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都說農民好客,可城裡親戚到來,農民卻高興不起來,為什麼?

新大風歌


對於這種現象,是“此一時彼一時”的問題。人們的心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經濟條件為基礎,和對對方的需求(期望值)下降有很大的關係。當然,還有一個不能忽視的因素,人與人之間感情變淡,有一定的關係。



一、農村地區的人們經濟條件好了,見識廣了。

農村地區長大的人也許明白,在八十年代的時候,村裡誰家要是有城裡的親戚來,不僅僅是一家人的“榮耀”,村裡小孩子也回去看“熱鬧”,聽著他們說的普通話,感覺真好聽。有時候遇到大方的鄉鄰,還會給予來人一些糖果之類,那味道真甜。而且城市來的孩子在這裡,農村的孩子明顯感覺到他們自身的一種無法學到的“優越性”,感覺城市人真是“高人一等”。

現在呢?隨著改革開放,國家經濟發展迅猛,農村人們生活條件大幅度提高。無論是出門求學也好、打工也罷,見識到了城市人的“真面目”,也並不是每一個城市人都那麼“好”。在經濟條件好的情況之下,特別是很多農村人定居城市以後,有車有房有很大一部分人。那麼,這些情況都會不自覺的“提高”了農村人身份的存在感。加上教育知識的普及,人生價值的認同感、見識廣泛等原因。明白了,原來我們每個人在社會本質的地位上,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老話說的好:“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就是最好的詮釋。


二、對城市親戚期望值的下降有關。

我們知道這個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在以前,改革剛開放的時候,農村人們無論是去城市求學,或者打工,由於突然進入到一個比較“陌生”的大環境中,非常需要城市親戚的幫助。比如幫忙照顧一下孩子,比如幫助找一份工作,或者幫忙辦什麼事等問題。那種幫助,真的是讓農村人感覺到“雪中送炭,雨中送傘”,真的是感恩戴德。

現在呢?農村人很大一部分人在城市落戶,上學求學完全不像以前那麼“一竅不通”,交通便利,通訊發達,可以實時與求學的孩子保持聯繫,以前長時間不見的那種擔憂,需要有親戚照看的情況需求下降很多。再者,即便去城市裡打工,自己可以經過同村人的介紹,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如果託親戚找工作,有時候即便是找到工作,自己也不一定能夠勝任,還會造成不愉快。即便是找親戚辦事,主要還得靠自己的能力和實力,人們想明白了,也就釋然了。


三,人與人之間感情變淡了。

記得以前,我在北京工作的時候,姑姑還在世,我去姑姑家玩兒,可以感覺到親戚之間的溫暖。但是姑姑去世以後,和表哥們不在一起長大,沒有感情,大家關係也就淡了。互相之間沒有交流往來,也就斷了。他即便是來我家做客,我依舊好吃好喝招待他,也沒有什麼意思,我也一樣,還去沒有姑姑的城市家裡幹嘛呢?

說白了,當直系親屬在的時候,或者說有發小情,那麼,親戚關係就會比較“熱”。現在大家都生活的不錯,不存在誰非得“巴結”誰,沒有來往的“親情”不堪一擊,親人之間感情變淡,就會出現個別待客不熱情的現象。如果親情還比較“厚”,不存在誰待客誰不熱情的問題。


總體來說,人們的待客之道本沒有變,是因為親戚之間的“味道”變了,造成有些人待客之道失了禮數。因為正常情況下,即便是沒有來往的親戚,到了家裡,人們通常也會熱情招待的,不能失了待客的禮數不是?


三農的高度


這話怎麼說呢?父母都是六七十歲的老人,身體健康非要承包土地種果樹養雞鴨鵝,說這樣既能鍛鍊身體又可以掙零花錢,然後就有一些親戚放假往那跑,他們是旅遊度假了,每次去父母都會熱情招待,臨走殺雞宰鵝帶上幾百土雞蛋鵝蛋,可他們去幾乎空手,最多帶箱牛奶,卻要吃住好幾天,有年夏天正是三伏天,老媽做飯招待熱出一身的痱子,而我表妹帶著老公孩子卻是空手前去玩一個多星期,走時帶走幾百個土雞蛋,唉……


笑看人生風雲時


今天已經是陽曆12月29了也就是說再有兩天的時間就是元旦了,農曆的臘月初八喝臘八粥的節日也越來越近了,在我們老家有一句話老話叫“臘八臘八新年來了”要知道到了新年期間就要走親戚了,我記得以前走親戚都是走路去姥姥家,因為我們家離姥姥家只有3裡多的路,那個時候雪下的還特別厚踩著雪咯吱咯吱的響聲感覺特別的動聽,一路上有說有笑的就來到了姥姥家的門口,現在姥姥不在了再一個由於這幾年經常在外打工也很少去走親戚了。


