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人老了,最好的歸屬在哪裡?是怎樣的?

用戶名深漂


人老了,最好的歸宿是家。因為人老了,呆在自己家裡最踏實、最自在、最愜意、最方便。你一生的資本就是得有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家,否則,你既是再有錢,養老院從深層意義上來講,也不是最好的落腳點,兒女家也不是你真正可以久待的地方。

為什麼呢?一是養老院是一個公共場合,什麼樣的人都有,而且人的思想、心態、生活方式、脾氣性格等等各不相同,短時間相處還可以,長時間相處就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使老人心理更加要壓抑感。二是,養老院的服務條件即便不錯,但是也不是對每個老人都能夠做到體貼與無微不至的關心,何況老人在飲食習慣方面的飯菜也不可能合口味,時間久了,反而會影響心境,甚至對健康不利。三是,老人真正出現癱瘓不能自理,服務人員能極其耐心地照顧老人嗎?有沒有可能出現虐待、給臉子、呵斥、訓罵,讓老人失去尊嚴的現象呢?

那麼,在兒女家養老也不是真正的歸宿。父母的家是兒女的家,而兒女的家卻不是父母的家。何況老人老了以後很討人嫌,久病床前無孝子。女婿、媳婦又有幾個能容忍一個不是生養自己的父母的人待在家裡,給予伺候吃喝,甚至端屎端尿呢?說得現實一些,在現階段社會里,只有五零後、六零後的人絕大多數可以做到伺候公婆、丈人丈母孃,而後代們又有多少人,能向自己的父母們那樣去照顧自己的公婆與丈人丈母孃呢?

人人都在期待長壽,但是真正長壽的人,又有多少人能夠健健康康,吃喝拉撒自理呢?所以,長壽不一定是好事,如果遇上癱瘓不能自理,真的是羞辱了老人的自尊,羞辱了老人之前的英明與光輝形象。人之其老,風燭殘年,苟延殘喘,命繫一線,風雨飄搖,就像一個十分討人嫌的奴才一樣。因此,人老了,就安心的待在家裡養老吧,不要奢望不切實際的想入非非的一切可能性,那是不現實的。如果到了生命垂危的階段,就心靜如水地接受上帝的邀請,最成功的死亡就是面帶微笑的離開這個曾經滯留過的世界。

再有二十年,我們身邊有不少的人將會離開這個世界,去到西方極樂世界生活。因為這二十年,大多都是五零後、六零後,他們出生的年代是多子女的年代,他們之間最小的年齡那時也都進入73歲了,生命將會無情地把他們這兩代人推向生命的懸崖。健康與長壽不是可以用豪言壯語就能夠實現的,而是由自然科學而定論的。因此,老人的養老問題,迫在眉睫,不容怠慢。希望政府儘快出臺最切合實際,具有人文關懷的居家養老的可行性實施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