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活在戰國︱隨白起出徵是一種怎樣的感覺?

秦國自商鞅變法以後逐漸形成了崇尚軍功的社會風氣,傳世文獻對當時秦國社會細節的記載有限,但近幾十年來,陸續出土的大量秦簡和文物彌補了這一不足。睡虎地秦簡、放馬灘秦簡、裡耶秦簡、嶽麓秦簡等,提供了秦國社會生活的許多細節,陝西秦陵兵馬俑更為我們直觀地展現出秦軍的威武面貌。

本文以《史記》所記載的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前280年)秦將白起率兵攻打趙國光狼城(今山西高平市西)這一歷史事件為切入點,綜合運用各種史料來構建秦國興兵打仗的整個過程。

活在战国︱随白起出征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秦、趙光狼城之戰示意圖

徵兵入伍

秦國的兵士主要從在籍的丁壯和刑徒中徵召。秦國男子身高達到六尺五寸(約合今150公分)後要在官府登記,開始給國家服役,叫做“傅”。各國普遍採用身高這一隨時可以測量且不能作假的服役標準,六十歲之後一般不再服役。當然也有特殊情況,長平之戰時,秦國因前線需要在短時間內徵召大量兵員,所以就將河內地區(今河南省黃河以北部分)十五歲以上的男子全部徵發入伍。

男子傅後不會立即上戰場,而是要先在本郡縣、國都、邊關戍守,接受訓練,有了一定軍事素養之後才能真正上戰場。能成為軍兵的都是良家子弟,他們往往都識文斷字,素質較高,這對軍隊形成強大的戰鬥力十分重要。如果兵員需求量較大,則會徵發刑徒、贅婿(大戶人家招贅的女婿,當時地位類似家奴)、商賈、逋亡(擅自遷徙的流民)等。

活在战国︱随白起出征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湖北省雲夢縣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秦國士兵寫給家裡人的信件

秦國朝廷的徵兵文書到達各縣後,各縣縣尉會按戶籍徵發兵士。這些兵士和他們家人的心情往往是喜憂參半。喜的是兵士們極有可能在這場戰爭中建功進爵,為全家帶來一大筆賞錢和田地,憂的是擔心他們遭遇不測。不過,家裡人還是會很快給兵士們準備好出門在外的必需品——錢。雖然兵器和糧食等都由官府統一提供,但衣服等生活必須品還是要自己花錢購置的。

開赴前線

各縣徵召的兵士會在縣尉的帶領下開赴本次大軍的集結地。路上的吃住都由沿途各縣解決,不同爵位和職位的人飲食標準是不一樣的。根據秦國的《傳食律》,驛站給低級爵位和沒有爵位的人每天提供一斗(約合今1.5千克)粗糧和少量鹽;給中級爵位的人每頓飯提供一斗細糧、半升醬和菜湯;高級爵位的人根據具體爵位享受更優厚的待遇。據《墨子》記載,當時兵士們一天吃兩頓飯。

在開飯前後,各級軍官還要視察本部兵士的吃飯情況,主要是看有沒有人混入兵士之中吃飯,因為一旦發生此類狀況,後果會很嚴重。首先,混吃者需要繳納罰金“兩甲”,就是兩副甲冑,摺合銅幣2688錢,要是混吃者無力支付如此鉅額的罰金,也可以通過給官府提供勞役進行抵償。《秦律》規定,勞役期間,如果需要官府提供伙食,那犯人每天的勞作摺合為6錢,需要448天才能完成抵償;如果犯人自己解決伙食,每天的勞作摺合為8錢,那也需要336天。代價還是很大的。不僅混吃者有罪,與他共同進食的兵士要是不上報,也要被罰戍邊一年;屯長、僕射等基層軍官要是沒能及時發現,同樣要被罰戍邊一年;縣令、縣尉等官吏也會因為失察而被處罰金“一甲”。這就是商鞅變法以來秦國的連坐和問責制度。

