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有的大學教授水平這麼低?

用戶64079274


因為他們是叫獸而不是教授,作為一個高校教育工作者,對這方面有一定了解,各大高校“叫獸”的層出不窮主要有以下原因:

1,多年前當老師的時候對學歷要求不高。很多“叫獸”年齡較大,趕上了我國高校制度那段不完善的空隙期,那段時間我國高校急需人才發展,所以對學歷的要求沒現在那麼高,讓很多沒有真才實學的人鑽了空子。

2,職稱評審制度的不完善,多年以來我國的高校職稱評審制度過於看重論文發表和課題的研究,缺乏對大學教師教學這一塊的認知。直接導致部分高校老師為了職稱花錢買論文,找人代寫,至於做課題更是有溜鬚拍馬等水深的問題出現。

3,高校傳統思維和論資排輩比較嚴重,過於看重資歷,忽略了個人能力水平,也正是看資歷讓不少有水份的人獲利。

4,社會的浮躁和金錢的誘惑,我國每個高校都有一些有能力有水平的老師,但是社會的浮躁和金錢的誘惑讓他們陷入了誤區。要麼追求官本位去當領隊,要麼追求金錢的誘惑在外面自己兼職做生意賺錢,完全忽略了大學教師應有的學術水平。


大致上就是這些原因導致一些水貨教授上位,到處招搖顯擺賺錢。作為一個高校教育工作者強烈呼籲進行改革,讓水貨教授無所遁形,讓教育正本歸原迴歸於教育學生。


嬌羞帝老師


本人在高校從事人事人才工作多年,可以說天天和教授們打交道。我可以斷言,目前大學裡至少三分之一的教授(不包括近兩年評上的),學術水平比不上近兩年剛評上的副教授。對於這個問題,我們今天在討論某一人事文件時就專門做了分析。

第一個原因當然是職稱評審條件和評審辦法的不斷改革。若干年前,職稱評審條件很低,比如發幾篇中文核心就夠條件了,發篇EI就算厲害的了,而且評職稱首先要看任職年限,基本就形成了按資排輩的局面。但現在,職稱條件明顯提高,且逐漸取消了任職年限要求,評職稱必須靠真實力。很多老教師基本失去了評教授的機會了。

第二個原因還是因為崗位考核要求不嚴。國家從2009年正式推行高校崗位設置與聘用工作,但前兩次聘崗都是作為入軌,沒有嚴格採用合同管理。一部分學校直到近期第四輪聘用才給教師制定具體的工作任務和目標。在寬鬆的管理體制下,雖然大部分教師都能認真工作,但確實出現不少人評上教授後就安於現狀不思進取了,聘期內一點業績也沒有,既不培養學生,也不培養青年後輩。科研畢竟很艱苦,如果沒有動力是很難堅持的。

第三個原因是高校近幾年重科研輕教學的情況比較嚴重。學校加大科研考核力度,造成教師把大量精力用在科研上。而此前的一些老教授,把大量的精力用在教學上。對於這些教授,如果比科研業績,確實落後了一點,但他們講課還是受學生歡迎的。

下一步,高校要不斷完善崗位聘用制度,把教授作為一個崗位,而不是一種榮譽,能幹者上,不能幹的下,強化流動性。但是,我們在討論中也發現,由於職稱制度來源於計劃經濟時代,屬於終身職務,很難取消或者降級。即便把教授低聘到副教授或者講師,教授職稱仍然保留著,照樣可以拿出去招搖,最多就是少拿一點津貼,而這點津貼,對於很多教授根本算不了什麼。所以,在考核中,這部分對學術、教學都沒有興趣,不思進取的老師確實是很難處理的。這一點,需要國家層面和社會層面上都同步改革,形成新的人才環境,讓不幹活的教授不受待見。


高校人才真經


儘管說評聘教授有標準,但是標準與標準是不一樣的。有的是高出標準,有的低於標準,因為種種原因而評上教授。而人與人的能力有差別,教授與教授的水準同樣有差別。這樣的大學教授水平就很低。

第一,教授評聘的標準有差別。雖然說評聘教授有一個標準,比如要求學歷、任職資格、學術成果(論文發表、著作出版),但是各地區、各大學、各專業還是有很大區別的。比如說有的高校教授標準是C刊4篇,專著2本(沒有出版社要求),有的高校教授標準僅僅有C刊還不行,必須在A、B類刊物發論文1-2篇,AB類刊物的數量少,全國僅有十幾家、三四十家,發表的難度更大。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有幾十種,轉載屬於C刊類,新華文摘只有一家,一個月兩期,屬於A類刊物。對於著作出版也規定是商務、三聯、人民、中國社會科學等幾大出版。地方高校評聘教授通常有C刊就行,數量也不是很多,而教育部直屬的985名校,文科類需要在《文學評論》《文學遺產》這樣的權威刊物發表論文。

