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紅樓夢》到底寫什麼?

另類物種


曹雪芹的紅樓夢,其絕妙之處就在於:從來不是呆板、單面地去描寫一個人、一件事物,沒有絕對的好,也沒有絕對的壞,因此也就從來不能只從一個面向去評斷紅樓夢中出現的人與物。

就如同第十二回,曹雪芹寫:有個道人送給賈瑞一面“風月寶艦”的鏡子,並囑咐賈瑞,千萬不可照正面,賈瑞在病床上拿起這鏡子向反面一照,只見一個骷髏站在裡面,又將正面一照,只見美人鳳姐站在裡面叫他,而賈瑞則因迷戀於鳳姐,竟因此一命嗚呼。他的祖父賈代儒要架火燒那鏡子,此時“只聽鏡內哭道:‘誰叫你們瞧正面了!你們自己以假為真,何苦來燒我。’”脂硯齋在“千萬不可照正面”這句話旁邊批道:“觀者記之,不要看這書正面,方是會看。”正正反反,假假真真,我想曹雪芹的意思應是:誰能夠說我們在一個側面所看到的即為真?而又絕對地說另一個側面即為假?這面鏡子是必須不斷翻轉,不斷地從不同的側面被看,而整體便是在這不斷翻轉被看之中,才得以間接產生。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時有還無。”
“假去真來真勝假,無原有是有非無。”

本文企圖以曹雪芹筆下幾個人物作為例證,說明這正正反反,真真假假之間的反覆關係,爾後,不禁提出這樣的問題:寶玉在失玉之後,於一一六回“得通靈幻境悟仙緣”,其魂魄與和尚悠悠晃晃地來到一曠野之境,見一對聯:“假去真來真勝假,無原有是有非無。”又於一殿上看到“引覺情痴”的匾,兩邊寫的聯道:“喜笑悲哀都是假,貪求思慕總因痴。”如此一番,寶玉竟在醒覺之後,儼然大徹大悟,摻透了大觀園內的擾擾攘嚷,準備了去塵緣,來一個比“聽曲文,悟禪機”還要紮實的“赤條條,來去無牽掛”。


我們不禁要問:賈寶玉重回太虛幻境,帶著“只做一個‘未卜先知’的人,也省了多少閒想”的有求之心,如何能夠在將“金陵十二金釵正冊”當作眾姊妹們人生來去的標準答案之後,便毅然了卻凡塵,真真是“赤條條,來去無牽掛”?我不想於此討論紅樓夢七九回之後的續作者,是否真能貫徹曹雪芹寫作的意圖;而是要問,這真假、正反之間,如何地能夠以一個夢境而得了絕對的點化與摻悟?這大觀園內、與超越大觀園之上的兩個世界之間,是否顯得斷裂,而失去了假真之間相聯相貫的聯繫?也就是說,如此決絕地選擇離開紛擾的大觀園,難道就真是所謂“赤條條,來去無牽掛”的寫照?

其下便先以幾個紅樓夢中的人物作為例證,來看在曹雪芹的細緻刻畫下,正反、假真之間,是如何地得了一個靈活的整體呈現。

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

成化窯燒的上好瓷質茶盅,只因劉姥姥的嘴沾過,便再也不要了。櫳翠庵的妙玉,終其一生所追求的就是“潔淨”、與“空靈”;然而,庵院裡卻珍藏了許多極寶貴的好東西,稀有的珍玩,而,不是她所看重的人或事,可從不輕易出關離開其庵院。

寶玉生日時,曾以“檻外人”為名,送來一隻芳箋:“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也曾屏息垂簾,一心斷除妄念,靜靜打坐,骨碌碌一片屋上的瓦響,兩隻貓一遞一聲嘶叫,妙玉突然想起寶玉,居然一陣心跳臉熱——雲空未必空;而又誰知,一個極其潔淨的女兒,最後竟落入強徒之手——欲潔何曾潔。

這是紅樓夢中極易在真假之間被透視的角色。

薩孟武之《紅樓夢與中國舊家庭》一書,於第十回〈假清高的妙玉〉中寫道:“湘雲罵黛玉假清高,那知十二金釵當中,最最假清高的,莫如妙玉。妙玉與賈府非親非戚,其入住大觀園,是在元春省親之前。她‘本是蘇州人氏,因自幼多病,買了許多替身,皆不中用,到底這姑娘入了空門方才好了,所以帶髮修行。今年十八歲,取名妙玉。如今父母俱已亡故…文墨也極通,經典也極熟,模樣又極好…去年隨了師父上來,現在西門外牟尼院住著。她師父於去冬圓寂了,她未曾扶靈回去。’(第十七回)觀妙玉的家世,並非不作尼姑不可,而其出家為尼,又非心甘情願,乃因幼時多災多病,不得不入空門。雖入空門,還是帶髮修行,青絲未斷,何能看破紅塵。其入榮府是由禮聘,即榮府下個請帖,而後她才肯入住大觀園的櫳翠庵。”

是啊,我們當然可以為這個在大觀園中如此這番作為的妙玉,安一個“假清高”的名,然而,由另一個側面觀之,妙玉這角色的特質,何嘗不是曹雪芹想要表達之“不得不”的人生悲劇?何嘗不是另一個父母俱亡、寄宿在賈府、又深具才情的黛玉?不同的只是:妙玉因著當時環境對於佛法的扭曲解釋,選擇進入這個被扭曲解釋的佛門,一方面為了透過這層裝束,安全地入住於大觀園;然另一方面,卻又為了保有這入住賈府的通行證、以及其精心為自己建立的形象,進入不得不壓抑自己火熱情慾的矛盾之中。這與同樣寄宿於賈府,但卻總是處於一種曖昧扭捏狀態的黛玉所造就的另一種悲劇,是極為不同的。

