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天津教案”是怎麼回事?曾國藩竟然被活活氣死

1868年,就在蒲安臣使團岀訪西方時,國內的教會及傳教士與中國人的矛盾衝突卻日益加劇起來,最終在1870年釀成了震驚中外的天津教案,最後雖然平息,但傳教士和中國人的矛盾並沒有解決,最後還引發了義和團運動,導致八國聯軍佔領北京,成為壓垮大清王朝的最後一根稻草。

晚清時期進入中國的外國人主要有三種:商人、外交人員和傳教士。其中商人和外交人員的態度是強勢的,目的是明確的,就是為了賺錢。而傳教士們的態度是溫和的,但目的是不明確的,他們的活動是隱秘的,而且他們深入民眾之間,他們的行為無法掌控。在當時清朝人看來,這幫人不為名、不為利,自掏腰包,還倒貼錢給民眾,天底下那有這種好事,看來其中必有不可告人的目的,這個陰謀論就來了。


“天津教案”是怎麼回事?曾國藩竟然被活活氣死

天津教案

在官員們看來,隨著中國教徒越來越多,傳教士在民眾中的號召力越來越強,而且還分化朝廷在民眾心目的權威,都信上帝去了,誰還信皇上?看來外國人是要鼓動民眾造反。那個洪秀全不是搞了土洋結合的“拜上帝會”,才搞定,這正宗的上帝是不是又要來鬧事?

在鄉村的士紳們看來,聖人孔子基本上就是傳教士心中的耶穌,儘管孔子和上帝沒有一點關係,傳說就是一個私生子。而孔子和耶穌的思想根本就是排斥對立的,如孔子說君為臣綱,夫為妻綱,父為子綱,那是不可逾越的等級社會,耶穌說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孔子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耶穌說人的生命神聖不可侵犯。這就是大逆不道。

在底層老百姓看來,一是對西方的文化是陌生的,同時又充滿恐懼和排斥。比如西方的醫學是建立在人體解剖學基礎上的,解剖屍體做成標本,供醫生研究。治病時,外科醫生開膛剖肚,滿身是血,這就是傳說中的妖怪。二是中國的百姓和中國教徒之間的矛盾衝突日益加劇,而西方的教會在衝突中往往庇護教民,中國地方政府又不敢惹教會。同時,教民中魚龍混雜、良莠不齊,其中不良分子自恃教會的庇護,犯罪不服官府判決,逃避賦稅和勞役,引起百姓的不滿。


“天津教案”是怎麼回事?曾國藩竟然被活活氣死

1870年,天津民眾與法國傳教士之間發生了一次大規模的衝突,這就是著名的“天津教案”。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當時天津境內,時常發生幼童失蹤的事件,而當地教堂從慈善的角度出發,經常收留棄嬰和孤兒,當地民眾一聯想,認為教會拐騙嬰兒。於是謠言滿天飛,認為修女們收養兒童,是為了害死他們,並挖出幼兒的眼睛和心臟製作迷魂藥和其他怪藥。恰好在當年的6月,一種傳染病導致教會育嬰堂三四十名嬰兒死亡,當嬰兒的屍體被當地民眾發現後,教會拐騙並殘害兒童的說法得到了表面的印證。民眾的怒火被點燃,一場大規模的衝突爆發了。

6月21日,天津民眾打死法國駐天津領事豐大業及隨從3人,打死傳教士17人,燒燬了法國領事館和兩處法國教堂,四處美英教堂。教案發生後,法國向中國沿海增派軍艦,戰爭一觸即發。朝廷命直隸總督曾國藩處理,曾國藩陷入兩難境地,如果法方要求得不到滿足,中外可能重新開戰;如果天津民眾的意願得不到滿足,“愚民一旦憤激,致成大變”,搞不定又來一場太平天國暴亂。無奈只有硬著頭皮上,曾國藩經過多方調查,仔細瞭解了事件的經過,認定洋人挖眼剖心之說是誣告,於是張貼告示:“查拿兇犯,修葺教堂,嚴禁滋事,並將天津知府、知縣撤職。”

“天津教案”是怎麼回事?曾國藩竟然被活活氣死

時任直隸總督曾國藩

曾國藩的處置決定,在朝野引起軒然大波,朝中士大夫口誅筆伐,大罵他“媚外賣國”,當然,這既有朝廷中的保守力量對曾國藩的攻擊,也有慈禧太后擔心曾國藩功高蓋主,尾大不掉而背後的推動。朝廷隨後將其調離,由李鴻章接任。一代中興名臣,竟落得個漢奸賣國賊的稱號,實在是令人嘆息。這對視名譽為生命的曾國藩深受刺激,自稱“沒想到老來遭此大禍,心膽俱裂”。這件事對曾國藩打擊太大,1872年3月,曾國藩病逝,死後追封為“太傅”頭銜,諡號“文正”。

李鴻章經過調查後,仍維持曾國藩的結論,這件事在今天看來,嬰兒眼睛和心臟怎麼能製作藥品,但在當時老百姓的態度是,信不信由你,反正俺信了,所以說群眾運動往往有著愚昧、盲從和非理性。最後,“天津教案”的處理結果是:知府張光藻、知縣劉傑流放黑龍江。18名殺死洋人的中國人被處斬,另外25個參與者充軍;賠償外方損失費46萬兩白銀;並派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前往法國,專程致歉。

這個判決今天看來還是基本正確。當時,全國除天津外,揚州、臺灣、南京等地教案時有發生,民眾的排外情緒如同乾柴,極易被點燃。“天津教案”的處理,使全國的局勢得以控制,避免了更大規模的類似“義和團運動”盲目排外事件的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