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刷爆朋友圈的“文物戲精大會”你看了嗎?即將亮相的文物有這些!

一大早,一條“第一屆文物戲精大會”的抖音就刷爆了朋友圈——在短短的幾分鐘小視頻裡,千年文物都動了起來,不僅會跳“千年拍灰舞”,還會“98K電眼”;不僅會在遇到觀眾時給“麼麼噠”,我們的“中國icon”兵俑還邊跳舞邊說“我們不紅,始皇不容!

”大型文物“爭寵現場”,到底是什麼來頭?

原來今天是國際博物館日,國博聯合湖南省博物館、南京博物院、陝西博物館、陝西曆史博物館、廣東省博物館和浙江省博物館,一甩往日嚴肅臉,入駐抖音的超in營銷,讓朋友圈頻頻刷屏。

刷爆朋友圈的“文物戲精大會”你看了嗎?即將亮相的文物有這些!

國際博物館日前生今世

國際博物館日是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下成立於1946的非政府性國際組織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發起並創立的,定於每年5月18日。1977年,國際博物館協會為促進全球博物館事業的健康發展,吸引全社會公眾對博物館事業的瞭解、參與和關注,向全世界宣告1977年5月18日為第一個國際博物館日,並每年為國際博物館日確定活動主題。

2016年國際博物館日主題:博物館與文化景觀。

2017年國際博物館日主題:博物館與有爭議的歷史:博物館講述難以言說的歷史

2018年國際博物館日主題:超級連接的博物館:新方法、新公眾

部長說 讓文化遺產活起來

文化和旅遊部雒樹剛部長多次強調了文物在保護基礎上的開發,以及社會價值的發揮。在今年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四次全會後的“部長通道”上,雒樹剛部長就文化遺產保護問題答記者問時,強調保護好文化遺產的同時還要利用好,保護好的目的是要

使文化遺產活起來,發揮其文化價值、教育薰陶功能。

當下,讓文化遺產活起來,讓文物活起來,讓文化遺產走進生活,讓博物館走進生活,這類呼聲越來越大。不僅走入生活,更加要走入各個年齡層,包括青年和青少年層。形式也越來越多樣,不僅有《我在故宮修文物》這類在紀錄片市場收視率常居前列的大熱劇,更有文博探索類節目《國家寶藏》點燃各個群體對文博的熱情,也讓文化遺產活起來有了更加多樣的傳遞途徑。

刷爆朋友圈的“文物戲精大會”你看了嗎?即將亮相的文物有這些!

文物戲精大賽 新方法連接新觀眾

2018年國際博物館日主題是“超級連接的博物館:新方法、新公眾Hyperconnected museums: New approaches, new publics)”。“超級鏈接”(Hyper Connected)本身就是一個非常“潮”的網絡用語,從主題定位上,國內外都面臨著博物館的一個新課題:迎接和擁抱新時代,讓博物館走進更多年齡層。

今年的博物館主題要求博物館充分挖掘和釋放超級“連接”作用,通過探索“新方法”,更好地吸引和服務已經融入網絡時代的“新公眾”。據不完全統計,在今年央視的大熱節目《國家寶藏》,官網訪問達19億人次,其中90%以上為年輕人。可見,年輕的群體對文物不是不喜歡,而是如何“鏈接”。

刷爆朋友圈的“文物戲精大會”你看了嗎?即將亮相的文物有這些!

而從昨天開始預熱的H5版本的“文物戲精大會”,則通過最潮載體抖音、抖音熱門音樂、博物館之夜鏡頭、塑料姐妹花對話、“是時候表演真正的技術了”、拍灰舞、“比心”、“98K電眼”、“收到1萬伏暴擊”、千人面前老戲精、“噹噹噹”舞,讓年輕人一下High了起來,瞬間對7大博物館好感倍增。截止發稿時,已有26667人加入了抖音的“#嗯~奇妙博物館”話題。

科普:文物戲精大賽中的戲精

刷爆朋友圈的“文物戲精大會”你看了嗎?即將亮相的文物有這些!

潮州窯白釉觀音

“聽說我們館開通抖音了。”細膩溫婉的女聲從屏幕傳來,一位微閉雙眼,頭輕輕歪向一側的觀音,正“悄悄”地向身旁的“夥伴”傳遞著這一消息。這尊潮州窯白釉觀音立像來自明朝,高78.5釐米,現藏於廣東省博物館。潮州窯,在今廣東省潮安縣,該地唐宋時屬潮州,故稱潮州窯。

刷爆朋友圈的“文物戲精大會”你看了嗎?即將亮相的文物有這些!

玉三叉形器(左側)

這個說著“真的嗎真的嗎”來回搖擺的,就是玉三叉形器。因器物呈三叉形而得名。中叉有孔,上下貫通。三叉形器出土時均位於人的頭部,中叉常和一枚長玉管相連,又往往與成束的錐形飾配伍,可能是冠帽上的飾件。這種器物形狀獨特,為良渚文化所僅見。此器三叉平齊,底端圓弧。正面淺浮雕和線刻神獸紋,飾以捲雲形底紋,背面光素平直。

刷爆朋友圈的“文物戲精大會”你看了嗎?即將亮相的文物有這些!

