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二戰結束美擁兵1100萬,為何甘冒兵變危險3年裁撤九百萬?

做女人_要拽


首先第一條,大家都能想到,就是養著1100多萬的軍隊,沒有戰爭到底要這些軍隊來幹啥?美國國內對於世界戰爭結束以後,急需要生產力來保持戰爭之後,經濟的發展,1100萬的軍隊這麼多的軍隊,他需要付給這些軍人的報酬,還有就是軍隊裡面各種各樣設備的維護以及軍事武器裝備的生產這都需要錢,與此同時,美國國內仍然還是需要大量的勞動生產力來維護他的經濟發展,此時此刻,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結束了,對外的用兵需求已經大大降低,這1100多萬的軍隊,就好像是1100多萬張,吃乾飯的嘴一樣。

對於士兵來說當然是不大願意當兵的,如果不是日本偷襲珍珠港嚴重的損害了美國人的尊嚴,美國人死活不願意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至少等歐洲方面,兩個國家打到精疲力盡之後,美國人會出來收拾下殘局,但不會在戰爭最激烈的時候,投入到戰爭裡面,現在戰爭結束了,比起家裡面溫暖舒適的大床軍營裡面的生活可以用地獄來形容。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們現在一直吃的火腿,他的前身就是美國人軍隊裡面的一種軍糧,叫午餐肉,美國人對於這款午餐肉可以說是深惡痛絕,他們更願意吃的是鮮活的,帶著血的牛肉而不是這種。由其他的物質組織起來的一種類似於肉的口感的麵粉,因此,這種在其他的佔領區裡面被當地人民是做美食的午餐肉被美國人隨意的丟棄,這還是美國人比較吃得慣的食物,想想那些其他的一些軍糧,美國大兵急切地想要回家,回家去見家人,回家見見他們親愛的姑娘。

最後一條我看了一下,其他的問答都沒有說到,那就是美國軍隊這麼一支龐大的權力究竟歸誰管?很多人都說這當然是歸美國總統拐了,但是在美國開國之初便經確立了三權分立的特點,也就是美國國內並不是美國總統一個人說了算,但是我們學過歷史的都知道,軍權是權中之權,軍隊越龐大,對於掌管軍隊的人而言,他的權利也就越大,對魚這麼意志權利,美國人是看在眼裡的,因此美國國會和美國總統對於這支權利的爭奪,可以說是一直由來已久,以至於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美國國會立刻解散或者是停滯了美國陸軍的發展,這就導致了在太平洋戰爭中期的時候,美國在太平洋戰場上唯一一個能夠美國海軍上將尼米茲叫板的美國陸軍上將就只有麥克阿瑟了。

二戰剛剛結束,此時此刻,美國總統經歷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對日宣戰,可以說他的國民聲望達到一種巔峰,此時此刻,美國國會當然是不允許美國總統繼續擁有這麼大的聲勢,因為這會威脅到權力的分配和平衡,一個解決方法就是趕緊削弱軍隊規模,這樣減少總統手裡的權利,與此同時增加軍隊對於軍費的依賴,因為軍費的波及。一般來說不是美國總統說了算,而是美國國會說了算,對於那些技術型兵種,比如說美國空軍,美國海軍,美國國會是增大了,對於他的控制權力,至於說對於技術和資金要求不是太高的美國陸軍,美國國會是要求一些在學,因為給美國總統理由就是國會里面就沒錢了,你看著辦。馬歇爾計劃,還有歐洲一系列的重建機,歐洲向我們借錢,這都需要錢,我沒有資金給你再去重建美國陸軍了,你能給我削多少就多少。

至於說兵變的危險這一點,反倒不切實際,因為此時此刻,美國作為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國民收入國民經濟擁有最好,發展勢頭的國家,此時此刻。國民抱住這個國家大旗都來不及了,更何況是兵變。


漩渦鳴人yy


美國二戰結束後裁軍有兵變風險,題主真是想多了,這是以封建時代思維理解近現代事務。美國二戰結束後大裁軍不過是戰爭結束,解除總動員恢復和平狀態的正常步驟,所有參戰工業國都經歷了這個步驟,沒啥特殊的。

包括美國在內的二戰參戰的工業國,都進行了全國總動員,將整個國家所有人力物力都動員起來為戰爭服務。美國1945年二戰結束時有1.4億人口,在1945年軍隊數量達到了1200萬,累計動員入伍人數達到1600萬。有總人口十分之一比例的人口在軍隊裡,本來就是極不正常的狀態,戰爭結束後當然要恢復正常狀態。

