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二胡怎麼練,且看大師給你支招

一、論練琴的習慣


練習,反覆的練習,艱苦的練習,不間斷的練習,不但貫穿於從初學者到演奏家的成長過程,而且貫穿於一位二胡演奏家的整個藝術生涯。


從科學的觀點來看,這是一件事實——每一種練習與我們身體上的動作相關連,而且都是神經中樞活動的結果。因此,我們必須把每一種練習看作是心理和生理上的訓練過程。


在每一種練習中,有決定作用的乃是演奏者所努力要達到的那個目標。練習的結果完全要看他對那個目標所懷的想象是否明確,注意力是否集中,練習是否努力而決定。


“應該拉什麼”的概念越清楚,“應該如何拉”的概念也就越清楚。目的本身已經指出了達到這一目的的手法。真正偉大的二胡演奏家的技術秘訣也正在於此。


你要一匹馬跑一里,你就訓練它能跑一里半,那麼它跑一里就覺得不難了。

正確練習的基礎是目的明確和反饋機制的不斷完善。


練琴過程歸根結底就是形成習慣。例如一開始練習就注意準確性,養成習慣以後,演奏就會完整準確。相反,如果經常帶錯誤練,結果,練習成了鞏固錯誤,形成壞習慣以後,改過來就難上加難了。


二、論注意力集中點我


集中精神是成功這一詞中的第一個字母。


集中精神用一半的時間練習會好得多。即使是純機械的練習,為了要取得有益的技巧效果,也得通過耳朵及眼睛這兩種人體器官傳送到腦子的運動神經中樞。如果腦子被其它事所佔用,那麼它就覺察不到當時練習的印象,這樣的練習完全是浪費時間。


在練習過程中,意志(目的性)和注意力越強,效果也就越好。練習越是消極、被動,掌握作品的時間也就拖得越長,對作品的興趣必然會下降。這些是眾所周知的,但是再提醒一下也很必要。


養成注意力集中的良好習慣,可以使技術動作乾淨準確,消除浪費大量精力的錯誤(如僵硬)。排除不必要和錯誤的動作,可以節約練琴時間,演奏者也可更少地感到疲勞。


二十世紀以後的二胡教學,日益重視用頭腦練琴。事實證明:沒有心理因素指導的純機械的生理練習,是解決不了二胡演奏技術問題的。拉一組音、學一項演奏技術,應當是頭腦指揮手指等演奏器官去動作,是頭腦先手指而動,而不是純粹聽憑手指等器官自己無意識地、盲目地去(所謂‘溜手指’)。二胡演奏的司令部在頭腦,手指只是按司令部的指揮去衝鋒陷陣的士兵。所以,頭腦應當比手指作更多的訓練。

應當說:不會練琴也就不會演奏,因為演奏時出現的紕漏無不反應了練琴中存在的問題。練琴學習進步的快慢主要取決於練琴效率,練習效率取決於練琴的安排及其指導思想和方式方法。


對練習和練習內容缺乏興趣而引起的心理疲勞是更為常見的現象。孔子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對音樂藝術的執普追求和美好向往能使人們興趣盎然,鍥而不捨。



三、論慢練


慢些,你就能更快。


慢練是克服一切技術障礙之本。


慢練尤如‘放大鏡’,把樂曲中的一切細節都擴大了,使演奏者能謹慎地注意到音樂的每一個細胞。通過慢練,使演奏者一開始就走上一條正確演奏的軌道。


對於訓練技巧來說。慢速練習完全不可缺少。但同時,應儘可能將慢速練習音樂作品減少到最低限度,如僅僅慢速練習那些特別困難的地方。


緩慢的練習無疑是快速演奏的基礎,但緩慢的練習對快速演奏並不能立即見成果。必須時常逐漸加快速度,嘗試快速演奏,即使這樣做暫時會失去清晰性,這種損失應從以後的慢速練習中去取得補償。


一切困難的技術,幾倍地放慢它的速度,都不會難了,也就是說能做到、能克服了,先把它們儘可能完善地做到,然後再隨熟練程度的提高而逐步加快速度,這樣,就會沒有什麼技術是不可能克服的。


四、論背譜


第一次瀏覽一首新作品時,應該兩手一起使用,因為這對於獲得,至少近似獲得內心的音樂圖象是必要的。(同時,對視譜能力的訓練有益。——編者注)假若你已經掌握這首樂曲的大意,分手練習是好的,因為這樣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一支手的演奏上。


