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怎麼利用思維導圖提高學習效率?

悅雨育兒


碰巧這兩天正在看日本著名講師大巖俊之寫的《實用性閱讀指南》,我花錢買了書,花時間讀了書,收穫和體會全都告訴你,你們是不是很幸福?好吧,你們幸福我就快樂。言歸正傳。

一、如何有效地學習呢?

其實,我沒讀《實用性閱讀指南》這本書以前也不會學習,不能說是瞎學,也是事倍功半地學,上學時,頭懸樑,錐刺股地學習才考了個大專。工作以後,也常常讀書,我的微信簽名還是“花香哪有書香遠?”,可見我是多麼愛書,好不容易讀完一本書,卻似乎什麼都沒記住;或者就算記得住內容,但沒有任何後續行動,讀書停留在“讀過”。你是不是也有這種經歷?

好的讀書方法有記筆記、畫思維導圖等方式,但最重要的是~把讀書的結果變為行動。

讀書內容轉化為行動需要以下幾個步驟:

1.讀書目的要明確

2018年元旦這天,我發誓新的一年要多讀書,於是去王府井書店買來了10本書,到今天兩個月過去了,我一本都沒看完(別笑我),原因就是讀書目的不明確,要多讀書的目的太籠統,不具有操作性,也就沒有讀下去的動力。

日本著名講師大巖俊之,想創業讀《週末創業》,想致富讀《思考致富》,想考諮詢師資格證讀《考上就靠心智圖》,想提高領導力就讀《人性的弱點》,想提升銷售業績就讀《銷售的鐵則》,有目的讀書,才會專注,專注才能掌握書中內容,進而轉化為實際行動。

2、學會快速讀書的方法

(1)瀏覽和略讀

仔細閱讀前,通過瀏覽和略讀以自己所能達到的最快的速度閱讀,先對整本書的結構、內容有個大致瞭解,挑出跟閱讀目的有關的關鍵詞,其它內容一律略過,以評估這本書對你的價值,對內容進行分類,哪些是需要仔細閱讀的?哪些不需要讀的?

(2)二八定律:不要企圖全部理解。一本書不要拿來從頭讀到尾,一本書內容也符合二八定律,有用的只有20%,這20%中最重要的僅有4%,只細讀對自己有用最核心4%內容即可。

七條略讀規則:

(a)用最快的速度閱讀

(b)遇到有趣的也不要停下來

(c)讀標題、目錄、後記

(d)閱讀文章第一段

(e)閱讀每一段的第一句

(f)將每段的第一句按照邏輯關係連貫起來

(g)結尾部分放慢速度

3、學會利用遺忘曲線,提高記憶效果

去年有一天,為了應付單位下午的應知應會100問考核,中午廢寢忘食地背了好幾遍,當時全記住了,等下午考試得了57分,這和100多年前德國實驗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發現遺忘曲線基本吻合。

人類大腦約1000億個神經細胞,平常大腦不會去一直記憶信息,而是在不停地刪除信息。

從遺忘曲線清楚看到,記住信息後,20分鐘遺忘42%,1小時後遺忘50%,1天后遺忘74%,1周後遺忘77%,1月後遺忘79%。1天之內變化最大,之後變化不大。

根據這一規律,抓住反覆閱讀或複習的時間節點,過20分鐘後,重複記憶一次最有3效,其次是第二天,這樣會事半功倍,這也就是為什麼上學時,老師每每講新課前,都要先回顧昨天講過課程的道理。

4.想像自己達成目標時的樣子

想像自己達成目標時的樣子,比如努力讀書後,考上了自己心怡的學校;想像自己讀完一本書後,寫出一篇10+書評的興奮;想像讀完一本書後,做一堂分享課,迎來鮮花掌聲的滿足感……將自己帶入那份激動人心的心境中去,相當於給自己加驅動程序,提高學習的主動性。

5. 將行動細分成今天就能開始的小步驟

明確現在位置與目標間的距離,客觀分析自己的現狀,如果說目標100%,現狀是40%,如果感覺目標太遙遠,不具有可操作性,失去信心而遲遲無法實施行動。

那麼可以設定達到50%的小目標。可採用5W1H法(怎麼做?和誰做?在哪裡做?何時做完?)提出實現增加10%目標的具體行動。

將目標分解成當下就能操作的小步驟,勇敢踏出最困難的第一步~行動起來,一步步往前推進。

因為人類是一種害怕失敗,容易止步不前的生物,但行動起來的人就距離成功不遠了。

二、用什麼樣的思維導圖才深入?

