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8 中國這項計劃吸引上萬名外國專家,為中國帶來2000多項頂尖技術

1991年12月26日世界上的超級大國蘇聯解體,而美國除了歡呼雀躍之外,還想要積極引進蘇聯的專家人才,眾所周知,美國在二戰時期,從德國收穫了一大批的科學家,這些科學家比如馮·諾伊曼助力美國普林斯頓學派崛起,取代了德國哥廷根學派成為世界數學中心,這批人才在戰爭中更是美國獲勝的關鍵因素,比如幫助美國研發核武器、計算彈道距離、研發世界首臺計算機以及截獲敵方密報,他們奠定了美國超級大國的地位。


中國這項計劃吸引上萬名外國專家,為中國帶來2000多項頂尖技術

普林斯頓學派數學家,當時中國數學界華羅庚也曾去普林斯頓學習交流


所以在蘇聯解體之際,美國想要儘可能地引進蘇聯的頂尖人才與專家,蘇聯當時作為在科技上僅次於美國的存在,擁有著世界上最為龐大的科學技術人才,當時世界數學中心在普林斯頓,可是莫斯科數學學派卻獨立於世界之外,俄羅斯記者葛森著作《完美的計算:一位天才與世紀數學發現》中主張:“數學是斯大林隱藏的前蘇聯最大的秘密武器。”

1941年納粹德國進攻蘇聯僅3周,蘇聯的空軍力量就被徹底毀壞。斯大林試圖將民航機改造為轟炸機來重建空軍。但民航機速度太慢,無法預測和控制打擊目標所需要的時間。當時莫斯科學派的安德雷·柯爾莫哥洛夫等數學家重新制定蘇聯軍隊的所有轟炸計算系統,消除了斯大林的煩惱。

中國這項計劃吸引上萬名外國專家,為中國帶來2000多項頂尖技術

前蘇聯在航空、航天、彈道導彈、新型戰機、核武器升級等科技領域取得了先進成果,都是莫斯科學派的數學家將自己辛辛苦苦研究的知識轉換技術的結果。

莫斯科數學學派的發展可以說為前蘇聯的崛起提供了最強的保障。除了基礎研究之外,蘇聯龐大的軍工體系也孕育了眾多的軍工人才。

然而因為蘇聯解體,這群人直接失業甚至陷入赤貧。尤其是烏克蘭,蘇聯許多事關國計民生和軍工生產的重要企業,都被設置在烏克蘭境內,比如蘇聯高端的航空航天產業。蘇聯解體之後,大批的烏克蘭專家因為種種因素,都面臨著失業。


中國這項計劃吸引上萬名外國專家,為中國帶來2000多項頂尖技術

烏克蘭的科學家生存環境可以說從蘇聯解體之後持續惡化,烏克蘭著名飛機總工程師維克多·科瓦爾斯基在街頭被年輕人毆打,他曾參與設計全世界最大超級運輸機安-225,而這樣的功勳科學家每個月津貼補助只有100美元。你可以想象烏克蘭科學家的生存環境有多惡劣。


中國這項計劃吸引上萬名外國專家,為中國帶來2000多項頂尖技術


所以美國想要把這些超級人才收為己用,比如破解了龐加萊猜想的莫斯科學派佩雷爾曼就是這個時候前往美國的。

那個時候還處於發展階段的中國做了一個瘋狂的計劃——“雙引工程”,專門引進獨聯體國家的人才和技術。

一場轟轟烈烈的中美人才大戰就此展開,當時的美國如日中天,中國還在剛剛改革開放,虎口謀食,可以說需要極大的勇氣。


中國這項計劃吸引上萬名外國專家,為中國帶來2000多項頂尖技術


早在上個世紀50 年代,蘇聯援助中國,中國軍隊各軍兵種,以及國內各個軍工企業中都具有留蘇背景的技術人員,那個時候,國家為鼓勵來華工作的前蘇聯和東歐等國的專家,會特意在國慶前夕向有特殊貢獻的外國專家頒發感謝狀。

到了1991年,為了吸引獨聯體專家,國家將這個傳統升級為中國政府友誼獎,每年的“十一”,該年度的獲獎者將應邀來到北京,出席“友誼獎”的頒獎儀式,受到親切會見,並參加在京舉行的國慶活動。這是中國政府對貢獻突出的外國專家給予的最崇高榮譽。

中國這項計劃吸引上萬名外國專家,為中國帶來2000多項頂尖技術

如今友誼獎已經不僅限於獨聯體國家,中國還廣泛吸引了其他國家的人才,比如圖上的林蒼隆博士,他先後先後完成8個CSM立式攪拌磨型號、4個圓錐破碎機型號及相關液壓潤滑配套、4個鄂式破碎機型號、一個臥式攪拌磨型號設計及板式喂料機設計方案 。多項產品在國產礦山機械領域都具有“革命性”影響。

而那些具有留蘇背景的技術人員,即通過自己當年與蘇聯各軍工領域的聯繫,通過學術交流、個人友情聯絡等多種形式,從蘇聯邀請到了不少頂級軍工專家,並獲得了相當多的技術資料。

那個時候,國家為“雙引工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資金成本,通過向技術專家提供豐厚的物質待遇和良好的科研環境,吸引那些衣食無著的軍工專家來到中國工作,並且利用蘇聯解體之後軍企的困境,引進了大批成套技術資料。