從18世紀末的法國大革命開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時,當時的各大強國都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全面動員制度,平時保持一隻規模不算大的軍隊,到戰爭時期迅速擴充為平時的很多倍。整個社會經濟部門也全面轉向戰時體制為戰爭服務。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的幾個月內,德國軍隊從七十九萬一千擴充到五百萬;奧匈帝國軍隊從四十五萬擴充三百三十五萬;法國從七十九萬擴充到四百萬。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各個稱得上工業國的參戰國也和一戰一樣進行了全面的戰爭總動員。同軍隊數量擴充同樣重要的是,所有工業部門也全面轉向戰時體制為戰爭服務。如美國的汽車工業在美國總動員後停止了所有民用汽車的生產,全部轉為生產為戰爭服務的軍用汽車。

(二戰美軍廣泛使用的軍用吉普車)

美國在二戰時一直沒有到處境很危險的地步,動員程度很高但還稱不上竭盡全力。蘇聯有1.8億人口,累計動員了3400萬人,兵力最高時達到近1300萬。

能否進行高強度動員也是一個國家先進於否的重要標誌。

抗戰中的中國,是個落後的農業國。中國估計當時有5億以上人口,抗戰時期最高兵力也就達到600萬人,即使單純比較兵力,也不如當時7000萬人口的日本多。這還是通過抓壯丁等殘酷手段達到的結果。

當然,能動員600萬兵力相比晚清已經是非常巨大的進步,晚清整個國家四億以上人口只有不到100萬兵力,多數沒有任何戰鬥力,也沒有能力進行任何像樣的動員。但相比列強國家,抗戰時的中國人力動員能力依舊非常落後,更別說工業方面了。

二戰結束時,蘇聯和美國都有超過千萬的兵力,美國1192萬人,蘇聯1136萬人,美國稍多點。戰爭結束後,都進行了大規模的裁軍,美國用三年時間裁減了900萬人,蘇聯用四年時間裁減了850萬人。

殘酷的戰爭結束了,繼續保留過於龐大的兵力誰都沒有必要,軍人也都渴望脫掉軍裝回家恢復和平生活,各個經濟部門也需要人力轉換回和平狀態,裁軍當然不可能有任何兵變的風險。義務兵役制下的動員體制,也沒有產生軍閥的制度基礎。


仁勇校尉


裁軍會兵變?想多了。看看美劇《太平洋戰爭》中那些得到退役許可以及回國的人的歡呼就知道了,不裁軍才會真兵變。

1.1100萬士兵的性質

二戰後美國擁兵1100萬,但這是特殊情況下義務徵集而來。就是為了打仗來了,打仗辛苦不辛苦?會不會死人?誰想死?

但是為了抵禦侵略,幹掉該死的納粹,這些年輕人在號召下來到兵營,他們是來保衛祖國保衛自由,否則誰想打仗。

所以既然勝利了,讓這些被義務徵集而來的士兵回家過日子才是真的,否則常年拘束在兵營裡,花費軍費不說。把一幫雄性激素分泌過剩的人聚集在軍營裡得造成多少治安問題。

在戰爭期間退役回國是非常大的獎勵

記得在《太平洋戰爭》中有一幕是長官說有人可以提前回國,看看那一群群圍在跟前大兵的眼神,以及最後選中的人的歡呼生,就知道,戰爭並不是他們想要。

記得其中一個就是Sledge的朋友。

當然,其他原因還有,戰爭結束沒必有保持如此龐大的軍隊人數,美國地緣不需要如此多的軍隊,以及國會對總統授權等等因素。

但是針對這個問題,小妖只說的就是,這1100萬士兵並不是戰爭愛好者,以及既得利益者,大部分是普通人,所以他們更想要的其實是和平,是家庭。


妖鬼雜談錄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原因幾個。

第一,美國人不願意長期打仗。

美國人是最後參戰的列強。1937年日軍大規模入侵中國,1939年歐戰爆發,英法和德軍激戰,1941年6月蘇德戰爭爆發,全世界打的熱火。然而,美國人無動於衷,不願意參戰:不能讓美國小夥子為了別的國家送命!

