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1 我们采访了1400人,发现了婚姻中这个最大的雷区

我们采访了1400人,发现了婚姻中这个最大的雷区

出品:婚姻与家庭杂志(id:hunyinyujiating99)

有这样一句话:别让你老公有红颜知己,因为红着红着,你就黄了;别让你老婆有蓝颜知己,因为蓝着蓝着你就绿了。婚后,怎么面对另一半与异性接触这个问题呢?


——小婚家

自己的伴侣是否可以与其他异性单独接触,绝对是婚姻里的敏感话题。

伴侣不仅是我们现在生活的精神食粮,更是我们未来生活的重要搭档,所以谁也不愿意与别人分享伴侣。

不是我们不相信,而是这社会诱惑深;


不是我们不放心,而是意外发生得太容易;


不是我们看得紧,只是我们更想独自享受相爱的甜蜜。

很多让婚姻翻船的小火苗就是从与其他异性单独接触的摇篮里燃烧起来的,所以大多数人不得不介意。

可即便我们如此担忧,却很少直接说出自己的介意与不快。

01

明明心里在意,却有口难开

最近,在北京某专业市场调查机构的一档关于“婚姻里的雷区”小调查中,我们看到了这样一组数据(参与调查的人群以已婚为主):在约1400人的整体调查样本中

有近80%的受访者表示会介意自己的伴侣接送异性上下班或一起看演出的行为;


但只有46%的人会直接和伴侣说出自己的介意;


而54%的人则会选择暗示、吵架、忍受或者做出类似行为来报复。

我们都知道婚姻中沟通的重要性,但数据显示,当遇到婚姻中的“小阻碍”时,大多数人首选的处理方式却不是直接的沟通,这恰恰说明了我们对沟通的不熟悉和对真相的恐惧。

在这里,有一些小技巧可以告诉大家:

要想提高沟通效率,可以采用“先分享再表达”的交流策略。

先分享,就是问问伴侣上下班的路程中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一起去看的演出中有什么精彩的瞬间,这样一方面可以分享伴侣的快乐,另一方面也可以知道伴侣对那位异性的态度和想法。

在快乐分享的时候有一点要注意,当伴侣说到你可能听不懂的部分时,不要拒绝或是抵触,而应该试着为伴侣的高兴感到高兴,因为分享这件事情本身就很重要。

分享快乐的下一步就是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意见。

很多人认为伴侣不理解自己,其实只是因为自己在表达感觉时不够清晰。

比如一位妻子与丈夫说自己十分想买一条限量版的裙子时只是说了一句“我喜欢”,但这对于一辈子没有穿过裙子的丈夫是很难理解的。那么,这个沟通就是失败的。

而有的妻子则会用声情并茂的方式类比说:“如果能买到这条裙子,那种感觉就像咱们之前在游乐场排了一上午的队终于玩儿到了云霄飞车似的!”

这样的表达就可以让丈夫清楚地看到妻子的情感需求,而且通过共同经历的“感觉等量代换”,丈夫才理解妻子对裙子有多么渴望。

同理,当我们要和伴侣说“你和异性在一起,我很在意”时,就要把这一句简单的话扩写和共情:

“亲爱的,看到你跟别人在一起时,我感觉像是我们盼望了一年的球赛突然取消了,心里空空的,欲哭无泪。”

在这样的沟通下,夫妻彼此打开内心,一起平静理性地看待真相并调整到大家都舒适的状态。

毕竟,婚姻就是一起手挽手去克服一次次的危机啊。

我们采访了1400人,发现了婚姻中这个最大的雷区

02

哪条路才是解决问题的正道?

“如果对方继续我行我素的话,您会怎么做?”

