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3 拍、拔、刮、舉,打通三焦最全方法都在這!

拍、拔、刮、舉,打通三焦最全方法都在這!

三焦的解剖形態

對三焦解剖形態的認識,歷史上有“有名無形”和“有名有形”之爭。即使是有形論者,對三焦實質的爭論,至今尚無統一看法。但對三焦生理功能的認識,基本上還是一致的。

三焦,作為六腑之一,一般認為它是分佈於胸腹腔的一個大腑,惟三焦最大,無與匹配,故有“孤府”之稱。

正如張景嶽所說:“三焦者,確有一腑,蓋臟腑之外,軀殼之內,包羅諸髒,一腔之大腑也”(《類經.髒象類》)。

三焦

關於三焦的形態,作為一個學術問題,可以進一步探討,但是,這一問題對髒象學說本身來說並不是主要的。

因為臟腑概念與解剖學的臟器概念不同,中醫學將三焦單獨列為一腑,並非僅僅是根據解剖,更重要的是根據生理病理現象的聯繫而建立起來的一個功能系統。

總觀三焦,膈以上為上焦,包括心與肺;橫膈以下到臍為中焦,包括脾與胃;臍以下至二陰為下焦,包括肝、腎、大小腸、膀胱、女子胞等。

其中肝臟,按其部位來說,應劃歸中焦,但因它與腎關係密切,故將肝和腎一同劃歸下焦。三焦的功能實際上是五臟六腑全部功能的總體。

三焦的生理特性

1、上焦如霧:上焦如霧是指上焦主宣發衛氣,敷布精微的作用。

上焦接受來自中焦脾胃的水谷精微,通過心肺的宣發敷布,佈散於全身,發揮其營養滋潤作用,若霧露之溉。故稱“上焦如霧”。因上焦接納精微而佈散,故又稱“上焦主納”。

2、中焦如漚:中焦如漚是指脾胃運化水谷,化生氣血的作用。

胃受納腐熟水谷,由脾之運化而形成水谷精微,以此化生氣血,並通過脾的升清轉輸作用,將水谷精微上輸於心肺以濡養周身。

因為脾胃有腐熟水谷、運化精微的生理功能,故喻之為“中焦如漚”。因中焦運化水谷精微,故稱“中焦主化”。

3、下焦如瀆:下焦如瀆是指腎、膀胱、大小腸等臟腑主分別清濁,排洩廢物的作用。

下焦將飲食物的殘渣糟粕傳送到大腸,變成糞便,從肛門排出體外,並將體內剩餘的水液,通過腎和膀胱的氣化作用變成尿液,從尿道排出體外。

這種生理過程具有向下疏通,向外排洩之勢,故稱“下焦如瀆”。因下焦疏通二便,排洩廢物,故又稱“下焦主出”。

綜上所述,三焦關係到飲食水谷受納、消化吸收與輸布排洩的全部氣化過程,所以三焦是通行元氣,運行水谷的通道,是人體臟腑生理功能的綜合,為“五臟六腑之總司”(《類經附翼.求正錄》)。

三焦不通的危害!

“十二髒之中,惟三焦獨大,諸髒無與匹者”.“上焦”主管心,腦,肺;“中焦”主管脾,胃;“下焦”主管肝,腎和泌尿,生殖系統.神醫華佗在“中藏經”中寫道:“三焦者,總領五臟,六腑,經絡 ,三焦通,則內外左右上下皆通也”.三焦不通,就會內外淤堵,百病叢生,人的健康狀況,壽命長短則直接受到影響.當然,“三焦”是個中醫名詞.對接到人身體上,“上焦”不通,就會造成血液循環不暢,氧氣供給不足,經絡淤堵,出現心腦血管病,肺部疾病和風溼骨病.“中焦”不通就會造成慢性腸胃病,胃脹,胃痛,反酸,便秘,腹瀉等等.人的消化系統出了問題,營養自然就跟不上,病灶就會瀰漫到上焦,下焦.所以往往是一焦不通,日久就會三焦不通.“下焦”不通,肝腎解毒,排洩功能受阻,就會造成腎虛腰痠,前列腺增生,尿急尿頻等症.女性三焦不通,氣虛血虧,面色晦暗,易長斑,衰老加快,更會引起更年期症狀提前和乳腺,子宮,卵巢疾病等全身問題。

如何打通三焦?

