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1 我們採訪了1400人,發現了婚姻中這個最大的雷區

我們採訪了1400人,發現了婚姻中這個最大的雷區

出品:婚姻與家庭雜誌(id:hunyinyujiating99)

有這樣一句話:別讓你老公有紅顏知己,因為紅著紅著,你就黃了;別讓你老婆有藍顏知己,因為藍著藍著你就綠了。婚後,怎麼面對另一半與異性接觸這個問題呢?


——小婚家

自己的伴侶是否可以與其他異性單獨接觸,絕對是婚姻裡的敏感話題。

伴侶不僅是我們現在生活的精神食糧,更是我們未來生活的重要搭檔,所以誰也不願意與別人分享伴侶。

不是我們不相信,而是這社會誘惑深;


不是我們不放心,而是意外發生得太容易;


不是我們看得緊,只是我們更想獨自享受相愛的甜蜜。

很多讓婚姻翻船的小火苗就是從與其他異性單獨接觸的搖籃裡燃燒起來的,所以大多數人不得不介意。

可即便我們如此擔憂,卻很少直接說出自己的介意與不快。

01

明明心裡在意,卻有口難開

最近,在北京某專業市場調查機構的一檔關於“婚姻裡的雷區”小調查中,我們看到了這樣一組數據(參與調查的人群以已婚為主):在約1400人的整體調查樣本中

有近80%的受訪者表示會介意自己的伴侶接送異性上下班或一起看演出的行為;


但只有46%的人會直接和伴侶說出自己的介意;


而54%的人則會選擇暗示、吵架、忍受或者做出類似行為來報復。

我們都知道婚姻中溝通的重要性,但數據顯示,當遇到婚姻中的“小阻礙”時,大多數人首選的處理方式卻不是直接的溝通,這恰恰說明了我們對溝通的不熟悉和對真相的恐懼。

在這裡,有一些小技巧可以告訴大家:

要想提高溝通效率,可以採用“先分享再表達”的交流策略。

先分享,就是問問伴侶上下班的路程中有什麼有趣的事情發生,一起去看的演出中有什麼精彩的瞬間,這樣一方面可以分享伴侶的快樂,另一方面也可以知道伴侶對那位異性的態度和想法。

在快樂分享的時候有一點要注意,當伴侶說到你可能聽不懂的部分時,不要拒絕或是牴觸,而應該試著為伴侶的高興感到高興,因為分享這件事情本身就很重要。

分享快樂的下一步就是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意見。

很多人認為伴侶不理解自己,其實只是因為自己在表達感覺時不夠清晰。

比如一位妻子與丈夫說自己十分想買一條限量版的裙子時只是說了一句“我喜歡”,但這對於一輩子沒有穿過裙子的丈夫是很難理解的。那麼,這個溝通就是失敗的。

而有的妻子則會用聲情並茂的方式類比說:“如果能買到這條裙子,那種感覺就像咱們之前在遊樂場排了一上午的隊終於玩兒到了雲霄飛車似的!”

這樣的表達就可以讓丈夫清楚地看到妻子的情感需求,而且通過共同經歷的“感覺等量代換”,丈夫才理解妻子對裙子有多麼渴望。

同理,當我們要和伴侶說“你和異性在一起,我很在意”時,就要把這一句簡單的話擴寫和共情:

“親愛的,看到你跟別人在一起時,我感覺像是我們盼望了一年的球賽突然取消了,心裡空空的,欲哭無淚。”

在這樣的溝通下,夫妻彼此打開內心,一起平靜理性地看待真相併調整到大家都舒適的狀態。

畢竟,婚姻就是一起手挽手去克服一次次的危機啊。

我们采访了1400人,发现了婚姻中这个最大的雷区

02

哪條路才是解決問題的正道?

“如果對方繼續我行我素的話,您會怎麼做?”

