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海瑞上書大罵嘉靖帝一無是處,嘉靖怒火中燒,卻為何不敢處死海瑞?

Gviwin


明世宗嘉靖皇帝可以說是一位傑出的道士,他在位40年,除了前十年還上朝理政外,後面的時間幾乎不怎麼上朝,而是一心一意在御花園旁邊的丹房裡煉丹。每年光煉丹的燃料費就要花上百萬兩銀子,除此之外,他還變態到用女人的經血來煉丹,導致宮女們不堪其苦,甚至發動宮變要勒死他。



就是這麼一個胡作非為的皇帝,卻偏偏遇上了明朝歷史上的第一清官海瑞。海瑞是海南瓊山人,以舉人的功名出任教諭而進入明朝官場。後來歷任浙江淳安知縣和江西安國知縣。海瑞的清廉在他任浙江淳安知縣的時候就已經全國知名。甚至浙江總督胡宗憲還拿他買肉作為笑話來譏諷他。

由於在安國知縣任上海瑞幫助徐階扳倒了權臣嚴嵩,因此被提拔入京擔任戶部主事,從七品知縣升任六品京官。然而,海瑞進京之後,看到明朝官場的狀況以及嘉靖皇帝的胡作非為,在嘉靖皇帝要求群臣上奏時,海瑞以一折《治安疏》歷數嘉靖皇帝20年來迷信道術,增加各種苛捐雜稅,使老百姓無米下鍋。海瑞甚至用了“嘉靖者,家家皆淨而無財用也”的狂悖之語來指斥嘉靖皇帝。



嘉靖看到他的奏章之後,氣得大叫:快去抓住他,別讓他跑了!前去捉拿海瑞的東廠太監黃錦回來報之嘉靖,說他早已在家裡給自己準備好了棺材,是不會跑的。也就是說,海瑞的上書,用的是中國古代文臣的最後招數,死諫。所謂文死諫,武死戰,這是大臣的最高榮耀。

嘉靖皇帝這個時候就是再氣惱,他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去殺一個死諫之臣。因為殺諫臣歷來都是昏君所為,嘉靖儘管胡作非為,但他自己卻不能承認是昏君。此後,嘉靖皇帝甚至命人反覆讀海瑞的奏疏給他聽,甚至覺得還是有幾分道理的。



即便如此,他也不會放了海瑞,嘉靖還要保存一點皇帝的天威。可他也不能殺海瑞,不能去成全他求名節的心願。於是,他讓三法司會審論其罪名而不定,把海瑞關了一年半之後,嘉靖皇帝因丹藥中毒升了天,等到隆慶皇帝登基之後,才將海瑞釋放。


傅斯鴻


海瑞這個人呢,是一個有名的清官,當時的浙江總督胡宗憲在開軍事會議的時候,突然開會到中間大家休息一下時候,胡宗憲說我跟大家講一個笑話吧,前一些天海瑞出去買肉了,頓時整個會場可以說是哈哈大笑。

這件事情,當時整個在海瑞治理領域內的老百姓都不相信,賣肉的那人以為自己瘋了,那天正好是海瑞的母親60大壽,所以海瑞自己去買了2斤肉去給母親做壽,一個浙江總督在這種嚴肅的軍事會議上拿這玩意開玩笑,也確實證明海瑞這個清官名聲在外。

嘉靖雖然一天到晚不上朝,而且總喜歡寫那些看不懂的青書(這個東西不是隻寫給青樓女子的書,而是說寫給上天的書,也就是說這個書寫的完全就讓人看不懂。)但是這個人並不笨,他明白,如果他殺了海瑞,那他自己可能就要揹負一些罵名。

有一次嘉靖實在是忍不住了就跟手底下的人抱怨說海瑞這個小子一天到晚接我短,罵我,我巴不得直接把他給宰了,然後這人就告訴他,你必須得忍住,這個人是完全用自己的生命在成就自己名留青史的這個機會,你如果殺了他名留青史的是他,你將會遺臭萬年。

確實,這種民生還有自己所作所為都比較正派,抓不到任何汙點的人上頭,也確實拿著些人沒有辦法,你比方說岳飛,岳飛在抓了他治了他罪,把他處死以後,有人親自跑到秦檜的府上把他揪出來,說你跟我說清楚岳飛到底犯了什麼罪?秦檜說了三個字,莫須有,可能有!就這樣,秦檜落下一個什麼樣的名稱?