直到日本鬼子把炸彈丟到了珍珠港,炸死炸傷3000多人,美國人這才狂怒,等於是被迫參戰了。

即便參戰,美國兵沒有想長期打仗的,都想盡快打完仗回家。

大家看看電視劇《兄弟連》,包括主角米勒少校在內,幾乎所有美國兵都希望早點回家復員。只有後來的連長一個人,成為了職業軍人,就是那個用衝鋒槍殺死德軍戰俘的傢伙。

我記得兄弟連有一集,就是講述美軍大兵迫切等待回家的事情。

二戰打垮了德軍以後,部分美軍去對日作戰,部分則滯留在歐洲和國內。因為幾個月不能復原,一些士兵甚至遊行鬧事,希望早點回家。

這種軍意和民意下,美國政府只能順水推舟,讓士兵們儘快復原。

第二,美國短期內不再可能有大戰

二戰爆發之前,美國陸軍的規模很小,只有30萬人。

對於和平時代來說,30萬陸軍就足夠了,畢竟美國遠離歐亞大陸,美洲其他國家又太弱不構成威脅。

道理也是一樣,二戰結束以後,唯一的敵人就是蘇聯了。

但蘇聯在二戰中損失極為嚴重,短時間內不可能發動大戰,所以美國沒有敵人了。

既然如此,就沒有必要維持上千萬大軍,保留100多萬人就足夠了。

這些軍隊基本可以應付目前的任何麻煩,即便突然爆發世界大戰,以美軍的動員制度用這100多萬部隊為骨幹,也很快可以編組及百萬大軍。

所以,美軍大量復原是必然的,因為沒必要維持這麼大規模的軍隊。

第三,經濟考慮

維持1000大軍是什麼概念?

一個士兵一天吃喝拉撒的費用就不少,加上各種武器裝備,各種物資的消耗,都是驚人的鉅款。

1944年,美軍軍費高達874億美元,而全國國民收入不過2100億美元。

同一時代,強大的德軍軍費不過500億美元,日軍150億美元,意大利不明,不過應該和日本差不多。

也就是說,美軍一國的軍費,比軸心國3國還要多。

這如何受到了,持續下去對國內經濟是有極大損害的。

其實因美軍大量出徵,國家工業已經受到一定影響。即便是軍工廠這種重要崗位,因勞動力不足也開始僱傭大量婦女。

所以,從經濟角度考慮,也不能維持1000萬大軍。

其實還有很多原因,就說這麼多吧。

需要說明的是,大規模的復員和長期的和平,對美軍的戰鬥力是有影響的。

朝鮮戰爭爆發以後,駐日美軍倉促編組,和朝鮮人民軍作戰,竟然連打了幾個敗仗,一直退到釜山。

對此,美軍隨軍牧師並不驚訝:在日本的時候,這些小夥子們只關心兩件事。第一喝下所有可以找到的酒精飲料,第二和日本女人睡覺。


薩沙


二戰結束之後美國裁軍沒有任何風險,更不會有兵變,因為美國普通人參與二戰並不是想找一份工作掙錢,而是正義感和復仇的心理使然。

二戰的歐洲戰場於1939年9月1日開始,德國突然出動44個師,其中包括7個裝甲師、4個輕裝甲師、4個摩托化師,另外還有1939架飛機,2800輛坦克,總兵力達到88.7萬人,全面入侵波蘭。

但是美國人認為這場戰爭與自己無關,全是歐洲人的事情,不值得美國人流血賣命,因此美國朝野不願意參加戰爭,始終保持中立狀態。

僅僅兩年的時間,納粹德國已經佔領了除了英國,西班牙,瑞士和蘇聯以外的幾乎全部的歐洲,但是美國仍然不打算出兵,只是加大了對英國和蘇聯的援助,直到1941年。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為了報一箭之仇,美國立刻宣佈加入戰局,美國開始擴軍,準備進攻軸心國。

美國人為了報仇,參軍熱情空前高漲,甚至有的美國人因為參軍體檢不合格而自殺,短短几個月,美國擴軍上千萬。

美國人參軍不是為了掙工資,更不是為了立軍功,因為美國作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國力強盛,生活異常富裕。

就在世界各國都陷入戰火,民不聊生的1940年,美國人正在家看《貓和老鼠》,1913年,美國福特公司研製出了生產線,使汽車生產成本大大降低,同時提高了生產速度,讓普通的美國家庭都能開上小汽車。其他國家士兵在為吃飯發愁的時候,美軍士兵甚至有冰激凌可吃。

