562張


常言說“三分在種,七分在管”,小麥要高產,重點在於管,因此,小麥後期管理是高產的關鍵。 春節過後,隨著氣溫逐漸回升,小麥陸續進入返青、起身和拔節期。這一時期是決定成穗數多少和穗子大小的關鍵時期,是一年中小麥管理的關鍵時期。那小麥春季如何管理呢?


一、早春鎮壓,

春季可壓碎土塊,封補裂縫,使經過冬季凍融疏鬆了的土壤表土層沉實,使土壤與根系密接起來,有利於根系吸收養分,減少水分蒸發和避免冷空氣侵入分葉節附近凍傷麥苗;對於沒有水澆條件的旱地麥田,要在土壤化凍後及時鎮壓,促使土壤下層水分向上移動,起到保墒、抗旱的作用;對長勢過旺麥田,在起身期前後鎮壓,可以抑制地上部生長,起到控旺轉壯作用。 早春鎮壓和劃鋤結合起來,一般是先壓後鋤,以達到上松下實、增溫抗旱的作用。返青期至起身期鎮壓可有效抑制分葉增生和基部節間過度伸長,調節群體結構合理,提高小麥抗倒伏能力,是控旺苗轉壯的重要技術措施。注意在上午霜凍、露水消失後再鎮壓。旺長嚴重地塊可每隔一週左右鎮壓一次,共鎮壓2~3次。

二、適時化學除草

為了控制雜草危害,麥田除草在冬前進行。沒有進行冬前化學除草的,一定要在春季搞好化學除草工作。可在2月下旬至3月中旬小麥返青初期及早進行化學除草,但要避開倒春寒天氣,噴藥前後3天內日平均氣溫在6℃以上,日低溫不能低於0℃,白天噴藥時氣溫要高於10℃。

雙子葉雜草中,以蒿子、薺菜等為主的麥田,可選用雙氟磺草胺、2甲4氯鈉、滴異辛酯等藥劑;對於豬殃殃、薺菜、蒿子等闊葉雜草混生麥田,建議選用復配製劑,如氟氯吡啶酯+雙氟磺草胺,可以擴大殺草譜,提高防效。

單子葉雜草中,以雀麥為主的麥田,可選用啶磺草胺+專用助劑,或氟唑磺隆等防治;以野燕麥為主的麥田,可選用炔草酯,或精噁唑禾草靈等防治;以節節草為主的麥田,可選用甲基二磺隆+專用助劑等防治;

雙子葉和單子葉雜草混合發生的麥田可用以上藥劑混合進行莖葉噴霧防治,或者選用含有以上成分的復配製劑。要嚴格按照農藥標籤上藥劑標註的推薦劑量和方法噴施除草劑,避免隨意增大劑量造成小麥及後茬作物產生藥害,禁止使用長殘效除草劑如氯磺隆、甲磺隆等藥劑。


三、 科學施肥澆水

春季肥水管理是調控群體和個體的關鍵措施,一定要因地因苗科學管理。 因苗確定春季追肥。

澆水時間。對於年前植株營養體生長過旺,地力消耗過大,有“脫肥”現象的麥田,可在起身期追肥澆水,防止過旺苗轉弱苗;對於沒有出現脫肥現象的過旺麥田,早春不要急於施肥澆水,應在鎮壓的基礎上,將追肥時期推遲到拔節後期,一般施肥量為畝追尿素12~15千克左右。 要在小麥拔節中後期追肥澆水,以獲得更高產量;

對地力水平一般的一類麥田:要在小麥拔節初期進行肥水管理。一般結合澆水畝追尿素15~20千克。

二類麥田:春季田間管理的重點是促進春季分葉的發生,鞏固冬前分葉,提高冬春分葉的成穗率,一般在小麥起身期進行肥水管理。

三類麥田: 三類麥田多屬於晚播弱苗。春季田間管理應以促為主。一般在早春表層土化凍2釐米時開始劃鋤,拔節前力爭劃鋤2~3遍,增溫促早發。同時,在早春土壤化凍後及早追施氮素化肥和磷肥,促根增葉保穗數。只要墒情尚可,應儘量避免早春澆水,以免降低地溫,影響土壤透氣性延緩麥苗生長髮育。 旱地麥田主要應採取以下措施: 旱地麥田由於沒有水澆條件,應在早春土壤化凍後抓緊進行鎮壓,以提墒、保墒。

