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耶魯大學:3~6歲孩子行為習慣培養關鍵期,給孩子立規矩不能等

耶魯大學:3~6歲孩子行為習慣培養關鍵期,給孩子立規矩不能等

耶魯大學的校長梅耶,是最早提出“情商”一詞的人。梅耶校長髮現,成績相同的學生,卻有人過得幸福,有人過得失敗,這些學生之間的差別在於情商。而3-6歲是孩子行為習慣培養關鍵期,兒童情商教育的黃金期,也被情商界喻為“潮溼的水泥期”!

耶魯大學:3~6歲孩子行為習慣培養關鍵期,給孩子立規矩不能等

中國有句老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潮溼的水泥期”正好相呼應。所謂“潮溼的水泥期”是指孩子85%-90%的性格、行為方式都是這個階段形成的!就像潮溼的水泥,最好塑造形狀!要知道“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父母想要培養孩子的好習慣,高情商,就要抓住這個時機給孩子立規矩!那這個時期應該給孩子立哪些規矩,如何立規矩呢?

耶魯大學:3~6歲孩子行為習慣培養關鍵期,給孩子立規矩不能等

這個時期應該給孩子立哪些規矩

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6歲之前,這條規矩一定要立起來,有這3個優點,首先讓孩子擁有獨立意識,其次讓孩子擁有自理能力,最後讓孩子知道這個世界沒有任何事情是不勞而獲的,都需要自己的努力來獲得!6歲前孩子自己要會脫衣服、穿衣服自己的房間自己收拾,能幫父母分擔一些難度適中的家務

耶魯大學:3~6歲孩子行為習慣培養關鍵期,給孩子立規矩不能等

二、有事兒要溝通,哭鬧沒用

孩子在3歲以後哭鬧已經不僅僅是因為有需求,孩子的哭鬧可能很有目的性。比如想要玩具、想吃棒棒糖,當父母拒絕就用哭鬧要挾!結果很多家庭妥協,讓孩子形成習慣。所以“有事兒要溝通,哭鬧沒用”這條規矩一定要立起來,有這3個好處,1、孩子不以自我為中心,能夠更好地管理情緒。2、孩子懂得用溝通解決問題,情商更高。3、青春期與父母的溝通頻率會更高,更好管教

耶魯大學:3~6歲孩子行為習慣培養關鍵期,給孩子立規矩不能等

三、見人要打招呼,做錯事情要道歉

這條規矩其實都是在練習與他人交往的能力,人是社會性的動物,不可能獨立生存。在未來社會上所遇到的大多數問題,都是人際關係的問題。而這條規矩立起來,有這3個優點,1、主動打招呼,是為了讓孩子不懼怕人際交往,給人留下熱情的好印象!2、更有助於孩子形成開朗的個性。3、做錯事主動道歉,是一種處理人際衝突的方式,能給人留下好的印象,同時對自己來說也是好品質

耶魯大學:3~6歲孩子行為習慣培養關鍵期,給孩子立規矩不能等

如何給3-6歲孩子立規矩?

1、讓孩子養成順序概念,遵守規矩,先到者顯得,老幼尊卑有序。

2、讓孩子腦子裡有好習慣和壞習慣的概念,比如通過繪本,讓孩子懂得撒謊與誠實、分享與自私、邋遢與乾淨等等不同的概念。

3、有獎勵也有懲罰,當孩子表現好的時候有獎勵,當孩子沒有遵循規矩的時候要懲罰,這種懲罰不是指用打的方式,可以家中設計一個懲罰區域,讓孩子在懲罰區坐著或者站著,讓孩子反思。

4、處理好孩子的負面情緒,雖然規矩要立,但是父母要關注孩子在規矩限制下的內心衝突,孩子的哭鬧、任性家長要冷靜對待,讓孩子釋放出負面情緒,父母可以說,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對孩子的情緒接受,然後再疏導,告訴孩子你為什麼這樣做!

耶魯大學:3~6歲孩子行為習慣培養關鍵期,給孩子立規矩不能等

父母在孩子6歲前,一定要狠下心,給孩子立好規矩才叫負責。敏敏十分注重女兒0-6歲這6年,不想因為自己的疏忽,讓孩子形成不好的習慣,影響今後的生活。最後敏敏為粉絲朋友們,分享兩套兒童情商培養和早期教育的書籍,能夠引導孩子的好行為好習慣,培養高情商。一套是《寶寶情商培養圖畫書》6冊,培養孩子的高情商。另一套是《陪你長大》30冊,這30冊中包含兒童社會、健康、科學、藝術、語言5方面的啟蒙教育,個人認為真的很不錯,可以伴著女兒成長。

耶魯大學:3~6歲孩子行為習慣培養關鍵期,給孩子立規矩不能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