嘉靖自然也明白這件事情,把海瑞給殺了哦,以後老百姓怎麼議論你,而且海瑞做這件事情的時候鬧得是沸沸揚揚,朝廷文武百官底下的下層平民老百姓全部一清二楚,海瑞因為什麼事情罵了你你因為什麼事情在生氣,(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你如果敢殺他,那你這些事情統統全部流傳下去那你以後名器還要不要了?你這皇帝還想不想做了。

並且出於私人的原因,嘉靖皇帝的八個兒子裡面只死了一個裕王,而海瑞又是裕王推薦給嘉靖,愛屋及烏,這件事情上面還必須得給海瑞一個面子。

當然,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不就是整人嘛,朝廷上面整人還有什麼難度,但是沒過十個月,嘉靖就死了。


漩渦鳴人yy


海瑞罵皇帝,是他一生事業的巔峰,也是他一生事業的基礎。海瑞的價值也體現在這讓他成名罵皇帝一事之上。罵皇帝之前,海瑞是戶部主事,大約是六品官。假如沒有罵皇帝這件事,海瑞一生的官職能否越過四品,恐怕很難說。一罵之後,成了千古忠臣的典範,之後,一路高升。最後做到南京都御史的高位,都和罵皇帝積累的政治資本有很大關係。

我之所以這樣說,並不是想否認海瑞的價值。我覺得,做為一個官員,海瑞是廉潔清正,無私無畏的。這就是所謂的德。有了這樣的品德,海瑞做為清官的典範是當之無愧的。

海瑞上書罵嘉靖皇帝,有些話說的確實很難聽,也讓嘉靖很惱火。按常情常理,把海瑞殺掉,對皇帝來說,也能做的到。但嘉靖最終還是沒有殺它。海瑞保住了性命。究其原因,應該有兩個方面,其一是嘉靖皇帝本人的態度。其二,與當進的政治形勢相關。

先說嘉靖本人,他之所以不殺海瑞,有兩個原因,一是不敢,二是不忍。先說不敢。《明史海瑞傳》記載,嘉靖皇帝看到海瑞的上書之後,果然大怒,氣的渾身發抖。以手抵地。對太監說:“趕緊把他抓起來,別讓他跑了。”這時,邊上的太監黃錦對他說:“海瑞這個人素來有痴名,他知道觸犯皇上必死,已經買好棺材,與妻子訣別,在家待罪了。他家的僕人們也都逃走了。他自己是不會跑的。”

聽到黃錦這樣說,嘉靖皇帝才平靜了一點,又重新讀海瑞的奏疏。嘉靖大怒之時,對海瑞的態度是先抓起來,沒有說殺掉他。原因很簡單,宋明以來,封建政治形成了以文人為核心的體制。臣子上書勸誡皇帝是正常的。如果觸怒皇帝,被懲罰是可以的。直接殺頭。是不符合律法規定的。此為嘉靖所顧慮的。其次,如果嘉靖要處理並殺掉海瑞,必然要向天下公佈海瑞的錯誤。那麼海瑞的上書內容,必然公之於眾。而海瑞奏疏中所說,都是事實。這一點,嘉靖皇帝很清楚。此書一向天下公佈,無疑讓天下人都明白,嘉靖就是無道的昏君。這就是嘉靖不敢的原因。他也怕殺了忠臣之後,留下千古罵名。

海瑞觸犯嘉靖與後來的楊漣左光斗觸犯魏忠賢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特別是楊漣,也是一個小官,因為敢說敢幹,以一個六品小官,居然成了明光宗的顧命大臣之一。最後因為彈劾魏忠賢被殺。魏忠賢之所以敢毫不猶豫的整死楊漣,而嘉靖卻留下海瑞一命。本質上是因為地位不同。嘉靖是皇帝,他當的是自己的家。而魏忠賢當的是天啟的家。對於真正的忠臣,嘉靖留了他一命,魏忠賢卻要殺之而後快。原因很簡單,忠臣對國家的長治久安是有利的。魏忠賢可以只考慮私利,而嘉靖再昏庸,也會偶爾考慮到國家的長遠利益。

上面講的是嘉靖有不敢,下面再說不忍。嘉靖為什麼會對海瑞產生不忍之心。因為他雖然任性,但畢竟不傻。他也能從海瑞的奏疏中,感受到拳拳赤子之心。《明史》說,當黃錦告訴嘉靖,海瑞不會逃跑的時候,嘉靖默然,少頃復取讀之,為感動太息。留中者數月。