弱苗麥田:要在土壤返漿後,借墒施入氮素化肥,促苗早發;一般壯苗麥田,應在小麥起身至拔節期間降雨後,抓緊借雨追肥。一般畝追施尿素12~15千克。對底肥沒施磷肥的要在氮肥中配施磷酸二銨,促根下扎,提高抗旱能力。

四、 及時防控病蟲害

返青拔節期是麥蜘蛛的危害盛期,也是紋枯病、莖基腐病、根腐病等根莖部病害的侵染擴展高峰期,要抓住這一多種病蟲集中發生的關鍵時期,以主要病蟲為目標,選用對路殺蟲劑與殺菌劑混用,一次施藥兼治多種病蟲。

防治紋枯病、根腐病可選用250g/L丙環唑乳油每畝30~40毫升,或300g/L苯醚甲環唑·丙環唑乳油每畝20~30毫升,或240g/L噻呋酰胺懸浮劑每畝20毫升兌水噴小麥莖基部,間隔10~15天再噴一次;防治小麥莖基腐病,宜每畝選用18.7%丙環。嘧菌酯50~70毫升,或每畝用40%戊唑醇。咪鮮胺水劑60毫升,噴淋小麥莖基部;防治麥蜘蛛,可畝用5%阿維菌素懸浮劑4~8克或4%聯苯菊酯微乳劑30~50毫升。以上病蟲混合發生可採用上述對路藥劑一次混合施用進行藥防治。

注意要嚴格按照所用農藥的適宜濃度、使用時期和技術操作規程等進行操作,以免發生藥害。

五、防止早春凍害發生

春季氣溫回升快、起伏大,極易發生“倒春寒”。早春凍害(倒春寒)對小麥生長影響嚴重。所以各地要根據天氣預報,在寒流來臨前,有澆灌條件的地區,在寒潮來前澆水,可以調節近地面層小氣候,對防禦早春凍害有很好的效果。 小麥是具有分葉特性的作物,遭受早春凍害的麥田不會將全部分葉凍死,剩餘分葉或者從小麥葉芽處長成的新分葉仍然能夠成穗。只要加強管理,仍可獲得好的收成。因此,一旦發生凍害,要及時採取結合澆水追施速效化肥等補救措施,促小櫱趕大櫱,促進受凍麥苗儘快恢復生長,將凍害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主要補救措施:

一是抓緊時間,追施肥料。對遭受凍害的麥田,根據受害程度,抓緊時間,追施速效化肥,促苗早發。一般每畝追施尿素10千克左右;

二是及時適量澆水,促進小麥對氮素的吸收,平衡植株水分狀況,使小分葉儘快生長,增加有效分葉數,彌補主莖損失;

三是葉面噴施植物生長調節劑。小麥受凍後,及時葉面噴施植物生長調節劑,可促進中、小分葉的迅速生長和潛伏芽的快發,明顯增加小麥成穗數和千粒重,顯著增加小麥產量。


六、預防春旱

對於沒有水澆條件的旱地麥田,在春季土壤化凍後及時鎮壓劃鋤,並趁早春土壤返漿或下小雨後趁墒追肥;稻茬麥漬害較重的地區,要及時清溝理墒、預防春旱。目前部分麥田土壤表墒不足,且春旱發生頻率高,要密切關注天氣,對目前表墒不足及整地質量差、土壤懸松的麥田要及時澆水保苗,抗旱防凍,促進正常生長。

七、預防倒伏

對播量偏大、群體大,冬前有旺長趨勢的麥田,春季要以控為主,在返青至起身期採用鎮壓、深鋤和噴施生長抑制劑等措施,控制春生分葉,抑制基部節間伸長,構建合理群體,培育健壯個體,預防後期倒伏。


總結:

以上就是春季小麥的管理技術,小麥種植戶們可以結合實際的種植情況,科學地進行施肥。最後祝各位小年快樂!來年豐收!


小魚兒豆花


春天是小麥繁育最為重要的時刻,在這個時候一定要注意好管理的主要因素,這樣才能讓它的產量不斷的減少。那麼該如何注意好管理工作呢?