惜春說:“妙玉雖然潔淨,畢竟塵緣未斷。”(第八十七回)以吾人之角度觀之,關鍵之處並非在於“已然潔淨,只差塵緣未斷”,而是在於,塵心未泯、又總是因情而動心的妙玉,若執著於潔淨的表演,那麼一切都會變得作模作樣,到頭來,終究是悲劇一場。

雪裡的金簪:

曹雪芹的紅樓夢之所以卓越,就在於他不同於明清時代一般的才子佳人小說,只是羅織男女之間的情情愛愛而已;在他如實精緻描述的筆下,我想,曹雪芹想要表現的應是整個社會時代的悲劇命運,因此,若意欲表現社會的悲劇命運,便不能斷然地將每一個角色簡單地安置在某一個評斷之中。故而,倘使將最終得到寶二奶奶位置的薛寶釵,看做奸險算計的小人,則是大大地偏斜了。薛寶釵這個角色是不同於妙玉那般極易被透視的,我們不能用任何簡單的形容去描述薛寶釵,理由在於,曹雪芹筆下的薛寶釵是立體、與多角的。

曹雪芹所描述的薛寶釵是“山中高士晶瑩雪”,是用“冷香”竭盡壓制住“熱毒”的楷模,力求遵循封建理教的要求,把自己形塑成如雪一般晶瑩潔白,把人性的熾熱情感埋在晶瑩的雪裡,並因此而獲得大觀園內眾人的景仰愛戴。“如果說,賈寶玉與林黛玉是叛逆者的悲劇,那麼薛寶釵便是順從者的悲劇。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後者更深刻地反映那是個時代的、社會的、歷史的悲劇。因為是時代雕塑了她,又是時代毀滅了她,她以扼殺自己情慾的‘冷’,適應那個時代的需要,可是那個時代卻更加冷酷地使她的美貌、才華、愛情、婚姻和其他一切幸福,皆歸於毀滅。”

是的,既然力求遵循封建理教的要求,那麼表現在薛寶釵身上的就是一次又一次的利益權衡,並同時在這權衡之中,維持住場面的不偏不斜。所以,斷不能單純地將薛寶釵的作為看做是經營自己的小惠小利,因為,她總是在“不失大體統”的前提之下,用精湛的心機,去進行每一個“小惠全大體”。

且看第三十二回,丫鬟金釧被王夫人逼的投井死了,連王夫人本人都不得不承認“是我的罪過”。寶玉則是“就便為這些人死了,也是情願的”。然而獨獨薛寶釵對金釧的死不僅毫無同情之心,說金釧“並不是賭氣投井。多半她下去住看,或是在井跟前憨玩,失了腳掉下去的。她在上頭拘束慣了,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處去頑頑逛逛,豈有這樣大氣的理!縱然有這樣大氣,也不過是個糊塗人,也不為可惜。”甚且還說:“不過多賞她幾兩銀子發送她,也就盡主僕之情了。”如此一番,便轉而使得王夫人成了盡主僕之情的慈悲人了。

這就是曹雪芹筆下薛寶釵的精彩之處。不是克守封建理教嗎?不是為了寶玉黛玉之縱情越理而曉以大義嗎?卻偏偏在“全大體”的前提之下,沒了為人最基本的血性道義。這就是薛寶釵的“冷”,可以在處處收拾人心的計算之下,犧牲被她覺得不值得的東西。因此,個人真熾的情感,人與人間超越算計的誠懇相對,都可以在權衡之下被冷酷、甚且成功地抑制住。“要瞻前顧後,又要自己便宜,又要不得罪了人。”此便為薛寶釵行事做人的訣竅。

第二十二回,賈母為寶釵做生日,“因問寶釵愛聽何戲,愛吃何物”,薛寶釵為了討得賈母的歡心,便不說自己個人所愛,而“總依賈母往日素喜說了出來”。這是薛寶釵成功地壓制住個人喜好的絕妙例證。

若我們將薛寶釵與林黛玉作一個粗糙的比較,也許是如此情景:“寶釵善柔;黛玉善剛。寶釵用屈;黛玉用直。寶釵徇情,黛玉任性。寶釵作面子;黛玉絕塵埃。寶釵收人心;黛玉信天命,不知其他。”

就算是我們能夠做出這樣的比較,亦總不能去說孰優孰劣這樣的話,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所要表現的應是:每個人因著其內在的性格,用不同的姿態去回應社會與時代向他們所提出的要求,從而造就了不同的生命格局與情調。

若我們能夠以正正反反、假假真真之間的不斷翻轉關係來看待紅樓夢,不簡單地把一東西推到極限去解釋之後,我們要如何來看待賈寶玉最後的絕決?

真真是“赤條條,來去無牽掛”?

