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馬超投降蜀漢後再無戰功?

曉妹世界觀




歷史上馬超起初不是投降劉備,而是作為客將依附於劉備;在依附劉備後依然發揮了很大作用,後來隨著形勢發展與劉備逐漸形成了君臣關係;但是僅僅七年後就病逝了,沒有機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馬超曾經為了個人功業和維護自己一方獨立諸侯的地位,不顧父兄子侄的死活,於公元211年在關中發動反對曹操的叛亂,並且在公元212年奪取涼州、攻打冀城時殺害了寧死不屈的閻溫,縱容張魯手下大將楊昂殺害已經投降的涼州刺史韋康。這些不忠不孝、背信棄義的行為使得馬超聲譽掃地,並招致嚴重後果。

馬超身在許都的父兄子侄由此全被曹操殺害,而且還遭遇原韋康手下楊阜、尹奉等一批將領的憤恨、算計和突然反叛,自己身在冀城的母親及子女、親屬也被尹奉等人屠滅。在夏侯淵率軍夾擊下,馬超最終失去涼州,被迫於公元213年底投靠漢中張魯。而張魯算是比較大度的,對馬超不錯,不僅打算把女兒嫁給馬超,還派遣軍隊由馬超統領攻打祁山。公元215年春,張郃率大軍救援祁山堡,馬超撤軍回漢中,後來張魯部將欲陷害馬超。馬超見勢不妙,連自己身在漢中的小妾董氏、兒子馬秋都顧不上,逃往氐中,在諸葛亮引薦下於公元215年夏天投奔了正在攻打成都的劉備。而其兒子馬秋後來被曹操交給張魯殺掉。


當劉璋看見馬超帶著大批“西涼鐵騎”進入成都後,不到十天就趕緊舉城投降了劉備。這些騎兵實際上是劉備的兵,提前在晚上於城外交給馬超,白天假裝成戰力強悍的西涼鐵騎,由馬超帶入成都城下,以嚇唬劉璋。奪取益州後,劉備隨即遷升馬超為平西將軍,並讓他督臨沮。

公元217年十月,馬超參與漢中之戰,於下辨策動雷定所部氐族一萬多人投靠劉備,增強了劉備的力量。次年正月份,由於統領兵力較少,馬超與張飛沒有直接去救援被曹洪、曹休虎豹騎圍困的吳蘭、雷銅,而是採取圍魏救趙的方式,假裝攻打武都、陰平,以吸引曹軍分兵,卻被曹休識破。結果吳蘭、雷銅被曹洪、曹休所擊敗。三月份,面對曹操親率大軍,馬超、張飛只好退走。



當劉備於公元219年五月奪取漢中後,以馬超為首的120多名官員聯名上疏漢獻帝,勸劉備進位漢中王。劉備稱王后,遷升馬超為左將軍,假節。馬超與關羽、張飛、黃忠同列。

公元220年,馬超舉報了私下拉攏他、並對劉備口出怨言、有造反嫌疑的彭羕,導致彭羕被殺。

自從公元213年底歸附張魯起,馬超就開始了反思,對自己此前的行為造成家族二百餘口被曹魏屠滅深為痛苦、內疚,精神倍受摧殘,曾為此吐血;歸附劉備後,劉備雖然不錯,是個仁義之人,但劉備手下一幫人對他懷有異樣看法,這讓馬超深感憂懼。

【其小婦弟種留三輔,及超敗,種先入漢中。正旦,種上壽於超,超搥胸吐血曰:「闔門百口,一旦同命,今二人相賀邪?」】

公元221年四月劉備稱帝,繼承漢祚,封馬超為驃騎將軍,領涼州牧,進封斄鄉侯。

公元222年十二月份,馬超鬱鬱而終,年僅47歲。臨終前,上疏身在白帝城的劉備,把從弟馬岱託付給劉備。

【臨沒上疏曰:“臣門宗二百餘口,為孟德所誅略盡,惟有從弟岱,當為微宗血食之繼,深託陛下,餘無復言。】

公元260年,馬超被蜀漢追封為“威侯”。

馬超是漢末三國時代的名將,武力過人,驍勇善戰,在戰術上很有謀略,曾風雲一時。公元211年七月份潼關之戰時,馬超提出在渭水之北拒阻曹軍、使得曹軍無法渡過黃河而迫其撤軍的方案,可惜沒被聯軍統帥韓遂採納。曹操對此很後怕,道:“馬兒不死,吾無葬地也”;此後馬超率領關西鐵騎,於八月份趁曹軍於蒲阪西渡黃河時,半渡而擊,大破曹軍。馬超甚至差點活捉曹操,幸虧許褚拼死保護,曹操才得以脫險。



