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現實是:孩子能走多遠,大部分取決於父母的眼界和格局,你怎麼看?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父母的眼界和格局影響孩子的成長、成才高度。

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個體的成長不僅僅物質生活上隨家庭,而且在諸如自然資源享用【產權歸屬】、經濟資源調用、人生閱歷等方面都深受家庭的影響。這是一個現實且殘酷的問題,絕大部分孩子的成長起跑線是父母的肩膀,孩子的人生成就也與父母有莫大的關係。孩子從小生活的環境,接觸的人,以及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相對來說高眼界的和格局的父母大概率會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學習陪伴

1 、人生因體驗而改變、成長

人們常說:“對於現在,最好的投資就是投資自己的大腦;對於未來,投資什麼都不如投資孩子!”人與人之間除了現實生活中對物質財產所有權的差別之外,還有一項極其重要的項目,那就是個人的學識和智慧,學識是開啟美好生活寶庫的鑰匙,而智慧就是發掘寶庫中寶藏的能力。

有這樣一個故事,古代有一個農民很是嚮往貴族式的生活,整天都盼望著能有一天能成為貴族。有一天他的鄰居過來請他一起去勞動,他說我別煩我,我真在忙著計劃怎麼樣成為貴族呢!於是鄰居問他:貴族有什麼好呢? 他說:“貴族自然好呀,每天都不用勞動、每天都能有白麵吃......”是呀,每個人的思維認知水平幾乎都沉浸在自己已有的認知水平之中。農民理想中的生活就是每天不用辛勤勞作就有白麵吃、工人期待的就是不用勞動便有產品被生產出來、孩子的期待就是每天都能有同伴一起遊戲......

成長的過程就是不斷體驗、總結、進步的過程,每個人都有無限的成長可能,擁有無限的成長潛力。能夠開發這個潛力的高度就是,生活環境所能給予他們多少生活體驗。正如“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事物的改變、人生的成長都是經歷漫長時間演變的過程。社會的進步、個人思維意識的提高都遵循“站在巨人肩上成就巨人”的基本原則,今天的智能電話是從最原始的模擬電話進化而來的、今天滿天的飛機是從第一架敞篷飛機進化而來的......

常言道“三代才能培養一個貴族”,家族的成長進步是經歷無數代際努力得到的回報,統一六國的秦朝從被封為小諸侯歷經數十代才完成統一大業。人生的成長,特別是品行的成長需要經歷代際的延續傳承,人性需要通過體驗才能得到躍遷。

疊加

2 、教導工作給予的是二十年後孩子獨擋乾坤的智慧

人生的學習成長不同於飢渴時所攝入的食物和水,不能立刻有溫飽的感覺,學習知識文化是為明天的生活儲備能量,“學以致用”今天所用的知識是昨天獲得的技能。孩子的成長過程是緩慢的,從懷孕的那一刻起,孩子就開始了學習成長。出生之後,學習更是成為了孩子最核心的工作,而孩子所有學習活動的本質就是為孩子二十年之後獨自生活、獨擋乾坤打基礎。

社會隨著時光一刻也不停息的在向前發展,生活時刻都在發生變化,適應生活最好的能力就是應變,給予孩子獨立生活技能的本質就是引導孩子學會應對一切生活挑戰,教導孩子應對世界的千變萬化的能力。那麼,應對世界的千變萬化的能力都包括什麼呢?

1】好奇心。每個剛出生的孩子對這個未知的世界總是充滿了無盡的好奇,總是想一探究竟,這便是科學界常說的科學精神。是的,孩子天生具有科學探索精神。但是,生活中家長髮出的“別亂問”、“別亂動”、“別亂摸”、“別......”正在抹殺孩子愛探索求知的好奇心。早期家庭教育與早教的目的,並不是說讓家長早早地趕著教孩子數數、認字、將孩子推入教育系統,而是希望父母早點意識到要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和興趣。如果不等孩子好奇和探索之心長大,就早早將各種知識強行“灌輸”給他們,孩子的好奇心就得不到滋養,興趣就很容易被磨滅。等孩子到了學習的年齡,可能最討厭的就是學習、討厭接觸新事物,真的變成了“厭心”。孔子講:“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學而不厭”建立在對新鮮事物有濃厚興趣基礎上的。為什麼不厭倦?因為孩子一直保有濃厚的興趣,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孩子才能夠想要去探索,並且在探索的過程中不斷收到良好的反饋,從而更加主動地再往更深層次探索。和孩子所學的知識相比,對事物產生興趣的能力,才能使孩子保持進取、探索、成長的動力,才是保證孩子在社會鉅變潮流中保持探索精神、具備核心競爭素養。