“寶玉”是假,“頑石”是真

我之所以會問“真真是赤條條,來去無牽掛?”這樣的問題,實在於從九十八回看寶玉面對黛玉之死的反應,認為其間之悲似乎只停留在情節的鋪陳張力之中,餘了,竟在一場大夢之後,便不留痕跡地大徹大悟,而後寶玉如像一具雖生猶死的骷髏,開始著手策劃了斷一切塵緣的步驟;晴雯之死尚有血淚斑斑的“芙蓉誄”,反倒黛玉之死,竟讓賈寶玉“方信金石姻緣有訂”,這之間的來去,不禁讓人覺得假真、正反之間的辯證,在這個環節失去了光彩。

然而,若我們稍稍改動看待紅樓夢的視角,定焦於“假”寶玉、“真”頑石之時,將會發現一個可觀宏大之假真對照的格局。

曹雪芹於紅樓夢開卷第一回,便說:是將“真事隱去”,“用假雨村言”。他把寶玉喚做賈寶玉,便是要表明:賈者,假也。在賈寶玉未真正出場之前,曹雪芹就介紹他本是女渦煉石補天之時,在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頑石之中,獨獨剩下的一塊“無材”補天的頑石。而後經僧道大展幻術,歷經幾劫與周折安排,將這頑石變成一塊鮮明瑩潔的美玉,投胎到賈府,而又因其“一落胎胞,嘴裡便銜一塊五彩晶瑩的玉來,上面還有許多字跡”,“使人一見便知是奇物”,故而成為擾攘大觀園人人心中的“寶玉”。

然而,“寶玉”是假,“頑石”是真,脂硯齋對“無材可補天”批曰:“書之本旨”。“寶玉”之所以為“寶玉”,乃只是因著這迷在大觀園中的人所視;實則其本為一“無材可補天”的頑石,故必須通過成為大觀園中的寶玉,領略常人社會的虛假,才得以在重回青埂峰時找到其真正的安適之所。“寶玉”是這顆“頑石”被設定好了的熔鍊枷鎖,是在不斷衝撞既定價值之後必須被丟棄的假象,紅樓夢便是要我們看這寶玉為外,頑石為內的重重矛盾鬥爭的過程。

因此,在寶玉一出場之時,便是“登時發作起痴狂病來,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罵道:‘什麼罕物!連人之高低不擇,還說通靈不通靈呢!我也不要這勞什子了!’嚇得地下眾人一擁爭去拾玉,賈母急的摟了寶玉道:‘孽障!你生氣,要打罵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賈母視之為命根子,而寶玉卻認其為“勞什子”。寶玉看的是真真切切的血肉人性,而賈母這整個大觀園的威權代表則只看到常人價值包裹下的“美玉”。

另一,賈寶玉深受“金玉姻緣”之說所困,“心中更比往日煩惱加了百倍”(第二十九回),以致他當著薛寶釵的面:“在夢中喊罵,說:‘和尚道士的話如何信得!什麼是金玉姻緣,我偏說是木石姻緣!’”(第三十六回)以及,日後的丟玉,賈府在抄家勢敗之後,那癩頭和尚又把通靈寶玉送還,要求得一萬兩賞銀。賈寶玉要把玉還他,王夫人、薛寶釵等寧肯讓寶玉跟那和尚走,也不願還玉。寶玉因此說:“你們這些人原來重玉不重人哪!你們既放了我,我便跟著他走了,看你們就守著那塊玉怎樣!”(第一百一十七回)是的,曹雪芹通過賈寶玉摔玉、砸玉、丟玉的事件,來反映、甚至諷刺大觀園中如賈母、薛寶釵、襲人等死抱著“假”寶玉的悲哀與可笑。

因此,賈寶玉如此絕決地了斷塵緣,上演“赤條條,來去無牽掛”,其間之原因應該在於:這顆真頑石根本不見容於大觀園之內,故在重重的挫折與壓制之下,似乎只有將假的寶玉留在“假”府,而真的頑石則必須迴歸蒼穹,回到他的安適之所;而這個反歸的過程,是必須透過整部紅樓夢的擾擾攘嚷才得以完成,必須經過寶玉與頑石之間劇烈的衝撞,才得以鋪排這了悟的可能。

甄士隱和賈雨村,一個要出世頓入空門,一個要入世鑽進官場,它們從相反的方向走來,又往相反的方向走去,“你方唱罷,我登場”。這是曹雪芹如實洞察的社會,是啊,在曹雪芹的眼中,大觀園依舊是大觀園,只是這個大觀園透過曹雪芹的筆,來了一個精彩的折射,赤裸地將假與真之間的關係映射出來罷了。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時有還無。”
“假去真來真勝假,無原有是有非無。”

瀚海煙雲


紅樓夢第六十二回,有個關於茶杯的情節。

襲人給黛玉送茶,一看寶釵也在。兩個人,一杯茶,尷尬了,誰喝誰別喝?

