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 騰訊的七條命

騰訊的七條命

騰訊的七條命

來源:捕手志(ID:ibushouzhi)

近日,一篇題為《騰訊沒有夢想》的文章廣為流傳,指騰訊正喪失產品能力及創業精神,變成一家投資公司。文章傳開後,許多人都開始討論,騰訊到底有沒有夢想?


捕手志長期關注騰訊的動態,在此之前曾多次整理編輯Pony的創投歷程,如今特地向劉峻先生約稿形成此文。劉峻先生自2000年便進入互聯網行業,先後擔任過多家知名互聯網公司的高管,現投身天使投資事業,既深知大公司的優劣面,又接連投中多家優秀企業,陪伴其由小及大成長。這樣的經歷讓他能夠跳出對大公司狹義的認知侷限,多角度地觀察騰訊。


捕Sir相信這篇文章能夠給你帶來啟發,期待與你交流討論。

潘亂的《騰訊沒有夢想》寫得很有水平,但有些觀點我不太同意,譬如說騰訊沒有夢想。我覺得正好相反,一定程度上,騰訊可能是這個星球上最具夢想和雄心的公司。

可以比較一下,谷歌、亞馬遜、Facebook這幾個全球性的巨無霸,各有3、4個主業務線,而騰訊的業務幾乎全面覆蓋了這幾家巨頭,不但有社交、通訊、媒體、娛樂,還有云計算、電商、長視頻短視頻......,搜索也做過且還在做(SOSO、搜狗)。

騰訊投資據說一年就花了1000億,覆蓋的勢力範圍超出互聯網界,涵蓋了零售、影視、教育、醫療,乃至出租車、自行車、電動車。很多項目裡騰訊都有一票否決權,需要時還可以大幅增持,並且業務通常都綁定了微信登錄、支付、騰訊雲,其實和控制了也相差不遠。將來這會是一個比騰訊自身還大的影子帝國。

可以說,騰訊目前是中國的第一大社交、通訊、媒體、出版、娛樂公司,將來還有可能成為第一大金融公司,乃至第一大交通出行公司......

沒有足夠的夢想和雄心,僅僅把公司當成生意,能做到這一步?只想賺錢的話,騰訊只要往微信裡多放些廣告,收入就能暴漲,還用得著費這麼大勁?

有人說騰訊戰線太長,會陷入多元化陷阱。這話擱在3Q大戰之前能成立,但是3Q之後,騰訊在戰略上脫胎換骨、有著全球互聯網巨頭中最為理性和冷靜的管理團隊(核心決策層十幾人全老江湖),還會再犯這種低級錯誤?

只有一個解釋,就是夢想和雄心。用騰訊自己的話說,就是「鏈接一切」。

潘亂說得沒錯,騰訊確實問題很多,外人都看出來了,馬化騰看到的只會更多。但是哪家公司沒有一堆問題呢?華為夠牛了吧?但是華為現在的手機策略好像也有點兒想玩自殺的意思:連低端的榮耀系列都比小米貴一大截,為了利潤不惜給自己培養掘墓人啊。

當然,華為和騰訊之所以牛b,肯定是因為牛b之處遠多於問題。只要根子不爛主幹茁壯,枝枝葉葉的問題再多也不影響大局。我經常提醒我投資的創業者,要多學人家的優點,少看別人的問題,對騰訊這樣優秀的行業巨頭,更是寧可高估,不能低估。(更多的建議——對話劉峻:多數上市公司其實都來自中小市場 |捕手志)

先說下潘亂批評的騰訊投資策略,我覺得騰訊把投資當作公司主要業務來做非常明智,這是一種更大的跨界能力。世界上只有幾家公司同時擁有一流的運營能力和投資能力:軟銀、伯克希爾、3G資本、騰訊。騰訊將來應該會遠超過前三家,因為騰訊在投資方面有巨大的優勢,包括:

1)資金成本(年息2%,遠低於VC和PE的募資成本);


2)信息優勢(微信支付交易數據、微信指數等各種統計數據);


3)運營能力(騰訊諮詢給被投公司輸出HR,給點評、滴滴派工程師);


4)流量能力(微信九宮格是滴滴、藝龍等最大的流量來源);


5)政策遊說能力(滴滴網約車能合法主要靠騰訊GR);


6)數據能力(給被投企業輸出關係鏈數據)。

騰訊投資相當於把騰訊的產品價值再次開發了,還能把關鍵生產要素定向租賃給被投企業(業界也有戲稱創業稅),在所有會出現高集中度的行業騰訊都在嘗試這麼幹。內部市場化、外部投資化,甚至內外部同時有幾個團隊在賽馬,騰訊通過這種方式實現了全覆蓋,保證各個方向都在騰訊的雷達上。而堅持掌握關鍵生產要素這點,則確保了即便投資條款沒有規定,騰訊對被投項目依然有很強的控制力。

所謂騰訊保留半條命,其實不是半條,而是在全力修煉至少七條命,也就是前面提到的社會關鍵要素:




4)房地產(IP是精神領域的房地產,控制小說、音樂、動漫、遊戲大部分內容出版行業的版權) ;


5)水電系統(騰訊雲);


6)操作系統(小程序是手機操作系統的OTT);


7)互聯網(微信,沒錯微信本質上就是TCP/IP的OTT)。

這些要素已經成為社會經濟活動的主要要素,而騰訊則身居商業戰場的制高點。如果說有什麼企業能稍作抗衡的話,不是阿里,而是華為和小米——但也僅僅是在微信小程序全面成功之前。

腾讯的七条命

前幾年流行說「BAT」,現在變成了「AT」,用不了幾年恐怕只會剩下「T」。單從產品和商業模式而言,A和T其實不在一個級別,被微信窮追猛打的阿里實在太苦逼了。

至於騰訊的組織和團隊能力,所有與騰訊競爭的公司都是又敬又怕。

首先馬化騰作為CEO其實就是被外界低估的,大家對他最大的印象就是「業界第一產品經理」,事實上Pony厲害的地方不止於此。

圈子裡公認Pony是業界情商最高的CEO,據說在所有政府召集的會議上,Pony都是聽得最認真記得最認真的,只要參會幾乎不遲到不早退。對外發言訪談總是既得體又平實,交往謙遜客氣又放鬆,好像沒有其他CEO能做到他這樣。Pony的平和不是佛系道系,既能進取心強烈、勤奮激進、做事堅決果斷,又能縮小自己的Ego,對社會和行業有廣泛的洞察,對業務敏銳務實,對人謙和開放。

不但Pony如此,騰訊的其他高管很多也是如此,譬如Martin、Mark,業內評價他們對業務的理解和敏銳比絕大多數公司的CEO都強。並且騰訊的團隊文化也還不錯,在大公司中橫向比,算是比較少爛事的了,員工對公司的認同和口碑相對來說也比較好,願意投入和付出。

還有GR、PR、法律、資本,騰訊在這些領域的策略、執行和系統性也都有優勢。騰訊的能力是從企業內部延展到社會層面,業務的獨特優勢和組織的能力能讓騰訊接觸和影響到全面的信息、人、要素。加上國內沒有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的環境,客觀上又放大了騰訊這一優勢,譬如非常成功的大王卡策略,其實就捆綁了所有旗下產品和被投資公司產品的規模優勢,打破網絡中立,構成了在網絡流量資費層面的競爭優勢。

正如潘亂提到的,騰訊有水一般的性格,但更多是水面平靜,水下湍急,靜水深流,深不可測。武俠小說裡最厲害的高手往往是說話最少、外表最不起眼的,同樣,能夠做到Quiet Aggressive的公司才真正厲害。

潘亂說騰訊關注短期,其實深入研究過騰訊的人就會知道,騰訊是一家非常擅於做長遠考慮的公司,為此不惜犧牲短期利益,以掩蓋自己的實力和鋒芒。出於長期考慮和管理預期的角度,騰訊的遊戲、金融、廣告幾個業務在變現上都相當剋制(這在急功近利的國內商業環境中非常難得),新產品也儘量避免出現增長尖峰,以免驚動各方。

譬如金融,騰訊的策略就比阿里、京東高明:化整為零分散成幾塊(譬如理財通、微眾、微民、中金……),每一塊都做得很不錯,而且不像螞蟻金服和京東金融那樣高調集中成金控集團而惹人注目。這是非常務實而有大智慧的做法。

騰訊目前的大部分收入,其實都來自它的非主營業務,而騰訊真正的主業——微信,幾乎還沒開始變現。一旦有需要,騰訊完全可以在一個季度內把利潤提高100%,甚至更高。我在去年的一次訪談(對話劉峻:市值5-10萬億美金的超級巨頭將出現 |捕手志)中曾提到過,將來可能會出現幾家市值5-10萬億美金的公司,如果中國有一家,應該就是騰訊。

有人說騰訊市值不是跌了嗎?看看歷史,騰訊股價的下跌幾乎都是短暫的或偶然的,之後都會有更大的上漲。騰訊真正在意的,恐怕也不是股價、利潤,而是前面說的「七條命」。 只要佔據了這些關鍵的要素,再大的雄心都有實現的可能。

插個八卦,最近圈子裡紛紛傳言Martin要轉換人生賽道,跨度還很大。我覺得不奇怪,對於已經站在人生金字塔尖的Martin而言,股價再高點低點、錢再多點少點,其實已經沒有太大的差別,真正能吸引他的挑戰,應該是人生的下一座山峰。

那麼,騰訊的下一座山峰又在哪裡?

來源介紹: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捕手志”(ID:ibushouzhi),這是一家專注優秀投資人的新媒體,授權請聯繫出處。

腾讯的七条命

格上財富:在基金業協會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十年深度研究,甄選陽光私募、PE/VC、海外基金等高端理財產品,為您的資產增值保駕護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