創作

2】創新、創造能力。《遊戲力》:“讓人最尊敬的人是那些能夠創造產業、創造就業崗位的人。”未來究竟會怎麼樣,現在誰也無法給出準確的答案,而所有生命活動中,最重要的莫過於創新和麵對不確定性的未來能夠靈活應對。因此,相對於瞭解孩子在學校是否聽話、成績如何,更應該關注孩子是否具有創新、創造力,是否對不解難題“刨根問題”。好奇心是孩子創新、創造的動力源泉,沒有好奇心和求知慾,就不可能發現生活中的問題、解決人們生活的必須,進而創造出對人類、社會有價值的產品或服務。孩子們的奇思異想並不是胡鬧,“五彩樹”、“藍太陽”並不是瞎想,這是孩子對生活獨特思維想象的體現。有人說創新、創造是個體先相信,而後將所相信的事物付諸實踐的過程。人工智能時代已來,想象力、創造力是人超越機器人的關鍵。作為家長,應注重培養孩子不斷創新的能力,讓孩子以創新的觀點和態度解決問題、適應未來生活。

3】懂得管理情緒。是人就會有情緒,孩子會哭會鬧、成年人會有各種生活的煩惱。當孩子哭鬧時,家長正確的引導不是壓制孩子的情緒發洩,而是引導孩子找到宣洩的方式或者換角度思考,能夠懂得如何妥善緩解情緒,使心情平復。有宣洩、能轉移情緒,才能使孩子擁有健康的心理,能夠自如應對生活中的各種壓力和挑戰。擁有管理情緒的能力,即便日後身處逆境,孩子也能夠在強大內心的彈力下,轉化情緒帶來的巨大的波動和傷害。

4】延遲滿足。什麼是延遲滿足?延遲滿足不是一種純粹的忍耐力,還是一種權衡能力和判斷能力,懂得並能判斷出通過付出一定的代價才能獲取更大的利益,延遲滿足是選擇力、判斷力和權衡能力的集中呈現。所以,家長應該注重培養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不要將孩子放在被動的位置上去管控和學會忍耐,而是要讓孩子逐不發展出掌控自我需求的能力,從被動走向主動,依靠自己不斷提升的判斷力、行動力去實現生活自控。

構思創作

5】學習力。學習力就是孩子根據自身興趣、成長需求,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完成自主學習的能力。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力呢?那就是引導孩子察覺自己現在想要得到什麼、理想是什麼、擅長什麼?現在擁有什麼、準備怎麼做?未來在前方,一直在不斷的進步、完善。今天學習的很多知識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就會被淘汰,面對變化中的世界,保持強大的學習力,是“勇立潮頭”的不二法則。所以,生活中越是優秀的人越愛學習,保持不被時代落下最好的方式就是不斷奔跑。學習力不僅限於學習文化知識,它還包括與人協作、自我成長、應對突發事件等一系列能力。

教導孩子不僅僅是現在給予他們開心和快樂,更重要的是教導他們如何應接挑戰,父母的眼界和格局決定了他們在教導孩子成長過程中能夠調用多少現在的智慧預見未來的發展。今天的國家制度影響明天國家的發展方向,父母教導孩子成長髮展的眼界和格局影響孩子未來的成長高度。在教導孩子成長、成才這條道路上,充滿著太多的不確定。作為家長,不斷優化自己才能扮演好父母這個角色,引導孩子向著更廣闊的方向成長。

育鄰人使命: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陪練和顧問。

育鄰人願景:讓天下沒有難育的小、沒有難養的老。

孩子的成長如同百年大樹,需要經歷風雨。對於父母來說,需要您有足夠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護。在很多人為陪伴孩子而選擇回家時,我選擇來北京做一項陪伴更多孩子的事業——育鄰人:以鄰里友善帶動社會和諧,推進社會德育教化,促進每個人健康快樂成長。探索以鄰里互助,化解“獨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難題,一項公益普惠的教育事業,與家長一起“量身定製”孩子的成長計劃,即為孩子們提供遊戲、合作、共享成長空間......