各縣兵士到達大軍集結地後會進行整編。什伍是軍隊的最小編制,五人為伍,設伍長;十人為什,設什長。屯長和僕射則是最基層的軍官,屯長統領五十名步兵,僕射統領五輛兵車。他們之上還有百將、都尉、裨將、將軍等。

整編後會給士兵們發放戈、殳、戟、矛、劍、弓弩等武器。如果士兵們仔細觀察,會發現武器上面還刻有文字。如戈的一面刻著“廿一年相邦冉造,雍工師葉”,另一面刻著“雍懷德”。意為這件戈是秦昭襄王二十一年(前286年)由相邦(漢代之前稱“相國”為“相邦”)魏冉督造,雍城(秦國故都)一名叫做葉的工師主持製造,一名叫做懷德的工人親手打造的。所謂“物勒工名,以考其誠”,如果兵器質量出現問題,可以直接找到相關責任人。

活在战国︱随白起出征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刻有督造者和工匠名字的秦國兵器

秦國這次領兵的大將是白起。出征之前,秦昭襄王要先沐浴齋戒,在太廟向祖先禱告此事,而後在誓師典禮上賜給白起一系列物品:斧鉞——軍中最高權力的象徵;虎符的左半部分——調兵的信物,右半部分在秦王手中;旗、鼓——用以指揮軍隊。儀式結束後,白起就率領親兵衛隊趕往集結地與大軍匯合。

兩軍交鋒

白起在秦軍的行軍路線上建立了許多補給站,這些補給站和秦國在晉南地區的一塊塊飛地隱隱連成了一條線——秦軍的生命線,這條線的終點就是光狼城。《孫子兵法》說:“取用於國,因糧於敵。”雖然白起也善於從敵國劫掠糧草,但這條補給線依然是他打勝仗的最有力保障。

秦軍遠來,利在速戰。所以稍作休整,白起就定下了決戰時間。決戰當天早上,白起下令殺牛犒軍,官兵們按級別和爵位分配肉湯和酒。飽餐之後,白起指揮秦軍在一片相對空曠的林地旁與趙軍展開激戰。隨著鼓聲響起,秦軍開始列成整齊的方陣向前行進。盾牌兵和弓弩兵位於戰陣的最前方,秦、趙兩軍的距離達到射程後雙方就開始對射,將士們則冒著箭雨繼續前進,直到短兵相接。

《尉繚子》記載不同的方陣有不同的旗幟和佩飾:“左軍蒼旗,卒戴蒼羽;右軍白旗,卒戴白羽;中軍黃旗,卒戴黃羽。”這是為了便於軍官和兵士相互識別。在喊殺聲驚天動地戰場上,各級軍官通過軍旗進行指揮,秦軍兵士會緊跟自己所部軍旗的指向前進。秦軍軍官們不直接殺敵,《秦律》規定,大夫一級的軍官要是參與斬首,就要流放。《商君書》也記載,百將和屯長在戰場不得參與斬首。軍官們需要在混戰中指揮兵士維持陣型,讓各方陣協同作戰。

在這場戰爭中,白起充分發揮了他的軍事才能,巧妙運用疑兵、奇兵,在敵軍意想不到的時間和地點發動突襲。趙軍陣腳發生紊亂後,秦軍抓住時機全力衝擊趙軍最薄弱的部分。趙軍從小規模的潰敗,到整個陣型陷入混亂,最後無法再組織起有效反擊,趙軍主將隨即鳴金撤退。秦軍則一直追殺到光狼城下方才收兵。

活在战国︱随白起出征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對兵馬俑的復原圖

論功行賞

秦國被時人稱作“棄禮義而上首功之國”,所以秦軍回營後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統計戰果。《商君書》記載,百人隊斬獲敵軍的首級超過三十三個就算達到指標要求,百將和屯長都能進爵一級。一般兵士則是斬首一級進一爵。在野戰中,全軍斬獲的敵軍首級超過兩千就算達到指標要求,主將和所有軍官都能獲得賞賜。

