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邁克爾·米爾肯--垃圾債券天才

  現在提起米爾肯的名字已經少有人知了,但在1980年代中期,邁克爾·米爾肯(MichaelMilken)可是自J.P.摩根以來美國金融界最有影響力的風雲人物,是市場公認的“垃圾債券之王”。1986年,他讓德崇成為了華爾街上最賺錢的公司這一。可是最後,幕後交易醜聞毀掉了一切,德崇淪落到破產。曾經是在20世紀80年代馳騁華爾街的"垃圾債券大王",影響並輕輕改寫了美國的證券金融業發展的歷史。他的成功秘訣就是找到了一個無人競爭的資本市場,先入為主併成為壟斷者。

邁克爾·米爾肯--垃圾債券天才

  關於米爾肯的經歷,可以在《賊巢》一書中讀到詳盡的故事。

邁克爾·米爾肯--垃圾債券天才

  1970年,米爾肯在美國著名的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獲得工商管理碩士學位,隨後加入費城的德雷克斯投資公司當分析師。他研究發現傳統的華爾街投資者在選擇貸款或投資對象的時候只看重那些過去業績優良的企業,往往忽視了它們未來的發展勢頭。在米爾肯看來,低等級債券的惟一問題是缺乏流動性。他對這類債券的發行者進行了大量研究,尋找潛在的盈利前景,以打消投資者的顧慮。他常常帶著裝滿研究報告的公文包四處跑,宣傳高收益債券的投資思想,說服投資者投資他看中的高收益證券。而結果也往往表明,這些證券的價值出乎投資人最初的預料。 

1971年,年僅25歲的米爾肯發起了一場“金融革命”,提出自從工業革命以來所沿用至今的確定貸款或投資對象的傳統標準需要更新,以適應新的經濟環境現實和新的市場發展趨勢。

  由此開始了他的"垃圾債券"的投資之路。

  1974年,美國的通貨膨脹率和失業率攀升,

信用嚴重緊縮,剎那間,許多基金公司的投資組合中的高回報債券都被債券評級機構降低了信用等級,淪為了"垃圾債券",在投資者眼中,它們成了不能帶來任何回報的垃圾。許多基金公司都急於將手中的低等級債券出手,以免影響基金的質量形象。

  但米爾肯卻敏銳地發現:"由於美國在二戰後逐步完善了許多監管措施,旨在保護投資者不會因為企業的破產或拖欠債務而遭到損失,如克萊斯勒汽車公司這類大公司是不准許破產的,它的股票並不會停止交易。因而債券的信用等級越低,其違約後投資者得到的回報越高。"他把這些垃圾債券形象地定義成值得擁有的"所有權債券",並且認為,這些債券在利率風險很大的時期反倒能保持穩定,因為其回報是與公司的發展前景相連,而不是同利率掛鉤的。

  當時,擁有大量"垃圾債券"的"第一投資者基金"接受了米爾肯的意見,堅定地持有了這些"垃圾債券",結果1974年至1976年,"第一投資者基金"連續3年成為全美業績最佳的基金,基金的銷售量大增。

  米爾肯在德雷克斯投資公司成立了專門經營低等級債券的買賣部,由此開始了他的"垃圾債券"的投資之路。他四處遊說,尋找願意購買"垃圾債券"的人,德雷克斯公司再把這些人變成"垃圾債券"的發行人,很快經他推薦的機構投資者投資的"垃圾債券"的年收益率達到了50%。米爾肯和德雷克斯公司則因此聲名鵲起,併成為了"垃圾債券"的壟斷者。

會玩兒的米爾肯也發現了一個垃圾債券的新玩法:為小公司發行垃圾債券,讓它併購大公司,俗稱“槓桿收購”

邁克爾·米爾肯--垃圾債券天才

  在美國80年代向新興工業融資,促進其發展的過程中,米爾肯的功勞毋庸置疑。光纖產業與移動通訊業的發展就得益於他的努力,麥克勞移動通訊公司和有線電視網(CNN)之所以能成為當今美國家喻戶曉的大公司,均得益於米爾肯通過垃圾債券的包銷所實現的資金籌措。其中與MCI公司的合作堪稱經典之筆。MCI公司創立於1963年,僅靠3000美元起家,當MCI向世界上最大的電信公司美國電報電話公司(AT&T)發出了挑戰的時候,米爾肯成為它們融資的有力後盾。AT&T是一家受政府保護的壟斷公司。MCI當時所面臨的最大的困難並不是來自政府的阻力或者AT&T的壟斷地位,而是資金的匱乏。而在整個華爾街的銀行及金融機構尚未懂得如何向新興的發展公司融資,米爾肯為MCI籌得了20億美元的垃圾債券,確保了MCI的擴展資金來源,使得MCI成功地打破AT&T對長途電話市場的壟斷!

