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餓了麼上演外賣版"速度與激情",增長碾壓美團

據報道,餓了麼2019年活躍用戶增長率超過50%。而美團點評財報顯示,年度交易用戶數同比增長率為18.4%,僅是餓了麼的1/3。美團為什麼幹不過餓了麼?

餓了麼上演外賣版

美團在2015年兼併大眾點評之前,就進行了5次大規模融資,成功擊敗了行業內99%的競爭對手後,又融資了4輪,然後IPO再募資42億美元,繼續燒錢。

上市之後,美團股價一度都很低迷,僅僅在2018年就虧損了1154億元,終於在2019年前三季度才實現了7.8億的淨利潤,資本如同吃了興奮劑,高呼美團的收割季到了。

美團規模壯大靠的是燒錢以及不斷擴充邊界,是傳統路徑下成長起來的單兵,賽道和盈利模式單一,幾乎是固定的。

美團做的東西很雜,一直圍繞著線下和線上之間的搬運下苦功夫,從團購到如今的以餐飲外賣業務為主、酒旅業務為輔,甚至到收購摩拜單車,很難定義美團的邊界在哪裡,或者說它的護城河在哪裡?

從美團APP的欄目也可以看出來,它的東西很雜亂,在最顯眼的幾個入口裡,分別是美食、電影演出、酒店住宿、休閒玩樂、外賣,然後就是次一級的欄目,包括了打車、美髮、旅遊、借錢、車票、結婚攝影、民宿公寓等……

餓了麼是在2008年創立的,一開始是做在線外賣,其後在外賣大戰中尋求夥伴,與阿里巴巴一拍即合,融入了阿里經濟體系,2017年8月又收購了百度外賣,直到2018年4月被阿里以95億美元徹底收編。

在這之後,餓了麼迅速開始了與阿里生態的融合,2018年10月與口碑合併,成立本地生活服務公司。2019年更是動作頻頻,與優酷互動、登上聚划算、參與雙11、雙12……截至目前,餓了麼完成了與高德、優酷、盒馬鮮生、淘寶、天貓、支付寶等數字化打通,融入了阿里商業操作系統。並在2019年11月推出"新服務"戰略,將"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通過數字化全面推進本地生活服務行業。

餓了麼口碑已經成了阿里體系的一部分,能獲得的資源更多,是阿里集團對外作戰的一把利刃,模式可以多變,不必為了短期盈利而做出長期不可逆的犧牲。

餓了麼口碑從2018年合併成為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後,一年時間就新增了近1億用戶,三四線城市中小商戶接入餓了麼口碑數字化服務數量翻了一倍。此外,商超便利品質商戶以及生鮮外賣品質商戶上線餓了麼數量同比也保持130%以上增速。

2019年互聯網行業進入寒冬,很多模式在過去順風順水,但是突然就陷入了瓶頸,這對於很多細分行業來說,意味著2020年將是一個轉折點


2019年互聯網行業進入寒冬,很多模式在過去順風順水,但是突然就陷入了瓶頸,這對於很多細分行業來說,意味著2020年將是一個轉折點。

這一點上,其實從美團發佈的財報就能看出來,在2019年第三季度中,活躍商家數量一直是590萬,幾乎沒有增長。阿里本地生活服務總裁王磊在2019年11月更是直言不諱,表示"去年上半年外賣還有90%的增速,但今年放緩下來,只有30%多。整個行業都遇到了問題。"


本地生活平臺急需改變現有的玩法,實現新增長。

這一方面,不管是美團還是餓了麼都在探索新的模式,但是餓了麼口碑的選擇更多,比如在2019年的雙11雙12期間,就推出了手藝人直播、飯票、江湖封神榜等新玩法,這實際上在通過創新尋找行業的新突破口。

如今,餓了麼口碑協同阿里,在三四線城市、商家數智化的新戰場甩出"王炸",立起Flag,它們與美團的下半場比拼這才剛開始。就像《引爆點》所說:"找到那個點,輕輕一觸,世界便為之傾斜",迎來異軍突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