青銅人首

這位要給大家“表演真正的技術”的文物,是1986年出土於四川廣漢三星堆的“青銅人首”,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商代文物,高37.5釐米,重0.6千克。古蜀青銅人面具曾於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大量出土,是上個世紀我國最重大的考古發現之一。

刷爆朋友圈的“文物戲精大會”你看了嗎?即將亮相的文物有這些!

三彩梳妝女俑

一尊梳著單刀半翻髻的女俑,聽到博物館開通抖音賬號的消息,“興奮”地跳起了“拍灰舞”。女子身著白、綠相間的襦裙,身形優雅,笑容可掬,唐人喜好音樂,彷彿是壓抑了千年的“寂寞”在這一刻釋放出來。這尊“三彩梳妝女俑”,現藏於陝西省歷史博物館。表現的是女子正在使用銅鏡的情形。女俑髮髻高梳,身穿小袖腰襦,外罩繡花半臂,裙褶處遍繡柿蒂花。她左手半握舉於胸前,正持鏡照面;右手伸指似要妝點額頭。簡單的動作、簡潔的造型,將一位舉止優雅,衣著華麗的唐代女子刻畫得淋漓盡致。

刷爆朋友圈的“文物戲精大會”你看了嗎?即將亮相的文物有這些!

陶女樂俑四樣

“比心比心”的後排陶俑,是來自南北朝時期的“陶女樂俑”。1953年陝西省西安市草廠坡墓出土,彈琴俑高22.5釐米、歌唱俑高24釐米。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展示了南北朝時期的音樂風俗。

樂俑右邊有一個造型很萌的文物,名為“鴞卣”,商代青銅盛酒器。是山西博物院的館藏珍品。高19.7釐米,口長徑12釐米,短徑8.6釐米。不僅實用,也是精美的藝術品。鴞是我國古代對貓頭鷹一類鳥的統稱。

在這群“樂俑”下方的是“騎駝樂舞三彩俑”,唐代文物,1957年陝西省西安市鮮于庭誨墓出土,駱駝頭高58.4釐米、首尾長43.4釐米。舞俑高25.1釐米。造型優美生動,釉色鮮明潤澤,代表了唐三彩的最高水平,是國家博物館的珍品之一。

“三彩俑”的右側,是南京博物院的鎮館之寶——重金絡壺。戰國文物,通高24釐米 1982年盱眙南窯莊出土。此物集先秦金屬工藝之大成於一身,體現了泥範鑄造工藝最高水平。

刷爆朋友圈的“文物戲精大會”你看了嗎?即將亮相的文物有這些!

人面紋方鼎

“C位出道”的“98K”電眼玩家,是湖南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人面紋方鼎”,此器青銅材質,年代商,1959 年寧鄉縣黃材寨子山出土 。通高38.5釐米,口長29.8釐米,寬23.7釐米。是全國唯一的以人面紋為飾的鼎。鼎腹內壁鑄“大禾”兩字銘文,因此鼎亦被稱為大禾方鼎。此鼎反映出商代晚期青銅製作者已具備了較強的寫實能力和形象概括能力。

刷爆朋友圈的“文物戲精大會”你看了嗎?即將亮相的文物有這些!

陶武士俑

在“98K”電眼之後,受到一萬伏暴擊的是隋代“陶武士俑”,1957年陝西省西安市李靜訓墓出土,高34釐米。隋朝統治時間雖短,但戰爭頻繁,因此對盔甲等防禦設施的製造非常重視。

刷爆朋友圈的“文物戲精大會”你看了嗎?即將亮相的文物有這些!

三彩釉陶女俑三樣

一群真正的“老戲精”表演了見到“皇上”、“大臣”的不同方式。領隊的彩陶叫“三彩釉陶女俑”,唐代文物,1957年陝西西安土門村出土,高45.2釐米。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此女俑反映了唐代“以胖為美”的審美觀念。

在她右邊一唱一和的是“男裝女陶俑”,1958年陝西省西安市楊勖思墓出土,高51釐米。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女著男裝在中國古代社會比較罕見,這件女陶俑則反映了唐代開放的風氣。

在她身後圍觀的是“雙髻、高髻陶女俑”,唐代。高31.4釐米、31.6釐米,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這組文物則主要展示的是唐代髮型、妝容以及著裝等時代風尚。

刷爆朋友圈的“文物戲精大會”你看了嗎?即將亮相的文物有這些!

擊鼓說唱俑

出現在“噹噹噹當”環節的是“擊鼓說唱陶俑”,1957年出土於四川省成都天回山,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此件擊鼓說唱俑是陪葬俑中少有的傳神佳作,代表了東漢陶俑的平實感人的生活氣息和藝術風格。在四川的東漢墓中先後出土多件形象類似的擊鼓說唱俑,這說明當時蜀地說唱表演頗為流行。

刷爆朋友圈的“文物戲精大會”你看了嗎?即將亮相的文物有這些!

木雕羅漢像

結尾處,一尊托腮的羅漢在鏡頭前向觀眾擺起了手。他是來自廣東省博物館的“北宋慶曆八年木雕羅漢像”,高51釐米,座寬22.6釐米。他的頭輕輕向右側,右手托腮屈置右膝,右手半跏跌坐,右足踏座;左足平跌,左手自然放置左腿上。神情安靜,嘴角露笑,似乎在冥想者什麼。

七件國寶跨越時空同臺亮相,這是歷史上首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