第二,教授中也有特殊身份的。評聘教授有標準,也可以人為操作。除了文章可以署名之外,做了校長、院長,自然掌握了評聘的主動權。如果大學學報就是C刊,發表文章就不難。評聘教授還有科研項目,科研經費,獲獎等考核指標,可操作因素就大了。有標準但是操作的方式、標準有區別,評聘出來的教授水平也千差萬別。不是有教授頭銜的都能嚴格達到教授水準的。

第三,學科與地區的差別。某些學科屬於邊緣學科,新興學科,高級職稱專家原本就少,在評聘教授時,也會有政策的傾斜。又如東部地區的高校數量與質量,以及辦學歷史遠遠高於西部地區,西北地區,在傳統學科中,浙江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的教授其水準自然遠遠高於石河子大學教授水準。南京大學教授與曉莊學院教授,水平不在一個平面上。

第四,時代的差異,標準變化。今天的教授數量越來越多,但是在傳統學科方面的總體水平是下降的。表面上看,今天的教授著述多了,學歷高了,沒有博士學位根本評不了教授,但是獨立創新的學術觀點少了,甚至不如前輩。建國初期,復旦大學中文系朱東潤是三級教授,郭紹虞等幾位是一級教授,今天大學,二級教授就有很多,往往校長、院長都是二級教授,是不是水平高於朱東潤教授呢?其實遠不如朱東潤。說明那時候朱東潤這樣名家也只能評上三級教授,上面還有一級、二級教授。

第五,教授與教授水平差異很大。即便按照教授標準來評聘,教授與教授的水平還是很大的。就是院士與院士也是有差別的,華羅庚、李四光、周培源都是世界級的科學家,是院士中的大咖。陳寅恪是教授中的教授,豈是普通教授可以比的。

第六,教授與教授水平不同,除了學術水準之外,還有就是評聘過程中的操作。不要以為有教授頭銜的都是教授水平,那就錯了。如果按照學歷、著述、科研、獲獎等標準,確實他們也達標了,但是低學歷或者沒有科研、獲獎的人,就不具備教授水準嗎?也不能一概而論。民國時期的華羅庚、陳寅恪、齊白石都不是高學歷,能說他們水平不行嗎?確實如果嚴格按學歷等標準,他們都評不上教授。反正,學歷達標的,水平就高嗎?因此,符合教授評聘硬槓槓的,也未必就是稱職,有水平的教授。如果遇到一個一路“攻關”通過的教授,那就更說明問題了。


黃強黃不息


大學教授是個受人尊敬的特殊職業,能被授予這種職位肯定是有道理而無需質疑。

水平高低,可以說的就太多了,有靜態、動態,有不一樣的標準。如題問的是“有的”,確實回答起來好有難度,要麼隨意猜猜原因?

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如有不當,敬請諒解!

作為頂尖職位上的做學問的,其實有很多值得學習和膜拜的地方,特別是精神層面的。很多事物,往往也只能從正面來看、來評、來說,不一定涉及情商高低問題,而是能說的只有正面,反面是需要保護不建議自由發揮的,比如,各種個人因素。

當然,可以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帶有普遍性的下結論?本身的水平不僅不高而是low得可以,不是嗎?因為大學教授不需要很高水平的!


高效率大概率小成本


這不奇怪,哪個行業都有這種現象,比如你也可以問為什麼有的醫院主任醫師水平那麼低,有的公司老總那麼笨等等。原因也不復雜,職稱的評審並沒有全國統一標準,以前一般是由省一級制定,現在權力下放,大部分高校可以自主評審了。除了評審標準,國家還控制著一個職數,一個學校的各級職稱的人數是相對固定的,這是財政撥款的額定(民辦學校可不受此限制,但他們要考慮成本),所以當一個學校因退休、病故、調離出現大量缺額時,評審標準就可以放鬆些,差點也行,主要是不能浪費名額。另外也確實,職稱是終身制的。只要搭上了車,就可以一坐到底,不用再提高什麼了。


古老農民


一路住一路看,看一段董一段,、如易經你不來回的對趙,是不知到。裡面的車西


亮石頭974


內地高校中的確有的大學教授水平偏低。原因很多方面,僅舉幾點:一是高校主體的公辦高校,作為有級別的事業單位,行政化管理運行的性質明顯,有行政性主導的評價和純學術性評價,有不一致之處在所難免。二是人情社會的一些原則,高校職稱評定中也躲不開。三是高校之間資源配置極不平衡,總體辦學層次和學術水平差距很大,低端高校中的教授往往會降低學術水平要求。四是高校編制化的人事制度還不夠規範、靈活,論資排輩、近親繁殖、裙帶關係等也無法杜絕,早在位上、線上的人可能佔盡先機……


dyhgy


其一2000年我國高校實行擴招,由此產生了大量的教授崗位。因此也就有了“矮子裡面拔將軍”,突擊評聘了一批不達標的教授。

其二加之我國的教授崗位基本上是終身制,隨著我國的經濟轉型,知識更新頻率加快和國際化程度的提升,老教授和年輕的教授相比自然就產生了差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