關西聯軍隨後於公元211年底在渭南之戰中被曹操大軍擊敗,馬超退往涼州,佔據上邽,與漢中張魯聯盟,攻克冀城,大批氐族、羌族人響應,馬超隨即於公元212年夏天控制了整個涼州。夏侯淵、張郃兩年之內不敢染指涼州。

依附劉備後,馬超在劉備奪取成都、漢中的戰鬥中都發揮了較大作用;此後馬超在夷陵之戰前很快病逝,沒有機會再立戰功。

馬超後期幸虧是遇到了劉備,既發揮了一些較大作用,也得到了重用,還得以善終。如果遇到的是孫權、曹操,早就被砍掉了。


紅色星河


馬超是蜀漢五虎將之一,在歸降劉備後,馬超的官位始終很高:從平西將軍到左將軍假節,再到驃騎將軍,不過有個問題,就是馬超歸降劉備後官位很高,戰績卻很一般,也就衍生出馬超不得重用的說法,這裡就試說一下馬超為什麼歸降劉備後沒什麼戰功。



馬超在《三國演義》裡被稱為“錦馬超”,書中寫到馬超時是這樣描述的:“又見馬超生得面如傅粉,唇若抹珠,腰細膀寬,聲雄力猛,白袍銀鎧。”是個大帥哥的形象,民間很多文學作品都將馬超和呂布相提並論,有“金呂布,銀馬超”的俗語。

馬超最出彩的地方就是跟曹操對戰的時刻,《三國演義》裡馬超在潼關連續擊敗曹營諸多將領,還將曹操殺的割須棄袍,渭水射得曹操奪船避箭,兩次殺的曹操差點喪命,還有許褚裸衣戰馬超的經典橋段,在正史中是馬超曾意圖突襲曹操,看見曹操麾下大將許諸在旁邊,所以放棄了這個想法,也就是馬超和許諸沒打起來,不過曹操差點被馬超射死卻是真的,曹操從潼關北渡時,馬超帶軍突然殺到,用箭射曹操,幸虧許褚一手撐杆,一手用馬鞍擋箭,在許褚拼死護衛下,曹操才得以逃脫。


馬超讓人詬病的地方就是不顧父親馬騰和家族的死活,決意起兵造反,還跟韓遂提議“讓他放棄自己的兒子,我放棄自己的父親,我們兩做父子的話”,曹操在潼關之戰幾乎死於戰場,後來用了離間計破了關中聯軍,藉此機會將西北軍閥幾乎一網打盡,獲得大勝,此戰後馬騰全家被曹操殺死,等於是馬超間接害死了家人。

因此很多人覺得馬超不得重用是因為他這坑爹的行為,落了個不忠不孝的名聲,所以劉備不信任他,對他不敢重用,這個說法有一定道理,不過事實上馬超在初期是受到劉備重用的,不能說劉備不信任他,至於馬超為什麼後來沒什麼戰功,這可能跟他的身體有很大的關係。


劉備聽說馬超要來歸降的時候,是很開心的,說了句:“益州可以拿下了。”當時劉備正在攻打成都,馬超歸降後,劉備就分了一支軍隊給他,讓馬超率兵合圍成都,如果說劉備不信任馬超,這馬超才來就讓他帶隊伍,這有點說不過去了,劉備的眼光是很準的,當馬超帶兵屯在成都城外時,城裡的軍民聽說馬超來了,都驚恐的很,很快軍心渙散,劉璋一看這還有什麼好打的,就開城投降了,這馬超歸降劉備還沒一個月時間,就為劉備立了這麼一個大功,劉備平定西川后,升馬超為平西將軍。

建安二十七年(217年),劉備和曹操爭霸漢中,馬超和張飛等將領被派到下辯,馬超利用自己的影響力,策動氐族雷定七部萬餘人來幫助劉備,為劉備軍貢獻了不小軍事力量,不過馬超在漢中之戰中的表現並不出色,到漢中攻佔後,被派到北方戍邊,只不過結合馬超歸降劉備七年就病逝,還有馬超在歸降之前吐血的情況,很可能是馬超的身體已經不允許他被重用了。


在馬超歸降劉備之前,也就是建安二十年(215年)正月的時候,馬超的小舅子來給他拜年,馬超跟他嘮嗑說到家族被殺的時候,發生了“捶胸吐血”的事情,這馬超傷心之下捶胸居然捶的吐血,雖然說馬超武功高強,但也不至於把自己打的吐血,可見這時候馬超心情有多鬱悶,連帶著身體出了問題。

從彭羕這件事上看,馬超對劉備還是很忠心的,不過馬超在劉備那裡是“常懷危懼”,這種心情對他的身體也很不好,很可能馬超因此身體一直不大好,這身體出了毛病,劉備就只能讓馬超以他的威望守著西北,順便讓他調理調理身體。