育鄰人


非常同意,孩子從小生活的環境,接觸的人,以及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相對來說高眼界的和格局的父母大概率會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我自從小生活在農村,一步步的學習,讀了一個普通的本科。就拿但是上大學選專業來說,當時拿著那本填報志願的書,自己無從下手,因為自己根本無法瞭解每一個專業都是幹什麼的,將來會從事什麼樣的的行業,會有什麼樣的發展。自己查找資料,發現資料中好多解釋自己也沒有涉獵過看不懂,最後選了一個自己覺得自己學的還不錯的科目化學相關的專業。以為自己學起來高中學起來比較輕鬆,以後會有一些這方面的成就,殊不知上了大學,和自己想的完全是兩回事。

現在和同是農村唸到大學的同學聊起來,都會覺得自己當時眼界太低,如果從小生長的環境讓我們能知道,以後做生意會怎麼樣,以後做公務員會是怎樣的生活,或者是以後做醫生生活狀態是什麼樣。都會給我們的選擇帶來一些提示。由於同學大多都是農村的孩子,大家交流起來也不涉及到這些方面。只知道自己從小學習,父母告訴自己好好學習將來考大學。

當然,前面已經說了,這是概率問題。沒有優秀的父母,窮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也是一樣可以奮鬥出屬於自己的人生的。人生就是這麼奇妙,不能選擇自己生長在什麼樣的家庭,但是能選擇自己努不努力。我始終相信通過自己不斷地充實自己,不斷的努力,總會有一天會改變自己以及下一代的命運。


新奇實踐大作戰


孩子能走多遠,確實是大部分取決於父母的眼界和格局,當然不排除小部分例外。



列舉一個現象:我是處於農村金融系統,由來已久老員工文化素質偏低,用一個重點中學自身老師的話說,一個個牛氣得不行,自以為能得很。縱觀大部分子女,鮮有上985、211的,上個本省的二本已很知足,工作後能留北京、進國家部委的更是鳳毛麟角。

他們畢業後,大部分進入了我們系統,成為勞務派遣員工,一開始拿著微薄的收入,還得在鄉鎮上班幾年後,才有可能回到市裡上班。鄉村簡陋的生活工作條件,還有在那裡有時還要連續住好幾天,不得回家。

而我剛才說的重點中學,也是我的母校的教工子女,尤其是領導層子女,985、211屢見不鮮,留在大城市,留在國家部委的也是並不少見。應該也是風氣使然吧,在努力上進之風盛行之下,誰又會自甘落後呢?



孩子們的生活道路如此懸殊,完全是個人努力的因素嗎?當然不是,個人努力,父母格局,長輩指點都在助力孩子們的成長。就像一個很久遠的故事中的男孩那樣,他只知放羊,生娃,娃再放羊,他只得到過這些,所以他不可能自己有更廣的意念。

當然,我們也不是完全否定寒門出貴子,如果是這樣,這個孩子必定具有超凡的好運,智慧的頭腦,優越的自身,當然也付諸了別人不曾付出的努力。一切不會天上掉餡餅。

為人父母,讓我們不斷學習,提高自己,擴大自己的眼界和格局,陪同孩子一起成長,共同奔向美好的明天吧!



