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5 豆瓣高达9.2分,这种能「救命」的良心片必须安利

表姐之前吐槽过不少国产行业剧——

打着行业的幌子,在那一本正经地乱搞男女关系!

这其中的重灾区,要数国产医疗剧,仅去年下半年就有两部题材相似的《外科风云》和《急诊科医生》先后上星播出。

豆瓣高达9.2分,这种能「救命」的良心片必须安利

可随着收视率的水涨船高,观众的吐槽声也是不绝于耳:

剧情不接地气,人物形象脸谱化,加上各种漏洞百出的专业错误,更让人不忍直视。

但是今天表姐要推荐的这套剧集,完全可以秒杀市面上的所有国产医疗剧,因为——

它每一集都源自于真人真事!

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

豆瓣高达9.2分,这种能「救命」的良心片必须安利

豆瓣评分9.2。

豆瓣高达9.2分,这种能「救命」的良心片必须安利

聚焦医疗题材的纪录片最近两年有些井喷,而且屡出精品。

比如:

表姐之前推荐过的讲述急诊科的《急诊室故事》,聚焦医院内医患关系的《人间世》。

还有婊姐之前推荐过讲述中国式生育难题的《生门》,

豆瓣高达9.2分,这种能「救命」的良心片必须安利

这些纪录片在豆瓣上的评分都高达9分+,更加巧合的是这些纪录片都出自同一家电视台,被叫做番茄台的东方卫视。

而这部《生命时速》则把镜头,对准了往返于死亡线上的另一个特殊群体:

120急救车。

豆瓣高达9.2分,这种能「救命」的良心片必须安利

豆瓣高达9.2分,这种能「救命」的良心片必须安利

当拨通“120”,这个看似简单的数字号码的时候,往往意味着一场人命关天的赛跑开启了。

而展开这场生命竞赛的就是随救护车,赶到病患现场的随车急救医生们。

节目组耗时两年时间筹备,前后跟拍了100多天,12小时全程跟踪拍摄,用镜头记录下了救护人员平凡又伟大的日常工作。

在这部影片里,没有任何刻意拔高的主题和说教,以100%的纪实拍摄而成的真实画面。

从救护人员接到120调度中心的调度指令,到急救车厢的紧急出发,再到赶到救治现场时的与死神搏斗,以及不断跨越死亡线上的争分多秒。

豆瓣高达9.2分,这种能「救命」的良心片必须安利

豆瓣高达9.2分,这种能「救命」的良心片必须安利

整部纪录片一共12集,分别讲述72个动人心魄的急救故事。

纪录片的一开始就是一场人命关天的紧急急救。

已经是凌晨的00:57分。

随着急救中心接起急促的电话,上海市北医院的一辆救护车接到指令。

豆瓣高达9.2分,这种能「救命」的良心片必须安利

救护车立刻出发,驰往患者所居住的地方。

每一辆救护车上,都有三名固定的医护成员组成:

急救医生、急救员和驾驶员。

豆瓣高达9.2分,这种能「救命」的良心片必须安利

三个人必须通力合作——

跟时间抢速度、跟死神抢生命。

他们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目的地,迅速地判断患者的病情,在最短时间内为患者进行紧急救治。

豆瓣高达9.2分,这种能「救命」的良心片必须安利

如何在简陋的医疗环境中,进行最迅速最有效的救治?

这是院前救治的急救人员们每天都要面对的问题。

当负责急救的医生吴昕赶到的时候,这名五十三岁的患者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

豆瓣高达9.2分,这种能「救命」的良心片必须安利

已经做了八次电击除颤后,他的心脏仍处在随时室颤的危重状态,必须送至上级医院抢救。

转院过程中,任何一个因素都会致其死亡,所以救护车必须争分夺秒。

急救员张星开着喇叭叫路上的车辆避让,以便能够快速赶到。

豆瓣高达9.2分,这种能「救命」的良心片必须安利

守在病人身边的急救医生吴昕则要随时盯着诊疗仪器上的波动,甚至在行进中继续电击为病人除颤,挽回心跳…

豆瓣高达9.2分,这种能「救命」的良心片必须安利

而司机阿宗,则负责最快速得将病患送到医院。

01:08分,仅仅接到任务后的十一分钟后。

病人被送进指定医院,并维持了病人生命体征的稳定。

三人组终于可以松了一口气,他们成功地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豆瓣高达9.2分,这种能「救命」的良心片必须安利