襲人只好說:二位,誰渴誰先喝。

寶釵笑說:我不渴,只要一口漱漱就夠。

然後毫不客氣,先拿起來喝了一口,剩下的半杯,她遞給了黛玉。

襲人連忙說我再去倒。

沒想到,黛玉竟笑著說:“你知道我這病,大夫不許我多吃茶,這半鍾儘夠了,難為你想得到。”說完,她將杯中殘茶一口飲幹。

看這一折,不懂的人會憤憤不平:憑什麼我黛玉要喝別人的剩水?而懂的人則會心一笑,胸口暖暖。

這隻從寶釵手裡接過來的茶杯,不但象徵著“孟光接了梁鴻案”盡釋前嫌,也象徵著黛玉對寶釵的感覺,早已從最初的猜忌敵對化為了毫無芥蒂的全盤接納,在她心裡,寶釵已由情敵反轉為親生的閨蜜。

共飲一杯,素來只有親密無間的人才可以。例如54回,賈母在酒席上讓寶玉給鳳姐倒杯酒,鳳姐說:“不用他敬,我討老祖宗的壽吧。”說著將賈母的杯子拿來,吃了半杯剩酒。

這半杯剩酒告訴讀者,賈母和鳳姐不僅僅是老祖母和孫媳婦的書面關係,不僅僅是一個喜歡奉承一個喜歡被奉承那麼簡單,她倆還是一對鐵瓷的忘年交。

肯不肯用對方用過的杯子,和肯不肯讓對方用自己用過的杯子,真是對雙方親密關係最嚴格的考驗。

《水滸傳》裡,潘金蓮動情試探武松時,便是將自己喝了一口的酒杯遞過去:“你若有心,吃我這半盞兒殘酒。”武松奪過來潑在地下,原本一場緋色的情事從這個杯子開始,走向血色的兇殺案。

類似的還有《紅樓夢》中的尤三姐,斟一杯酒喝半杯,剩下半杯摟著賈璉脖子開始灌:“咱們來親香親香。”唬得賈璉酒都醒了,頃刻明白自己不是這老辣女子的對手。

一隻杯子,再家常不過的日用品,不知不覺間成了傳情或絕情之物,承載了人類多少微妙複雜、幽怨強烈的情感。

臺灣女作家張曼娟寫過一篇散文,內容也和杯子有關。

她喜歡過一個男人,但始終保持距離,連指尖都沒碰過。

有一個炎熱的夏天,她去辦公室找他,男人急著給她找清涼飲料。她寫:“我斜倚在他的桌邊,看見他喝水的那隻極其普通的馬克杯,銀灰色的,杯緣有一個唇痕,握起那隻杯,忽然有些衝動地嚷著:‘好渴啊,先喝咯。’沒等他反應,我對準唇痕,將杯中的水一飲而盡。”

突然沉寂的五秒裡,他看到男人的臉由怔忡變化出細膩溫柔的表情。

後來呢?“既然用這種方式接吻了,接下來當然是免不了談一場戀愛的。”

當你的唇,包覆上我的唇呷過的杯。這種似有還無的接觸,既曖昧又親密,既隱晦又直接,最適用於戀愛將明未明之時的造作,本質上卻是令人心旌動搖的調情,試探,推進。而杯子,便成為關係突破之前最後一道形同虛設的屏障。

“君住長江頭,我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一江水。”多麼絕妙的比喻。

當思念成災,這浩蕩的長江,也變成了兩人共用的口杯,抵得過多少句“你可知我愛你想你念你怨你深情永不變”。

人類要用嘴唇來表情達意,杯子便是最趁手的道具。

妙玉曾經當著黛玉的面,把自己的茶杯給寶玉用。這是對正牌女友黛玉赤裸裸的挑釁啊,代入一下,如果是當下,一個女生敢當著另一個女生面這麼囂張地撩對方男友,換個爆脾氣,是要分分鐘下場開撕的。

妙姑娘不是一直號稱自己有潔癖麼?劉姥姥用你的杯子喝口茶,你覺得膈應,要把那杯子扔了;

別人在你櫳翠庵的街頭走一走,你都要用水洗洗地,還不讓送水的小廝進你的山門。

可是到寶玉這裡,連男女有別都不講了,偏把自己的茶杯給他用,也不怕他的嘴唇沾過,口水髒了你的杯?

即便她嘴上說得那麼硬:“你這遭吃的茶是託他們(寶釵和黛玉)的福,獨你來了,我是不給你吃的。”可惜呀,一個茶杯就出賣了一顆“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的多情女兒心。

明明是欲蓋彌彰,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還自以為遮得巧。

否則寶玉後來上櫳翠庵討紅梅,黛玉不會攔著要跟著的人:如果有別人在,反而討不到了。

分明是知之甚深,又不足為慮。

閃回到櫳翠庵喝茶那日,寶玉最後用的茶具,是大竹海。他到底是沒有用妙玉的杯子喝茶。

誰的杯子該誰用不該誰用,這是個原則性問題,曹公在這上面從不含糊。

儘管那雙素手殷勤捧出的的綠玉斗,價值連城世間罕有,與梅花上收的雪水才最配。

寶玉與黛玉,也有一個關於杯子的橋段。

元宵夜,寶玉在席上從長輩們開始挨個斟酒,當斟到黛玉面前,當著眾人面,黛玉沒喝,卻端起自己的酒杯放到寶玉唇邊,寶玉毫不猶豫一氣喝乾。

這旁若無人的膩歪,讓眾人多少有點愕然。

忙得鳳姐連忙湊趣兒化解:“寶玉,別喝冷酒,仔細手顫,明兒寫不得字,拉不得弓。” 寶玉則實誠作答:“不是冷酒。”

宋太祖趙匡胤曾經杯酒釋兵權,而黛玉卻敢當著滿堂長輩親戚的面,用一隻酒杯宣告了她在感情上的主權:都瞅清楚了,他歸我。而寶玉,用一口喝乾這個動作毫不猶豫地作出了滿分回應:沒錯,我歸你。

這差不多相當於一個說:“大家好,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是我男朋友。” 另一個說:“唉呀麻,咔咔的。”