馬超在臨死前,上書給劉備讓他照顧從弟馬岱,可見馬超和劉備的關係是很好的,從這點看並非劉備不信任馬超、不重用馬超,如果劉備不看重馬超,馬超也不會在劉備打了敗戰正窩心的時候上書,而且劉備還有心思收,從馬岱的際遇來看,劉備是將馬超的囑託放在心上的。

綜合來看,我認為是馬超的身體出了問題,才沒有受到“重用”,並非是劉備不信任馬超。


歷史紅塵


馬超是三國演義中著名的蜀漢五虎上將之一,在正史中也是蜀漢政權的名將,在《三國志▪蜀書》中僅次於《諸葛亮列傳》之後就《關張馬黃趙列傳》。由此可見馬超等人在蜀漢政權的地位,同時馬超排在關羽和張飛這兩個劉備的嫡系之後,也足見馬超的個人在蜀漢劉備時期的武將之中的地位。但是馬超個人的事蹟卻大多表現的是投靠劉備之前勇武,在公元215年投靠劉備之後,雖不能說毫無功勳,但與之前相比的確沉寂了許多。

馬超早年的經歷

馬超是東漢名將馬援之後,家族世代居住在關中、西涼。父親馬騰是東漢末年西北地區割據一方的軍閥。年輕的馬超就很有名氣,史書稱其“少有健名”,很早就隨同父親馬騰在西北地區與其他軍閥相互攻殺。

  • 公元196年,二十歲的馬超參與父親馬騰與韓遂之間的混戰;

  • 公元202年,率兵萬餘進入關中與鍾會的父親鍾繇一起擊潰袁紹之子袁尚派往關中劫掠的部隊,此戰之後,曹操就非常想將馬超收為己用,但是馬超屢次拒絕曹操的任命。

  • 公元208年,一直想延攬馬超的曹操終於妥協,他將馬超的父親和兩個弟弟召入朝廷任職,同意馬超留守涼州,並接管馬騰的部隊。這一年馬超受封偏將軍、都亭侯。

  • 公元211年,曹操開始進軍關中,著手解決西北問題。雖然曹操打著進攻漢中的旗號,但是留守涼州的馬超與西北的軍閥韓遂等人疑懼不已,於是馬超不顧父親和弟弟在曹操手中為質的問題,聯合韓遂等關西軍閥共十部人馬十萬餘人一起反叛曹操。

  • 從公元211年三月到九月,曹操與馬超韓遂大軍在潼關大戰半年,馬超雖然武勇過人,但是逐漸被曹操佔據優勢,眼見十部關西軍閥內部失和,無力再戰,馬超只好遣使求和,曹操雖然有心徹底解決馬超,但是切縫後方不穩只能撤軍。潼關之戰雖然馬超等人失敗,但是馬超的武勇和狡詐讓曹操非常忌憚。

  • 第二年,馬超捲土重來,利用自己在西涼的威名,迅速奪取了隴上諸郡,並且圍攻涼州。這一年5月,曹操將馬超在鄴城的族人二百餘口全部處死。8月馬超攻佔涼州,佔據翼城。曹操西線的最高將領夏侯淵只得退回長安,兩年時間不敢西進。馬超得以割據涼州長達兩年。

  • 公元213年,因為攻佔涼州之後殺掉了投降的韋康,導致韋康舊部不滿,他們聯合設計欺騙馬超,先是一部分人起兵反叛,另一部分人勸說馬超離開大本營翼城去平叛,馬超率軍走後,立刻控制翼城一併反叛。腹背受敵、進退失據的馬超雖然依舊悍勇,在正史記載中,領頭反叛楊阜兄弟親戚一共七人圍攻馬超,都被馬超殺死。但是已經失去根基的馬超只得投奔漢中的張魯。

  • 公元214年投奔張魯的馬超一度受到張魯的重用,成為漢中割據政權的二號人物,但是很快張魯就冷落了馬超,同時馬超也發現張魯根本沒有對抗曹操的意思。於是馬超把目光投降了正在奪取益州的劉備。

這就是馬超在投靠劉備之前主要經歷,且不論反叛曹操的動機和做法,他在與曹操的作戰中的表現的確讓曹操非常忌憚。曹操本人甚至親口說出“馬兒不死,吾無葬地也”。

投靠劉備後的作為

相較投靠劉備之前的表現,公元215年之後,馬超在蜀漢政權只出戰過兩次,主要的事蹟也就三件,逐步變成了蜀漢政權位高權不重的“擺設”,說好聽點就是“戰略威懾性武器”。

