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 作為曾經六朝都城,面積4倍與上海的特大城市,竟被一人無情燒燬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鄴城都是作為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六朝都城,居於中國北方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長達四個世紀之久,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歷史文化,使臨漳享有”三國故地““六朝古都”之美譽,然後就這個一個北方最大的城市卻因為一個莫須有的問題,最終被一夜毀掉。

鄴城知名度不高,但歷史地位真心不低,我們熟知有六大古都,北京、南京、洛陽、西安、開封、杭州,而這鄴城便是第七大古都;鄴城是古代著名都城,遺址範圍包括今河北邯鄲市臨漳縣西(鄴北城、鄴南城遺址等)、河南安陽市北郊(曹操高陵等)一帶。遺址主體位於河北省臨漳縣境內,縣城西南20公里處的漳河岸畔,南距安陽市18公里,北距邯鄲市40餘公里。

作為曾經六朝都城,面積4倍與上海的特大城市,竟被一人無情燒燬

鄴城建城時間很早,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但作為古代重要城市,則是始於曹操。公元204年,曹操大軍攻破鄴城,袁紹集團大敗;曹操便有意的疏離許昌,營建鄴城,以作為曹魏自己的大本營,從而達到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目的,當時天子住在許昌,曹操就住在鄴城。鄴城在曹操以前的歷史上也不算怎麼出名,只是因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了亂世之中的兵家必爭之地。也就是曹操的這一個大膽的決定,讓這個小城市從此大放光芒。為了充實鄴城人口,魏國先後多次遷徙人口到鄴城;對於鄴城的建設曹操也是煞費苦心,為了彰顯自己的權威和地位興建了當時的標杆工程銅雀臺,就是“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的銅雀臺,曹操除了是一位軍事領袖,他還是一位不得了的詩人,以他為首的一些文人包括“建安七子”在內時常在銅雀臺中吟詩作賦,許多流傳百世的文章詩篇都是出於銅雀臺中。

作為曾經六朝都城,面積4倍與上海的特大城市,竟被一人無情燒燬

為了擴大鄴城作為王都的影響力,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割河內郡、東郡、鉅鹿郡、廣平郡、趙國所屬的部分縣歸屬魏郡(魏郡治所在鄴城),加上魏郡原有的十五縣,共二十九縣,直轄面積約2.4萬平方千米,城市規模令人震驚,是現在上海市面積的4倍。而鄴城盛時是當時國內首屈一指的大都會,更重要的是,曹魏、石虎、東魏北齊三次營造鄴都,奠定了我國都城規劃佈局的基礎,影響至為深遠,可以說後來的長安、洛陽、開封、北京等歷代都城規劃,乃至日本、渤海、高麗等東亞各國都城規劃,無不脫胎於此。有論者更是稱之為““華夏型”都城制度的起源”

作為曾經六朝都城,面積4倍與上海的特大城市,竟被一人無情燒燬

在公元580年的時候,歷史上發生了這樣的一件事兒,當時的隋文帝楊堅還不是皇帝,但是他已經控制了北周幼帝在朝中獨攬大;朝中鎮守鄴城的大將尉遲迥卻很不滿楊堅的做法,企圖推翻楊堅的統治。楊堅很是憤怒,派軍隊攻打鄴城並取得了勝利。在佔領鄴城後處死了叛亂大將尉遲迥;隨後楊堅竟然做了一個這樣的決定,毀掉鄴城。於是,一把大火一夜之間就把鄴城燒個精光,號稱當時中國最大的城市鄴城就這樣從歷史上隕落。

作為曾經六朝都城,面積4倍與上海的特大城市,竟被一人無情燒燬

隋文帝楊堅毀掉鄴城還有一方面的原因,楊堅初期執政的時候,面對各個地方的反叛勢力反撲很是煩惱,因此就開始弱化地方上面的勢力,加強中央集權;他派遣自己的親信到各個地方建立相應軍事據點,通過這一個接著一個的軍事據點控制天下,另一個方面,他對於原先一些地方勢力所屬的大型城市或者是大型的民居點進行弱化或者是拆分。鄴城作為當時最大的北方城市也未能倖免,曹操是佔據鄴城的權臣和霸主,無獨有偶,曹魏之後以鄴城為都的歷朝歷代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那就是他們的開國君主大多跟曹操的性質差不多,都出身於割據一方的權臣,更巧合的是,他們的大本營都是在鄴城。也就是說佔據鄴城的人大部分最後都能成功建立自己的王朝。為了防止以後叛軍佔據鄴城稱霸一方,以自己為敵;也處於對自己的後代統治的考慮,這個楊堅就不惜一切代價下令火燒鄴城,讓遷鄴城百姓至安陽,同時把安陽改成鄴縣,讓一個六朝古都就這麼毀於一旦。

只是楊堅沒有想到的是,火燒鄴城反而斷掉了隋朝的後路,當鄴城不復存在後,隋朝便在被北方失去了控制黃河地區的有利地位,於是群雄四起之時,隋朝在北方無處可守,隋文帝火燒鄴城,卻最終構成了隋朝滅亡的一把利器。這也算是造化弄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