而且國家還特意發揮了各級更政府和民間的力量,讓各省相繼設立不同地方政府友誼獎並且多渠道、多層次地開展“雙引工程”,比如有些專家對於政府的要求比較猶疑,那就企業出面,高薪邀請來企業工作。


中國這項計劃吸引上萬名外國專家,為中國帶來2000多項頂尖技術


“雙引工程”從91年開始,持續到現在,已經近30年的時間,在這個過程裡,中國又發起了外專千人計劃,來引進一批能夠推動關鍵領域突破、帶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促進新興學科建設的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

大批蘇聯專家因為中國的誠意以及距離故土更近等種種原因選擇來到了中國,在這場人才大戰中,中國取得了非常大的勝利。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一共從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哈薩克等獨聯體國家獲得4000多個軍工項目 2000多種關鍵領域技術(包括合作),“交流”的前蘇聯科研人員上萬人。


中國這項計劃吸引上萬名外國專家,為中國帶來2000多項頂尖技術


這場人才引進計劃促進了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促進了中國的崛起,中國之所以能夠在短短几十年的時間裡得到如此迅猛的發展,離不開這次的人才引進計劃。

比如金琴科·瓦列裡·彼德羅維奇教授,他曾在烏克蘭安東諾夫設計局工作過20多年,主持和參與了參與“安-72/ 74/71”,“安–26/ 30/ 32”, “安-124”, “安-225”, “安-70”, “安-140”等飛機的設計和測試,具有豐富的飛機壽命評估、飛機結構設計和風洞試驗測試的經驗。在機翼增升裝置設計和動力增升以及飛機氣動彈性計算和實驗領域有突出成果。


中國這項計劃吸引上萬名外國專家,為中國帶來2000多項頂尖技術


美國曾經高薪聘請他來美工作,但是他拒絕來美國的邀請,選擇來到了中國,他借鑑國外已有型號的研製和測試經驗,加速我國在該領域的研製進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再比如弗拉季米爾·科瓦連柯,是烏克蘭工程院院士、副院長,烏克蘭國立科技大學激光技術研究所所長,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弗拉季米爾·科瓦連柯就從事激光加工技術研究,是世界上該領域開展研究最早的開創者之一。他編著的《零件的激光表面強化》一書成為我國該領域最早的教科書之一。


中國這項計劃吸引上萬名外國專家,為中國帶來2000多項頂尖技術


多年以來,弗拉季米爾·科瓦連柯幫助浙江工業解決了高能束製造中的技術疑難,研究成果大量應用在我國輪機裝備、工模具、化工裝備等領域。他還帶領他的同事和弟子與我國的研究人員建立長期合作關係,幫助我國的科研人員瞭解和掌握最新的激光技術和研究成果,共同進行技術攻關,提高了我國高校吸收先進技術並進行自我創新的能力。

而奧堅科是烏克蘭國家科學院著名的院士、化學家,現任烏克蘭國家科學院通用與無機化學研究所副總工程師,是烏克蘭國內新材料和納米技術的權威,曾獲得過30多項技術專利。他曾擔任多項廣東省和國家國際科技合作項目的烏方負責人和首席專家,與白雲化工簽訂了“節能防紅外材料”、“碳納米管的製備”、“農業生產促進劑技術轉讓”、“核清洗設備”等四項技術的國際技術合作和轉讓合同,總價300多萬美元。


中國這項計劃吸引上萬名外國專家,為中國帶來2000多項頂尖技術

奧堅科和夫人


阿諾·阿夫恰茹克博士則致力於大容量礦熱電爐冶煉鋁合金及在黑色冶金中合理利用礦物原料技術研究的專家。在與登封電廠集團開展技術合作後,建成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原料製備、合金精煉系統和國內最大的鋁硅合金礦熱爐;完成了利用國產煤系高嶺土、煙煤、低品位鋁土礦等材料電熱法生產出含硅量55%~60%高硅鋁硅合金,填補了國內空白。


中國這項計劃吸引上萬名外國專家,為中國帶來2000多項頂尖技術


除了人才之外,中國在這場大戰中收穫了一大批技術,比如得到了蘇聯的HT-7託卡馬克裝置,這是我國建成並投入運行的首個超導託卡馬克裝置。這是中型聚變研究裝置。


中國這項計劃吸引上萬名外國專家,為中國帶來2000多項頂尖技術

可控核聚變被認為將帶來新一次的能源革命,如果可以掌握可控核聚變,那就可以擁有取之不盡的能源,中國目前在可控核聚變上與美國處於世界第一梯隊,前段時間,中國新一代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預計於2020年投入運行。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表示,該實驗裝置的建成將為人類真正掌握可控核聚變提供重要技術支撐。

而這離不開HT-7打下的基礎。除此之外,在大型艦艇的動力系統、大型運輸機設計、超音速高級教練機、坦克發動機技術、燃氣輪機等各地軍工領域,中國都成功獲得了蘇聯留下了的技術和項目。


中國這項計劃吸引上萬名外國專家,為中國帶來2000多項頂尖技術


中國在原有基礎上引進消化,不斷創新,發展出來了屬於自己的技術。美國之所以崛起是吸收了德國的大量技術人才,固步自封是無意義的,既然要成為大國,肯定要海納百川,招攬全球科學家為我們服務。

在吸收的基礎上創新,在創新的基礎上發展出獨屬於我們的體系,引領全球的科技發展,這就是大國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