  • 公元215年,剛剛投靠劉備的馬超參與圍攻成都之戰,馬超的到來令益州劉璋非常驚恐,因為馬超的為名在西北一帶非常之大,西南的益州也不無影響。不到十天,成都軍民崩潰,劉璋投降。

  • 此後的公元217年,曹操與劉備爭奪漢中的戰爭爆發,馬超獲得了人生中最後一次出戰的機會,雖然馬超利用自己的在羌人和氐人中的威望,策動了一些少數民族響應劉備,但是馬超在實際的戰場上表現不佳,與張飛一起在公元218年被曹洪、曹休擊敗。

  • 雖然馬超、張飛一路被擊敗,但是總體戰局還是劉備獲勝,曹操無奈退兵,劉備佔據漢中。此時馬超領銜率領一百二十餘名蜀漢官員聯名“勸進”。劉備在當年自稱“漢中王”,馬超升任左將軍,在公元221年,劉備稱帝之後,馬超再次升任驃騎將軍。第二年,馬超病逝。

由此可見,馬超在投靠劉備之後,除了成都之戰,的確沒有什麼亮眼之處,而且馬超也表現出與以往非常不同的精神狀態,整個人變得謹慎小心,心懷畏懼。在蜀漢政權的七年間,始終低調,毫無縱橫天下大半生的梟雄氣概。

為何馬超變了

馬超在蜀漢之後沒有亮眼的功勳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

  • 投靠劉備之後的馬超已經變成了“沒牙的老虎”。這裡不是說馬超個人的武勇下降了,而是他已經無兵無權,寄人籬下,只能聽命於劉備了。馬超投靠劉備之後參加成都之戰所率的兵馬實際是劉備給他的,馬超本人自己的部隊已經沒有了,曾經跟隨馬超叱吒風雲的關西兵已經基本沒有了。其次馬超在蜀漢的任職根本沒有實際權力,無論是督臨沮還是領涼州牧,這些地盤都不是劉備所有,因此也就是空頭支票一張,而反觀蜀漢的其他將領,關羽在荊州、張飛在巴西、魏延在漢中,只有馬超、黃忠和趙雲沒有實際領地,考慮到黃忠的年紀和趙雲護衛中軍的職責,才四十多歲的馬超無兵無權,顯然有些被冷落了。

  • 馬超背叛父親的行為的確讓他名譽掃地:馬超反叛曹操時,他的父親馬騰和兩個弟弟在內的兩百多位親屬都在曹操的大本營鄴城。而馬超在反叛是絲毫沒有顧忌自己的父親和親人,直接導致全家兩百多人被曹操處死,而馬超卻仍在與曹操爭奪關中,這種不顧親情的做法的確讓馬超失分不少。這也導致馬超在西涼和天下群雄中的聲譽掃地,他投奔張魯,張魯本來打算重用馬超,但是張魯的手下勸說道:“一個不愛自己親人的人,難道還會愛別人”。這句話就彷彿為此後的馬超下了評語,馬超再難獲得別人的信任和重用,劉備接納馬超實屬權宜之計,真正取得漢中蜀漢政權基本穩定之後,馬超立即被打入“冷宮”。

  • 連續失去親人也讓馬超倍受打擊:在潼關之戰時,包括父親和弟弟在內的二百多親人全部被殺;在翼城之戰中,馬超的妻子和兒子又被叛軍殺死;投靠劉備時,自己的庶妻和庶子又被曹操俘獲,妻子被曹操賜給張魯手下,兒子馬秋被曹操交給張魯,張魯還親手殺死馬超之子馬秋。親人的接亂失去對馬超的打擊不可能不大,尤其是在馬超陷入無兵無權的孤獨境地之後,他肯定倍加受到心理折磨,因此導致他在後期異常低調,全無梟雄氣概。


圍爐品茗人


沒參加過什麼大仗,鬱鬱而終馬超是一個很可悲的人物.到了劉備手下 並沒有得到重用. 劉備只是封了馬超一個 有名無實的將軍, 卻不給他帶兵. 最後馬超鬱悶而死.首先,在當時馬超的官職比劉備要大(按照漢獻帝的官職制度). 其次,馬超在西北很有聲望和地位.並且,能力與功勳也非常顯著.所以劉備對馬超是很有戒心的,擔心馬超與西北的少數民族 凝結起來 自己單幹. 所以馬超歸順劉備之後,劉備把馬超關在一套宅子裡 不放他出來,更不能給他帶兵打仗的機會.劉備進位漢中王,封馬超為“平西將軍”,主要是考慮馬超神勇,羌胡敬為“天神”,事實反映這種考慮是成功的,馬超鎮守蜀漢西部邊關,羌胡少數民族沒有發生大的叛亂,而當時蜀漢的主要戰爭是發生在與曹魏、孫吳之間,馬超很少有表現的機會,無法在沙場上一顯“神勇”。 再次,馬超的天壽很短,四十七歲就病卒了(載於陳壽《三國志.蜀書》)。一個人成就功業,生存的時間很關鍵,“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英年早逝不僅是郭嘉、周瑜的悲劇,也是馬超無法再展宏圖偉業的宿命。