甚至還要任性,這裡可是古代。

不管是茶杯還是酒杯,曹公都讓它們承載了太多隻可意會的關係、欲說還休的心事,甚至悲歡離合關於命運的隱喻。

這本書裡,還有一種最頂級炫酷的杯子忘了說——它叫“萬豔同杯”。

嚴格說來它是一種酒,出產地是太虛幻境,由百花之蕊、萬木之汁、麟髓之醅、鳳乳之曲釀成,有著異乎尋常的清香甘冽。奇怪的是,這神仙酒不叫某某液、某某釀或某某春,偏偏取了個 “杯” 字命名。正是這個“杯”,定出了整部書的基調——同杯,乃同悲也。

杯與嘴相連,而嘴與心相通。

所以,紅樓夢裡的杯子,早已不再是簡單的生活用品,它們有使命,有訴求,有靈魂。如同被曹公施了魔法一般,細細讀去,書中每一隻杯子,都在誠實地替自己的主人說著心裡話,靜等一代一代的讀書人,用心地去讀懂,去聆聽。


*本文為十點讀書籤約作者百合創作


十點讀書


紅樓夢到底在寫什麼?

有人說《紅樓夢》是一本社會百科全書,包羅萬象,無所不有。其中對道教在明清社會的存在狀態,尤其是對道教在賈家這樣的中上層社會的存在狀態有一個生動的描述。不管對與錯,真與假,畢竟是來自作者的切身感受,很有研究價值。《紅樓夢》寫了幾個人間道士的形象,都是暴露和批判的對象。

一個是清虛觀張法官, 他是當日榮國公的替身,曾御封“大幻仙人”,掌管道篆司印,今封“終了真人”,王公貴族稱他為“神仙”,是個有職有權的官方道教上層代表人物。 這個人深受朝廷器重,與貴族家庭關係甚密,能說會道,慣於阿諛逢迎,將手下眾道士的金玉法器斂取三五十件,孝敬賈母,又會保媒拉絳。 這哪裡是出家之人,分明是披著法衣的俗氣十足的政客,官僚。 這一類道士是極少數。

一個是天齊廟裡的道士王一貼, 他比起張法官來是等而下之的人物,除了香火錢外,還要靠賣藥為生,故不甚富足。 此人油嘴滑舌,江湖術士氣味很重,自己也承認, 不僅妒婦方是胡謅的,“連膏藥也是假的。我有真藥,我還吃了作神仙呢。 有真的,跑到這裡來混?”這是個靠宗教混飯吃的道士,這樣的道士恐怕不在少數。

一個是道姑馬道婆,這又是等而下之的人物,走家串戶,討些小惠小利過活,根本不懂得道經玄機,卻滿口菩薩因果,專會那魘魔邪術, 幹一些騙錢害人的勾當。這樣的道姑與巫婆神漢一類迷信職業者絕無兩樣, 民河到處可見到。

還有一個是寧府的賈敬, 貴族中好道修行的典型。 此人一味好道,想作神仙,拋棄官職不襲, 只愛燒丹鍊汞,常年住在城外玄真觀修煉,手下有一批道士服侍,終於因吞金服砂,燒脹而死, 死時肚中堅硬如鐵, 面唇燒得紫絳皺裂,人們卻說他“功行圓滿,昇仙去了”。 這是一個修煉外丹的犧牲品,為了長生而得速死,大家當作笑料,連他的孫子賈蓉在喪禮中對他也是“假敬”,熱孝在身竟跑去和兩個姨娘調情。

作者在寫上述道教人物時採用冷嘲熱諷的態度,把他們形容得卑俗、世故、愚蠢可憎。第一百一十八回襲人對寶玉說:“至於神仙那一層更是謊話,誰見過有走到凡間來的神仙呢!”這可以代表曹雪芹和高鸚的共同認識。 看來《紅樓夢》作者所追求的並不是長生,而是超俗無累的一種環境和精神境界,這是道教最能吸引憤世嫉俗的知識分子的地方。 這樣,我們透過《紅樓夢》的形象化描寫,看到了清初道教的複雜性格和多層次結構,有道教的信仰和哲理,有道教的寺觀和道士,有道教的儀軌和活動,有道教對社會文化生活和民間習俗的滲透,符篆與清修,道教與佛教,意識形態與有形活動交錯並存,這才是現實生活中道教的較為真實的整體面貌。

《紅樓夢》中的道教,雖然不能作為史料看待,但它來源於生活,深刻反映了生活,往往比那些帶有宗教偏見、支離破碎的史料更具有典型意義。



週週說古今


我曾回答《紅樓夢》講的是什麼和《紅樓夢》的中心思想是什麼。這又要回答《紅樓夢》到底寫什麼?未免大費思量。前日突然想到,提問是否有作者想寫什麼,要寫什麼的意思呢?作者除了表層寫什麼故事,哪些東西,深層次的寫作意圖是要表達什麼?
《紅樓夢》在第一回就開宗明義,大旨談情。這個情,是什麼?小說是怎麼做到的?還真值得回答。作者希望這個世界充滿情,充滿愛,符合人性,尊重每一個人,杜絕無情。
《紅樓夢》講情講得最透徹。魯迅稱之為人情小說代表。全書所寫,雖不外悲喜之情,聚散之跡,而人物事故,則擺脫舊套,正因寫實,轉成新鮮。大旨言情,情滿紅樓。