學習一首作品有四種方法:

(1)在二胡上看譜;

(2)離開二胡看譜;

(3)在二胡上不看譜;

(4)離開二胡不看譜;

第二與第四是思想上最吃力、最勞累的方法,但它們卻最有利於發展記憶和我們所說的“見識”,這是一種極為重要的才能


思考,在學習樂曲時是最重要的,因為這樣的學習方法,或者說是背譜,是從腦到手,千萬不要反過來從手到腦。我很強調背譜,因為這是使自己永遠掌握一首樂曲最好的方法。



要使自己熟練地常握一首樂曲,為了不養成錯誤指法的習慣只需通讀(拉)一次;再根據作品的難度著手一小節,兩小節,或最多每次一句,分析其和聲、並確定指法。然後,很仔細的反覆讀你正在練習的小節,直至這些音符很清楚的記在你的腦子裡,再唱或默讀兒遍音名;接著背奏這些小節或樂句;但是速度不要比默寫這些音更快。如果你忘了某個音,不要用手指在琴絃上摸,或用耳朵去找,而應該用記憶去把它找回。如果不行,再看樂譜。當你能準確無誤,毫不猶豫地背奏這樂句時,就可進一步用規定的方法去練習。每一次加入新學會的一段,再從頭試看背熟。這是“增加方式的記憶法”。如果第二天把所學會的東西全忘了,不要灰心,還要象以前那樣練。經過幾天的這種練習,就會背得很快,並且所背的東西將永遠成為你自己的。


應當要學生絕大多數時間是去背奏練習。


背譜不僅取決於記憶力的好壞,也取決於背譜的方式才法。可分句、分手地去背譜,即:小單位的邊練邊背,而不是整大段或全曲一遍又一遍地練。反覆練幾遍背下八小節;再背接下去的八小節;然後再把十六小節連起來背練。這樣“加法”的背譜方式是比較有效的,也可以不在琴上拉,而靠看譜記憶,然後才在琴上背譜練習,這兩種方式都應掌握。


五、論重複


重複是學習之母。


無論是對天資最差的,或是對天份極高的人來說,舊諺“重複為學習之本”都是一條規律。點我 送500g二胡學習資料


重複練習並不總是正面性質。如果缺乏明確的目的、理解與有意識的控制與校正,重複練習就會成為盲目性和非選擇性的過程。這樣的練琴必然會使演奏中正確的成份與錯誤的成份同樣得到強化,而嬌正一個錯誤習慣,通常要比樹立一個新的正確習慣困難許多倍。


練習二胡不應該是時間上或遍數上的不加思考的重複。


每遍練習都應當有針對性、有分析。絕不要把練琴時間的大部份花費在一遍又一遍從頭到尾的重複上。可以把所有學習的曲目特別困難的片編上號碼,集中起來反覆練習,對於克服技術困難非常有效。


要“小單位反覆練”,既可集中,盯住一處練,非有改進不換另一處;也可打散練即:“每次只練幾遍,“少量多餐”式的經常練。前種適合開始練時,後種適合已練過一段時間之後。


六、論練習方法及其他


世紀以後的二胡教學,日益重視練琴的方式方法。


學生容易犯的一個最普遍的毛病,就是不斷地一遍又一遍從頭到尾演奏一首曲子。殊不知,這種從頭至尾的演奏實在是百弊無一利,極難從中獲益或得到長進。好的練習方法是把音樂分解為細部,一小塊一小塊地練習,好比先仔細地把每個零件磨光銼平一般。


每天練琴的時間多少,首先應當取決於自己精力高度集中的時間和體力足夠維持的程度,因此,和年齡有密切的關係。未成年的學生應採取每天多次進行練習的方式,每次時間不宜過長(如約一小時)。


一天之內練琴時間太長往往會產生不良效果。因為歸根結底,只有集中全部精力才能獲益,而集中精力的練習只能維持一定的時間,一旦精力耗盡,以下所有的練習就是白費功夫。

記住,在考慮練習數量時,必須考慮質量。只要集中精力,專心致志,練多長時間便不成同題。點我 送500g二胡學習資料


在練習時大聲數拍子有不可估計的價值,因為它比任何方法更能發展並加強節奏感,此外,它還是友展樂句重點的一貫正確的嚮導。

二胡怎麼練,且看大師給你支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