小超164724499


因為馬超屢次公然抗曹,一氣之下曹操殺光馬超族人二百餘口,《後漢書》記載“誅衛尉馬騰,夷三族”,於是馬超要與曹操死磕到底,為族人報仇,從公元212年到去世,馬超所有活動軌跡只為兩個字:報仇。所以誰與曹操為敵,他就投靠誰,當時涼州造反,馬超兵敗之餘又失去了根據地,先是投靠了張魯,兩人喝酒拉呱感情好,馬超一說到借兵打回涼州去,張魯態度就曖昧了,於是馬超重新尋找,既是曹操死對頭,又有實力與曹操對抗的人物,於是劉備出現了。

圖為平順縣藏兵洞遺址,當年馬超反抗曹操圍剿所修。

公元215年,當時劉備正在圍攻成都,久攻不下,馬超前來投奔劉備,二話不說,就把成都打下來了,給劉備獻了一份大禮,這一年馬超39歲,正式來到劉備軍中,成為手下將領,封平西將軍。馬超那時只為報仇,等了2年機會終於來了,公元217年劉備與曹操爭漢中,馬超作為先遣部隊攻打武都,為主力部隊攻打漢中作策應,可是在武都的曹洪曹休準備充分,馬超、張飛再英勇也戰敗。

圖為馬公祠。

雖然武都沒拿下,但第二年劉備率領的主力部隊一舉拿下漢中,隨即蕩平漢中全境,馬超也參與了其中,所以馬超在奪取漢中的過程中,是立有功勳的,另外眾人又聯名上了《漢中王勸進表》,勸劉備進漢中王,而聯名的名單由11位領銜者和100多位官員組成,而勸進表排在第一位的就是馬超,連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人都在他後面,這個勸進表內容和名單在《三國志》有詳細記載,馬超進位漢中王后,升馬超為左將軍,如果馬超這次沒有功勳,怎麼可能勸進表名列第一,怎麼會封為左將軍。

圖為勉縣的馬超墓。

前面說了,馬超投靠劉備就是為了找曹操報仇,可是曹操在劉備當了漢中王6個月後就死了,仇人死了,馬超失去了奮鬥的動力,再未出現在戰場上了,這過程中蜀漢發生了一場大規模戰爭,就是公元221年詭異的夷陵之戰,但劉備是自己出徵,魏延、趙雲都沒帶,馬超當時鎮守漢中防備北方曹魏,更沒有立功勳的機會了,話又說回來,這時馬超已經拜將封侯,再來點功勳劉備都不知道賞點啥了,1年後馬超病逝,年僅47歲。


圖文繪歷史


題主這就亂說了,馬超在投奔劉備後雖然只有短短七年時間,但至少立下三大功勞,在蜀漢陣營中罕有武將能有如此建樹。怎麼能說再無功勳?

一、逼降劉璋


建安十九年,在張魯處鬱郁不得志的馬超決定投降劉備,剛剛投降就給劉備送來一個大禮——成都。此時劉備雖已圍困劉璋多時,但是成都城內尚有三萬精兵,糧草可支用一年。城中軍民鬥志高昂,劉備一時之間也難以攻下。但聽說馬超歸降,劉備當即表示欣慰,認定益州可得。而馬超一到,劉備便分兵令其駐紮城北。城中聽說馬超來了,攝於其威名,軍心大潰,不出十日,劉璋出城投降。《三國志•馬超傳》記載:先主遣人迎超,超將兵徑到城下。城中震怖,璋即稽首,【典略曰:備聞超至,喜曰:"我得益州矣。"乃使人止超,而潛以兵資之。超到,令引軍屯城北,超至未一旬而成都潰。】這是明確了馬超與劉璋投降有著直接的因果關係。馬超是壓垮劉璋的最後一根稻草,所以說,取成都,馬超在劉備陣營中堪稱首功。