  1977年到1987年的10年間,米爾肯籌集到了930億美元,德雷克斯公司在"垃圾債券"市場上的份額增長到了2000億美元,讓米爾肯成為了全美"垃圾債券大王"。

  到了20世紀70年代末,由於米爾肯的引領,高回報的垃圾債券已經成為非常搶手的投資產品。此時,米爾肯開始從買賣已發行的債券,發展到中小企業承銷低級債券。他把替新興公司、甚至是高風險公司包銷高回報債券看成融資的有效途徑。後來有人說,美國20世紀80年代以來高新技術的發展,正是得益於米爾肯解決了高風險技術公司在資本市場的融資問題。一些大型電訊公司之所以有今天,與米爾肯創造的金融新產品息息相關。。

  米爾肯追逐利潤的精力是無限的。他是工作狂,對手下人的要求十分嚴苛。一次他的副手問,為什麼他經常批評大家而從來就不表揚,米爾肯嚴厲地答道:“我們沒時間坐在這兒互相表揚。我們沒必要談論成功,只需要談論失敗。”他還一直告誡手下人不要露富,外面的人幾乎不知道他們收入驚人。米爾肯不讓手下的人記錄自己掙了多少錢,因為“如果人們知道自己很富有,就會不思進取,從而變懶變胖”。“你永遠不要計算自己有多少錢,你只需始終鞭策自己去掙得更多。”

  當時,米爾肯手下人的收入已經是華爾街多數同行的五倍,而他本人更是日進斗金。他的工資一直是固定的,每週1000美元,真正的收入是交易佣金。1982年,米爾肯的收入為4500萬美元,1986年達到5.5億美元。但是這些數字當時沒有人完全清楚。

  米爾肯在華爾街炙手可熱的影響終於樹大招風,引起了司法部門的注意。1989年3月,米爾肯被控捲入了98件欺詐和勒索行為。他最大的失誤是曾將大量資金交給了一個叫博伊斯基(IvanBoesky)的股票交易商,讓其將賭注押在那些收購交易上—其中許多都是德崇經手的。可是,1986年,博伊斯基涉嫌另外一樁更嚴重的內幕交易,被迫認罪,而當時,他與美國證監會達成了一項交易—把米爾肯供出來。有了他關於米爾肯的新信息,證監會對德崇展開了調查。

  不過,米爾肯也耍得一手好花槍,他在98項指控當中挑選了6條相對無關痛癢的表示認罪。

  米爾肯的被罰金額,創下美國政府對個人被告課罰金額的歷史記錄,11億美元財產就此蒸發。他表示,雖然檢察官施加了巨大壓力讓他服罪,但歷史將證明自己的清白。其實,對他的指控人們至今仍有爭議。庭審期間,他的主要客戶在發行量極大的《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上花巨資刊出整版廣告,寫著“我們相信你”。以這種方式支持一個被控重罪犯,這在美國是前所未有的。

  他被判刑10年,但實際上坐了22個月的牢就出獄了。儘管他交出了多達6億美元的罰款和賠償金,1993年,米爾肯被提前釋放。1996年,他與家人和朋友一起,投資5億美元,以教育服務為目標,創建了知識寰宇(KnowledgeUniverse)公司,然後開始收購和聯合相關企業。他收購了製造智能玩具的跳蛙公司,第二年就將其年產值從1700萬美元增至8000萬美元;他又收購了有良好聲譽的學前教育連鎖機構--兒童發現中心,作為其在學前教育領域的基地。到2010年時,他的淨財富估計還有約20億美元,排名《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的第488位。現在,知識寰宇公司已有下屬企業13家,年產值15億多美元。 最讓人們津津樂道竟然是米爾肯對醫學領域的貢獻。他在出獄前被查出患上前列腺癌,出獄後他立即成立了一個前列腺癌基金,到2003年這個基金已經融資2.1億美元,成為世界最大前列腺癌研究的私人贊助機構。米爾肯用商業思維方式向癌症研究注入大筆“快錢”,向科學家灌輸緊迫感,使他們縮短研究進度,加強創新性研究,並將大批藥品投入臨床試驗。美國醫學界的專家認為,正是米爾肯在各方面的努力,使美國前列腺癌死亡和發病人數近10年大幅度下降。

  當人們在對美國金融歷史的發展過程進行回顧的時候,米爾肯將被作為一個重要的人物進行記錄。並不是因為他在締造“垃圾債券王國”的過程中賺取了數十億美元,也不是因為他在利用垃圾債券進行惡意兼併的過程中傷害了多少投資者的利益,最重要的是,他為美國發展中的中小型企業提供了一種融資的新思路,正是這樣一種思路才為成千上萬個有價值的非投資等級公司獲得貸款創造了機會,同時也為70—80年代高速發展的美國社會創造了數千萬個就業機會。1989年,《華爾街時報》將他稱為“最偉大的金融思想家”。《生活》雜誌也將他評選為“改變了80年代的五位人士之一”。這位曾經被譽為“垃圾債券之王”的投資大師的存在意義在美國金融史上得到了最好的詮釋!

  垃圾債券是指級別很低(一般都在BB級或以下),風險很高的債券。這種債券具有很強的投機性。在經濟繁榮、穩定的情況下,其投資者可獲得很高的收益;反之,則會遭受重大損失,甚至血本無歸。70年代以前,美國投資銀行不發行垃圾債券,當時的垃圾債券,都是由已經發行的債券投資級別的下降而形成的。

  美國20世紀80年代以來高新技術的發展,正是得益於米爾肯解決了高風險技術公司在資本市場的融資問題。一些大型電訊公司之所以有今天,與米爾肯創造的金融新產品息息相關。

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的做事方式和思維習慣是不一樣的,做產業要有水常流,平穩發展,節儉積累,如同食草動物。金融投機要暴漲暴跌,一次賺大筆,是掠食者,禿鷲餓狼。兩者的競爭爭鬥是市場經濟資本主義的主流。

最基本的技術工人平均工資對比美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