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阮次山,祖籍海南,出生於中國廣西,香港鳳凰衛視時事評論員


阮次山,美籍華人,祖籍海南,出生於中國廣西,自小隨父赴臺灣。香港鳳凰衛視時事評論員,他同時還為新加坡《聯合早報》撰寫專欄。代表作品有《震撼與考驗:美國的抉擇》《透視日本》《風雲對話》等。

1946年出生於廣西,父親是國民黨的中下層官員,曾在廣西省的機關工作。1949年底,國民黨政權全部撤出大陸遷到臺灣。倉促撤退的國民黨軍政人員有的進了緬甸,有的進了越南。4歲的阮次山先隨父親離開廣西到海南,又到了越南,然後才輾轉到了臺灣。早期國民黨治理的臺灣,一下子湧來那麼多機關單位和人員,到處一片混亂。機關公務人員日子過得挺艱難。

阮次山有五個兄妹,家裡孩子多,父母靠工薪養家餬口,生活過得勉勉強強。阮次山知道父母困難,從小就想分擔。從12歲上初中開始就學著自己掙錢養活自己。


他在高雄中學讀書時,校長很重視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定了一個制度:誰要在校外投稿得到了稿費,憑稿費單就可到學校領取與稿費相等的獎金。這是多大的激勵啊,阮次山便拼命寫稿投稿。從那時起,所有學費都是他寫稿掙來的。

但這種一篇稿件得雙份稿費的“制度”並不是人人都可享受得到的。因為像阮次山一樣寫作能力強的人並不多。阮次山不但經濟寬裕,而且成了學校裡從物質到精神都很充實的“小名人”。

阮次山的父親酷愛讀書,哥哥嫂嫂都是臺灣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阮次山很早就受到新聞的薰陶,立下了當新聞記者的志向。進入政大新聞系後,他在班裡的專業成績名列前茅。政大新聞系有兩個非常優厚的獎學金,一個叫陳布雷獎學金,一個叫陳博生獎學金,每學年的這兩個獎學金都被阮次山盡數收入囊中。


1974年,28歲的阮次山大學畢業。當時整個臺灣島,新聞媒體就那麼一二十家,到處充斥著過度競爭。大學畢業生謀個職位很不容易,而成績優異的阮次山卻一下有三個職位在等著,他選擇了其中的臺灣《中央日報》和中國廣播公司兩個媒體。1976年,阮次山又選擇了跨海越洋,到美國深造。他在紐約期間半工半讀,到紐約的《世界日報》試了試鋒芒,積累了一些辦報經驗。

1978年獲美國聖約翰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 1979年回臺灣就任“中國廣播公司”新聞編制組組長。 1980年再次離臺赴美,在紐約大學政治研究所博士班攻讀。

1981年,華人社團聘請35歲的阮次山到洛杉磯創辦了中文《國際日報》,任總編輯。後來又到《中報》當副社長兼總編輯。 從1987年起,他決定當專欄作家,同時給他開專欄的報紙刊物有9個,用稿最多的是新加坡《聯合早報》,一週兩篇。這一寫就寫了二十多年。曾有人評價其專欄文章“不奢華、不賣弄,卻有著一針見血,藥到病除的功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