二、漢中之戰


劉備得益州不久,漢中張魯投降曹操,曹操得隴望蜀,派張郃進犯益州。劉備命張飛在巴西打退張郃後,與曹操展開了為爭奪漢中長達兩年之久的漢中之戰。此戰,雙方精銳盡出,曹操親率大軍至前線督戰。因為原本兵就少,還有關羽駐紮在荊州的很大一部分軍隊,劉備在兵力上討不到半點便宜,甚至可以說是處於很大劣勢。益州已經是男子都上陣打仗,女子都押運糧草,全民皆兵了。而馬超此時就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因為長期在西涼經營,馬超在西北羌族、氐族中有頗高威望,依靠這層關係,馬超勸服氐雷定七部萬餘人策應劉備,這對劉備而言絕對是雪中送炭。不僅如此,馬超自己在漢中之戰也破費辛勞。他與張飛、吳蘭、雷同等人從下辯到沮水,從建安二十二年十月到建安二十三年三月,五個月時間將曹軍先鋒牢牢牽制,到曹操主力抵達戰場才退回,給劉備爭取了很多時間。

三、領銜勸進漢中王


建安二十四年,漢中全境被劉備奪得,群臣上表勸劉備進位漢中王。此時,馬超的重要性再次顯現。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勸進表是由馬超領銜而不是長期跟隨劉備的諸葛亮、張飛等人。其實,此重任非馬超莫屬。因為勸進一事,一定要有身份地位的人領銜才能壓得住場面,對外說也顯得“名正言順”。什麼人才算有身份地位?劉備自己封的那些大小官員肯定不算。只有真正獲得過漢朝朝廷封賜爵位的人才有資格。劉備陣營獲得過漢獻帝親封官職並有爵位的僅有三人,劉備自己的左將軍、宜城亭侯;關羽的偏將軍、漢壽亭侯;馬超的偏將軍、都亭侯(此外如張飛的新城亭侯、黃忠的關內侯等都是劉備自己封的)。劉備自己進位,肯定不能自己勸自己。讓關羽領銜不是不可以,但他遠在荊州並肩負重任不能擅離,如果領銜之人不能在儀式上親自到場也很滑稽。所以,馬超就當仁不讓了。加上馬超世代纓勳,是東漢開國名將伏波將軍馬援之後,又有曾經雄踞一方的父親馬騰,自己還在潼關痛擊曹操,這樣的威名,確實不辱沒了劉備這場進位儀式。這雖然不是戰功,但確實是政治上的大功一件。畢竟曹操已經是魏王,劉備總不能一直頂著個亭侯的小爵位還妄圖跟曹操並駕齊驅吧。


除了以上三件大功,馬超在劉備進位漢中王后任左將軍,與前將軍關羽、右將軍張飛、後將軍黃忠併為最高級武將。劉備稱帝后關羽黃忠已死,馬超更是以驃騎將軍的身份成為武將之首(漢制,武將最高為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蜀漢大將軍空缺,張飛為車騎將軍還在驃騎將軍之後)。雖然沒有再馳騁沙場,但因其與西涼羌氐的熟悉,由他鎮守後方,確保蜀漢不會被這些少數民族侵擾,也是人盡其才。只是可惜因為身體不好,章武二年就英年早逝。

因此,馬超憑藉自己的威名、戰功,和對西北的熟悉,在歸順劉備後依然是屢建功勳,絕不是題主說的那樣。


伊耆角木


兩漢以孝治天下,與演義中不同的是,馬超並非是其父馬騰無故遭誅後才在涼州叛亂的。相反,他是不顧自己老父宗族的安危,先發動了兵變,所以,涼州士人多以為恥,罵其為“背父之賊”~涼州豪傑,不恥馬超為人的,多了...而馬超雖以勇武聞名,且得羌人之心,但其“背父之惡行”已為涼州群雄所不容。他也正是在涼州豪傑們群起而攻之下,被徹底的逐出了涼州,投了張魯。事見《三囯志-魏書.楊阜傳》~

劉備是什麼人?那是以仁義為標榜的,義士中的標杆!曹操徵荊州,劉備自樊城南撤時,十餘萬軍民相隨,以至行動緩慢。諸葛亮等勸劉備,宜輕兵先走,取江夏軍資...劉備以不忍棄民眾而拒之,甘冒風險,緩緩而行,終為曹軍輕騎追破~

而徐庶因以老母失陷於曹軍中,身向劉備辭行曰:“~請從此別”。劉備揮淚相送,決不強留徐庶。何也?就因為大義二字,豈能令人棄老母而從之?