所有進爵者會按照等級賞給相應的田地和銅錢。爵位的作用有很多:可以通過退還爵位來減免刑罰;如果父母或妻子因犯罪被罰為官府奴隸,兵士們還可以通過退還爵位來將他們贖為平民。如果應該進爵的兵士在之後的戰鬥中陣亡,其爵位由子嗣繼承。戰鬥結束之後,相應的進爵文書會很快傳遞到兵士們戶籍所在的各縣,縣裡的官吏會在規定時間內儘快落實爵位。

爵位的誘惑力不僅能讓秦軍在戰場上奮力搏殺,也會讓秦軍因爭奪首級而大打出手。睡虎地秦簡《封診式》記載了一個案例,士兵丙為了爭奪士兵丁所斬獲的首級,用劍將丁砍傷,一名軍官派手下將兩人送到軍法機關審核查驗。《封診式》沒有記載案件的結局,不過這件事性質十分惡劣,士兵丙估計難逃死罪。

攻取光狼城

野戰獲勝之後,白起下令乘勝進攻光狼城。秦軍攻城時會組織“陷隊之士”,也就是“敢死隊”,並會對最先登上城頭的兵士予以重賞。《墨子·備城門》記載,當時常見的攻城手段有十二種:臨(利用較高的器械躍上城樓)、鉤(用飛鉤攀爬城牆)、衝(用衝車撞門)、梯(架雲梯攀上城樓)、堙(填塞護城河)、水(用水灌城)、穴、突、空洞(挖地道的三種不同方式)、蟻傅(如蟻一般密集爬城)、轒轀(能防金、木、火、石的一種牛皮四輪車,可運載士兵到城下作業)、軒車(瞭望車)。攻城一方會根據具體情況綜合利用這些手段。名將白起更是能將這些手段的功效最大化,最終秦軍攻下了光狼城。

根據《商君書》,攻城戰中秦軍要斬首八千級才算達到標準。《史記·六國年表》記載這次秦攻趙,“斬首三萬”。白起等一干將領肯定是能加官進爵了。在攻城戰中,守城的一方會發動城中男女老幼一同協防,城破之後,平民的傷亡肯定也會很大。加之秦國兵士都想斬獲敵人首級,所以後世史家譙周說“秦人每戰勝,老弱婦人皆死,計功賞至萬數”。

戰鬥結束後,秦軍還俘虜了大量趙國兵士。時人稱秦軍作戰時“左挈人頭,右挾生虜”,俘虜一名敵軍可能和斬首是同等軍功。根據《秦律》,俘虜的敵軍士兵一般會被充作官府奴隸。

活在战国︱随白起出征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秦國杜地虎符(現藏陝西曆史博物館)

得勝凱旋

這場對趙戰爭以秦軍大獲全勝而告終,不久,新來的官員和戍卒接替了光狼城的防務,白起則率領大軍班師回國。大軍達到指定地點後解散,兵士們將兵器和甲冑全部上交,有專職人員對這些兵甲進行登記和查驗。一場大戰下來,武器的損耗往往十分驚人。如果繳獲的敵軍兵器質量較好,則會被刻上秦國文字供秦軍繼續使用。

白起率領一部分兵士返回秦都咸陽,秦昭襄王為他準備了盛大的凱旋儀式。秦王要在太廟向祖先告捷,白起率兵士獻上俘虜和敵軍首級,同時大奏凱樂。祭告儀式結束後秦王大宴群臣,為白起慶功,叫做“飲至”。史官則會將這場勝利載入史冊。

參考文獻

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睡虎地秦墓竹簡[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

徐富昌.睡虎地秦簡研究[M].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10.

張覺.商君書校注[M].長沙:嶽麓書社,2006.

于振波.秦律中的甲盾比價及相關問題[J].史學集刊,2010(0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