嘉靖為什麼會為一篇罵自己的話而感動太息呢?看看這篇奏疏的內容就可以明白。海瑞罵皇帝的關鍵內容是嘉靖熱中修道,荒廢朝政,以至於造成國家政治混亂。上書中所有的具體事情,都與此相關。海瑞在罵皇帝的時候,並不是一味的謾罵,把朝政混亂的責任全推給嘉靖,而是從儒家倫理道德中,為皇帝找到許多推脫的藉口。並對皇帝的改過自新,寄予很大希望。一個最主要的觀點是,他把皇帝的錯誤大部分歸於諸臣不能規勸皇帝的身上。“陛下誤舉之,而諸臣誤順之,無一人肯為陛下正言者,諛之甚也。然愧心餒氣,退有後言,欺君之罪何如!”“君心臣心偶不相值也,而遂謂陛下厭薄臣工,是以拒諫。執一二之不當,疑千百之皆然,陷陛下於過舉,而恬不知怪,諸臣之罪大矣。”

海瑞在罵皇帝的同時,也把滿朝的大臣都罵了。皇帝犯的錯誤,都是你們做臣子不勸阻造成的。這個觀點,大概讓嘉靖看了之後,惱怒之餘,又產生很舒服的感覺。這是嘉靖對海瑞產生不忍之心的原因。

皇帝的不敢,不忍之心,是海瑞保住性命的主要原因。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與嘉靖晚年的政治形勢有關。

嘉靖晚年,政治比較混亂。這個混亂局面的造成,與嘉靖修道有直接關係。政治的長期混亂,必然產生人心思治的傾向。這種想法,導致了明朝後來的隆萬改革。隆萬改革,從嚴嵩下臺,徐階上臺發端,到萬曆十年,張居正去世結束。這段時間,是晚明政治比較清明的時期。徐階,高拱,張居正等人,都是想改變政治上混亂局面的人。這時候,一個不知死活的海瑞出來向造成政治混亂局面的第一責任人嘉靖發難,是這些人所樂見的。於是,他們也會想方設法保住海瑞的命。

有人說,因為海瑞是個人才,嘉靖皇帝想把他留給後代使用。這種說法是否受了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的影響,我不敢肯定。但我覺得這不是歷史事實。海瑞的能力和水平,達不到這個程度。他身上最重要的品質是廉潔和忠誠。這種品德在今天依然有現實意義。

嘉靖容忍了海瑞,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他的內心對於修道之事,大概在晚年是有些後悔的。原因很簡單,修道是為了長生。修道的結果應該使的自己的身體越來越好。但是,現實是,吃了不少仙丹之後,嘉靖的身體大概也慢慢出問題了。身體上出現病痛,也就很正常了。也只有這樣,才能使他認真的考慮,自己幾十年來一直堅持的修道,到底值不值得。對不對?正在這時,海瑞的上書來了。這就不能讓嘉靖皇帝思緒萬千了。

總之,海瑞一生的事業,就在於罵皇帝。罵皇帝是有可能付出生命代價的。海瑞敢於去做,就是大勇。罵皇帝,是為了改變政治混亂的局面。這是符合大多數人民群眾的利益的。為了大多數人利益,可以豁出命去幹,能做到這一點,海瑞就值得永遠的尊敬。


七月流火140400643


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公元1565年,官至六品的海瑞抱著必死的決心 ,給嘉靖皇帝上了一道《治安疏》,毫不留情直言嘉靖沉溺於長生不老之術,天天和方士混在一起,荒廢朝政,聽信讒言,造成君道不正,臣職不明。朝野上下,萬馬齊喑。



自古忠臣比比皆是,他們勸諫皇帝的方式都是比較委婉。沒有一個像海瑞一樣敢於直言皇帝:一意修玄,是陛下心之惑也,過於苛斷,是陛下情之偽也……陛下之誤多矣,大端在修蘸,修蘸所以長生也……堯、舜、禹、湯、文、武之君,聖之盛也,未能久世不終……


嘉靖還沒看完,就氣的把奏摺摔倒地上,怒喝到道:“快把海瑞抓起來,別讓他跑了!”大臣嚇得跪倒一地,齊喊:“陛下息怒”。旁邊宦官黃錦小聲說道:“這個人跑不掉了,聽說在遞上奏摺前,他已經為自己買好棺木,只在家等死。”嘉靖聽罷,沉默許久,又撿起奏摺從頭到尾看了一遍,冷笑到:“他想做比干,可朕不是紂王。”