如此一個標榜大義之人,得到驍勇無雙卻又是身負“背父”之惡名的馬超,恰如拿了塊燙手的山芋~

扔了,真是美食,捨不得!殺了,又逢大爭之世,廣收英雄之時,豈能殺之?重用,真不能重用,因為馬超確實是背父,嚴重違背了東漢時士大夫們的道德標準!所以,只能給予馬超厚祿高官而不授重兵實權。馬超,就註定要鬱鬱而終,英年早逝了~

三囯時,別說以仁義自詡的劉備了,就連曹操,也是推崇這個“以孝為先”的大義的。

曹操初得兗州時,任命一個叫畢諶的人,為州別駕。張邈舉州叛迎呂布,並劫持了畢諶的母弟妻子。曹操對畢諶說:“卿老母在彼,可去相投也。”畢諶以首頓地,示以決無二心,曹操感動,為之流涕。然而不久後,畢諶就偷逃去投了呂布。

及曹軍擒殺呂布,生俘畢諶。眾人皆為畢諶而憂,曹操說:“人孝於其親者,豈不亦忠於君乎?吾所求也。”​於是赦免畢諶,還讓其當了魯相之職。


風去了無痕D


我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原因來看。

一 蜀漢的主政核心是“荊州集團”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章武元年夏四月,大赦,改年。以諸葛亮為丞相,許靖為司徒。

劉備早年是屢戰屢敗,直到在荊州請到了徐元直,而後“三顧茅廬”請到了曠世奇才諸葛亮,到這裡,劉備才算是真的有底氣逐鹿中原。

劉表去世,緊接著赤壁之戰,荊州幾經易手,最終到了劉備集團手裡,這是真正屬於劉備集團的第一塊屬地,在此期間,招納荊州才俊,比如馬謖,馬良。招收荊州壯士,操練壯大自己的軍事力量。

時機成熟後,北上取益州,用的是“荊州”之智,“荊州”之兵,“荊州”之糧。而在成功佔領益州後,雖然劉備接著重用蜀地人才,但是文以荊州諸葛亮為首,武以自家兄弟關張二人為首。

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在任何時代,人最信任的都是跟自己一起摸爬滾打N多年的人,馬超勇武超群,劉備愛其才,但他畢竟是半道上加入的,再怎麼樣,也無法比過以關張為首的一開始就追隨劉備打天下的人!

因此,馬超來蜀漢後,因為馬超在羌人中的威望極高,他基本上被用來鎮撫羌人部落,沒讓他參加什麼大戰。

二 下辨之戰,馬超沒抓住難得的機會

劉備佔領益州後,出兵與曹操爭奪漢中,下辨之戰就是“漢中爭奪戰”的前哨戰。

張飛和馬超當時屯兵固山(大致在今甘肅成縣),那個地方羌人眾多,劉備準備用張飛勇武以及馬超的威望,迅速的切斷曹軍後路,如果此戰略構想成功實現,馬超定能提高在劉備心中的地位。

然而天不遂人願,曹將曹休識破了蜀軍計策,奇襲蜀軍,斬蜀將吳蘭,張飛馬超敗走,自此,馬超再無機會參加大型戰役。

三 馬超薄情,且英年早逝

《三國志·蜀書·關張馬黃趙傳》:超既統眾,遂與韓遂合從,及楊秋、李堪、成宜等相結,進軍至潼關。

馬超聯合西涼軍閥韓遂討伐曹操,在潼關,一開始讓曹軍吃盡苦頭,演義中殺得曹操“割須棄袍”更是膾炙人口,但是在他英武的背後,是他家族200多人的性命,討伐曹操的背景是,他父親馬騰以及弟弟馬鐵等等一眾家族人全在曹操的監控之下,此時伐曹,不就是拿你家族幾百口人的性命不當回事嗎?

《三國志》中記載,馬超臨終前曾奏表稱“臣門宗二百餘口,為孟德所誅略盡,惟有從弟岱,當為微宗血食之繼,深託陛下,餘無復言。”整個家族就剩他和從弟馬岱,情境確實很悲涼,但是不得不說,這也是他自己“咎由自取”。

馬超薄情的另一個體現,是在他投降蜀漢之後。

《三國志·蜀書·劉彭廖李劉魏楊傳》超問羕曰:“卿才具秀拔,主公相待至重,謂卿當與孔明、孝直諸人齊足並驅,寧當外授小郡,失人本望乎?”羕曰:“老革荒悖,可複道邪!”又謂超曰:“卿為其外,我為其內,天下不足。”超羈旅歸國,常懷危懼,聞羕言大驚,默然不答。羕退,具表羕辭,於是收羕付有司。

當時有個叫彭羕的人和馬超是好友,他被貶後,去拜訪馬超,馬超就表示,他的才能足以和諸葛亮法正等人並稱,怎麼被外派到這種小地方來了;結果這個彭羕竟說劉備老糊塗了,還說如果他們二人合作,馬超主外,他自己主內,必將成一番大事。

按常理,心高氣傲的文人被貶後發發牢騷也很正常,不理他就是了,但是作為好友的馬超為了自保,竟然吧這些原話全部報了上去,彭羕自然就落得一個收監身死的下場。

《三國志》中記載“二年卒,時年四十七”。

馬超在劉備稱帝的第二年就去世了,才47歲,蜀漢後期嚴重缺人才,趙雲在垂垂老矣的時候仍隨諸葛亮北伐,但馬超早逝,這也就沒辦法了。



史海浮沉假行僧


天不遂人願,即使馬超有心也無力呀!

