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 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答題技巧及方法,附11篇練習有答案,建議收藏

小學語文閱讀題解題技巧與方法

一、平心靜氣審題,切忌粗心。

在解答閱讀題時,千萬不要慌,要靜下心來,按照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思維方式,先從容易的入手,逐漸的打開思路。粗心是學習的大忌,對於語文的閱讀理解也不例外。在審題的時候,要像對待數學試題中的數字一樣,認真看清每一個字、詞、句、甚至每一個標點,要看清題目的要求,分析問題的提問要點。粗心的同學往往會與正確答案失之交臂。例如要求在正確的句子後面打"√",有的同學在正確的句子後面打"√"後,又多此一舉地在錯誤的句子後打上了"×"。類似的情況,在考試時常常能見到,粗心是一部分同學在該題項中失分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在做題的時候要仔細認真。

二、熟讀全文,整體把握。

一般來說,做題時,我們要先把文章讀一遍,有了初步的瞭解後再開始做題。如果沒看懂,還要再讀,直到弄懂為止。當然,讀第二遍前,可以瀏覽一下後面問了哪些問題,因為後面的問題中有時會隱匿著文章的主要觀點、中心意思及寫作思路、行文線索,對我們理解文章很有幫助。因此,我們要教會學生從儘可能多的信息中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麼,瞭解作者的主要寫作意圖,從而整體把握全文,做到對解題心中有數。

要向學生強調,只要反覆閱讀、強化感知,才能深刻領悟和準確把握。倘若急於求成,忽視對原文的閱讀,只"水過地皮溼"般泛泛而讀,不求甚解,草草了事。就會導致對原文一知半解甚至形成錯誤的認識。在此基礎上進行理解,得出的結論,豈不成了"空中樓閣"?

三、確定區域,深入思考。

在文章有了整體感知後,我們可以先看題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區域,和哪些語句有關。確定某一答題區域後,再深入思考,仔細弄懂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進而理清段落之間的關係,瞭解行文思路。有了這一習慣就有可能形成較強分析綜合能力。時反覆琢磨題幹,圈畫與之相關的內容,答題時就不需要再從頭至尾搜尋,可節省不少寶貴時間。

1 、對於選擇題

選擇正確選項方法有三:直選法、排除法、類推法。

直選法,

即直接選出正確答案。這種方法適合於一目瞭然的題目。答案是自己一下子能確定的。

排除法,通過排除不合要求的選項,將正確的答案顯露出來。

類推法,通過合理推斷迅速排除某些選項,或根據已知情況推斷未知情況,迅速確定答案。

2 、對於一些問答題、概括段落大意等題目

準確解答這類題目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數題目在文章裡是能夠"摳"出答案的。當然,找出的語句不一定能夠直接使用,這就需要根據題目要求進行加工處理,或摘取詞語或壓縮主幹或抽取要點或重新組織,這就能準確解答。

3 、對有關字、詞、句的語境意義以及作用之類的題目

(1)字不離詞。在理解詞語中某個字的意思的時候,必須把它放到這個詞語中去考察,即字不離詞,這樣才能準確的理解這個字的意思。

(2)詞不離句。在綜合題中,常常要求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和作用。這就應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即句子本身去推斷它的意思,也就是詞不離句。至於某個詞在句中的表達作用,更要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去理解,而不能離開句子作單獨解釋。

(3)句不離段。也就是說,對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離開具體的語段,不能離開具體的語言環境。如果離開具體的語段,離開具體的語言環境,許多句子只能狹隘的理解甚至於不知所云。只有結合具體的語段和語言環境,才會知道這句話在全文中佔著什麼樣的位置。

(4)段不離文。段落是文章的有機組成部分,體現了作者的寫作思路。因此,對語段的理解不能離開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離文章的中心。否則,對語段內容或作用的理解就會發生偏差。

四、巧妙藉助"原話",確定解題空間。

有些題要求用

文中原話來回答,我們就可以直接用文中的原話來作答。有時它沒有明確要求用文中的原話來作答,我們也可以直接用原話來回答問題。如若它指定要同學們用自己的話來回答的話,就要將文中的原話加以理解,體會原句子的隱含信息和深層含義。有些題目則需要結合全文內容的隱含信息,經過縝密的思考,尋求完美的答案。語文試題的開放性要求試題答案能自圓其說,答案最佳。因此在閱讀的時候,要仔細認真、深入分析,回答問題時,要仔細揣摩、根據體裁的特點,不同的語境,要準確的使用詞語作答。

五、選擇適當方法,答題力求言之有理。

所謂"言之有理"就是讓我們根據問題能夠說一個所以然來,或謂之"自圓其說"。只要我們言之有據,持之有理,就可以酌情得分了。同時我們要注意組織規範語言答題,認真書寫。答案基本考慮成熟之後,還需要注意一下表述的語言。語言簡潔明瞭,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重複羅嗦,不得要領,往往會出力不討好。在答題之後,如果時間允許,要重讀全文內容,充滿信心地進行復查。所有答案全部做完後,攜帶閱讀理解的成果迴歸原文,檢查答題有無疏漏,研究其內在聯繫和邏輯關係,對照各題目推測判斷,確保無誤

在做閱讀理解題時還是有一定方法可尋的,我們可根據不同類型的題目,選擇不同的方法來解答。現舉4例:

1、上下聯繫。將問題放在上下文中思考。此方法適用於理解詞義理解含義深刻句子;找近義詞、反義詞等。

2、換位思考。就是讓我們與作者進行角色互換,站在作者的立場上思考問題並做出回答。此方法適用於問答以及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3、聯繫生活。即從文本中跳出來,把思維的範圍再擴大,想想與此有聯繫的東西:如學過的課文、知識的積累、生活經驗是否可幫助自己解題。此方法特別適用於談自自己的感想、體會或者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類題目。