經歷過戰爭的所有士兵都不願意繼續參戰,美國士兵也想要回到之前的富裕生活,而他們報仇雪恨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如果戰爭結束,美國不裁軍,而是讓士兵繼續留在軍隊才有兵變的危險。


井岡山旅遊諮詢


打完仗了為什麼不裁兵?要知道美國在參加二戰以後,其兵力最巔峰時是超過1000萬的,如果是在戰時,那麼這1000多萬的士兵可以說意味著巨大戰爭潛力,但是在戰爭都已經結束了的和平時期,一個國家還要養著1000多萬的士兵就變成是巨大的負擔了,對一個國家戰後的恢復和發展絕對是有弊無利的,更加可能成為拖垮這個國家的重要因素!

所以,二戰結束後,美國在幾年內的大裁兵才是一種很正常的給國家“減負行為”,至於兵變?你不裁兵更有可能兵變好吧,真以為養著這1000多萬的士兵很輕鬆是吧?衣食住行那樣是不用錢的?而且大家要知道,無論在什麼時候,養一隻軍隊對國家資源和財力的消耗本身就是很驚人的,且這種消耗跟兵力成正比,更何況當時的美國已經不處於戰爭時期了,很多東西不能以戰時的眼光去看待,那時參戰是為了保護美國的國家利益,年輕人跑去當兵的目的也是為了守護自己的國家,並且當時有整個美國的工業生產在為戰爭服務,所以,那時的美國造飛機、造航母、造坦克可以可以跟造香腸一樣。


但是此時是二戰都已經結束了,如果繼續維持著1000多萬的軍隊規模就是在白白浪費人力資源,因為無仗可打時士兵的作用是最低的,剛經歷了戰爭的美國最先要做的是讓國家休養生息,儘快恢復社會生產,讓在戰爭期間消耗的元氣盡快補回來,所以,此時社會生產對人力資源的需求遠遠要大於軍隊,1000萬人放到軍隊,每天沒有生產,只有驚人的消耗,而且這種消耗對這個社會的壓力是很大的,但是如果讓這1000萬的人重新迴歸社會,參與到國家的建設中來,那麼,他們就是一支強大的勞動力,對當時剛經歷完戰爭的美國來說是尤其重要的!


至於裁兵後遇到戰爭怎麼辦?你覺得這個對於美國來說算事麼?二戰可以組織起上千萬的兵力,為什麼戰後就不行呢?而且,當時還有哪個國家有精力再挑起戰爭啊?沒了,歐洲基本上被打廢了,蘇聯的話元氣傷得更是遠超美國,至於日本?怕是核彈捱得少哦,更何況當時是隻有美國有核武器的,就憑這一點,也沒有人敢去挑釁美國,哪怕是蘇聯也要到1949年才弄出核武器,因此,美國戰後的裁兵,純粹是為了幫助國家的恢復和發展,不會有兵變的危險,更何況,上個世紀經歷了大裁兵的可不僅僅是美國!


哨兵ZH


當兵上戰場本身都是迫不得已的事,戰爭結束後留著一條命回國回家陪妻兒那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當時的美國人口只有不到2億人,徵兵1100萬實際上是把所有適合服役的男人全部送上了戰場,整個美國國內35歲以下18歲以上的除了受傷或者體檢不合格的,其他的全部送上戰場,這些人當中有700萬人是已婚人士。也就是說人家是有老婆有孩子的人,人家巴不得趕緊退伍回家抱孩子。這也是後來朝戰的時候美軍戰士士氣低落的主因,因為沒人願意回到戰場去打一場與國家安全無關的侵略戰爭。

其次,美國富裕。美國是二戰唯一沒有被戰爭波及的世界大國。在二戰過後美國確立了全球霸主的地位,而當時的歐洲亞洲等國家則是一片廢墟,美國企業正開足馬力生產產品,從1945年到1975年這30年時間裡,整個國際經濟就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這時候只要能生產出產品就能夠賣出去。因此,大家都想著回家發財當老闆,誰還能有心思留在軍營裡當大頭兵。當時的美軍就是想著趕緊退役,領上一筆退伍費然後投資做點小事業,這也是當時經濟全球化的開始,就是這些美國退伍軍人拿著退役安置費去全球各地投資。因此,美國根本不擔心這些人回家閒閒鬧政變。


