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公認天下第一駢文,哪一篇?

按時123456


公認的天下第一駢文?

還真沒有!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古往今來,令人歎服的駢文確實有,但是要說穩居第一,完全公認的沒有!

你現在去網上搜“第一駢文”,一般來說會跳出來的就是王勃的《滕王閣序》了。

有人說《滕王閣序》是千古第一駢文。還列舉了很多條理由,說得有條有理。

那麼《滕王閣序》寫得好不好?好,這自然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它真的能當得起千古第一的名頭嗎?不可能的。

前段時間我聽到一個理論是說:因為高中課本里面只有這一篇駢文,所以自然很多人就覺得這篇駢文就差不多是第一了。

先不說中學課本里面是不是隻有一篇駢文(不說別的,《陋室銘》就是一駢文。其它的,我也懶得舉例了。)但說這個理論的合理性,我不得不承認這是很合理的。眼界決定了一個人對於事物的判斷。

千古以來,優秀的駢文不知凡幾。

不說其他,光庾信《哀江南賦》和夏完惇的《大哀賦》就有駢賦雙峰的美稱。

說到這裡,再補充一句啊。駢文的形式是通篇偶句,多為四六參差,而駢賦,則是在這個基礎上還要加一個押韻的原則。所以駢賦一定是駢文,駢文不一定是駢賦。

這裡我列舉幾個寫得好的駢文吧。

首先說《滕王閣序》。

王勃的筆力強大,對於南昌的人文歷史信手拈來,自然風光描繪得美輪美奐,抒情亦是極佳。“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關山難越,誰悲之路之人”等等名句膾炙人口。自然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庾信的《哀江南賦》也是一片不得了的駢文,傷悼梁朝滅亡和哀嘆個人身世,以其獨特格局,陳述梁朝的成敗興亡、梁朝腐朽無能,侯景之亂和江陵之禍的前因後果。更有著“賦史”的美譽,恢宏龐大的佈局,精緻細膩的敘事和議論。後來的《大哀賦》,說實話,更像是仿製之作。

除了這些駢文還有優秀的駢文嗎?有。

庾信的《枯樹賦》。以殷仲文的故事為引,以樹作為敘述中心,用一種獨特的形式表述“樹猶如此,人何以堪”的微妙情節。一句話,寫得漂亮。

江淹的《恨賦》。

通篇一個“恨”字,在江淹的筆下有著無窮無盡地變化之勢。“自古皆有死,莫不飲恨而吞聲”更是堪稱千古絕響的一大感慨。

除此之外還有嗎?有!我不多說,說一個我個人喜歡的。

唐伯虎《金粉福地賦》。這一篇賦說實話開始的時候只能說是綺麗有餘而意不足,工巧之盛而味不深。但是他最後一節寫美人的那一段,各種技法的巧妙搭配,從神態、動作、外貌等方面的逐步雕刻,一點一點地把女子寫活了。至於內容我就不發了。有興趣的話可以自己去看看。

如果喜歡駢文的話,可以自己去多看一些六朝的駢文(六朝駢文的風骨,唐宋駢文的技巧。喜歡看的看看就好了,想寫的話,多多琢磨琢磨唐宋的駢文會有收穫)。雖然說唐是的古文運動對於駢文創作的趨勢有一定的衝擊。但是駢文格式的優美還是讓它經久不衰,一直延續到清末(其實現代也有不少寫駢文的好手,這裡我就不說了,省得打廣告)。


易362330


每每說起“天下第一”這四個字,總能腦補出金庸先生筆下的武林盟主的形象。

“第一”都極容易引起爭議,更別說“公認”了。

網上很多說法是《滕王閣序》是天下第一的駢文。其實,這也是各有各看法。不如說,它是千古駢文中的名篇。

先說說什麼是駢文

駢文是一種跟散文相對而言的文體。這種文體,在句法上講求對偶,聲律上講求平仄的配合,此外,還講究用典故,比喻等等技巧,後來甚至每句的字數都有一定的講究,所謂“駢四麗六”。它的特色主要在於講究辭藻的聲律。


它的發展也有一定的過程。秦漢時期,散文開始出現辭賦化,如李斯的《諫逐客書》,排比鋪陳,富有文采,就是一篇駢文趨向的的散文,後人李兆洛在他的《駢體文鈔》中,稱它為“駢體初祖”。

到了魏晉這種趨勢就更明顯,這是因為駢體文字在應用文方面,可以加強文章的辭藻華麗和章節的和諧,用在其他抒情散文上面,就顯得非常有詩意,比一般的散文更能吸引和感染讀者。

到了東晉、齊梁時代,由於當時作家過的多是豪華奢侈的生活,他們的作品反映生活面很窄,也沒有什麼高尚的理想,因而只能在追求辭藻華麗和堆砌典故以及聲律上下功夫,而駢文這種句子整齊、音韻鏗鏘,講對仗,講典故的文體。正適合他們的要求,於是駢文在齊梁時期就迅速發展起來。

到了南北朝,主要的駢文作家有鮑照、江淹、吳均等人,所寫的駢文各具特色。


再說說《滕王閣序》為什麼能成為千古駢文名篇

滕王閣為唐李淵之子李元嬰封滕王后,任洪州都督時所建。

此文是王勃在上元二年(675年)春天赴交趾看望父親王福疇(時任交趾令),途經洪州時所作。

用駢文體,通篇詞采絢麗,對仗工巧,聲調和諧,氣勢奔放,沒有刻意的堆砌鋪排之病,且易於記誦。即寫出了祖國山河之美,也抒發了心懷壯志而不遇於時的感慨,引起了當時讀者的共鳴。

因此,在網上,才會有,多數答案說此文為天下第一的說法。


我是冰娉


不曉得天下第一駢文是哪一篇,清代的吳師機寫過一本《理瀹駢文》的中醫書,全書是駢文體(不太懂),是外治法的中醫書,按他的自序中說,治病效果好,還十分安全。感覺製作挺麻煩的,現代應該很少有人還在用外治法治病了。好東西可惜後繼無人啊!


謙無損


李商隱。李商隱的駢文基本收入《樊南文集》,在中國文學史上,李商隱的駢文藝術公認是獨一無二的至高水平,現代歷史學家范文瀾曾認為:“即使唐代的駢文文獻全部丟失,只要李商隱的《樊南文集》還在,就不可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