一、施肥澆水

如果是沒有添加越冬水的話,此時一定要注意好反青水的澆灌工作才行,這樣才能更好的促進壯苗以及更好的保苗,還需要注意好小水灌滿,不能用上猛水急水,地表不能看到有水,這樣才能更好的施肥。 如果已經澆水的話,那可以在拔節期進行追肥,通常來說每畝添加二十公斤的尿素或者三十斤的高氮複合肥,這樣就可以確保麥田的產量更高,追肥也要推後到拔節期才行,而在澆水上,一般根據土壤墒情判斷量的多少,如果生長比較好,可以推遲澆水的時間。 當然澆水可延長到灌漿期,提高小麥的千粒重,也能讓的結實率增加,當然如果要是碰到乾旱的話,那就一定要及時的添加水分才行。

二、田間管理

想要促進小麥的更好生長,其實還需要及時的壓實根鬚,一般採用鎮壓的形式,時間上不能選擇在陰天進行,選擇光照充足的中午即可。 當然也可以進行中耕,這樣的話就可以起到很好的保墒,可以讓土壤更加的透氣,也能夠促進根鬚的生長,讓麥苗也能夠早發,中耕還需要注意好時間的安排,在返青前就可以進行,當然每次的程度不需要太高,這樣的話就可以讓弱苗更壯實。

當然都也要注意好凍害的危險,畢竟2020年的春季還需要提防倒春寒,畢竟這個冬天氣溫不算冷,我們需要注意好氣溫的變化,及時的進行澆水和灌溉,這樣的話才能更好的防禦,當然受到凍害後,一般可添加10斤的生長調節劑,大家怎麼看呢?


惠農圈


春季小麥田間管理主要做好中耕除草,春灌,控制旺長和追施返青肥與提苗肥,以及凍害,病蟲害防治等工作。



  • 農村有俗語說:“初一放下餃子碗,拿著鋤頭奔麥田”,意思是說,農民對春季小麥的管理工作非常重視,一天都不能停歇,即使春節這天,吃罷餃子,勤勞的農民仍然閒不住,老農會拿著鋤頭到麥田裡除草;其實勤勞的老輩農民,麥田裡的雜草早就被治理的一乾二淨,老農仍然喜歡拿著鋤頭到田裡走一走,看一看,聞一聞麥田濃郁的麥香,感受春天到來的氣息。

  • 由此可見,春季小麥的田間管理是小麥生長的重要階段,它反映出農民對越冬小麥的重視程度,還決定了夏收小麥的豐收程度;因此,春管小麥要早管,要管好,要管全面,要管到位;下面,我們根據種植小麥積累的經驗,詳述春季小麥的管理過程與管理標準。

中耕除草

  • 春天到來,春暖花開,萬物復甦,草木萌動;小麥結束一冬的冬眠,在適宜的溫度下,開始生長;然而,春天也是田間雜草生根發芽的時節,各種雜草夾雜在麥苗之間,爭食小麥的營養,阻擋小麥的光合能力,對小麥的生長帶來不利影響;因此中耕除草是春管小麥的常規工作,只要見到麥田有雜草萌生,就要定期或不定期的耪除;另外,在耪除雜草的過程中,也為小麥中耕鬆土,提升土壤的透氣性,促進小麥吸收營養旺盛生長。

春灌

  • 在一些海拔高亢地區,春季常會出現乾旱少雨天氣,在長期乾旱無雨的環境下,對正處於返青和生長期的小麥生長極為不利,因此,春灌小麥是部分地區為緩苗提苗採取的應對措施;種植戶需根據各自麥田的旱澇程度,適時適當開展小麥的春灌工作。

控旺

  • 在黃淮地區,有些年份越冬小麥會出現春後旺長情況,在溫度偏高的個別季節裡,小麥會提前返青進入生長期,超出了小麥生長的節令;如果遇到倒春寒,或者桃花雪以及極端春霜凍情況,旺長的小麥會遇到凍傷凍死的風險,為小麥的生長和豐收帶來極大影響;因此,春季小麥控制旺長很重要,種植戶需根據小麥長勢,關注天氣變化,以及小麥土壤的肥力肥效,遵循小麥節令生長規律,適時澆水,適當施肥,控制小麥生長節奏,別讓小麥旺長帶來產量下降。