優己


二戰結束後,美國總兵力從1100萬迅速降低到140萬,3年內軍隊縮編到戰爭期間的1/8,確實非常驚人。

不僅如此,早在1945年初,杜魯門接任總統後,就開始大規模消減軍事開支,也就是說早在戰爭結束前,美國政府已經在執行縮編軍隊的計劃了。

美國這麼做,和當時國內國際環境密切相關,並不是無的放矢。

國際上,二戰已經馬上結束,不需要再保有大規模軍隊

到1945年,誰都能夠看出來,德國和日本已經完蛋了。而在盟軍的打擊下,兩國的工業幾乎被完全摧毀,已經不具有大規模生產武器反抗的能力。所以,憑藉美軍在二戰期間生產的巨量武器裝備完全有能力消滅這些敵人。當時,美軍僅航母就100多艘,海軍總噸位1000多萬噸,飛機20萬架,軍用車輛350萬輛!

(二戰期間巨大的飛機制造廠)


所以,當時美國政府決定減少至少2/3的武器訂單。

到1945年8月時,德國已經投降,只剩下了奄奄一息的日本,美軍的軍隊已經出現極度過剩!

最重要的是,美軍已經不想和日本人打地面戰。雖然日本還在叫囂玉碎,美軍已經想到了不需要接近日本軍隊就能將其玉碎方法:大轟炸!

到1945年8月,美軍的戰略大轟炸僅投彈16萬噸就已經造成了55萬人的死亡,750萬人無家可歸。假如像對待德國人一樣投下200多萬噸炸彈,那麼可想而知日本將會灰飛煙滅!更不要說美國人還有大殺器!

除了派出大規模轟炸機進行常規轟炸外,美國方面還動用了原子彈,並且開始準備大量生產這種武器代替常規轟炸!

也就是說,即便日本仍然不投降,也不需要千萬美軍和日本人逐島爭奪。只要藉助威力驚人的原子彈給日本洗地就OK了!

綜上,美國已經不需要保有大規模軍隊!

美國人希望迴歸安逸的生活

珍珠港事件發生後,美國人被激怒了,繼而引發了全國性的參軍熱。無論是前線的將士,還是大後方的老百姓,都在為打敗敵人貢獻著自己的力量。所以,美軍才能夠在短時間內擴充到1000多萬人!

但戰爭進入尾聲後,人們已經逐漸冷靜,希望早日結束戰爭迴歸以前的生活。在德國投降後,美國政府在國內進行了一次調查,發現大多數民眾都希望儘快解決日本,結束戰爭,甚至有些人希望馬上與日本和談。

反戰的思想不僅瀰漫於民間,軍中同樣如此!很多軍人表現出了歸國的意願,希望早日和妻子、戀人團聚。

以上,發生於戰爭結束前。

當日本投降,戰爭真正結束的時候,軍人們更是表現出歸心似箭的心情。所以,裁軍沒有壓力,反而深得人心!

經濟好轉讓軍人不比擔心失業

對絕大多數老百姓來講,退伍後的就業問題才是最關心的,但是這方面不需要擔心!

二戰期間,美國軍費支出為4.1萬億美金,極大刺激了國內經濟,所以當時整個美國一片欣欣向榮。而且,由於二戰的刺激,核能、計算機和電子技術走向成熟,世界開始迎來第三次科技革命,而革命的發生地就在美國本土。

所以,二戰結束後美國進入飛速發展階段,巨量中產階級誕生。軍人們不僅不擔心退伍後失業,反而因為退伍可以享受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以上,就是美國在二戰後能夠迅速裁掉1/8軍人的原因!


歷史風暴


這個問題,真是宮鬥劇看多了。

甘冒,這個詞就先入為主的把裁軍這個詞引入軍方勢力,軍方做大,譁變,軍事割據等等這些概念,洗洗睡吧。

在美國軍隊是僱傭制,所有的人都是資本家的僱員,士兵,將軍,後勤,都是資本家的僱員,他們之間沒有做大的可能。


訓練士兵的是士官,所有戰場需要的技能士氣都由士官負責,士官是什麼,就是兵,他不統兵,無調兵權,統兵的是將軍或軍官,將軍和軍官是什麼,是公務員,你呀不用去管兵,研究好你的戰略戰術就行了,我去跟士兵套套近乎,聯絡聯絡感情,以便好統御他們,不需要,他們不聽你的直接送軍事法庭就行了,但是軍官統兵也沒有調兵權,誰能調兵呀,參謀部聯席會議,這個可以調兵,但是他調兵是需要議會授權的,美國軍隊只要不打仗誰都調不動。


