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24张承德老照片被曝光,见证历史的变迁……

上个世纪日本侵略者为吞并中国,派出情报人员以探险和学者的名义,拍摄大量中国各地的人文地理照片,其中很多场景已经消失,对我们了解民 国时期的中国,有着很高的史料价值。

位于热河(承德)附近的驮轿,山地崎岖,原先的马车之车轮不便前行,聪明的当地百姓,发明了两匹骡马之间抬轿的方式,爬山涉陡道,极为便利。

24张承德老照片被曝光,见证历史的变迁……

承德的双塔山,两处高约三四十米的岩柱相对,顶端还建有古塔,据《承德府志》记载:“东塔(南峰)之巅有古庙,不详何人所建,已就倾圮,旁有一小碑镌“王仙生”三字”。从照片看那时候山上连棵树都没有,感觉绿化好差……

24张承德老照片被曝光,见证历史的变迁……

承德附近一位老农,脖颈上长有一处大瘤,正坐在墙边晒太阳。

24张承德老照片被曝光,见证历史的变迁……

承德街头,一个模样清秀,有着中国传统女子之美的小姑娘,坐在街旁石阶上卖着枕头,她的脚显然是缠过足,枕头侧边还绣有“在家吉庆”的字样。那个年代没有整形手术,也没有PS,只是这个小脚让人心惊呀……


24张承德老照片被曝光,见证历史的变迁……

承德避暑山庄的万树园,晚秋之时,山丘起伏,古树高耸,鹿群在草地上觅食,园中有一处乾隆帝所书“万树园”的石刻。

承德避暑山庄的热河泉,作为一处温泉,涌出的泉水,是整个山庄湖泊的主要水源。而承德原名热河,亦是因此而得名。


24张承德老照片被曝光,见证历史的变迁……

承德避暑山庄作为清朝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陪宫,始建于公元1703年,历经康雍乾三朝约八十九年而建成。图中为德汇门,建于乾隆十九年。

避暑山庄的大行宫,建筑华丽,气势壮观。

避暑山庄的水心榭,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扩建热河水宫,此处原为水闸,后扩挖湖面,成为湖心,便在水闸上架桥筑有三座亭榭,有康熙帝亲自题名为“水心榭”。


24张承德老照片被曝光,见证历史的变迁……

避暑山庄内的珠源寺,建于清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寺内一座由铜所制的宗镜阁,于1944年被日本侵略者拆毁,以用作兵工厂原料,整个寺庙也被破坏,如今只剩遗址。

建于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的永佑寺舍利塔,乾隆帝在碑文中曾记述:“我皇祖建此山庄于塞外,非为一已之豫游,盖贻万世之缔构也。我皇祖有鉴于此,故自三逆底定之后,即不敢以逸豫为念。巡狩之典,或一岁而二三举行,耗材劳众之论,夫岂不虑?然凛天戒,鉴前车,察民瘼,备边防,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


24张承德老照片被曝光,见证历史的变迁……

山庄的月色江声,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临如意湖,共3间门殿,为清帝的读书之处,“月色江声”,由康熙帝取苏轼前后《赤壁赋》中的”月出东山,江流有声“之意而得名。

从承德外八庙之一的安远庙高处,观避暑山庄的远景,是处墙垣损坏,少见修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