4、立足中心。這是解答閱讀題最不能忽視的一種方法。從文章中心出發來思考每一個問題,答案就有了落腳點。

六、合理控制答題時間,先易後難。

解題時不要邊看閱讀理解的問題邊從閱讀理解的文中查找答案,因為用這種方法難以提高閱讀理解的效果,尤其是對於深層理解閱讀理解的文章。首先應瀏覽閱讀理解的全文,瞭解閱讀理解全文的概貌。看完後,應記住閱讀理解文章的要點,閱讀理解重要的結論以及閱讀理解中的一些關鍵性的人名、地點、定義和數字(不同的人名、地點可用鉛筆在文章中分別打上不同的記號,以便查找)。同時我們一定要掌握好閱讀理解的解題速度,有效地控制閱讀理解的答題時間,先易後難是做閱讀理解題目時的一般方法。碰到閱讀理解的難題時,千萬不要鑽牛角尖,耽誤太多時間。一時做不出的,要果斷捨棄,以免影響其他較有把握的題目。待全部閱讀理解題解完後,如有剩餘時間再回來做放棄的題目。

(四)一塊625歐元的樹皮

  德國裡特堡的高中生克雷斯蒂在駕車旅行時,發生了一起車禍。為了避讓一輛迎面而來的運貨卡車,克雷斯蒂緊急轉舵,結果撞到了公路邊的一棵槭樹上。

  這是一棵有20年樹齡的大樹,很粗壯,所以,克雷斯蒂的小汽車當場就撞報廢了,而克雷斯蒂本人也撞成了嚴重腦震盪,幸虧被巡警及時送到醫院搶救,才脫離了生命危險。

  克雷斯蒂還沒有痊癒出院,一張由當地林業部門開出的付費信函已經郵寄到了他的家裡。付費賬單上寫著:克雷斯蒂先生,由於您肇事撞破了路邊槭樹的樹皮,所以請您到銀行支付625歐元費用。下面,還附了一份應付款項明細。

  第一項,樹皮傷害費。被撞槭樹樹圍長度為89釐米,雖然事後依然鬱鬱蔥蔥,挺拔如初,但樹皮受損部分長33釐米。按照規定,肇事者應賠償槭樹價值980歐元的55%,539歐元。

第二項,受損樹皮清理費。事故發生後,護樹人員花了三小時清理受損樹皮,應付勞務費79.5歐元。

第三項,見習費。一名實習生在清理現場幫忙0.25小時,按規定付費1.5歐元。

第四項,醫藥費。樹幹傷口處被塗上了5歐元的藥膏,應由肇事者支付。

  "不就是擦傷一塊樹皮嗎?何必這樣興師動眾?"相信很多人看了這張罰單後都會這樣認為。而在大家的印象裡,林業部份也不應該多管這樣雞毛蒜皮的小事。如果真遇上了,我們一定會說:"沒事做了,無聊。"

  但德國的林業部門卻鄭重其事,他們有一套令人匪夷所思的理論:樹也是生命,交通肇事者,要為傷及到的任何生命負責,所以,那棵被撞傷的槭樹也不能例外。

克雷斯蒂交通事故造成哪些損失?

德國林業部門為什麼這樣鄭重其事地對待一棵被擦傷的大樹?

付費帳單一共有哪幾項?你看出了德國林業部門工作什麼特點?

4.下面對幾個詞語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① "鬱鬱蔥蔥"形容這棵受傷的樹依然長得蒼翠茂盛。

② "雞毛蒜皮"形容事情小而多,實在忙不過來。

③ "匪夷所思"形容德國樹也是生命的理論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

5 讀完短文,你有什麼感想?

(五) 王元用數學知識買瓜

中關村每到盛夏,八十二樓門口總有個大號的西瓜攤,攤主是個歪脖子大興人,姓魏,挑西瓜不用敲,用耳朵貼上聽,十拿九穩 。因為這個絕活兒,這位在中關村的小攤販裡位列八大怪。

那次大概是1987年或者1988年,我去買西瓜,騎上車,直奔魏師傅的瓜棚子 –—— 畢竟他的瓜好。一看買的人不少,正要往裡擠,忽然看到有兩位熟悉的人物,也在挑西瓜呢。誰呢?王元先生和王太太,兩位一邊挑一邊算價錢呢。。 魏師傅的西瓜賣得好,不免有些"作怪"。不稱重,分大瓜小瓜而賣,大瓜三塊一個,小瓜一塊一個。 看著大瓜小瓜尺寸差別不是很大,很多人都拼命往小瓜那邊擠。 王太太好像也是這樣,卻聽見王元先生說 :"買那個大的。" "大的貴三倍呢…"太太猶豫。 "大的比小的值!"王先生說。 王太太挑了兩個大瓜,交了錢,看看別人都在搶小瓜,似乎又有些猶豫。 王先生看出她猶豫,笑笑說:"你吃瓜吃的是什麼?吃的是容積,不是面積。那小瓜的半徑是大瓜的三分之二稍弱,容積可是按三倍平方算地。小的容積不到大的30%,當然買大的賺。" 王太太點點頭,又搖搖頭:" 你算的不對,那大西瓜皮厚,小西瓜還皮薄呢,算容積,恐怕還是大的吃虧。" 卻見王先生胸有成竹,點點頭道:嘿嘿,你別忘了那小西瓜的瓜皮卻是三個瓜的,大西瓜只有一個,哪個皮多你再算算表面積看。 王太太說:"頭疼,我不算了…" 兩個人抱了西瓜回家,留下魏師傅看得目瞪口呆。

練習上下文,解釋詞語

十拿九穩:

絕活兒:

王太太買西瓜想買小的,因為

普通人買西瓜,是憑感覺,王元先生是數學家,他主張買那個大的,有兩個原因。

當王元先生胸有成竹決定買大西瓜時,王太太是什麼表現?魏師傅是什麼表現?