關注👉牽蝸牛散步的女神醫,讓我們一起助力孩子健康成長!💪


牽蝸牛散步的女神醫


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已毋庸置疑,父母站得高,孩子才能看得遠,家長的眼界,決定了孩子能走多遠,而學識影響眼界,眼界影響格局,格局影響一生。

父母的眼界和格局,決定了孩子人生的高度和深度。有格局和眼界的父母,更重視孩子教育投資,不單純只是各種繁雜的培優班,還有孩子的興趣培養,綜合素質的提升,投資也不單純只是資金的投入,更多是精力的投入去教育孩子,教育的目的,不是時刻和別人比分數,而是讓孩子將來有更多選擇的權利,有更多的自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要過於計較眼前得與失。

有格局和眼界和父母更注重營造積極的家庭環境家庭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孩子的成長,一個充滿溫馨、愛的環境,孩子內心是平靜的,一個充滿吵鬧、恨的環境,孩子內心是狂躁的,積極、樂觀的家庭氛圍有助於孩子良好品行的發展。

所以父母的差距使其子女一出生就站在不同的起跑線上。當然,站在領先的起跑線上並不意味著你的人生之路能一路領就先,這還需要你自己的努力。世界就是這麼不公,社會就是這麼殘酷。但自己要積極樂觀的面對。喜歡我的回答,關注我[可愛]





小糖果家


這個問題論證是成功的。古有一句話: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兒子會打洞。

不出意外, 90%的人都會成為父母一樣的人,繼承父母的對應平衡的財富。但是也會有2%的超級英雄。

 

我做學前教育很多年,第一個劃分:在同一個地區有著貧富差異的孩子會逐漸被教育資源自然分層。你孩子的教育就是你的階層定位所在。第二個劃分,在同一個班級的孩子,英雄的產生來自家庭的教育優勢與自律。以上是投胎線。第三個劃分:才是起跑線,在有錢人家的孩子,很多的路是暢通和綠色的。

 

父母的眼界和格局除去金錢外,更多的是思維和習慣及其價值觀、格局的傳承。記得那年聖誕節做活動下大雪,全班25個孩子,只來了3個孩子。無一例外的:這3個孩子中除了一個是父母真的沒人帶孩子,剩下兩個是父母到齊無遲到,家長的態度就是嚴與教學,上學這件事不管風吹雨打都必須要堅持,我把數據告訴其他父母,也得到了不同的反饋,建議,抱歉甚至投訴……

 

另外:生活感染,有些家長教育孩子是潤物細無聲的,吃飯:粒粒皆辛苦,穿衣:遊子身上衣。出行:停車做愛楓林晚。起床:一日之計在於晨。睡覺:日落而息 。每個生活每個行為都能教出一個故事一幅畫面來。 學校裡面,老師也會敬畏父母的才華而不敢疏忽。

 

再者:重大決策,其實,有錢沒錢父母腹中自有才華就體現在重大決策的影響力。父親是否公正有魄力,真正寬宏而誠信。母親是否為家庭多擔當,情商高等。關鍵的時候該如何改變,不斷進步和改善。 這些都是父母親的眼界和格局。

 

知識可以豐富一個人的情懷,成功屬於必然中的偶然機遇,而準備的能量和動力是一個家庭與父母畢生的才學、經歷和資本!



非經典食尚暈媽


家長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當然絕大多數孩子能走多遠取決於父母的眼界和格局。

性格決定命運,環境影響人生。一個人的成長與父母的生長環境息息相關,而生長環境會影響到父母的眼界和格局,孩子多數會承載一些父母的遺傳基因,這些必然會和孩子的成長有關,當這些東西在孩子體內會養成固有的性格,因此,大多數孩子會繼承父母的品質,會像父母那樣思考問題,成就事業。


生活如詩如畫佔小紅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的啟蒙是從父母開始的。所以,父母的眼界和格局很大程度上決定孩子的格局,孩子能走多遠,父母的引導和影響至關重要。因為重要,為人父母,在孩子面前至少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一)以身作則,為孩子做榜樣。一般來說,在孩子的各個成長階段,孩子對父母有不同程度的依賴感,父母定孩子成長過程的第一導師,是最直接的領航人。因此,父母榜樣的力量對孩子來說是巨大的,是別人無法代替的。