既然三焦不通會造成多種病症,那麼在生活中應該如何進行保健呢?

拍、拔、刮、舉,打通三焦最全方法都在這!

刮痧

刮痧是中醫常用的保健身體的方式,通過刮痧能夠活血化瘀,不斷的改善身體內部微循環,避免出現亞健康的情況。

通過刮痧能夠排出毒素,對於胃腸道疾病有很好的保健作用,通過氣血的流動,不斷的使得臟腑器官組織得到充足的氧氣、營養素,以此來增強身體活力。

拍、拔、刮、舉,打通三焦最全方法都在這!

拔火罐

拔火罐雖說作用身體背部,但是,身體前胸的某些部位在後背是能夠折射出來的,對背部進行拔火罐也是能夠刺激臟腑器官的。

通過拔火罐能夠促進經絡的運行,對於行氣活血、消腫止痛、驅風散寒有一定的功效,是中醫保健身體過程中重要的方式。

拍、拔、刮、舉,打通三焦最全方法都在這!

每天晚上睡覺之前站著或者是坐著都可以。用左手從右邊肩膀開始,沿著胳膊外側的三焦經行走路線,往下拍打。動作快慢一樣,一直拍打到手腕。

可以稍微用力達到真懂經絡的作用。每次至少要拍到八分鐘往上,拍完之後再用食指按揉。陽池穴按摩三分鐘。左面肩膀君用右手,同樣的方法。一定要堅持三個月以上才能完全打通。

還可以用中藥打通。梔子為藥引,加入黃芩,黃連,茯苓,澤瀉,白朮,薏苡,枳殼,桔梗,益母草,煎好後,一天喝一次,或者也可以選用艾灸的方法來打通三焦經。平時喝白杭菊泡的茶,多吃綠色蔬菜。

推薦鍛鍊法:

兩手託天理三焦

"兩手託天理三焦"這個動作,通過雙手上託,緩緩用力,可有效抻拉手臂、肩背,使三焦通暢、氣血調和;同時,雙臂反覆地上舉、下落,還可鍛鍊肘關節、肩關節和頸部,有效防治肩背病、頸椎病。

作用:上焦心肺,中焦俾胃,下焦肝腎,掌心向上託,小指和無名指有麻的感覺。

拍、拔、刮、舉,打通三焦最全方法都在這!

口訣;

十字交叉小腹前,翻掌向上意託天,

左右分掌撥雲式,雙手捧抱式還原,

式隨氣走要緩慢,一呼一吸一週旋,

呼氣盡時停片刻,隨氣而成要自然。

【招式分解】

( 1 )、兩腳平行開立,與肩同寬。兩臂徐徐分別自左右身側向上高舉過頭,十指交叉,翻轉掌心極力向上託,使兩臂充分伸展,不可緊張,恰似伸懶腰狀。同時緩緩抬頭上觀,要有擎天柱地的神態,此時緩緩吸氣。

( 2 )、翻轉掌心朝下,在身前正落至胸高時,隨落隨翻轉掌心再朝上,微低頭,眼隨手運。同進配以緩緩呼氣。

( 3 )、若配合呼吸,則上託時深吸氣,復原時深呼氣。

如此兩掌上託下落,練習四至八次。另一種練習法,不同之處是每次上託時兩臂徐徐自體側上舉,且同時抬起足跟,眼須平視,頭極力上頂,亦不可緊張。然後兩手分開,在身前俯掌下按,足跟隨之下落,氣隨手按而緩緩下沉於丹田。如此託按 4 ~ 8 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