5 本文圍繞 寫數學家王元在生活中的與眾不同。

(六) 雕塑一般的姿勢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這是司馬遷的名言。自然,人在彌留之際留給這個世界的最後一個姿勢,越細品,越意味深長。

最讓人感慨萬千的,我認為是化學家卜拉克的姿勢。

卜拉克是因心臟病猝發突然去世的,死時手中端著滿滿一杯牛奶。令人驚奇的是,那杯子端得極其平穩,裡面的牛奶居然一滴也不曾潑灑出來——他就這麼穩穩當當地坐著,從從容容,一如雕塑。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這位化學家有個超越凡人的"絕對一絲不苟"的"好習慣"——做化學實驗時,總是把盛放化學藥劑的器皿端得平衡至極。於是,他的死有了一個堪稱天下第一的姿勢。

最讓人驚心動魄的,則是母愛的姿勢。

那是在大興安嶺火災現場,當人們撲滅大火後,突然驚呆了,因為他們發現:一位母親雖然已被大火活活燒死,但她卻鎮靜地保持著一個極穩妥的姿勢——緊緊地蜷曲著上肢!果然,她被燒死了,懷抱中的孩子依然活著。顯然,正是因為她義無反顧地堅持著這個姿勢,才硬是在熊熊烈火中護住了她的孩子!

面對著這個最能象徵母愛的雕塑般的姿勢,消防隊員潸然淚下。

再試想,人在彌留之際的姿勢尚且如此引人關注,何況日常生活中活生生的人!

是的,人總是有姿勢。正所謂"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所有的姿勢都昭示著人的狀態和人的境界。

那麼你呢?你的姿勢是挺拔如松,還是頹然如泥?

這,你想過嗎?

先給帶點字注音,再解釋詞語意思

猝發( )

潸然( )

頹然( )

昭示( )

彌留( )

2.在文中找反義詞

挺拔如松( ) 重於泰山( )

站有站相( )

3."最讓人驚心動魄的,則是母愛的姿勢",為什麼不用"母親的姿勢"

4. 短文說:,所有的姿勢都昭示著人的狀態和人的境界"。這句話怎麼樣理解?

5. 按照上面的理解,我們說化學家雕塑般的姿勢昭示著對化學實驗的

母親的"姿勢"則是

6.下面詞語運用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驚心動魄"是形容母愛的姿勢使人感受至深,震動大。

B "義無反顧"表現出母親不因大火燒身二退縮由於的精神。

C "潸然淚下" 反映消防官兵為母愛的姿勢而悲痛的心情。

(七) 沙子和泥土

一粒沙子安逸地躺在大地上,驕傲地對泥土說:喂,你沒有發現嗎?我是一粒多麼偉大的金子啊!

你是一粒偉大的金子,這怎麼可能呢?泥土說。

你沒有聽說過"沙裡淘金"這句詞語嗎?那些閃光的金子,都是從我身上淘洗出來的。沙子自高自大地說道。

如果你不能淘洗掉自己身上那些貪圖安逸、狂妄自大、只會空想的壞心理,你永遠只是一粒黯然無光的沙子。泥土告誡道。

你為什麼埋沒我呢?沙子問泥土。

如果你能努力使自己成為一顆閃光的金子,誰又能埋沒你呢?泥土對沙子說。

生為一粒小小的沙子,落入大地,誰又能發現我呢?沙子感嘆道。

孩子,當你與大地融為一體時,你就是大地的一部分了。泥土說。

一堆沙子,被一陣大風吹得七零八落。

我們這些苦命的沙子,為什麼總經不起"風吹雨打"呢?沙子嘆息道。

為什麼不試著尋求別人的幫助呢?當你與水泥聯為一體時,就能成為堅不可摧的混凝土了。泥土說。

中國有一句老話說"是金子總會發亮的,"找出短文中和它意思相近的一段話。

2."沙裡淘金"是一個成語,意思是

3.填寫近義詞

安逸( ) 埋沒( ) 淘洗( )

驕傲( ) 告誡( ) 感嘆( )

自高自大( ) 沙裡淘金( )

4.用橫線劃出表明本文中心的句子

5.下面三個疑問句中,與其他兩個都不同的一句是( )

A 你為什麼埋沒我呢? B 誰又能埋沒你呢 C 誰又能發現我呢

6.找出文中對應的句子。

一粒黯然無光的沙子

7.在括號裡選擇正確的答案,對的打上"√"

安逸(miǎn yì ) 狂(妄 忘)自大 黯(hēi àn)然無光

告(誡 戒) 埋沒(mò méi) (志 自)高自大

(八) 蝸牛與它的大海

有一隻蝸牛,很想去見識一番大海。

然而,它算計了一下,悲觀地發現,如果按照每日的爬行速度,它的壽命只可能爬完四分之一的路程。

"但是",它又換了一個角色,自言自語道,"能否到達大海,並不是最重要的。因為對於許多到達大海的人來說,大海反而離他們更遠了。"

"因此,大海或許只存在於向著大海的進行之中。"這隻蝸牛繼續自言自語道:"如果我現在向著大海邁開了第一步,那麼,我就攫取了大海的一部分,儘管微不足道。但是,我如果堅持著向大海行進了四分只一的路程,那麼,我就擁有了四分只一的大海——對於一隻蝸牛來說,這已經夠了。"

於是,這隻蝸牛踏上了大海之程。

在文中找出下列詞語的反義詞

樂觀( ) 喪失( ) 奔跑( ) 放棄( )

2."很想去見識一番大海"的"見識"在文中的意思是

A 借出事物,擴大見聞 B 見聞,見識。

3."微不足道"指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它的近義詞是( )

4.蝸牛渴望看見大海,人也渴望看見大海,你認為大海有什麼吸引力?下面說法符合你的想法的一句是( )

A 大海一望無際,開拓了認得視野。

B 大海好玩,可以撿貝殼,可以游泳,可以在沙灘上曬太陽。

C 大海有氣勢,大海波濤洶湧,一浪接一浪

5.蝸牛兩次"自言自語",前一次是為了

後一次是為了

6.有一個和蝸牛有關、形容速度太慢的詞語,你知道嗎?