《紅樓夢》的情,首先是兒女之真情。即以寶黛愛情為代表的男女愛情,還有賈寶玉對一切青春少女的愛博而心勞。甚至包括超越兒女私情的界限,表現為尊重、體貼、平等相待的感情境界。
作者講述了寶玉的愛情故事。因他當初善念,時常以甘露澆灌那顆小草。小草變成了絳珠妹妹。人世間最美好的事物就是愛,就是善意的情感,做神仙哪如去感受人間溫情。他要下凡,絳珠仙子受恩未報,也要去人世,用一生的眼淚報答他。兩顆真摯的心,同命相連,同病相惜,一蓑煙雨任平生。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就是木石前盟的故事。

晴雯深愛寶玉,她對寶玉十分體貼。寶玉衣服燒了個洞,就算病中,就算通宵也要拼命。她要死了才明白自己是痴心傻意。她甚至不知道自己擁有愛情,更不知道自己在為之奉獻。她一直認為寶玉是她一生的男人。寶玉也包容她,哄她。撕扇、補裘正是主僕情深的體現。晴雯蔑視襲人與寶玉的曖昧,卻偏偏擔了個致自己於死地的虛名。
襲人跟寶玉發生了雲雨情,有著介於愛情與婚姻之間的情份。於是,只有她對寶玉充滿溫柔的勸諫,寶玉不反感。
一張生日賀卡承載的情感讓賈寶玉手足無措,不知道怎樣才不辜負那份深情。妙玉用杯子向寶玉傳達自己的心意。寶玉卻體會不出其珍貴,只因他心中只有林妹妹。 還寫了許多主奴之戀、奴僕之戀和不倫之愛、不齒之愛。 一個情字貫穿《紅樓夢》通篇。凡一言一事,無不用情。寶玉博愛女子,常說,女兒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用千紅一窟(哭)萬豔同杯(悲),表明此書用意,不在於某男某女一二人,而是心目所注,無比廣大。他借男人應當如何對待女子的這一根本問題,抒發了人對人的關係的亟待改善的傾情吶喊。

作者想不到社會制度。但他清楚,這個世間太無情。倘若賈母等人有情,能遵從寶黛的意願,便不會造成寶黛釵的悲劇;倘若王夫人有情,金釧、晴雯便不會死;倘若王熙鳳有情,便不會逼死尤二姐;倘若賈雨村有情,便不會致恩人的小兒女於不顧……倘若人人都有情,一家子親骨肉就不會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紅樓夢》有一副著名的對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大旨之情深層則是那種悲憫之情。賈母眾人去清虛觀打醮。有個小道士躲避不及,撞到鳳姐,鳳姐劈頭就是一大耳光。賈母吩咐善待小道士。老太太的同情超越了禮教和階級,細細品來,也有一番感動。

林黛玉是紅樓夢裡最懂人情味的。她知世故而不世故,她剛進府就知道時時在意,不肯多說一句話。邢夫人帶她去見舅舅,客氣留她吃飯,她禮貌地謝絕。王夫人叫她坐炕,她知道那個位置不可坐。她難道不懂得仕途和功名對寶玉很重要嗎?因為她看透了寶玉,她懂得真正關心他。當李嬤嬤勸賈寶玉少喝酒的時候,她說不要理那老貨。總讓人難以接受,是林黛玉性格上的缺陷,也是她敗給薛寶釵真正的原因。寶黛愛情為社會所不容,也就是為世事人情所不容。悲觀與絕望和強烈的抗爭讓她的愛情格外美麗,她深知自己鬥不過命運。她用死亡為愛情畫上句號,用死亡喚醒寶玉,提升寶玉的情感世界。
薛寶釵壓抑自己的內心情感,以理性的冷靜,包容的態度,平和的方式來處理一切情感問題。但她雖然得到了寶玉,卻沒有得到愛情。有比別人更大的悲哀! 林黛玉入鄉隨俗。薛寶釵一視同仁,平兒知道得饒人處且饒人,她判冤行權洗柳五兒之冤,不偏不倚救賈璉。王熙鳳八面玲瓏,劉姥姥難得糊塗。論友情,賈母禮遇劉姥姥,鴛鴦無意遇鴛鴦保持沉默。論親情,寫到了賈芸與卜世仁的甥舅關係。寶玉辭別母親,披了大紅猩猩氈斗篷來拜他的父親,都體系出濃濃的親情。

《紅樓夢》開篇的十里街仁清巷,分明暗指勢利人情。好了歌寫盡世事無常人情冷暖。甄士隱的岳父,苟取錢財而不顧親情的封肅暗示人情勢利已成風俗。紅樓夢反映出來的就是世事人情,人情冷暖。就是人際關係,賈家最終也敗在這世事人情上。
賈府子孫在世事人情上是失敗的。焦大酒醉,從主子罵起,直到奴才。結果是主子深惡,奴才痛嫉,給他塞了一嘴馬糞。其實焦大的罵,是要賈府好。可憐焦大那分忠心。
賈府內外的男人們共同詮釋著作者的情感立場與情感態度。賈敬兒孫繞膝卻決絕於情。賈珍放縱於情,無法無天。賈赦肆虐於情,他靠雨村奪人古扇,賈璉因為不屑於為扇子害人命卻遭暴打。賈珍糜爛還有一個情字;賈赦就只剩一個欲字了。賈璉氾濫於情,不管香的臭的,都往屋裡拉。賈蓉亂於情。蔣玉菡和寶玉多情,一見面便解腰帶相贈。薛蟠、賈瑞更是隻有欲沒有情了。
一個家族,最終敗在複雜的人際關係上。賈府上下卻沒有人看出家族即將衰落,也沒有人看出寶黛愛情的不可分割,襲人預感到一害三命的嚴重後果,結果還是被賈母王熙鳳她們上演了調包計。薛寶釵追求到一個不可能成立的婚姻,最終自食苦果。


