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 「江蘇兩會」精準著力,讓蘇北農民住房改善工作“好上加好”

「江蘇兩會」精準著力,讓蘇北農民住房改善工作“好上加好”

  改善蘇北農民住房條件,是省委十三屆六次全會關於決勝高水平全面小康部署中重點強調的三件事之一。這項工作關係蘇北農民生活質量,關係全省全面小康建設大局。在正在召開省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上,蘇北農民住房改善工作也成了委員關注的熱點。

  蘇北農民住房改善工作自2018年開展以來,成果豐碩:興建了一大批農村新型社區,轉移安置了大量群眾,大大改善了蘇北農村危舊房多、農房佈局分散、村莊整體環境差、村莊缺少活力等局面,受到群眾普遍歡迎。

  不過,省政協委員、宿遷市政協副主席張華賢在調研中發現,在一些地方存在“重居住,輕就業”的傾向——新居即將建好,但農民就業難問題尚未解決。對此,他在提案中建議,農房改造要避免“就居論居”,要強化產業配套。“希望各地按照城鄉空間佈局,結合農業重大項目建設和特色產業發展,配套一批規模基地類、設施類、加工類的農業項目,加快推進鄉鎮就業創業園區、工業園區提檔升級,來拓寬非農就業領域,完善職業技能培訓政策,建立個性化適崗性培訓菜單,要審慎規劃進城入鎮留村人口比例,把保障蛋糕儘可能地分給進不起城鎮的農戶。”

「江蘇兩會」精準著力,讓蘇北農民住房改善工作“好上加好”

省政協委員、宿遷市政協副主席 張華賢

  故土難離,最憶是鄉愁。如何使承載歷史記憶和精神寄託的鄉愁文化在農民集中居住區得以留存和傳承,讓集中居住區既成為廣大農民的溫馨居所,又成為農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精神家園?張華賢委員在提案中建議,要依託地標性鄉愁元素,建設一批農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包括文化、公益和休閒場所,要充分挖掘非物質鄉愁文化資源,使傳統技藝傳之久遠。還要積極培育傳承人隊伍,用活化石的方式,弘揚傳統文化,歌頌時代精神。

  為進一步讓各級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更加精準,九三學社江蘇省委也成立課題組,就蘇北農民住房改善工作提交了集體提案。省政協委員、省政協副秘書長、九三學社江蘇省委副主委蒯建華表示,規劃設計對蘇北農房改善工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要合理規劃,凸顯特色,避免“無序收縮”。“新型農村社區要延續傳統的村莊空間肌理,儘可能讓現有水、田、林成為村莊的自然邊界,讓村落空間錯落有致;借鑑傳統鄉村的營建智慧,提煉傳統民居元素,體現地域文化特色。”

「江蘇兩會」精準著力,讓蘇北農民住房改善工作“好上加好”

省政協委員、省政協副秘書長,九三學社江蘇省委副主委 蒯建華

  課題組在調研中還發現,不少新型農村社區是跨村組甚至是跨行政村集聚的,涉及到生活習慣、居住方式、社會關係調整等深層次變化。那麼,在農房改善過程中如何創新新型社區治理?蒯建華委員建議:一方面要把基層黨建和基層治理緊密結合,妥善處理好新型社區和原村居黨組織、自治組織、集體經濟組織之間的關係,充分發揮好黨組織的統攬作用。另一方面,要創新新型農村社區治理,完善村民自治機制,加快建立自治管理、物業管理、行政管理“三位一體”的運行機制,確保建成之後還要“管得好、長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