(九) 小牛和老騾子

有一段時間,老農夫一直用小牛和騾子一起耕作,耕作相當辛苦。年輕的小牛對騾子說:"今天我們裝病吧,休息,休息。"老騾子卻答道:"不行啊,我們需要工作做完,因為耕種的季節很短啊。"

但小牛還是裝病了,農夫給它弄來新鮮的乾草和穀物,儘量讓它舒服些。等老騾耕種回來,小牛詢問地裡的情況如何,"沒有以前耕種得多,"老騾子回答道:"但我們也耕種了相當長的一段距離。"小牛又問道:"老傢伙說我什麼沒有?""沒有。"老騾子回答。

第二天,小牛還想偷懶,就再次裝病。當老騾子從田間回來時,小牛問道:"今天怎麼樣?""還不錯,我認為。"老騾子答道。"但耕種得還不是太多。"小牛又問道:"老傢伙說我什麼了?""啥也沒有對我說,"老騾子說,"但是,他停下來和屠夫說了好長時間的話。"

--慵懶是一種自我扼殺。

小牛兩次裝病,第一次是

第二次是

小牛裝病不耕田,卻一再詢問"老傢伙說我什麼了?"老傢伙是誰?一再詢問表明了什麼?

"老傢伙"指

一再詢問,表明

短文中出現了騾子、牛,他們都是農村更添的力畜,還有一樣你知道是什麼嗎?

4. 老騾子和小牛的差距在哪裡?

5"他停下來和屠夫說了好長時間的話。"屠夫是幹什麼的?老農夫和屠夫說話,意味著什麼?

6.最後一句破折號的用處是

A 解釋說明 B 話題突然轉換 C 聲音延長

(十) 你殺死了貝多芬

晚上臨睡前,女兒給我出了個題目:

  如果你知道一個女人懷孕了,並且她已經生了8個小孩,其中有3個耳朵聾,兩個眼睛瞎,還有一個智能不健全,而這個女人自己又有病在身,請問,你會建議她生下這個孩子嗎?

  女兒的問題太過簡單了,我當然會選擇讓女人放棄生下這個孩子。想想都太可怕了,若是再多一個殘疾孩子,真不敢想象1.這個女人怎麼能承受得住!

  那麼,你殺死了貝多芬!那個女人是貝多芬的母親。女兒攤開雙手,遺憾地搖著頭。

  我吃了一驚,為自己如此輕易地殺死了貝多芬叫屈!我不服氣地說:"若是不知道結果,你會怎麼選擇?"女兒說:"我已經選擇過了,而且班上大多數同學跟我選擇的一樣:建議她生下來!在此之前我們並不知道答案!"

  "為什麼?"我忽然感覺這個選擇題很有趣,忍不住要和女兒探討一下。沒有想到的是,女兒的理由非常簡單:給予這個可憐的母親多一點兒希望—她已經有了那麼多的殘疾孩子,萬一這是個非常健康的孩子呢?

  我怔住,繼而熱淚盈眶。還有什麼比如此充滿人性、充滿希望的答案更正確的呢?

聯繫上下文,解釋詞語

健全: 叫屈:

怔住: 探討:

為什麼稱貝多芬的母親是"可憐的母親"?

3."我"為什麼選擇"讓女人放棄生下這個孩子"?用"——"劃出有關的句子。

4.女兒"建議她生下來"是

你覺得這個女兒是一個 的小孩。

5. "給予這個可憐的母親多一點兒希望—她已經有了那麼多的殘疾孩子,萬一這是個非常健康的孩子呢?"本句中的破折號的作用是( )

A. 表示話題轉移 B 表示解釋說明

(十一) 心底盛開一朵花

匆匆上了公交車,我才發現沒帶公交卡。

司機倒是不錯,可能是看我不像經常逃票的人,才沒有把我攆下去,但讓我在皮包裡繼續找零錢。

在車上,我覺得自己像個小偷,把身上裡裡外外翻了個遍,除了幾張百元整鈔,再也沒有找到一個硬幣。那種尷尬和狼狽是我從來沒有過的。面對車廂裡幾十人詫異的目光,我恨不能馬上掏張百元大鈔扔進投幣箱來證明自己的粗心大意和清白。慌亂時,一個粗啞的聲音從背後傳來:"先生,我這裡有一塊錢,你拿去。"我回頭一看,說話的是位七十歲左右的老太太,滿臉黑色的皺紋,一套灰色的布衫,頭上裹了條很舊的白毛巾,腳套一雙褪了色的繡花鞋——一個典型的外地老太太。言語間,她已經替我把一塊錢投了進去。我慌忙解釋說:"那怎麼可以,我怎麼還您的錢呢?"