處了農村之間走親戚還有一種現象就是問題中提到的“城裡的親戚來到農村而農民卻高興不起來”那麼這究竟是為什麼呢,首先我先明確一下我作為農村人看到這個問題的觀點,那就是城裡的親戚來到村裡走親戚無論哪一位,其內心顯得都特別的高興,至於說問題中說農民高興不起來的原因,就是擔心招待不好遠道而來的客人,要知道畢竟農村和現在的城市裡不能相比。

尤其是在城市裡一般生活和飲食方面相對於農村來講都比較好,所以我們農村人看到城裡的親戚來了,都會想著把最好的一面呈現出來,就拿我們家來講每年懲戒的親戚來都會提前準備好多吃的,尤其是咱們農村的特產都會準備很多,而且在親戚臨走的時候還會送很多,因此對於不高興來講就是擔心照顧不好城裡遠道而來的親戚,所以我們農村是最好客的。

總而言之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是咱們的傳統美德,因此不會因為是哪裡的人而感到不高興,所以這一點大家不要放在心上。


紀錄鄉土


我在街上賣自家的蘋果,遇到一對老姐妹,她們的孃家也是在我外婆家村子,也算有一點親戚關係吧。人家是城裡人,多年不見,咱就得大方一點,兩元一斤的蘋果,一塊二一斤給了她們,算了32元,人家說算了給你30元,還搶著付帳。第二次買蘋果,還是原價,一挑一撿,剩下一半,咱也不能說個啥。這兩天她說還要七八筐子,你說我是該賣還是不該賣呢,賣吧,心裡虧得慌,不賣吧,馬上過年了,又怕天熱賣不了壞掉,真是左右為難哪。


雲飛揚43


說起來也確實是這麼回事兒,過去農民好客,有外來的客人,都會笑著請回家裡吃飯。可是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城裡親戚來到農村之後,農民卻高興不起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我把這個問題的原因,歸納為3點:

(1)城裡親戚來到農村,可能不是專門來拜訪農村親戚的。

去年冬天,農閒的時候,我姑姑家的城裡親戚到訪,本來姑姑一家挺高興的,熱情的做了一桌子菜,想著和城裡親戚好好敘敘舊。但看到城裡親戚來家之後,也沒吃幾口菜,也沒聊幾句話,匆匆寒暄幾句就在村子裡轉悠,各種拍照,各種留影,儼然就是來旅遊的,看到這種情況姑姑當她稀罕農村風光,也就隨她去了,但心裡多少還是有些不舒服。心想親戚也不是專門來農村拜訪自己的,話也不肯多說幾句,久而久之,城裡親戚再來家裡,也就沒有了那份興奮勁。

(2)和城裡親戚沒有共同話題。

我爸媽那一輩的城裡親戚還是很重感情,很熱情的,畢竟爸媽那一輩的城裡親戚,也都是從農村轉移到城市發展而留在城裡生活的,所以老一輩的共同話題也多。但是隨著老一輩親戚的年齡越來越大,現在很多人來農村走親戚都不太方便,所以就換成小輩代替父母來農村走親戚。

小一輩都是城裡長大的,和我們農村生活不同,話題也不一樣,尤其和長輩之間的交流僅限於寒暄兩句,然後自顧自地玩手機。農村長輩自然不會怠慢他們。但知道沒什麼可聊的,久而久之,也就高興不起來的。倒不是說真的不高興,只是覺得尷尬。

(3)一些城裡親戚覺得自己混的好,愛攀比。

現在雖然城鄉差距在縮小,但城鄉的發展畢竟差距還是很大,城裡親戚更容易獲得資源,獲得更多的收入,這樣一些成立親戚覺得自己混的好,在去農村之後,說話間的那股子炫耀勁讓農村親戚不舒服。

即便拋開城裡親戚炫耀的成分不談,人多少都會有些攀比心態。農村親戚覺得自己混的沒有城裡親戚好,也會有自卑情緒。

這樣兩方面的原因造成了這種結果。

(4)總結。

當然了,大多數城裡親戚來農村,農民還是非常高興的,親戚關係在這擺著,沒有什麼比親情更重要了。而且也並不是所有城裡親戚都愛炫耀攀比,也不是所有農民都感覺自卑,更多的農民朋友面對城裡親戚,還是非常熱情且安排周到的。再說現在農村生活並不比城裡差多少,有很多特色只有農村有,城裡根本不存在,這樣子城裡親戚來到農村,可能還會感覺不自在呢。


李阿冰


我是重慶農村的:我個人覺得很多城裡人太能裝了,來農村走親戚好像高人一等似的,你看見這種親戚你也不會高興,而且他們走的時候啥都想要,來你家啥也沒有帶,走的時候帶一堆東西走,不是我小氣我們農村人種的東西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重慶仔啊輝