嘉靖不是昏君,他心裡明白海瑞所說句句屬實,不是在譁眾取寵。這麼多年來,無論嚴嵩、徐階這些大臣,無不順從於他!海瑞冒死直諫是個忠臣,但也深深傷了嘉靖的自尊。如果聽之任之,皇帝的尊嚴何在、威望何在!嘉靖越想越生氣。1566年,嘉靖下令把海瑞關進大牢,但一直沒有處死海瑞。海瑞就這樣在大牢中熬了十個月,直到嘉靖駕崩。

嘉靖為啥遲遲不處死海瑞呢?是因為“投鼠忌器”。如果僅憑這道大罵自己的奏摺, 就把海瑞殺掉,那他真的要背上千古昏君的惡名!嘉靖不會如此低智商,他在等處死海瑞的藉口,等大臣們彈劾海瑞有啥不軌之舉。可惜,老天沒有給嘉靖過多的時間。假如,嘉靖再多活三年五載,以他瑕疵必報的性格,大牢中的海瑞難逃一死。


洛水清風


因為嘉靖皇帝覺得海瑞罵的難聽但不是全無道理,他認為海瑞罵自己出於公心,有對的地方;還有應該不是不敢處死海瑞,他是皇帝他怕誰。


海瑞的《直言天下第一疏》名揚四海;這篇奏疏可是把嘉靖皇帝罵的體無完膚、狗血噴頭,一點皇帝的面子也沒給,嘉靖看後氣的渾身發抖,連忙命人抓捕海瑞,下面的人告訴他,海瑞已經給自己準備好了棺材,他不會跑的;


嘉靖不止一次的看海瑞的這個奏疏,肯定覺得有些內容講的在理,嘉靖也聽進去了;嘉靖為什麼不改?因為嘉靖不想改了,他已經對做皇帝感到疲倦了,對統御百官感到疲倦了;繼位之初的“大禮儀之爭”對他的影響太大了。


嘉靖不敢殺海瑞?應該不是不敢,而是不能;

一是嘉靖嚴厲馭下,但不昏聵;都知道海瑞清廉,殺他自己不就是昏君了,連清官都殺;

二是以內閣為首的百官的勸阻也起了作用,百官都不贊成殺海瑞。


嘉靖說海瑞“無君無父”,換成現代話說:太不給皇帝面子了;你把皇帝罵個狗血噴頭要皇帝把面子往哪擱?嘉靖直到死都沒有放了海瑞,一直在牢裡關著,嘉靖對海瑞是“不審不問不放”就這麼一直關著。


嘉靖把海瑞下獄似乎告訴海瑞皇帝很生氣;嘉靖的三不原則應該是做給天下人看的,觸犯龍顏就要被罰,提建議也不能這麼激進。如果放了海瑞那不是在承認自己以前做錯了。所以嘉靖不可能放了海瑞的。


過去即歷史



個人覺得,海瑞上書大罵嘉靖帝一無是處,嘉靖帝怒火中燒,卻沒有處死海瑞是因為嘉靖帝並不是是非不分的暴君。

首先,明朝的皇帝如果想殺大臣並不是想殺就能殺的,必須有充足的罪證。


如果擅殺大臣,會給人落下昏君的罵名,而嘉靖帝聰明絕頂,能夠想到這一點,所以雖然被海瑞罵得一無是處,怒火中燒,但是沒有處死海瑞。

其次,海瑞罵嘉靖帝的酒色財氣,並不是出於私心,而是為大明王朝的江山社稷考慮,是出於一片忠心。

以嘉靖帝的睿智,肯定可以看到這一點,所以雖然被罵得怒火中燒,卻沒有失去理智,能夠分辨忠奸,所以沒有殺海瑞。

然後,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海瑞罵嘉靖帝是實事求是,並沒有添油加醋的誹謗,出於至誠,可能引起了嘉靖帝的反思,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所以嘉靖帝雖然怒火中燒,但沒有處死海瑞。


花開花落緩行客


為什麼海瑞死諫嘉靖後,最後嘉靖都沒有殺他呢?嘉靖在位殺了多少的諫官,數都數不清了,但就是不殺海瑞,是不敢還是不能還是不願意呢?