老大太笑了:"一塊錢,還什麼?又不是一萬元。"這時,我發現車裡的人都衝我和老太大笑了,這種讓我捉摸不透的笑容使我越發不安起來。他們越是這樣,我越不好意思,迫不及待地說:"大娘,要不這樣吧,我和您一道下車,您等我幾分鐘,我去買包香菸,換開零錢後給您。"老太太又笑了:"我下站就到了,下午回山東濟寧老家。我兒子一家都在這裡打工,我是專門來看孫子的。三年前,我第一次到城裡坐車時,不知道要投幣,身上也沒有零錢,就像你現在的樣子,是一位好心的姑娘幫我投了一塊錢。今天我正好有機會還了一份情。下次,如果你在車上遇見像你一樣的粗心人,替他投一塊錢,就算你還我了,我把這一塊錢暫時保存在你那裡。"

聽了老太太的話,滿車廂的人都笑了,笑得那麼燦爛、那麼自然。

1."待"有三種解釋,"迫不及待"的"待"選擇第( )種

A 等,等候 B 對待,招待 C 將,要

2."我"有那種尷尬和狼狽"是因為

一位外地老太太為什麼替我投進一元錢?用"——"畫出有關句子。

老太太教"我"怎樣還她一元錢?用" "畫出有關句子。

本文實際寫了三次投幣;

三年前

今天

將來

選擇正確的答案打上"√"

( niǎn hūn)攆下車 (chà zé)詫異 尷尬( gān gà jiān ji )

(皺 鄒)紋 ( 退 褪)色 捉(摸 摩)不定

(十二) 這個人重要不重要

我有一個朋友,因為與同事交惡,幾乎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以至於家庭生活與工作都大受影響,最後他選擇了辭職。

我問他":如果不是那個人,你會留下來嗎?"他回答":當然,這工作我很喜歡。但是我恨透了那個傢伙,只要他在那裡一天,我便覺得有如芒刺在背,只能離開。"

"你為什麼要讓他成為你生命的重心?"被我這麼一問,他頓時啞口無言。

一位老師將學生分組,12個人一組。其中一個學生請求老師給他換組,老師問":為什麼?"

學生說:"因為我很討厭其中的一個人。"

老師同意了他的要求,不過老師問道:"這個組的其他成員你也討厭嗎?"

學生說:"不會啊,都挺喜歡的。"

老師說":那這個人在你生命中重不重要?"

學生答":不重要,討厭死了!"

老師說":但是10個好朋友留不住你,你卻為了他一個人離開。你說,這個人重不重要呢?"

對立的關係有時要比愛的關係來得更深沉,恨一個人要比愛一個人付出更多的情感。你若一直處於跟某個人的抗爭中,慢慢就會失去自己;當你把整個焦點都集中在那個人身上時,他就涵蓋了你的整個世界,成為你生命的重心。

這樣的結局,你願意嗎?

標題中的"這個人"指的是

"他"為什麼選擇離職?

寫老師將學生分組的故事,目的是什麼?

"恨一個人要比愛一個人付出更多的情感。"你能用本文的例子來說明嗎?

讀完全文,你覺得"他"會不會做出新的選擇?要說明理由。

6. 根據意思找出相應的詞語

A 遇到一個不喜歡或討厭的人 ( )

B 形容坐立不安,像忙和刺在背上一樣。( )

C 兩者對立,像水和火一樣不相容。 ( )

(十三) 賣爆米花的少年

有一個少年,他兄弟姊妹七個,父母雖努力工作,但日子過得還是非常艱辛。沒辦法,父母決定帶著他們回老家生活。沒想到途中渡船遇險沉沒,少年全家獲救了,可他們僅有的那一點財產卻都化為烏有。回到家鄉,少年上了小學。中午,別的同學捧著從家裡帶來的香噴噴的盒飯吃了起來。少年家窮,準備不起盒飯,他只能咽咽口水,勒勒腰帶,悄悄走到水管前喝上一通冷水充飢。

少年很自卑,他害怕同學們發現自己的秘密,喝完水,他不敢看同學們一眼,低著頭走進教室,捱過難熬的中午時光。為了全家的生活,放學後,別的同學都玩耍去了,少年卻不得不幫做小生意的母親去賣爆米花。少年覺得自己低人一等,他怕碰到熟人,往往把頭垂得很低。可爆米花偏偏是小孩子們的最愛,來買爆米花的同學特別多。班上的一位漂亮女生來了,她吃驚地看著少年。少年在女同學的注視下頭垂得更低了。為了避免再出現這樣的尷尬,少年開始戴頂大大的草帽去賣爆米花。每當有同學過來時,他都把草帽拉得低低的,遮住自己的臉。少年的舉動被母親發覺了,她知道兒子難為情,拉著兒子的手說:"把草帽拿掉,露出臉來,你沒偷沒搶,靠的是自己的勞動賺錢,做的是堂堂正正的事情,這不丟人!要昂起頭,挺直腰板來做生意。少年看著母親鼓勵的目光。遲疑著拿掉了草帽,開始按母親說的那樣,昂起頭、挺起腰板來賣爆米花。  同學們又來了,他大著膽子,有點羞澀地笑臉相迎,這時,他猛然發現,同學們的目光不再是對自己的嘲笑,而是對自己的讚許。想著自己小小的年紀就開始幫父母幹活養家,少年變得非常自信自豪。  就這樣,在艱難困苦中少年讀完了小學和初中,要讀高中了,可家裡實在供養不起他讀書,於是他白天工作,晚上進入高中夜校學習。這樣太辛苦了,他想到了放棄,可他一想起母親讓自己拿掉草帽這件事,他的腰板就不由直了起來,自信也就跟著來了。在整個高中期間,他的成績不但一直是全校第一,而且還獲得了獎學金。大大減輕了家裡的負擔。高中畢業後,他終於如願以償考上了理想的大學,可如何支付大學裡高額的費用呢?他開始在課餘時間撿垃圾。這時真的有人嘲笑他大學生撿垃圾太丟人,可他並不在意,因為他知道自己做的是堂堂正正的事情,沒有必要給自己再戴上草帽。  少年大學畢業了,進入了韓國現代建設集團。他憑藉出色的業績一路升至總裁。後又當選國會議員,繼而當選了首爾市市長,前不久,這個曾戴著草帽賣爆米花的少年又成為韓國第十七任總統。這個少年就是李明博,韓國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物。

1."堂堂正正"的近義詞是

2.下面的詞語不能與"堂堂"搭配使用的是 ( )

