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只剩幾戶人家的村子道路崎嶇吃水困難,跛腳老人艱難地耕種著旱地


中國地域廣闊,自然條件千差萬別,像江南的玉米之鄉,天府之國的成都平原這麼好的地方還是少數,更多的都是像雲貴高原,黃土高原這樣的地方。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七溝八梁一面坡,這些地方的農民生活就很艱難,眼前是內蒙的一個小山村,這裡道路崎嶇,連年乾旱,已經不適合居住了,好多人家都已經搬走了,村裡現在只剩下了殘垣斷壁的空房子,幾戶沒有搬走的人家,房屋破舊,裡面住的也是老弱病殘,他們在這裡艱難地生活著。

這是村子裡面一戶人家,只剩下年近七十的老兩口,老爺爺腿腳不好,走起路來一瘸一拐的,但是他還是艱難地扶著犁杖,在地裡耕作,春天種上的種子,因為一直沒有下雨,地裡的小苗也見不到幾棵,但是老人家還是在地裡努力尋找著希望,哪怕有一棵苗,他也要好好伺候,這是莊稼人的本分。

這個村子原來有三十多戶人家,因為缺水沒路,政府在村子外面一塊平地上劃定了新的定居點,有錢人家都搬走了,蓋上了新房,吃上了自來水,政府也把新村路面給硬化了,道路四通八達,但是剩下的這幾戶人家都是沒有能力蓋新房,搬不出去的,所以他們還得在老房子裡面住。


他們住在這裡也有一個好處,就是離著自己家的田地比較近,可是這又有什麼意義呢,他們每家每戶都有好幾十畝山坡地,都是靠天吃飯,因為連年乾旱,好多時候,春天都中不上地,就是種上了也出不了苗,結果也是白白受累,不光是白受累的事,還有種子化肥投入也是不少的,人工成本他們根本就不打算,別看老人家走路不方便,但是幹起活來,就不知道疲倦了。

村子裡面就是在最低窪處有一口水井,原來水淺的時候,用轆轤就可以把水打上來,後來連年乾旱,水井越打越深,現在都一百多米深了,只能用水泵往上面抽水,可是最近幾年這口井也是時常就抽不上水來,所以這幾戶人家,家家都有拉水車,乾旱的時候都是到幾公里外的地方去拉水吃。

這裡的幾戶人家,孩子都已經到外面去打工了,只剩下老人還在耕種著祖宗留下來的土地,曾經鄉里也鼓勵他們採用新技術種這片土地,可是這種山坡地就是覆蓋地膜也沒有辦法保證有收成,而且投入這麼高,也是老人們接受不了的。最後老人們都放棄了,還是用傳統的方法種著這些土地,這些老人每天都是早出晚歸,一天在上山幹活十多個小時,他們總覺得,莊稼不收年年種,沒準哪一年風調雨順,就豐收了。


村裡也有稍稍年輕一點的,頭腦靈活,自己的土地乾脆不種了,搞起了養殖,其實在這裡搞養殖也是很艱難的,這裡荒山禿嶺沒有什麼柴草生長,喂牛的飼料也是一樣要買,況且這裡養牛飲水問題也沒法解決,也是到外面去拉水,養牛成本很高,唯一好處就是地方寬敞,你看這裡的牛欄,就是隨坡就勢,攔上幾根木棒就行了。

老兩口在上山耘地,都是套著車出去,把犁杖放到車上,傍晚的時候,再把犁杖放到車上拉回家裡,回到家裡還得現做飯,從拉水車上接一點水,淘完米,淘米水還得給小雞拌食,他們只能舀水一小瓢水洗洗臉,洗臉水還得倒進花盆裡澆花,他們的晚飯很簡單,乾飯就著鹹菜,因為這裡根本就麼有賣菜的,自己種菜那是一種奢望。沒有水,什麼都不能想。

這是還住著人的房子,這些老人就是在這樣的房子里居住了一輩子,好在這裡的房子不用弄結實的門窗,老人說,這裡從來都沒有外人來,也從來沒有偷盜的事情發生。


其實這樣的房子,早就成了危房了,他們也是沒有辦法,地裡沒有啥收入,就是三年五年趕上一次雨水調和,糧食產量很高也是增產不增收,越是這個時候,糧食價格越低,還是沒有什麼收入,他們只好住在這裡,其實這些老人,也沒有更多的要求,崎嶇的道路走了一輩子了,好壞沒有什麼,就是吃水太困難,什麼時候不出去拉水,他們就心滿意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