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7 實用的荸薺高產種植技術

荸薺又叫馬蹄,田芝等,富含澱粉有“地下雪梨”的美譽,屬於莎草科荸薺屬,叢性水生草本植物,地下球莖供食用.肉質潔白,味甜多汁,爽脆,既可做水果生吃,又可做蔬菜食用,也可以製做成罐頭或澱粉、密餞,在醫藥上有止渴、消食解熱的功能。

實用的荸薺高產種植技術

種植:

秧田準備

找一塊育秧田,選擇在排灌方便、肥沃疏鬆,日照充足、表土疏鬆、底土比較堅實,耕層20釐米左右,水源充足,灌溉方便,水體潔淨的水田種植。將秧田四周要留畦溝並築好圍埂,地要深耕15釐米左右、細耙、整平,然後施入基肥,每畝施入腐熟的豬廄肥3000千克、過磷酸鈣30千克,氯化鉀10~15千克,碳銨15千克,最後整細耙爛,使田土成為泥糊狀。

催芽

室內催芽:在地面鋪上10釐米左右的一層稻草。將種薺芽朝上排列在稻草上,疊放3~4層,上面再覆蓋稻草,每天早晚各淋一次水,10~15天以後,當芽長到3~4釐米的時候,就可以把幼苗移栽到育秧田中進行排種,在3月中旬至4月下旬均可育苗,一般在清明到穀雨期間育苗,從1月份至7月底均可定植,建議早育苗,7月定植12月中下旬收穫,產量較高。8月份定植,生長期縮短,產量明顯降低。

定植

按15x30cm株行距排播於大田。栽植40天后,當單株分櫱數增加,根系發達,且有分株l-2個時,即可起苗定植大田。

定植時,應割去梢頭,留下葉狀莖高30-40cm。定植距離根據定植時期和土壤肥力而定。7月中旬定植,一般株距30-40cm,行距90-100cm,每穴5-8棵苗,每畝定植2500~3000穴

實用的荸薺高產種植技術

幼苗期

從活棵後到抽生分櫱、分株前這一段時期稱為幼苗期。荸薺是水生作物,幼苗期應該保持淺水層3~5釐米。荸薺栽植後10~15天開始發棵,當薺秧老葉枯死的時候,結合拔草將莖稈發黃、種薺腐爛的種秧和雜草枯葉踏入田間,這樣有利於種薺生長新根。這個時候可以追施一次尿素,一般每畝施尿素10~15千克,以促進荸薺提早分櫱分株。

肥水管理

以施有機肥為主,生長初期如追施過多化肥,會引起莖葉生長過旺,導致倒伏和病害發

水荸薺成長期長,以基肥和追施有機肥為主,可在移栽後15-20天、開花前期各追施1次人糞尿或尿素,追肥量不宜過多,避免植株徒長,簡單引起病蟲害和倒伏。伏水荸薺上肥量適中。晚水荸薺成長期短,為爭奪短期內發棵封行,應依據土壤肥力適當加大荸薺的上肥量,

實用的荸薺高產種植技術

在荸薺生長中後期,可每7~10天葉面噴灑一次0.1%硫酸鎂、0.2%尿素、0.3%磷酸二氫鉀、800倍腐植酸活性液肥、1000倍三十烷醇混合液,連續噴灑3~5次。這樣能延緩植株早衰,防止葉片黃化,為了增強光合作用,增加養分積累,延長葉片壽命,使荸薺充分膨大,並積累豐富的澱粉和糖分,可噴灑健悅美光合量子水,1畝地100ml兌換500倍稀釋了霧狀噴施,1個星期噴1次,連續噴2月,產量提高百分之20到百分之80.

病蟲防治

荸薺常見病害主要有枯萎病、莖腐病、菌核病等,農民稱“荸薺瘟”,是由這幾種病害共同作用的結果。多發生在高溫高溼季節,發病早,蔓延快,危害大,是荸薺毀滅性病害。發病初期,病斑呈暗綠色,水漬狀,後期擴大成黃色大斑。

防治方法

病害防治:一是杜絕菌源:荸薺蟲害主要為荸薺白禾螟,以幼蟲危害荸薺的莖稈。催芽前將種薺用25%多菌靈500倍液浸泡8-10小時,排種前將有芽球莖浸泡1-2小時;苗床地和大田前2-3年不應栽過荸薺;薺田水源應清新,不宜串灌。二是及早防治:發病初期可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水稀釋500-1000倍,或45%代森銨100倍液,或70%託布津800倍液,每隔5天,連續噴施2-3次,防治效果較好。

實用的荸薺高產種植技術

球莖成熟期

在球莖成熟期也就是在收穫前20天左右應當停止灌水,使葉片轉黃,逐漸乾枯,準備採收。這一時期沒有其他管理,只要防止牲畜危害就可以了。

五、採收

荸薺的球莖成熟以後,地上部逐漸枯死,一般在元旦左右就可以採收了。

採收前一天放乾田水,採收時邊清理莖稈,保持土壤爛軟,邊用手扒掉上層8~9釐米深的一層泥土,然後將下層土扒出,用手仔細捏出球莖,這也就是農民朋友們所說的“摸荸薺”。

一般每畝產量1500kg左右,高產田可達3000kg。挖起的荸薺,洗淨泥土,剝去頂芽,分級上市。哲不上市的荸薺可用窖藏法和堆藏法保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