A 儀表堂堂 B 堂堂大學 C 堂堂教師 D 堂堂數學課

3.按照短文內容填空

① 少年很自卑,他海派同學們發現自己的秘密,喝完水,他不敢看同學們一眼,

,捱過難熬的中午時光。

② 少年卻不得不幫做小生意的母親去賣爆米花。少年覺得自己低人一等,他怕碰到熟人,往往

③ 班上的一位漂亮女生來了,她吃驚地看著少年。少年在女同學的注視下

④ 每當有同學過來時,他都

遮住自己的臉。

李明博把自己成功歸於"母親的教誨"。母親的教誨主要是

李明博撿垃圾支付學費,遭遇嘲笑,他卻"不在意",這是因為

這篇文章主要記敘年李明博

(十四) 家鄉的小河

在我家院子的後面,流淌著一條清澈的小河。它是寧靜的,宛如明鏡一般,倒映著紅色的花,綠色的樹;她又是活潑可愛的,層層鱗浪隨風而起,伴著跳躍的陽光在舞蹈,舞姿優美得就像天空的七彩綢。

小河的早晨是迷人的。絢麗的晨曦中,剛剛甦醒的小河揉了揉眼睛,好奇地張望她周圍的新鮮東西。這時水綠得像玉,霞紅得似胭脂,裊裊上升的霧氣像潔白的羽紗,輕掩著小河姑娘那羞澀的臉蛋。

太陽爬上了樹梢,把自己的身軀映在河水中,欣賞著火紅的臉龐。一群白鵝開始了"曲項向天歌""紅掌撥輕波"的嬉戲。魚兒湊趣地跳躍著,翻起了一個個跟頭,頓時河面上鱗光閃閃。中午的小河真是活潑極了。

傍晚小河真可愛。夕陽西下,太陽把餘暉灑在河面上,小河裡這處紅,那處綠。又一陣風來,倒映著的泥岸和成排的桑樹、桃樹,都亂成灰暗的一片,像醉漢,可一會兒又站定了。

小河的夜晚可靜啦。喧鬧了一天的小河帶著倦意入睡了,她像凝固了一般,躺在那裡一動不動。清清的明月,悄悄爬倒空中,對著小河照鏡子。這時,寒風任意地掃著河岸上的小草,發出一陣奚奚簌素的聲響。遠處,偶爾傳來幾聲汪汪的狗叫聲,此時的小河顯得更靜、更清。

家鄉的小河啊,你真美!

1.用"~~~~"劃出文中的一個比喻句。(1分)

2.用"——"劃出文中的一個擬人句,並用"△△△"圈出看出是擬人句的詞。

3.用"‖"給課文分段,並用簡潔、完整、準確的語句概括第二段段意。

4.判斷,對的在( )裡打"√"

(1)短文反映了作者對家鄉小河的喜愛。( )

(2)短文反映了作者對家鄉的熱愛。( )

(3)短文反映了作者對家鄉小河、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

(1)短文是按先概括寫再具體寫的結構來寫的。( )

(2)短文是按先具體寫再概括寫的結構來寫的。( )

(3)短文是按先概括寫再具體寫最後概括寫的概括來寫的。( )

(十五) _____________

竹子是平凡的,然而,竹子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竹子全身是寶:竹竿既是建築的材料,又是造紙的原料;竹皮可以編織竹器;竹瀝(lì)可供藥用;竹筍味道鮮美,助消化,防便秘。翠竹真不愧是"綠色的寶礦"。

竹子是偉大的,它具有頑強不屈的品格。自古至今 它和松 梅被人類譽為 歲寒三友 歷來競相為詩人所題詠,畫家所描繪,藝人所雕塑,遊人所向往。當春風還沒有融盡殘冬的餘寒時,新筍就悄悄地在地下萌(méng)芽了。春風一過,它就像一把利劍,穿過頑石,刺破硬土,脫去層層筍衣,披上一身綠裝,直插雲天。酷暑它不怕,秋風吹不落。秋去冬來,迎風斗寒,經霜雪而不凋,歷四時而常茂,充分顯示了竹子不畏困難,不懼壓力的強大生命力,這是一種人們看不見而確實存在的品格。

我想,竹子的品格體現的不正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強不息、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嗎?作為我們每一個人,需要的不也是這種精神嗎?

1.這篇短文的題目:《____________》(1分)

2.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在原文中能找到的就寫原文中的。) (2分)平凡( ) 品格( ) 不畏( )(2分)

3.在文中的四個空白處里加上標點符號。(1分)

5."歲寒三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6.文中把竹筍比做____________,目的是為了突出竹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歷四時而常茂","四時"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8.選擇正確的答案序號填在括號裡。(2分)

"息息相關"的"息"意思是(   ) "自強不息"的"息"意思是(  )

①呼吸時,進出的氣 ②消息 ③停止 ④休息 ⑤利息

9.作者為了說明竹子全身是寶,他分別寫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妙用。(2分)

10."作為我們每一個人,需要的不也是這種精神嗎?"

"這種精神'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1.這篇短文寫了竹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個方面,重點寫了竹子的

_____ ___。作者寫竹子的目的是為了借歌頌竹子的品格,歌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用" "畫出本文的一個反問句,並把它改成陳述句。(1+2分)

陳述句:

閱讀答案

(四)一塊625歐元的樹皮

克雷斯蒂交通事故造成哪些損失?

① 小汽車當場報廢

② 自己嚴重腦震盪。

③ 擦破樹皮賠償625歐元。

德國林業部門為什麼這樣鄭重其事地對待一棵被擦傷的大樹?

答:因為樹也有生命,交通肇事者要為傷及到的任何生命負責。

付費帳單一共有哪幾項?你看出了德國林業部門工作什麼特點?

① 樹皮傷害費 受損樹皮清理費 見習費 醫藥費

② 看出他們嚴肅、認真、細緻、及時的特點。

4.下面對幾個詞語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② )

① "鬱鬱蔥蔥"形容這棵受傷的樹依然長得蒼翠茂盛。

② "雞毛蒜皮"形容事情小而多,實在忙不過來。

③ "匪夷所思"形容德國樹也是生命的理論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

5 讀完短文,你有什麼感想?