対,我也同樣,是個農民,我父親兄妹十多個,有好幾個姑媽,叔叔在城裡,別的我就不說,就大姑父,去年去世,他做的事令我終生難忘,二十多年前,我開車去市裡拉沙,離大姑家近,我帶了幾十斤農特產,去敲門,連門都沒讓我進,為這事我記了這麼多年,直到去年我姑姑病重,八十九歲,在我父親再三嘮叨下去看望,他的六個子女,每年都來我家拿葡萄,我搭理不理,、,其實農民經過自己努力,不比城裡人差,不是我炫耀自己,一九八六年我們已經蓋青磚樓了,幾百平方米,不要再說我自己經營車輛,更不要說我經營十畝葡萄園,你瞧不起我,我見你不理,不見得城裡親戚比我們過得好,只要有頭腦,有技術,肯吃苦,一樣可以過得衣食無憂。


仝廣平128


我家一親戚來我家,嫌棄我家窮別來啊,做的飯不吃,嫌棄這個嫌棄那個,走的時候,花生油,芝麻油,大豆,花生,可勁的拿,就連我家養的雞都要帶幾隻,說什麼城裡的雞不如糧食餵養的不還吃。這個不嫌棄了,說我爸愛喝酒,你也沒少喝啊 ,還給我講大道理,我上大學說讀大學有啥用,還不如出去找工作,你怎麼不讓你兒子出去工作,上什麼大學,他畢業不是一樣去打工嗎,我現在在一個大專裡面上班,平時也能做個兼職,一個月兩萬多,自己努力有車有房,有女兒,他兒子現在都沒有結婚,一個月七八千,見了我再也不說了,每次去市裡都說我不去他家,不懂事不禮貌,我去你家你倒是在家啊 ,行,你在家我去了一次,你倒是管我一頓飯也行啊,去了他家要換謝,我雖然是農村的但是我也會每天洗腳,還他媽說我不衛生腳臭,行吧,我走了,高中一次唯一去他家,從此不再上們。沒意義,現在見了也只是禮貌性的問候,高興也好不高興也罷,該有的禮貌不能丟。


瑟瑟寒意


我媽姊妹6個,她是老大,下面有4個妹妹,一個弟弟,姊妹裡只有我媽住在農村,加上我媽成家最早,我爸是獨生子,所以比較親的親戚也就是我媽的這些姊妹。


我們家接待最多的也就是我媽這些姊妹,以前住的地方比較偏僻,我們家是第一個買拖拉機的,當時我舅帶著舅媽從市裡回來,我爸開著拖拉機跑很遠去接他們,到家就是殺雞宰羊,反正這些牲畜是自家養的,看起來不用花錢去買,但要知道這些東西平時都會留著賣錢,自家是絕不捨得殺來吃的。

可以說,只要城裡親戚來家,我爸媽從來都是拿他們當成寶貝的東西招待。後來我爸媽有事去成績親戚家借住,從對方的臉上明顯能看不不歡迎,吃的菜就別提了,其實農村人進城,內心裡是本來就把姿態放的很低,不要求吃多好,真誠熱情就夠了,但很多城裡的親戚也做不到。


我媽因為這種類似的事情跟她妹妹吵過架,有過這種不愉快的經歷,就把親戚看淡了。

我覺得城裡親戚在農村親戚面前有一種優越感,農村親戚自己也有自卑感,所以特別看重真心。再說現在農村人的兒女很多都在城裡定居,慢慢的沒有過去的那種自卑感了,可以用平常心對待城裡來的客人,我吃什麼你就跟著吃什麼。

其實僅僅是像城裡人那樣用平常心對待而言,不再像過去那樣隆重,這樣期待也會少很多。我覺得人如何對待對方,自己怎麼樂意怎麼就好,少點付出,對對方的期待也會少,這樣反而有利於長久相處。


阿川說情


其實絕大多數的農民兄弟還是非常好客的,非常熱情的,他們之所以不希望城裡來客人,不是他們厭惡城裡人,更多的是擔心自己招待不周,農村的生活條件相對城市要差一些,沒有城市那樣便利,農民兄弟怕慢待了客人。

小的時候,我父母是特別好客的,但那個時候家裡最怕的就是家裡來客人,因為家裡孩子多,吃飽肚子都算不錯了,如果來了客人,家裡沒有可招待人的,出去買又沒有錢,而且在那個缺吃少穿的年代,在農村有錢也買不到什麼能招待客人的物品。後來,家庭條件慢慢好了,家裡也願意來客人了,父親沒事的時候就願意邀請客人到家裡喝酒吃飯。

直到現在,在農村裡,農民兄弟仍然是發客的,起碼這一點我認為要比城裡人做的更好,農民的條件可能差一點,但心卻是熱的。我現在偶爾回老家,家裡的親戚朋友和街坊鄰居見了面就特別的親,看到我時會放下手中的活,嘮上半天嗑,還會熱情的讓你到家裡吃飯,他們並不是客套,也不是做做樣子,而是真心好客,有時你到了這家不到那家,對方甚至還會不高興。

之所以有些農民兄弟不高興,我認為很大的原因是城裡的有些人表現讓人心寒,到了農村嫌棄這不好那不好,真把自己當成高人一等的城裡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