薛寶釵王熙鳳其實都不是合格的當家人。世事人情玩的通透的未必就是能夠成事的,有時甚至是敗家的。王熙鳳最不相信因果報應,在行為上無拘無束,結果好的,壞的都報應了。人要常懷悲憫之心,也許不經意間的一次交集,卻是命運的安排,一次考量,一次因果的輪迴。

秦可卿死時託夢沒有能夠引起足夠的注意,其實那才應該是賈家千秋萬代的考量。敏探春興利除宿弊展現了一種變革的精神,惑抄撿大觀園更展現了探春立身處世的能力和對未來的敏銳洞察力。薛寶琴長期跟隨父親四處奔波,見識頗豐,還接觸到西洋的一些東西,她的出現給古老腐朽的封建社會注入一股清新的空氣,林黛玉最起碼看到了賈家出的多入的少,對賈家的未來產生擔憂,這就比那些只知養尊處優的賈家人強的多了。


賈家的衰落,寶黛之間的愛情悲劇,都只是一種世事人情選擇的結果。賈政賈母王夫人,他們都代表著一種傳統,對他們過度的褒貶都是錯誤的。賈母那麼疼愛林黛玉,到關鍵的時候,她還是把林黛玉給放棄了。賈母是在維護封建傳統,也是在維護一個家族的利益。世事人情早就把她的心變硬了。
作者只看到世治世危,並沒有看到出路,這是紅樓夢這部書真正的悲哀。賈寶玉的出家完全違背了當時的世事人情,把忠孝二字完全拋棄,反映了他內心極大的悲哀和徹底的絕望。
賈政於世事人情上過於執拗,不懂變通。賈寶玉反對賈雨村是有現實道理的,卻被認定為瘋話,不能被接受。賈雨村看不起賈家人,他又要巴結賈家人,藉助賈家的勢力往上爬。賈政要拿他充當門面。賈寶玉只能眼睜睜看著賈家大廈呼喇喇的倒下?


伴讀紅樓夢


要說《紅樓夢》到底寫什麼?可以有很多角度來回答。從人性角度來回答,也可以家族的衰亡史來回答,也可以從書中涉及的儒家、道家思想來回答。



一,人性

《紅樓夢》是在寫人性,這是本人最喜歡的回答。《紅樓夢》對人物的刻畫非常到位,是小說中最為完美的。

一部好的小說,人物必定是豐滿的。小說與故事不同,故事讀完之後,記住的是故事情節。而小說讀完之後,記住的是人物。

《紅樓夢》中的每個人物,就像生活在我們身邊真實的人一樣。刻畫的非常細緻入微又符合人性。每個人物的性格都最為真實。



例如,薛寶釵的處事周到八面奉迎。林黛玉的真性情帶點小性子。王熙鳳的粉面含春威不露。等等這些,都能在現實中找到活生生的類似的人物。所以說,讀《紅樓夢》就像在品讀人性。

它講人性,比任何書講的都要透徹。



二,家族由盛到衰的衰亡史

《紅樓夢》寫的是,四大家族由盛到衰的衰亡史。從這一點看去,對企業的管理是有很大的意義的。賈母的管家智慧,王熙鳳的管家才能。探春,李紈,寶釵的改革。都有很大的借鑑意義。

單就探春的改革來說,這就是在大觀園實行,承包制責任制的改革,給大家帶來了切實的利益。

除此以外,書中很多內容都能給管理者借鑑意義。



三,佛家、道家、儒家的思想

除了以上兩點之外,讀《紅樓夢》就像讀一部佛書。裡面涉及到了很多的佛家、道家、儒家的思想。

例如,劉姥姥第二次進大觀園,有到妙玉屋裡喝茶的情節。妙玉很講究的。覺得劉姥姥用過的杯子,不能要了。踩過的地要刷的。修佛之人卻是有悖佛家的。

恰恰賈寶玉,凡夫俗子卻是有佛性的。將杯子,贈予劉姥姥。又對妙玉包容。這是真佛性。

讀《紅樓夢》就像在讀一部佛書,讀人性的善惡因果。越讀越能品到更多的價值。


夏禺zenniy


《紅樓夢》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屬章回體長篇小說,成書於清乾隆帝四十九年甲辰(1784年)夢覺主人序本正式題為《紅樓夢》

書中內容簡單概括為以下幾點:

第一點:各種各樣的愛情悲劇,有些愛情寫得很純情,比如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寫出了男女主角愛情故事心理活動的全過程。

還寫了一些纏綿悱惻、驚心動魄、死去活來的愛情

第二點:以婚姻為目的的愛情,比如薛寶釵和賈寶玉的關係。還寫了因情而死、也可以說是殉情的愛情,比如司棋和潘又安的悲劇故事等等。

第三點:寫了賈史薛王四大家族之間的種種密切聯繫,他們四個家族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第四點:表明作者反封建主義的意義,以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地看,不能單純地孤立地看一人一事。一個家族的命運反映整個社會的命運,一個家族的矛盾反映整個社會的矛盾。