面对这个问题时,直接要求伴侣改正该行为的人仅占33%,27%的人选择找那位与伴侣“行为亲密”的异性谈判解决,而剩下的人选择了分手、吵架、忍受等其他偏消极的行为。

这说明在对方不改的时候,更多的人被感性支配,或冲动或胆怯,而理性处理的人较少。

其实在处理事情时,理性和感性的关系就像打仗的两支军队,当理性多到占领高地的时候,感性的存量就少;当感性充沛的时候,理性就被消灭得差不多了,于是人就很难静下心思考。

所以,当我们看到伴侣不来理解自己、依旧我行我素的时候,就会心中燃起怒火,感性战胜了理性,我们就被感性驱使着一门心思只想让心里舒服。

于是要么慌不择路地去教训那位“情敌”,要么为了宣泄受伤的感觉选择了分手、吵架或者报复,还有人回避了难受的感觉,选择了不去沟通,忍下来当不知道。

可是,要想维持好婚姻,不能一直受感性的驱使。

在看到伴侣继续和异性接触后,大多数人的直接反应是:“我受伤了,我需要安慰,你得来哄我,治好我的疼……你居然看不到我!你这是不在意我,你变了!”

然而,以上的种种内心戏都是在围绕着自己的感性打转,并没有理性地去往外多看一些。

理性,指的是除了看自己,还有能力、有逻辑地去看周围:

“伴侣为什么和其他异性持续接触?伴侣会有哪些获益?这些获益对我的婚姻有多大影响?伴侣如何看待我和那位异性?伴侣是否暂时有其他心理需求要被满足?”

这些都需要一点点地去讨论、去分析,而不是粗暴地把“你不好,你不爱我;只要你们分开,一切就万事大吉了”这样的大帽子扣给对方。

我们采访了1400人,发现了婚姻中这个最大的雷区

03

双重标准是婚姻最大的敌人

调查的最后一题很有意思,在“在意伴侣和异性亲近”的80%的人中,45%的人明确表示自己会主动避免与伴侣之外的异性单独相处,20%的人表明不会特意避嫌,剩下的人则表示要视情况而定。

也就是说,有多于1/3的人不想让伴侣和其他异性亲近,却允许自己可以有与其他异性单独在一起的机会。这就是婚姻中的“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典型的双重标准

这种双重标准的背后是自私和自卑,是不愿意为婚姻付出更多。双标的人平时总是会和你诉说他的不容易,希望可以被你理解;

但当你对他抱怨和倾诉时,他又会说你不懂珍惜、不知道顾及他的感受并拒绝安慰你。

这种双重标准在别的地方也会表现出来:

比如每次过节,他都要求你和他一起回家,但对于去你家过节则表现得很不情愿;


比如他要求你每天下班后回家带孩子,却认为自己与朋友一起喝酒是必不可少的放松;


比如他会阻止你买比较贵的物品,却常为自己添置昂贵的物品……

双重标准的人,所有的心思和精力都用在了对伴侣提要求上,他的眼睛时刻在观察着伴侣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好,很少回头反思一下自己做得如何。

更重要的是,大多数双重标准的人是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双重标准的,因为他们总是把自己所有的要求合理化,允许自己有特权。

如果他们可以及时认识到自己的双重标准,并且去进行一些修正,大霸道就会变成小任性,让婚姻朝更良性的方向发展。

那么,如何确定自己身上有没有出现双重标准的情况呢?最好的判别方式就是做“角色互换”的游戏,让伴侣来扮演自己,自己去扮演伴侣,然后彼此用对方的身份来相互聊天。

如果伴侣用你的口吻去要求你做一些事情,你觉得完全可以,那么就没有双重标准的情况;

如果你觉得很多要求都令你不舒服,甚至你会不由自主地开始辩解,那么在你身上就存在着双重标准的情况。

双重标准是婚姻的大敌,因为它会给伴侣一种不平等的感觉,长期生活在这样的感觉中,每个人都会觉得压抑,甚至对生活与婚姻充满怀疑。

毕竟,只有两个人都舒服,才能天长地久。

婚姻毕竟是一场长久的合作,不光看你们关系好的时候他如何爱你,更要看你们关系出问题时是如何一起克服矛盾、并肩合作的,只有在理智合作的双赢关系里,婚姻才会越来越好,你们才会获益越来越多。

婚姻需要尊重和互爱,请守好你们爱的边界,不要轻易向雷区试探。

想要避免这一雷区,除了沟通外,理性面对也非常重要。点击阅读原文,让自己找到那些“不理性”杂音的来源,进而能够克服它。

小婚家还为你准备了更多好文章哦,点点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