德國法律對樹木的愛護令人感動,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五) 王元用數學知識買瓜

練習上下文,解釋詞語

十拿九穩: 比喻很有把握

絕活兒: 最拿手的本領

王太太買西瓜想買小的,因為 小西瓜便宜,一塊錢一個。

普通人買西瓜,是憑感覺,王元先生是數學家,他主張買那個大的,有兩個原因。

① 大瓜容量大 ② 大瓜表面積小

當王元先生胸有成竹決定買大西瓜時,王太太是什麼表現?魏師傅是什麼表現?

① 王太太說:"頭疼,我不算了。" ② 魏師傅看得目瞪口呆

5 本文圍繞 買西瓜 寫數學家王元在生活中的與眾不同。

(六) 雕塑一般的姿勢

先給帶點字注音,再解釋詞語意思

猝發( ) 突然發生

潸然( ) 流淚的樣子

頹然( ) 形容敗興的樣子

昭示( ) 明白地表示或宣佈

彌留( ) 病重快要死了

2.在文中找反義詞

挺拔如松( 頹然如泥 ) 重於泰山( 輕於鴻毛 )

站有站相( 坐有坐相 )

3."最讓人驚心動魄的,則是母愛的姿勢",為什麼不用"母親的姿勢"

答:因為母親的姿勢可以有多種多樣,但是火災發生時,緊緊地蜷曲著上肢護著懷抱中的孩子,沒有愛是做不到的。

4. 短文說"所有的姿勢都昭示著人的狀態和人的境界"。這句話怎麼樣理解?

意思是:一個人的姿勢明確地表示出這個人的精神狀態和思想。

5. 按照上面的理解,我們說化學家雕塑般的姿勢昭示著對化學實驗的 一絲不苟

母親的"姿勢"則是 母愛的象徵。

6.下面詞語運用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C )

A :"驚心動魄"是形容母愛的姿勢使人感受至深,震動大。

B "義無反顧"表現出母親不因大火燒身二退縮由於的精神。

C "潸然淚下" 反映消防官兵為母愛的姿勢而悲痛的心情。

(七) 沙子和泥土

中國有一句老話說"是金子總會發亮的,"找出短文中和它意思相近的一段話。

如果你能努力使自己成為一顆閃光的金子,誰又能埋沒你呢

2."沙裡淘金"是一個成語,意思是 從沙子裡淘出黃金。比喻費力大而成效少。也比喻從大量的材料中選取精華。

3.填寫近義詞

安逸( 悠閒 ) 埋沒( 埋藏 ) 淘洗( 清洗 )

驕傲( 狂妄 ) 告誡( 勸誡 ) 感嘆( 感慨 )

自高自大( 自傲自大 ) 沙裡淘金( 浪裡淘沙 )

4.用橫線劃出表明本文中心的句子

孩子,當你與大地融為一體時,你就是大地的一部分了

5.下面三個疑問句中,與其他兩個都不同的一句是( A )

A 你為什麼埋沒我呢? B 誰又能埋沒你呢 C 誰又能發現我呢

6.找出文中對應的句子。

一粒黯然無光的沙子 一顆閃光的金子

7.在括號裡選擇正確的答案,對的打上"√"

安逸(miǎn yì ) 狂(妄 忘)自大 黯(hēi àn)然無光

告(誡 戒) 埋沒(mò méi) (志 自)高自大

(八) 蝸牛與它的大海

在文中找出下列詞語的反義詞

樂觀( 悲觀 ) 喪失( 擁有 ) 奔跑(爬行 ) 放棄(堅持 )

2."很想去見識一番大海"的"見識"在文中的意思是 (A )

A 借出事物,擴大見聞 B 見聞,見識。

3."微不足道"指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它的近義詞是( 微乎其微 )

4.蝸牛渴望看見大海,人也渴望看見大海,你認為大海有什麼吸引力?下面說法符合你的想法的一句是( ABC )

A 大海一望無際,開拓了認得視野。

B 大海好玩,可以撿貝殼,可以游泳,可以在沙灘上曬太陽。

C 大海有氣勢,大海波濤洶湧,一浪接一浪

5.蝸牛兩次"自言自語",前一次是為了 自我說服

後一次是為了 自我勉勵

6.有一個和蝸牛有關、形容速度太慢的詞語,你知道嗎? 蝸牛爬行

(九) 小牛和老騾子

小牛兩次裝病,第一次是 因為耕作相當辛苦,為了得到休息

第二次是 為了偷懶

小牛裝病不耕田,卻一再詢問"老傢伙說我什麼了?"老傢伙是誰?一再詢問表明了什麼?

"老傢伙"指 老農夫

一再詢問,表明 小牛有點擔心後果,心裡布踏實

短文中出現了騾子、牛,他們都是農村更添的力畜,還有一樣你知道是什麼嗎?

4. 老騾子和小牛的差距在哪裡?

老騾子勤勞、能吃苦,很有責任心,小牛懶惰,裝病,說明它太過於精明。

5"他停下來和屠夫說了好長時間的話。"屠夫是幹什麼的?老農夫和屠夫說話,意味著什麼?

屠夫是專門宰殺牲畜的。意味著小牛有危險了,不要再偷懶,否則會被害了。

6.最後一句破折號的用處是 A

A 解釋說明 B 話題突然轉換 C 聲音延長

(十) 你殺死了貝多芬

聯繫上下文,解釋詞語

健全: 本文指強健 沒有缺陷 叫屈: 訴說收到的冤屈

怔住: 愣住了,呆住了。 探討: 研究討論

為什麼稱貝多芬的母親是"可憐的母親"?