總之是一個大的悲劇,女性的悲劇,愛情與婚姻的悲劇,從而更多的來反映了封建社會的矛盾,封建社會的腐朽、黑暗、無可挽回的沒落。

其實關於紅樓夢到底寫的什麼沒人能說的清楚!看文章主要寫的就是金陵四大家族的由盛而衰,寫了寶黛釵的之間的愛情


蘑菇Sunny


《紅樓夢》到底講的是什麼?其開篇說到“大旨談情”,故而大先生也稱它為“人情小說”。這是一個令人蕩氣迴腸,撕心裂肺的故事。

《紅樓夢》到底講的是什麼?——應有盡有。你想讀什麼,它就有什麼。你喜歡什麼,它就給你什麼。“百科全書”的名頭可不是空穴來風。

前文已經很委婉陳述:“事蹟原委,亦可以消愁破悶,也有幾首歪詩熟話,可以噴飯供酒。”即便是作者自言,細讀文本,可不只是“消愁解悶”“噴飯供酒”這麼簡單。雖然文章寫法是“草蛇灰線伏脈千里”,但每個章節亦可以成為一個獨立的故事。

黛玉葬花、寶釵撲蝶、晴雯撕扇、湘雲醉臥……這些個小故事都是在十回之後的章節裡出現,大觀園才是主場。結詩社、猜燈謎、踏雪尋梅,結合87版電視劇《紅樓夢》,或許,真的可以身臨其境。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大概是隻有真正的讀通了文本才能體會到其中樂趣吧。另外,也需要儲備一點點常識,一個簡單的例子——“吃茶”,黛玉道:“吃了他們家一點子茶葉,就來使喚人了”,鳳姐藉此打趣寶黛二人,如果不曉得這吃茶的深意,豈不是無法理解鳳姐的“詼諧”?

周思源老師說——“……曹雪芹總是虛虛實實,真真假假;似是而非,似非而是。因此,《紅樓夢》有許多情節、有許多人物,都不是讀一遍你就能夠弄明白的,如果說讀一遍就什麼都弄明白了,那就不是《紅樓夢》了。”


御月流軒


紅樓夢主要講了一個大家族由盛而衰的歷程,它是一部包裹著許多諸如兒女情長,人生哲理等內容的中華古典小說。

書中以賈黛二人的愛情為線索,展開了這樣一部極富文學色彩和社會理喻的小說。這本書不僅提升了封建女性的地位,而且還正面傳播了先進的平等思想。同時反映出封建各層人民間追求婚姻愛情自由的夢想。也展示社會和個人命運也是不可抗的因素。作者要表達的意思很雜,關於富貴、關於人生、關於女性等等。


因此,它用寓言的方式來描繪一個豪門世家的崩塌,而主人公最終從個人命運的束縛中產生深刻的自省,從而看透整個社會。

很多人說看紅樓要讀三遍以上。

你要真想看紅樓,那就要先耐著性子讀一遍,也許這一遍你根本不知道作者在說什麼。但還是要看,看完前八十回。

然後你再要去讀有關紅樓的評論,還要去讀有關紅樓詩詞的解釋,因為紅樓裡的暗語太多,還有很多是藏在詩詞裡的,你不看評論是不會搞懂的。

然後你再去看一遍紅樓,這時你就會懂一點了,然後再看評論,再看原著。沒有三個以上的來回你是不會知道原著的妙處在那裡。


廢柴柒叔


曹雪芹的紅樓夢,描述事情過程,人物外表,心理活動,以及物品 都極致細微,以賈府為核心,書盡了人情冷暖,世態炎涼,讓讀者切身體會到生命中經歷的酸甜苦辣,到最後終歸都會是一場春夢了無痕,各個角色都有自己的無奈。

首先作者曹雪芹以極高的文學造詣,大量運用高水平的詩詞貫穿到各章節中,讓讀者如痴如醉,其次又大量運用俗語,讓情節對話更貼近真實,令人反覆觀摩,好像自己就在書中。

書中賈府的繁華盛況,如劉姥姥進大觀園,踏雪尋梅,過年的氣氛,詩酒會,秦可卿出殯,描述的熱鬧非凡的程度,都是後來人望塵莫及的。

最重要的就是以一個局外人的角度去描述各個角色的心理變化,從小兒女情懷的愛情故事,再到無力改變的現實情況,無奈的生老病死,悲歡離合,最終還是要回到一個人的孤獨。深刻揭示了人生的真諦。





非想


紅樓夢描寫的是康熙二十年前後的皇家宮闈秘史

因其獨立於官方的清史稿之外,又隱晦的影射了正史中不曾記載的真人真事,用小說的春秋筆法引出紫禁城內眾多人物的悲歡離合

紅樓夢主角是賈寶玉,影射康熙太子,銜玉而生,太子胤礽剛生下來就被封為太子,史無前例

書中的所有人物皆是有歷史原型的真人真事兒

因其用了多種春秋筆法,射覆猜謎,牙牌令,詩詞歌賦等方式,隱晦敘述歷史真相,因此這是一本自帶密碼的謎面小說

若讀此書,建議把他當甄嬛傳一類的宮鬥劇小說來看,精彩非凡

我已經解出一些謎題,如果好奇。可以看看我正解紅樓真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