且看答主青史回聲解答“馬超投靠劉備後為何再無功勳”。

馬超,字孟起,乃東漢伏波將軍馬援之後,西涼馬騰之子,自幼跟隨其父征戰四方,其西涼羌族聞之皆聞風喪膽。公元208年,曹操赤壁之戰大敗,為解決西涼馬騰,曹操詐其入許昌,而殺之。遠在西涼的馬超聞其父親被殺,於是聯絡其父結拜兄弟韓遂起兵討伐曹操,一度兵臨關中長安。不料曹操使用離間計,使馬超與韓遂反目,馬超兵敗,不得不逃往漢中投靠張魯。


在張魯帳下多日,馬超無不希望能夠帶兵為父報仇。可是張魯卻把他派到了西川解救劉璋、攻打劉備。在諸葛亮的離間下,張魯認為馬超要與劉備勾結,想要召回殺之,讓馬超知曉後,大怒,於是率兵與堂弟馬岱投降了劉備,至此一直在劉備帳下效命。

那麼馬超投靠劉備後,為何從此就再無功勳?

不是馬超不想,而是天下形勢不對。

馬超投靠劉備以後,除了參加過漢中之戰後,就再也沒有出戰過。按照諸葛亮的打算,是先穩定兩川,待天下有變,就可率王師北伐中原,可是有時候形勢變化莫測,隨著關羽在荊州的被殺,荊州又轉而落入到東吳孫權手裡。為了給關羽報仇,並奪回荊州,劉備大舉興兵伐吳。


此時的馬超在幹啥?馬超並沒有隨軍出征,而是在蜀漢的西北邊境防禦羌兵。劉備夷陵之戰大敗後,形勢急轉直下。而後劉備在白帝城憂憤而死,在主少國弱的情況下,五路大軍從四面八方來襲。在諸葛亮的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招式”下,五路大軍一一敗北。

過了幾年後,諸葛亮準備興師北伐,可正當想用馬超這名虎將之時,卻聽聞他已經病逝了。可嘆一員虎將矣!

馬超一心想著能夠為父報仇,可是自己不是曹操的對手,本以為張魯能夠,可是這廝是個膽小如鼠之輩,曹操大軍一來,頃刻就開城投降了。後來跟隨劉備,漢中之戰劉備大勝,馬超由此看到了希望。不過隨著關羽被殺,劉備在夷陵之戰也大敗,馬超又將寄託給了諸葛亮,可是北伐哪是一時間就能完成的?


在這種情況下,馬超憂憤之下,得病而逝,可惜沒有趕上諸葛亮北伐。


青史回聲


馬超投降蜀漢後,發揮的最大作用就是讓劉璋害怕的出城投降。除此之外,他還跟張飛一起參加了下辯之戰,也就是建安23年。但是那一戰是曹休的成名作,馬超跟張飛敗在了一個剛出茅廬的曹休手中。而且當時劉備損失慘重,吳蘭將軍被斬殺。從那以後馬超就被劉備閒置了。


如果你翻開三國演義,你就會發現,馬超的形象是非常的光輝,錦馬超,但是當你打開三國志的時候,你發現馬超並不是你想象中的那麼神勇。

馬超對羌人來說是有很大的號召力,但是劉備他為什麼把他閒置了呢?因為劉備有陰影。馬超是一方諸侯。從資格和背景來說,蜀漢方面就屬他的資格和背景最深,西蜀跟涼州的羌一脈相連,馬超是一方諸侯。就因為這個身份被劉備閒置。

劉備最深的痛,收了呂布丟了徐州,呂布是一方諸侯,當時被曹操打敗,劉備收留他,結果呂布把徐州搶走了,從此劉備對諸侯是很忌諱的,和馬超恰恰符合這種身份。劉備對馬超是深深的猜忌,馬超也是心知肚明。

當時有一個大嘴巴彭羕人在他面前吹牛,馬上就去告密了,然後劉備就把那個人殺掉了,因為當時剛剛劉備失去了荊州,蜀漢內部不穩。劉備與其說殺了彭羕這一個軍事教官,還不如說告訴馬超,你給我穩著點。


所以馬超在成都就幹一件事情,生孩子,最後是抑鬱而死,當然後來的話,他的家族都還可以。一方諸侯最後的下場真的非常可憐,寄居人下如狗一般,每天膽戰心驚,惶惶不可終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