豆瓣高达9.2分,这种能「救命」的良心片必须安利

对于吴昕和同事来说,这样紧急待命,他们早已习以为常。

在上海这样全国急救量排名靠前的城市里,像吴昕一样的院前急救人员经常忙不过来。

他们每天要工作十二个小时,奔走于医院和急救的第一现场之间。

最忙碌的时候,他们甚至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

豆瓣高达9.2分,这种能「救命」的良心片必须安利

豆瓣高达9.2分,这种能「救命」的良心片必须安利

除过他们的工作压力巨大,每一次救护车出勤所遇到的情况,都可能比想象中艰难得多。

除了病情紧急,院前急救医生们还要面对复杂的救助环境。

一名94岁高龄的老人,出现了发热状况,医护人员立马赶赴现场。

预报的地址,是在上海老城区的弄堂中。

这样狭窄封闭的空间,是救护人员最“怕”的地方。

因为一旦发生紧急情况,救护车开不进去,急救病床抬不进去。

所以,这时候救护人员就只能靠人力。

豆瓣高达9.2分,这种能「救命」的良心片必须安利

在狭窄到仅能通过一人的木质楼梯上,三个人必须像接力那样,将病人一步一步转移到楼下去。

整个过程,救护人员的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哪怕身体承受力已经到达临界点,也只能咬牙坚持。

豆瓣高达9.2分,这种能「救命」的良心片必须安利

很难想象,这样的艰辛,28岁的女医生郜素燕是怎么坚持下来的,而这已经是她今天第八次出急救任务了。

但在她看来,这些都是自己应该做的:

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我一直觉得院前急救是一份很神圣的职业。因为救死扶伤,也是我们医学生一直恪守的誓言。

豆瓣高达9.2分,这种能「救命」的良心片必须安利

但身为医生,最痛苦无力的时候是直面死亡的时刻。

因为并不是所有急救都能成功,医术高超的大夫们也无法做到生死逆转…

死亡,比我们想象的更近。

豆瓣高达9.2分,这种能「救命」的良心片必须安利

一名重症肌无力患者在急救人员赶到时心脏已经骤停了一段时间,而心脏骤停的黄金抢救时间只有4分钟。

这种危急状况就必须现场展开急救,进行心肺复苏。

三个急救人员,以100/分钟的频率轮番接力按压。

将近三十分钟的抢救过程,15次的轮换,即使三个成年男性轮番接力进行,也有些吃不消。

当汗水湿透衣背,奇迹终于还是没能发生。

豆瓣高达9.2分,这种能「救命」的良心片必须安利

病人心跳始终没有回来,而对于急救医生来说,最难受的就是向家属宣告病人去世。

吴昕医生说:

那么多人望着你,希望从你口中听到有好一点的迹象的话。但是没有说出来。真的很遗憾。

豆瓣高达9.2分,这种能「救命」的良心片必须安利

说话的时候,表姐能够感受到,这位看起来还很年轻有些文弱的医生内心的无力感。

说到底,他们也只是凡人,但是他们的职业却不允许他们有太多的情绪波动。

因为会影响下一次抢救行动,他们只能迅速调整好心情,然后尽全力抢救下一个病人。

但这还不是让医护人员最无奈的时刻,更加荒谬的是有些人对于医疗资源的滥用。

在上海这座城市里,由于急救需求量比较大,所以救护车经常忙不过来。

即使这座城市有800辆救护车,面对2400万的人口,也显得捉襟见肘。

豆瓣高达9.2分,这种能「救命」的良心片必须安利

这意味着,一旦救护资源被占用,其他人就有可能失去被及时救助的机会。

偶尔还会遇到一些无理取闹的病患的急救预报,只是一些普通发热感冒,却偏偏要叫救护车——

把救护车当做出租车来使用。

豆瓣高达9.2分,这种能「救命」的良心片必须安利

更有甚者,家属会选择无理取闹,明明可以就近送医,却要选择更远的医院。

不管医生如何劝说,他们坚决要去远在16公里之外、横跨4个区的医院。

更要命的是,当天正是下午六点的晚高峰。

豆瓣高达9.2分,这种能「救命」的良心片必须安利

为此,救护车花了两个多小时才将病人送到了医院,而如果省下这段时间,急救人员们或许就可以帮助一个更需要救助的病人。

在这部纪录片中,导演透过一辆小小的救护车,为观众展现了一个个微小的社会。

在这个流动着人情冷暖的空间里,急救人员们每天都在参与着别人的生老病死,见证着最真实的喜怒哀乐、人生百态。

豆瓣高达9.2分,这种能「救命」的良心片必须安利

豆瓣高达9.2分,这种能「救命」的良心片必须安利

豆瓣高达9.2分,这种能「救命」的良心片必须安利

所有的细节都被一一细腻地记录在镜头面前,并不动声色地戳中观众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值得一提的,纪录片也试图利用救护人员为切口展开更多的话题探讨:

老龄化不断加剧问题、医疗资源被滥用、医患关系缺乏信任、急救人员艰苦的工作常态……

豆瓣高达9.2分,这种能「救命」的良心片必须安利

这些现实的社会问题,赤裸裸地被呈现在镜头前,映射出一幕幕令人唏嘘的真实故事人生况味大全。

因为真实,所以悲伤。

但悲欢有时,聚散无期,唯爱与生命不可辜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