因為她自己有病在身,生了那麼多殘疾孩子,所以……

3."我"為什麼選擇"讓女人放棄生下這個孩子"?用"——"劃出有關的句子。

想想都太可怕了,若是再多一個殘疾孩子,真不敢想象這個女人怎麼能承受得住!

4.女兒"建議她生下來"是 給予這個可憐的母親多一點兒希望

你覺得這個女兒是一個 善良 有愛心 的小孩。

5. "給予這個可憐的母親多一點兒希望—她已經有了那麼多的殘疾孩子,萬一這是個非常健康的孩子呢?"本句中的破折號的作用是( B

A. 表示話題轉移 B 表示解釋說明

(十一) 心底盛開一朵花

1."待"有三種解釋,"迫不及待"的"待"選擇第( A )種

A 等,等候 B 對待,招待 C 將,要

2."我"有那種尷尬和狼狽"是因為 乘車沒帶公交卡,身上沒有零錢

一位外地老太太為什麼替我投進一元錢?用"——"畫出有關句子。

三年前,我第一次到城裡坐車時,不知道要投幣,身上也沒有零錢,就像你現在的樣子,是一位好心的姑娘幫我投了一塊錢。今天我正好有機會還了一份情。

老太太教"我"怎樣還她一元錢?用" "畫出有關句子。

下次,如果你在車上遇見像你一樣的粗心人,替他投一塊錢,就算你還我了,

本文實際寫了三次投幣;

三年前 好心的姑娘幫老太太投了一塊錢

今天 好心的老太太為"我"投了一塊錢

將來 "我"要為像自己一樣粗心的人投一塊錢

(十二) 這個人重要不重要

標題中的"這個人"指的是 所恨(討厭)的人

"他"為什麼選擇離職?

答:因為他與同事交惡,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所以選擇離職。

寫老師將學生分組的故事,目的是什麼?

目的是告訴我們不能因為一個人而離開

"恨一個人要比愛一個人付出更多的情感。"你能用本文的例子來說明嗎?

"他"與一個人交惡而放棄了很多喜歡的工作(或:因為一個討厭的同學而離開十個"蠻喜歡"的同學)

讀完全文,你覺得"他"會不會做出新的選擇?要說明理由。

答:會留下來,因為文中所舉學生分組的例子有說服力(本題可自由回答,但一定要說服理由)

6. 根據意思找出相應的詞語

A 遇到一個不喜歡或討厭的人 ( 水火不容 )

B 形容坐立不安,像忙和刺在背上一樣。( 芒刺在背 )

C 兩者對立,像水和火一樣不相容。 ( 交惡 )

(十三) 賣爆米花的少年

1."堂堂正正"的近義詞是 光明正大

2.下面的詞語不能與"堂堂"搭配使用的是 ( D

A 儀表堂堂 B 堂堂大學 C 堂堂教師 D 堂堂數學課

3.按照短文內容填空

① 少年很自卑,他害怕同學們發現自己的秘密,喝完水,他不敢看同學們一眼,

低著頭走進教室 ,捱過難熬的中午時光。

② 少年卻不得不幫做小生意的母親去賣爆米花。少年覺得自己低人一等,他怕碰到熟人,往往 把頭垂的很低很低

③ 班上的一位漂亮女生來了,她吃驚地看著少年。少年在女同學的注視下 頭垂得更低了

④ 每當有同學過來時,他都 把草帽拉的低低的

遮住自己的臉。

李明博把自己成功歸於"母親的教誨"。母親的教誨主要是 靠自己的勞動賺錢,不丟人;要昂起頭挺直腰板來做生意。

李明博撿垃圾支付學費,遭遇嘲笑,他卻"不在意",這是因為 他知道自己做的是堂堂正正的事情。

這篇文章主要記敘李明博小小年紀幫助母親幹活養家,變得自信自豪。

(十四) 家鄉的小河

1.用"~~~~"劃出文中的一個比喻句。(1分)

2.用"——"劃出文中的一個擬人句,並用"△△△"圈出看出是擬人句的詞。

3.用"‖"給課文分段,並用簡潔、完整、準確的語句概括第二段段意。

4.判斷,對的在( )裡打"√"

(1)短文反映了作者對家鄉小河的喜愛。( )

(2)短文反映了作者對家鄉的熱愛。( )

(3)短文反映了作者對家鄉小河、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

(1)短文是按先概括寫再具體寫的結構來寫的。( )

(2)短文是按先具體寫再概括寫的結構來寫的。( )

(3)短文是按先概括寫再具體寫最後概括寫的概括來寫的。( )

十五

1.這篇短文的題目:《_竹子贊》(1分)

2.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在原文中能找到的就寫原文中的。) (2分)平凡(偉大 ) 品格(品質 ) 不畏(不懼 )(2分)

3.在文中的四個空白處里加上標點符號。(1分)

, 、 " "

5."歲寒三友"是指_松___、__竹______、_梅_______(1分)

6.文中把竹筍比做__一把利劍__,目的是為了突出竹筍_頑強不屈的精神。

7."歷四時而常茂","四時"指_春天__、___夏天_、_秋天_、__冬天_。(1分)

8.選擇正確的答案序號填在括號裡。(2分)

"息息相關"的"息"意思是( ①  ) "自強不息"的"息"意思是(  ③ )

①呼吸時,進出的氣 ②消息 ③停止 ④休息 ⑤利息

9.作者為了說明竹子全身是寶,他分別寫了_竹竿_、_竹皮_、竹瀝_、_竹筍

_的妙用。(2分)

10."作為我們每一個人,需要的不也是這種精神嗎?"

"這種精神'指的是_自強不息不屈不撓的精神。。(2分)

11.這篇短文寫了竹子的__用途_、___品格_兩個方面,重點寫了竹子的品格。作者寫竹子的目的是為了借歌頌竹子的品格,歌頌中華民族自強不息不屈不撓的精神_ 。

PAGE

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