施肥

  • 春季小麥在溫度適宜的情況下,小麥會進入返青期和拔節期,這個階段,要適當施入小麥返青肥,提苗肥和拔節肥;春季增肥要根據小麥長勢,以及土壤肥力情況,適時適量追施返青肥和提苗肥拔節肥;如果小麥冬前苗情弱底肥不足,可每畝施入150公斤的氮肥,如果冬前小麥苗情壯底肥充足,可每畝施入100公斤的氮氨肥;在生長期,每畝施入75公斤的複合肥,滿足小麥對微肥的需求量;小麥拔節期之前,要根據小麥長勢施入足量的氮肥和複合肥,以畝施100公斤的氮肥,混施50公斤的磷鉀肥為宜。

凍害

  • 春季氣溫雖然回升,但氣候多變,倒春寒現象時有發生;倒春寒對小麥的生長極為不利,如不及時採取應對措施,可造成小麥減產;因此,種植戶需關注天氣變化,在氣溫驟降或者春霜凍到來之前,給小麥灌施防凍水,以此預防凍害發生;如遭遇小麥凍害,在緩苗期可噴施葉面肥提升小麥生長活力。

病蟲害

  • 春季氣溫升高,小麥開始旺盛生長;但春季溫暖潮溼的氣候也是小麥病蟲害滋生的旺季;如不及時治理,對小麥生長和產量帶來影響;因此,種植戶需時刻關注小麥病蟲害的發生情況,及時採取科學的應對措施,預防和控制病蟲害的發生。春季小麥生長階段,蚜蟲,紅蜘蛛,膩蟲以及地下蟲是小麥蟲害高發期,對上述蟲害可使用2.5%的氯氟氰菊酯乳油加啶蟲咪乳油1000倍液作霧狀噴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也可噴施新型廣譜無公害安全的鉀維鹽生物製劑按照說明或在農業植保技術人員指導下施治,對各種蟲害具有全面綜合的滅殺作用。

總結

  • 春季小麥的管理工作細密而繁瑣,農村有農諺說:“三天不下田,莊稼鬧著玩”;意思是說,如果你三天對莊稼不管不問,莊稼也會和你鬧著玩的生長;所以,春管小麥,要勤觀察,勤發現,勤應對,勤管理,“人勤地不懶,功到吃白麵”,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鄉音鄉情


小麥經過越冬期以後,隨著春季的到來,溫度慢慢回升,進入返青期,這時候是小麥春季管理的關鍵時期,小麥返青期、拔節期的管理,對於後續的成穗很重要,因此,做好春季的管理對於最終的高產有比較大的影響,其中施肥技術又是重中之重。

春季針對小麥的長勢情況,不同地塊,不同麥田進行科學施肥(追肥),小麥春季追肥主要以氮素為主,搭配磷肥、鉀肥,至於中微量元素可以隨小麥“一噴三防”時噴施,氮素主要是尿素,磷肥、鉀肥可選擇過磷酸鈣和氯化鉀等。

1、根據麥苗長勢

經過了一個冬季,不同區域、不同地塊的麥苗長勢有差別,如果麥苗葉片顏色嫩綠,沒有脫靶現象,一般情況下,可以少施氮肥,或者晚一段時間進行追肥,每畝追施8-10kg即可;如果麥苗長勢較差,植株分櫱少,葉尖由於凍害出現發黃,可適當多施氮肥,每畝追施尿素15-20kg,同時,搭配過磷酸鈣和氯化鉀各5kg左右,一方面促進小麥快速返青,另外一方面,提高分櫱的成穗率。

2、根據土壤肥力

地塊不同,土壤的肥力會有一定的差別,這點從小麥的長勢也能夠看出,如果是土壤肥力較好的地塊,小麥播種前底肥足量,再加上施用了有機肥,或者測土配方施肥的情況,小麥長勢好,安全越冬,春季可少施氮肥,每畝追施8-10kg即可;如果土壤肥力較差的地塊,底肥施用不足,小麥長勢差,苗小苗弱發黃,這種地塊,不用多說大家也明白要多追肥,尿素每畝20kg左右,過磷酸鈣和氯化鉀各8-10kg左右,以此來滿足後續生長對於養分的需求。