父母要以身作則做好孩子的榜樣。有些家長,平時在孩子面前粗言爛語,動不動打罵爭吵;要不就是整天打麻將玩牌賭博,玩手機打遊戲;或者整天睡懶覺,無所事事。

長此以往,孩子會有樣學樣,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肯定不利。如果為你希望為你的孩子好,你得注意榜樣的力量,在孩子面前最好謹言慎行,為孩子做正面榜樣,儘量避免你的言行舉止給孩子帶來不利影響。

(二)給孩子正面引導,傳播正能量。父母要引導孩子做正確的事,給予孩子積極向上的思想,孩子做了錯事,要及時糾正,不可一味縱容;孩子做了好事,或學習上思想上有了進步,適當表揚鼓勵。孩子的正能量取決於父母的正能量,要引導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自己首先要思想正確,積極向上。

(三)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正面力量。很多父母說,我們都是普通百姓,對孩子的眼界和格局產生不了多少影響,要影響孩子的格局,必須讓孩子進入最好的學校或培訓機構,去跟隨名師名家學習。

問題的關鍵是,在孩子進入好學校好機構之前,你首先得讓孩子能進入好學校好機構的基礎能力與正確思想,讓孩子可以吃苦耐勞可以堅持學習,不然就算進了最好的學校最好的機構,遇上最好的名師名家,孩子堅持不下去,也是無濟於事的。

總之,無論是普通人還是名人紅人,你的眼界和格局,都有可能影響自己孩子的格局。為了孩子,謹言慎行,自好為之!


逐夢高考領航未來


【# 眼界廣者其成就心大,眼界狹者其作為必小#】

非常高興回答這位朋友的問題,對此,我的觀點是眼界廣者,其成就心大,眼界狹者,作為必小。

記得上學的時候,我有兩位女同學,她們都是農村的孩子,其中一個女同學呢,她每天放學回家,或者放假的時候,可以自由安排時間,學習或者看書,她的父母文化不高,但是寧願自己累些、苦些,很少使喚孩子幹農活,也很支持她看書學習,並且儘可能提供好的學習條件。



而另一位女同學呢,父母都目不識丁,她一放學回家,父母從來不管她,作業是否寫完,家裡有什麼農活,總是叫上她,美其名曰:農村的孩子早當家。其實她父母的意思,也沒有錯,想讓孩子從小就熟知勞動的艱辛,掌握種地的本領,以後就不愁吃喝了。還有一種思想,就是覺得女孩子無才便是德,認為女孩子學習不重要,長大後找個好人家就足夠了。



結局或許大家已經猜出來了,第一位同學因為她的父母,很看重學習,並且儘可能地支持她,若干年後,她順利地考上了一所重點本科院校;而另一位同學,因為父母格局和眼界短淺,對孩子的 學習不關心不重視,即使孩子想出人頭地,但由於缺乏父母的引導,以及必要的條件,以至於她後來名落孫山,只有回到農村當了一名農民嫁人了。



第一個孩子的父母,雖然沒有多少文化,但有眼光有見地,懂得知識就是力量,並以此讓自己的孩子,走上了成功的道路。她父母的這種眼界和格局,不是花多少錢就可以買到的。

而另一個女同學,就是因為父母的眼界和格局狹窄,耽誤了孩子的學習,也耽誤了孩子的一生。

親愛的朋友,對於這個問題,你怎麼看,歡迎和我交流或留言。


闞家大院


英雄所見略同。Great mind think alike.



水木清華76318705


部分贊同。

孩子能走多遠,資源比眼光格局影響更大。

一開始,階層的不同帶來的眼光格局差異是方方面面的,通過教育、旅遊、交友、生活方式,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

寒門出貴子,寒門再難出貴子;正是此類情況的真實寫照。

但,隨著孩子自己長大,獨立,走的越來越遠,獨自看世界。受到的影響、衝擊,更多的來自於周圍的環境,而不僅僅是父母的眼光格局所影響。這也是現在的90後、00後跟父母觀點衝突爆發的原因。

所以,

父母的資源、背景,對孩子能走多遠影響更大;

至於眼光格局,孩子們終究會很快學會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