面對這個問題時,直接要求伴侶改正該行為的人僅佔33%,27%的人選擇找那位與伴侶“行為親密”的異性談判解決,而剩下的人選擇了分手、吵架、忍受等其他偏消極的行為。

這說明在對方不改的時候,更多的人被感性支配,或衝動或膽怯,而理性處理的人較少。

其實在處理事情時,理性和感性的關係就像打仗的兩支軍隊,當理性多到佔領高地的時候,感性的存量就少;當感性充沛的時候,理性就被消滅得差不多了,於是人就很難靜下心思考。

所以,當我們看到伴侶不來理解自己、依舊我行我素的時候,就會心中燃起怒火,感性戰勝了理性,我們就被感性驅使著一門心思只想讓心裡舒服。

於是要麼慌不擇路地去教訓那位“情敵”,要麼為了宣洩受傷的感覺選擇了分手、吵架或者報復,還有人迴避了難受的感覺,選擇了不去溝通,忍下來當不知道。

可是,要想維持好婚姻,不能一直受感性的驅使。

在看到伴侶繼續和異性接觸後,大多數人的直接反應是:“我受傷了,我需要安慰,你得來哄我,治好我的疼……你居然看不到我!你這是不在意我,你變了!”

然而,以上的種種內心戲都是在圍繞著自己的感性打轉,並沒有理性地去往外多看一些。

理性,指的是除了看自己,還有能力、有邏輯地去看周圍:

“伴侶為什麼和其他異性持續接觸?伴侶會有哪些獲益?這些獲益對我的婚姻有多大影響?伴侶如何看待我和那位異性?伴侶是否暫時有其他心理需求要被滿足?”

這些都需要一點點地去討論、去分析,而不是粗暴地把“你不好,你不愛我;只要你們分開,一切就萬事大吉了”這樣的大帽子扣給對方。

我们采访了1400人,发现了婚姻中这个最大的雷区

03

雙重標準是婚姻最大的敵人

調查的最後一題很有意思,在“在意伴侶和異性親近”的80%的人中,45%的人明確表示自己會主動避免與伴侶之外的異性單獨相處,20%的人表明不會特意避嫌,剩下的人則表示要視情況而定。

也就是說,有多於1/3的人不想讓伴侶和其他異性親近,卻允許自己可以有與其他異性單獨在一起的機會。這就是婚姻中的“只許州官放火,不準百姓點燈”,典型的雙重標準

這種雙重標準的背後是自私和自卑,是不願意為婚姻付出更多。雙標的人平時總是會和你訴說他的不容易,希望可以被你理解;

但當你對他抱怨和傾訴時,他又會說你不懂珍惜、不知道顧及他的感受並拒絕安慰你。

這種雙重標準在別的地方也會表現出來:

比如每次過節,他都要求你和他一起回家,但對於去你家過節則表現得很不情願;


比如他要求你每天下班後回家帶孩子,卻認為自己與朋友一起喝酒是必不可少的放鬆;


比如他會阻止你買比較貴的物品,卻常為自己添置昂貴的物品……

雙重標準的人,所有的心思和精力都用在了對伴侶提要求上,他的眼睛時刻在觀察著伴侶哪裡做得好,哪裡做得不好,很少回頭反思一下自己做得如何。

更重要的是,大多數雙重標準的人是沒有意識到自己是雙重標準的,因為他們總是把自己所有的要求合理化,允許自己有特權。

如果他們可以及時認識到自己的雙重標準,並且去進行一些修正,大霸道就會變成小任性,讓婚姻朝更良性的方向發展。

那麼,如何確定自己身上有沒有出現雙重標準的情況呢?最好的判別方式就是做“角色互換”的遊戲,讓伴侶來扮演自己,自己去扮演伴侶,然後彼此用對方的身份來相互聊天。

如果伴侶用你的口吻去要求你做一些事情,你覺得完全可以,那麼就沒有雙重標準的情況;

如果你覺得很多要求都令你不舒服,甚至你會不由自主地開始辯解,那麼在你身上就存在著雙重標準的情況。

雙重標準是婚姻的大敵,因為它會給伴侶一種不平等的感覺,長期生活在這樣的感覺中,每個人都會覺得壓抑,甚至對生活與婚姻充滿懷疑。

畢竟,只有兩個人都舒服,才能天長地久。

婚姻畢竟是一場長久的合作,不光看你們關係好的時候他如何愛你,更要看你們關係出問題時是如何一起克服矛盾、並肩合作的,只有在理智合作的雙贏關係裡,婚姻才會越來越好,你們才會獲益越來越多。

婚姻需要尊重和互愛,請守好你們愛的邊界,不要輕易向雷區試探。

想要避免這一雷區,除了溝通外,理性面對也非常重要。點擊閱讀原文,讓自己找到那些“不理性”雜音的來源,進而能夠克服它。

小婚家還為你準備了更多好文章哦,點點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