據小幫手實際所觀察,以我們豫東來說,大部分的種植戶並不會根據麥苗的長勢或者土壤肥力追肥,而是根據往年的經驗,另外,大部分還是以尿素為主,磷肥和氮肥追施較少,用量一般比較固定,每畝大概15-20kg,還有一小部分農戶不會追肥,從種到收,就施一次底肥。

不論是採取哪種方式進行追肥,建議大家注意以下4點事項:

1、追肥時,建議選擇晴朗的天氣,時間選擇中午前後,不過,有農戶還會選擇下雨前進行追肥,觀看天氣預報,降雨前把尿素撒在麥田中,這樣做的人不少,但是要注意,肥料的利用率會降低。

2、如果有灌溉條件的麥田,在追肥過後,可以進行適當澆水,一方面補充水分,另外一方面,利於肥料的吸收,注意一點,不要長時間大水漫灌,水分適量就行。

3、如果沒有灌溉條件的麥田,追肥時不建議撒施,可以採取深施,深度一般是5-6cm左右,施肥後記得及時覆土,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4、不能追肥過量,會起反作用,一方面出現肥害的幾率增加,另外一方面,無故增加成本,最後還不能增產。

以上就是小麥春節施肥的管理技術,希望種植戶認真對待返青期的追肥,為恢復小麥正常生長做好基礎,以便最終的高產。


農民的小幫手


春季是小麥生長的關鍵時期,為了小麥高產奠定良好的基礎。1、碾壓提墒,預防倒伏。2、春灌追肥,促弱轉壯。3、中耕劃鋤,提升地溫。4、化學除草,防治病蟲。5、防禦凍害,及早補救。









我是農村曹哥


春季小麥管理方法、什麼時候澆水、春季小麥病蟲害防治、施什麼肥、除草時間

立春已過,全國小麥已進入返青期,如果想取得小麥高產,就應該及時加強春季麥田管理,確保今年小麥再獲豐收。那麼春季田間小麥如何管理,小麥春季田間管理技術要點?

1、碾壓提墒,預防倒伏。旱地小麥在返青前後碾壓可提墒保墒,促進小麥根系發育。一般是先鎮壓後劃鋤,碾壓的時間要在晴天中午,切忌在寒冷潮溼的早晨進行,以免壓折主莖和損傷葉片。

2、春灌追肥,促弱轉壯。要及時進行春灌,弱苗田結合春灌追肥,畝施5-7公斤尿素或用稀人糞尿、沼液澆潑,畝用量20—30擔,以增強植株的抗旱抗寒能力,培肥土壤,促根增櫱,促進苗情轉化升級。長勢較旺的田塊,採用肥水調控,蹲苗促壯。

3、中耕劃鋤,提升地溫。麥田中耕劃鋤可鬆土保墒,提升地溫,增強土壤通氣性,有利於促根壯櫱,促進麥苗早發。中耕要注意因地、因苗制宜。對晚播麥田、弱苗田在返青前後以中耕劃鋤為主,宜多次淺劃鋤、細鋤,提高土壤溫度,促進弱苗轉壯;一類苗以控為主,返青期以劃鋤為主,進行深耕,控制無效分櫱產生,減少養分消耗。

4、化學除草,防治病蟲。當前氣溫回升,正是化學除草的好時機,要選準藥劑,及時防除。對以薺菜、播娘蒿等闊葉雜草為主的麥田,可選用10%苯磺隆可溼性粉劑畝用量10克、72%2,4—D丁脂乳油畝用量50毫升;對以燕麥草等禾本科雜草為主的麥田,可選用6.9%精惡唑禾草靈畝用量40—60毫升或10%精惡唑禾草靈畝用量30—40毫升或3%甲基二磺隆畝用量25—30毫升;對闊葉雜草和禾本科雜草混發的麥田,可畝用40%唑草酮(快滅靈)幹懸浮劑2—3克與驃馬濃乳劑40毫升混合。以上藥劑兌水30—40公斤均勻噴霧。配藥時應採用兩次稀釋法,即用少量的水先溶解藥劑攪勻,再倒入噴霧器攪拌均勻,保證每畝的用藥量和藥液量,均勻噴霧,不漏噴,不重噴,在無風或微風、氣溫10℃以上施藥。同時要做好小麥條鏽病、白粉病、赤黴病、麥蚜、紅蜘蛛等麥田病蟲害監測預報和防治工作。