美國的將軍晉升是非常快的,兩年一升,我在一個上尉的位置上坐7 8年把這經營成我的地盤,洗洗睡吧,能升就升,沒有這個才能就把你調後勤,保養車輛去,經營地盤,還是想著去晉升吧,有實權的都是議會政府,早點混點資歷往那邊去擠吧。

美國最牛的將軍就是麥克阿瑟,美國的政客看見他就像小學生看見街霸一樣,羅斯福想跟他見面,對不起,公務繁忙,想見面你就自己過來,後來被一個新兵總統杜魯門說罷免就罷免,麥克阿瑟基本就是天下兵馬大元帥級別的,屁都不敢放一個。

無論是杜魯門,還是麥克阿瑟,還是軍隊都是打工的,所有的一切都牢牢的控制在議會手中。

國家需要打仗,士兵的工資提高,想掙錢嗎?想在美女面前吊一些嗎?去當兵吧

戰後國家需要發展,各行各業都需要人去填充,在社會上可以拿到比軍隊中更高的工資,軍官士兵當然都想回去掙錢了。資本家想解散,軍人也想解散,沒有甘冒這一說。

美國也沒有這個傳統,美國最危險的時候是獨立戰爭快要勝利的時候,有一個將軍向華盛頓提議讓他稱帝,被華盛頓痛罵一頓。你忘了我們革命的初衷了嗎?然後脫下軍裝,向議會鞠躬。

水門事件尼克松想調國民警衛隊救場,可是人家老大直接拒絕,我們的槍口是對外的,在這以後就沒有了,議會是老大,無論是軍隊,還是總統,都應該明白的。


清啊久


二戰期間,美國總人口在1.3億到1.4億之間,美國總共動員了2000萬人。戰爭開始時兵力為160多萬,戰爭結束時的兵力達到了1100萬,幾乎佔了總人口的十分之一。

戰爭結束兩年後的1947年,美國的現役軍隊已被裁撤至150萬人的規模,回到了二戰之前的水平,兩年整整裁撤掉900多萬軍人。

美國人瘋了嗎?

德日等戰敗國家都需要美軍進駐,新崛起的紅色帝國蘇聯在虎視眈眈,蘇東陣營開始構築,世界局勢變得難以預料,是什麼給了美國人勇氣?裁撤軍隊難道沒有引發兵變的風險嗎?

不裁兵,才能引發民變呢!

美國沒有出兵干涉的傳統,美國佬也沒有熱愛當兵的傳統,與之相反,“孤立主義”才是美國人自上而下信奉的原則,像第一次世界大戰,抓緊一起有利時機賺交戰雙方的小錢錢才是正理。

怪自己太不爭氣,發展著發展著,一不留神,十九世紀末,經濟成為世界第一了,經過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軍事力量想藏也藏不住了,政治影響力也水漲船高。即使這樣,普通美國老百姓也不認為當兵用什麼好處,這個社會能創造出足夠的經濟利益,他們缺乏“當兵吃糧”的覺悟也屬正常。


但美國人可並非不愛國,當年迴盪在萊剋星頓的槍聲,足以證明,當兜裡的錢包受到威脅時,他們會毫不猶豫的自帶乾糧槍械走向戰場。

所以才有後世流傳的羅斯福故意讓日軍偷襲珍珠港的陰謀論,美國人民在這種關鍵時刻經得起考驗,這才有千萬名青年報名參軍加入與法西斯的戰鬥。

戰爭之所以能夠勝利,與美國人不計後果的舉國投入直接相關,即使是財大氣粗的美國也付出了鉅額財政赤字的代價,戰後恢復經濟才是最應該做的事情,戰士們也早就厭倦了硝煙瀰漫的戰場,誰都想回到心愛的家人身旁。不讓我退伍?可以跟他玩兒命!

美國政府給退役的士兵們以比較有尊嚴的待遇,可以拿到一筆錢去就業,也可以去大學繼續深造,戰後美國經濟繁榮,能夠提供各種工作崗位。這與其它經濟凋敝的國家,退役沒人管的狀態大相徑庭,美國大兵樂得退役。

美國政府敢於裁撤九百萬,也與原子彈等殺傷力極大的新武器的發明使用有很大關係,隨著軍事高科技的不斷髮展,世界各國的裁軍才是主流方向,把大幅軍費應用到武器性能的提升是國際潮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