1.如果歷史是皇帝有智商排名版,嘉靖不算不是前三肯定也是佼佼者,都說嘉靖愛修道,不理朝政,但是的很多的時候,嘉靖做事,看人都是是很準的,海瑞是天下聞名的清官,嘉靖也知道海瑞確實是說了真話,再有海瑞上疏的時候,嘉靖皇帝8個兒子死的只剩下1個裕王了,而海瑞又是裕王推薦的人,想殺但不願意殺,估計也是想留給兒子用,

2.不願意看海瑞千古留名,而自己卻要背上千古罵名,可以說從看到海瑞摺子的時候,嘉靖就知道海瑞做好了死的準備了,當時的嘉靖肯定是想殺人了,但是冷靜之後就會發現如果這麼草率就殺了海瑞,罵名是自己,而海瑞就成了死諫的大忠臣了,白白便宜了海瑞,自己沒有一點好處。

3.值得一提的是,嘉靖也是正常人,雖然暫時沒有對海瑞動刀子,可他的那些“逆耳忠言”終究還是挑戰了他的極限,有一次,他對著徐階說海瑞大不敬,想殺他。徐階說道:“您不要被他騙了,他就等著死諫以求青史留名呢,您不會是想做昏君吧?”嘉靖聽了默默無言,海瑞這才得以保全。

4.海瑞入獄十個月以後,嘉靖帝駕崩,自然也就沒有機會再下令處死海瑞了,很難說如果多活幾年會不會像他的老祖宗朱棣一樣來一句……“瑞猶在哉”?


毛火榮


海瑞的名聲太大

海瑞作為明朝官場的一股清流,他的知名度在全國是非常高的,與那些中飽私囊的官員來說,海瑞是非常受老百姓歡迎的。海瑞在民間幹了許多救濟百姓的好事,是天下百姓公認的父母官,為朝廷樹立了很好的形象,如果皇帝將海瑞處死,那麼無異於暴露了朝廷的真面目。



留著海瑞

皇上也知道當時的官場風氣非常的不好,官員腐敗現象太嚴重,海瑞連當今皇上都敢罵,那麼還有哪個官員是他不敢得罪的,所以皇上想留著海瑞來監督其它的官員,論清廉,家無餘財。論膽量,連皇上都敢罵,真是再合適不過的人選了。正好派出去,當個按察使,皇上省心,百姓開心。海瑞果然也不服皇上期望,剛上任沒幾天,就翻出了內閣首輔徐階家人佔用田地,偷稅的案子。即給皇上追回欠款,又給海瑞自己加深了不畏權貴的形象,又為百姓收回了土地,可謂一石三鳥。



皇上也要面子

如果嘉靖皇帝殺了海瑞,可能只是消了他的一時之氣,但自己的形象就是迫害忠臣,罪同桀紂。而若自己放了海瑞,自己的形象就是虛懷納諫,寬宏大量。權衡再三,嘉靖帝自然就選擇後者了。


歷史洋


早在1959年6月,著名史學家吳晗便發表了一篇史論短文,講的就是海瑞罵皇帝。按照吳晗的說法:

真正罵過皇帝,而且又罵得非常之痛快的是海瑞。

臣子罵皇帝,並且是酣暢淋漓地罵,這的確算得上是在作死。不過,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海瑞罵得很暢快,嘉靖氣得很惱火,下旨將海瑞打入監牢,交刑部審理。不過,此案審來審去,定死罪也不是,放了海瑞也不是,成了一樁棘手的案子。

海瑞之所以罵嘉靖,也的確是因為嘉靖該罵;嘉靖之所以不殺海瑞,也正是因為深知海瑞罵的沒錯。之所以會出現這麼尷尬的局面,大體可以用嘉靖自己的話來做總結:

此人可方比干,第朕非紂耳!——《明史·海瑞傳》

按照嘉靖的說法,海瑞的耿直堪比商朝的比干,但幸好自己還沒有紂王那麼昏庸。說白了,嘉靖自己很清楚,如果殺了敢於直諫的大臣,那邊如同讓自己揹負了一個昏君、暴君的罵名。所以,海瑞不能殺。

不過,即便不能殺海瑞,卻不代表可以縱容朝臣冒犯天威。所以,嘉靖盛怒之餘,還是將海瑞關押起來,交刑部審理。只是,如何審理和處置海瑞,還真是一件十分頭疼的事。最初,刑部定海瑞死罪,但嘉靖沒有批覆核准。

此時,戶部司務何以尚揣摩著嘉靖不想殺海瑞,便自作聰明,上疏請求釋放海瑞。結果,嘉靖皇帝把心中怒火都發洩在了他身上:

帝(嘉靖)怒,命警衣衛杖之百,錮詔獄,晝夜榜訊。——《明史·海瑞傳》

殺又不殺,放又不放,足見嘉靖皇帝也十分矛盾。不過,幸而兩個月後嘉靖駕崩,新繼位的穆宗將他們一併釋放了。只是,海瑞罵嘉靖一事,卻成了廣為流傳的佳話。

那麼,海瑞為何要罵嘉靖呢?他又是怎麼罵皇帝的呢?

