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7 口臭真煩惱,白芍煎湯,辯證準確,三天準見效!

1、單方:

材料:生白芍100g。

用法:生白芍100克水煎當茶服,三天。

方解:口臭類型之一源自於胃熱。白芍藥性苦酸涼,入肝、脾經,清除胃熱,口臭十年病人三天基本好了。

2、生白芍的功效作用

功效:養血斂陰,柔肝止痛,平肝陽。平肝止痛,養血調經,斂陰止汗。

用於頭痛眩暈、脅痛、腹痛、四肢攣痛、血虛萎黃、月經不調、自汗、盜汗。

生白芍有養血的功效,可以治療改善面色發暗萎黃以及面部有斑無光澤的症狀,從而達到美容膚質的功效,與甘草同用更是可以延緩衰老,能夠改善心肌供血不足,有抗凝血栓的作用。還能起到防止偏頭痛的作用。

跟桂枝湯同用,可鎮痛、解熱;跟生白芍與柴胡同用,能夠疏肝保肝;生白芍可應用於月經不調、食慾不振以及肝氣不足。

附:生白芍、酒白芍、炒白芍的差異

1、炮製方法不同:

生白芍:將白芍去除雜質後經過自然滋潤,潤透後切片即成了咱們常見的生白芍;

酒白芍:則是用黃酒將白芍淋灑均勻之後,然後進行烘炒,將澆過酒的白芍炒幹就成了酒白芍;

炒白芍:通常是用麩皮(小麥的外皮)進行烘炒,將白芍炒到微微的發黃的時候,然後晾乾,將麩皮去除,就成了炒白芍。

2、功效作用的側重點不同:

生白芍:主要是平肝斂陰;

炒白芍:側重於養血調經;

酒白芍:偏重於舒緩體內寒性,疏經活血,養血止血,斂肝止痛

口臭真煩惱,白芍煎湯,辯證準確,三天準見效!

1.白芍與當歸,二者皆能補血,且常同用於血虛之證,然當歸性溫,主治血虛有寒之證,而白芍微寒,主治血虛有熱之證,均能止痛,但當歸補血活血,專治血虛有瘀滯或有寒之痛,不似白芍養血斂陰,柔肝緩急而止痛。

2.白芍與赤芍,古代二者不分,統稱芍藥,但其功能差異顯著,臨床應用時自有分別,白芍養血斂陰柔肝為主赤芍以瀉火涼血、化瘀活血為主,雖都有較好的止痛作用,但前者柔川止痛,後者化瘀止痛。

3.欲斂其陰,平肝多生用,用以舒肝和脾、調經止痛多炒用。

【配伍應用】

1.配當歸: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為血中氣藥,長於動而活血;白芍養血斂陰,柔肝止痛,為血中陰藥,善於靜而斂陰。一動一靜,相配有養血理血之效,主治心肝血虛之心悸不寧、頭暈耳鳴、筋脈攣急、婦女月經不調等。

2.配桂枝:桂枝能助心陽,通經絡,解肌以去在表的風邪,芍藥養陰和裡,能固護在裡的營陰。桂枝為陽藥,芍藥為陰藥,其意在於一散一收,陰陽相配,剛柔相濟以達到調和營衛、養陰止汗的目的。

3.配柴胡:柴胡疏肝解鬱,和解透邪,白芍和營止痛,平肝緩急,二藥配合,補散兼施,既疏達肝鬱,又能養陰滋液,對肝脾失調有和解止痛之功。

4.配附子:芍藥之酸可益血,附子之辛可以復氣,芍藥斂陰止汗,附子固腎回陽,二藥同用,寒熱並施,陰陽同治,主治陰傷陽虛之候。

5.配甘草:白芍味酸,得木之氣最純,甘草味甘,得土之氣最厚,二藥伍用,有酸甘化陰之妙用,共奏斂陰養血、緩急止痛之效用。

6.配赤芍:赤芍清熱涼血,活血散瘀,白芍養血斂陰,柔肝止痛;赤芍瀉肝火,白芍養肝陰;赤芍散而不補,白芍補而不瀉。二藥伍用,一散一斂,一瀉一補,對陰虛挾瘀有熱之證最為適合。

7.配側柏葉:側柏葉涼血止血,生白芍涼血清熱,二藥合用,涼血育陰而止血,治熱迫血行之月經過多、胎熱腹痛。 8.配熟地:熟地、白芍均能養血補血,同屬靜藥,但熟地補血以人腎填髓為主,白芍補血以入肝養陰柔肝為主;熟地甘溫,白芍酸寒,二藥合用,肝腎並補,滋水涵木,充分體現“乙癸同源”之說。

【應用注意事項】

1.陽衰虛寒之證不宜單用。

2.凡中寒腹痛、中寒腹瀉、腹中冷痛、腸胃虛寒者忌用。

【用法用量】

內服:6~15克,入煎劑,或入丸散。斂陰平肝治痢多生用,柔肝和脾止痛多炒用,酒炒可減其寒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