5、防禦凍害,及早補救。春季小麥會遭受倒春寒和晚霜危害,要密貼關注天氣變化,在寒流和晚霜來臨前,採取麥田灌水、田間燻煙等辦法,調節近地面層小氣候,減小地面溫度變幅,防禦早春凍害。一旦受凍,要及時追肥恢復生長,一般畝施尿素4-5公斤,或噴施磷酸二氫鉀、植物生長調節劑,促進小麥生長。

綜上就是小麥春季田間管理技術要點,農民還需要注意的是:春節後,小麥很快進入返青拔節期。因此,在春季麥田管理當中要嚴禁畜禽啃青。





曹家二哥


立春已過,全國小麥已進入返青期,如果想取得小麥高產,就應該及時加強春季麥田管理,確保今年小麥再獲豐收。那麼春季田間小麥如何管理,小麥春季田間管理施肥?

1、碾壓提墒,預防倒伏。旱地小麥在返青前後碾壓可提墒保墒,促進小麥根系發育。一般是先鎮壓後劃鋤,碾壓的時間要在晴天中午,切忌在寒冷潮溼的早晨進行,以免壓折主莖和損傷葉片。

2、春灌追肥,促弱轉壯。要及時進行春灌,弱苗田結合春灌追肥,畝施5-7公斤尿素或用稀人糞尿、沼液澆潑,畝用量20—30擔,以增強植株的抗旱抗寒能力,培肥土壤,促根增櫱,促進苗情轉化升級。長勢較旺的田塊,採用肥水調控,蹲苗促壯。

3、中耕劃鋤,提升地溫。麥田中耕劃鋤可鬆土保墒,提升地溫,增強土壤通氣性,有利於促根壯櫱,促進麥苗早發。中耕要注意因地、因苗制宜。對晚播麥田、弱苗田在返青前後以中耕劃鋤為主,宜多次淺劃鋤、細鋤,提高土壤溫度,促進弱苗轉壯;一類苗以控為主,返青期以劃鋤為主,進行深耕,控制無效分櫱產生,減少養分消耗。

4、化學除草,防治病蟲。當前氣溫回升,正是化學除草的好時機,要選準藥劑,及時防除。對以薺菜、播娘蒿等闊葉雜草為主的麥田,可選用10%苯磺隆可溼性粉劑畝用量10克、72%2,4—D丁脂乳油畝用量50毫升;對以燕麥草等禾本科雜草為主的麥田,可選用6.9%精惡唑禾草靈畝用量40—60毫升或10%精惡唑禾草靈畝用量30—40毫升或3%甲基二磺隆畝用量25—30毫升;對闊葉雜草和禾本科雜草混發的麥田,可畝用40%唑草酮(快滅靈)幹懸浮劑2—3克與驃馬濃乳劑40毫升混合。以上藥劑兌水30—40公斤均勻噴霧。配藥時應採用兩次稀釋法,即用少量的水先溶解藥劑攪勻,再倒入噴霧器攪拌均勻,保證每畝的用藥量和藥液量,均勻噴霧,不漏噴,不重噴,在無風或微風、氣溫10℃以上施藥。同時要做好小麥條鏽病、白粉病、赤黴病、麥蚜、紅蜘蛛等麥田病蟲害監測預報和防治工作。

5、防禦凍害,及早補救。春季小麥會遭受倒春寒和晚霜危害,要密貼關注天氣變化,在寒流和晚霜來臨前,採取麥田灌水、田間燻煙等辦法,調節近地面層小氣候,減小地面溫度變幅,防禦早春凍害。一旦受凍,要及時追肥恢復生長,一般畝施尿素4-5公斤,或噴施磷酸二氫鉀、植物生長調節劑,促進小麥生長。

綜上就是小麥春季田間管理技術要點,農民還需要注意的是:春節後,小麥很快進入返青拔節期。因此,在春季麥田管理當中要嚴禁畜禽啃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