其實,海瑞之所以上述怒斥嘉靖,主要是因為他生性耿直,看不慣嘉靖不理政事,終日沉迷於拜神修仙:

時世宗享國日久,不視朝,深居西苑,專意齋醮。督撫大吏爭上符瑞,禮官輒表賀。廷臣自楊最、楊爵得罪後,無敢言時政者。——《明史·海瑞傳》

當時嘉靖皇帝怠政,不上朝,終日拜神、寫青詞那一套。結果,上行下效,不少封疆大吏都紛紛進呈符瑞,掌管禮儀的官員也上表慶賀,搞得烏煙瘴氣。在楊最、楊爵等人因言獲罪後,朝臣都紛紛緘默。面對這種情況,海瑞才鼓足勇氣上疏痛罵了嘉靖皇帝。

海瑞罵嘉靖的“文案”,便是《明史》中所記的《治安疏》。在此疏中,海瑞沒有給嘉靖留下一絲一毫的情面,而是直指嘉靖的問題,他在《治安疏》中稱“臣請披肝瀝膽,為陛下陳之”,並接連抨擊嘉靖不理朝政、拜神、上青詞等諸多問題。

嘉靖在看過此疏後自然是大為惱怒,不過思之再三,也覺得海瑞說的很有道理,並萌生了改過之心。不過,嘉靖晚年身患疾病,怠政已久,還是未能改變。進退維谷之中的嘉靖,只好將海瑞下獄,但未論刑罰。



史海爛柯人


嘉靖皇帝威福自操,乾綱獨斷,即位之初,獨自一人面對滿朝文武“大禮儀”,最後勝利告終,不要懷疑嘉靖的能力,除了他媽媽外他是想讓誰死誰就得死,不存在不敢處死海瑞的問題!那為什麼海瑞活下來了呢?

1.對嘉靖來說,海瑞上疏罵皇帝發生在嘉靖四十五年,這一年已經進入了嘉靖生命的倒計時,常言道“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心態已經發生很大變化,對一直希望長命而修道的嘉靖來說也希望能夠通過一些善行給自己延長生命,所以看到海瑞的上疏雖然惱怒但沒有立即處死海瑞,而是選擇把海瑞逮捕入獄,送刑部論死,聽候發落……注意這裡沒有說不殺海瑞,只是交給刑部論罪而已!因為戶部有個叫何以尚的官員請求皇帝釋放海瑞,嘉靖發怒把他打了一百大棍,關進詔獄,日夜用刑伺候,可見嘉靖對海瑞的憤怒,再後來,病重的嘉靖自身難保,哪裡有精力去處理雖然罵自己但並沒有死罪的海瑞!

2.他人的營救:一個是宦官黃錦,在嘉靖怒不可遏時說:“海瑞進諫前,自知難逃一死,遣散了家人,別了妻兒,買了棺材放在家裡,等著朝廷治罪,他是不會跑的……”正是這番話讓嘉靖冷靜了一些,為海瑞的生命贏得了時間;另一個是首輔徐階力勸嘉靖,並且在其他閣僚主張處死海瑞時,被徐階壓了下來,也為海瑞的不死爭取了時間;還有一個是刑部尚書黃光升,他把海瑞上疏比喻成兒子罵父親來減罪,把海瑞留在獄中並積極營救!

幾個月後,嘉靖駕崩;徐階等草擬的嘉靖遺詔裡說“……建言得罪諸臣,存者召用,歿者恤錄,見監者即先釋放復職……”至此海瑞等人被赦免釋放出獄,並官復原職!

綜上所述,不存在嘉靖不敢殺海瑞的說法,海瑞的存活是形勢所致,是和嘉靖生命賽跑贏得的,假如嘉靖那一年不死,再活個三五年,不招人待見的海瑞斷定活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