1、思維導圖

是英國教育家託尼.博贊提出的,將內容以可視化的圖形表示出來,可整理思路、提高構思水平、提高記憶力。個人覺得思維導圖是很個性化的方法,根據自己的目的和喜好選擇導圖樣式。一般有以下ABC三種,也可以個性化製作。其中,按重點部分製作的思維導圖更深入,因為你在整理重點內容的過程中就會對內容進行深度思考,本身就是對內容進一步的理解記憶。思維導圖不需要遵守嚴格的規則,但建議分支上只寫單詞,這樣能發散出更多多的信息。

A按讀書目的製作思維導圖

B按總結書中章節、標題製作思維導圖

C按整理書中自己感覺重要部分製作思維導圖

2、以下是我按照閱讀目的製作的思維導圖

3. 以下是根據重點製作的思維導圖

讀書是為了摘取自己需要的信息,把自己總結的重點內容整理出來,一看到思維導圖就能找到自己認為重要的地方。下面是我根據這本書的重點製作的思維導圖。


玖朵兒


我個人就是常用思維導圖,我的用的軟件Xmind,mindxaster,根據個人工作方式來定在工作也可以運用STAR法則讓你的思路更清晰。 STAR法則 S:情景(項目背景)T:任務(負責什麼)A:行動(我做了什麼)R:結果 (什麼結果?可視化數據表達出來)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使用思維導圖的方式方法,只要在你的領域中能解決問題的就是好的效率。

思維導圖就是利用分支連接不同的關鍵詞,當你寫下第一個關鍵詞時,倒逼著大腦思考連接下一個關鍵詞。

想要提升效率其實思維導圖無非就是:總結歸納分類,思維導圖的作用是掌握整體掌握結構,而不是掌握細節。你可以把思維擴散,但是要有時間節點的明細,最終達到你預期的結果。

希望對你有幫助。現在手機軟件商城也有很多APP可以使用,但我個人覺得並不太好用,如果常年出差,沒有電腦在身邊,可以下載用,根據個人習慣選擇下載即可。


Andy咔咔


思維導圖提高學習效率的三個重要環節:一、繪製思維導圖 ,二、複述思維導圖,三、複習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的繪製,包括思維導圖心法、思維導圖技法和思維導圖中蘊含的思考力。思維導圖通過關鍵詞提煉,將重點內容呈現在了一張圖上。通過思維導圖複述可以提高記憶效果,並通過複習思維導圖來鞏固記憶效果。這次重點和大家說說後兩點,複述與複習,思維導圖的複述和複習,是提高記憶和學習效率非常重要的環節,大家一定要重視,做好這兩點效果事半功倍。


複述過程是對思維導圖的一種檢驗,當複述的很流暢,能夠迅速回憶出思維導圖的內容,說明關鍵詞提取的正確,如果在複述過程中出現了很難去回想的情況,有可能是關鍵詞提煉沒有注意到鏈接和聯想,或者是邏輯方面不夠嚴謹。


思維導圖複述方法,先概括主幹內容,再逐一回憶分支內容。

思維導圖的複習方法,要遵循遺忘曲線規律。遺忘曲線由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H.Ebbinghaus)研究發現,描述了人類大腦對新事物遺忘的規律。通過大腦對新事物遺忘的循序漸進的直觀描述,人們可以從遺忘曲線中掌握遺忘規律並加以利用,從而提升自我記憶能力。

通過觀察曲線可以看到我們遺忘的進程為先快後慢。學過的知識在一天後,剩下原來的33.7%。一週後,就只剩下原來的26.4%。隨著時間的推移,遺忘的速度逐漸減慢,遺忘的數量減少。所以及時複習很重要。一般我們的複習時間為一個小時後、一天後、一週後、一個月後、六個月後。


作者:夢歸秦淮(多平臺簽約作者,歷史碩士,知識管理達人 公眾號:恆言讀書)

乾貨 | 思考 |技能 | 2018年,一起成長。


夢歸秦淮


思維導圖只有一種,所以無所謂用什麼樣的思維導圖。最重要的是,是否能夠準確抓住重點,以及畫出這些重點之間的關係。

有效學習包括幾個層面的內容:建立明確的學習目標、找到學科的重點並理解、記憶要學習的內容並且複習、將學習的內容與實際解決問題相結合。在這幾個層面中,良好的思維導圖將會有助於“理解學科重點”和“記憶要學習的內容”。

思維導圖的優勢在於,能夠將線性的文字轉化成金字塔形的組織,並且用不同的顏色、圖案來加以強調。在繪製思維導圖的過程中,通過手眼腦的協同工作,可以加深對繪製對象的理解和記憶。

因此,使用電腦工具繪製思維導圖的劣勢也在這裡。雖然表面上來看,使用電腦繪製思維導圖更有效率,可選的圖標、顏色也更多,但是它割裂了手眼腦之間的連接,減少了對大腦的使用,也就降低了記憶的效率。

所以在學習時,使用紙和多種顏色的筆來繪製思維導圖是很重要的;在寫文章或者做 PPT 之前,用電腦繪製思維導圖來幫助理清思緒倒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思維導圖只是一個工具而已,對繪製要素的提煉,依然是需要大腦來完成的重要工作。思維導圖不會告訴你哪些信息才是重要的,以及你要學習的信息之間有哪些聯繫。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使用思維導圖學習效果很好,另一些人即使是用思維導圖來學習,質量也很差的原因。

不要迷信工具。對工具的良好運用是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要是想要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還是要從學習的共性和個人學習的特點出發。


葉猛獁的故事們


思維導圖其實是一種總結,或者是發展延伸。

比如說我們在學習英語的時候,可以把一些單詞或者是語法,進行一個樹狀的歸類,這就是總結法。


而對於一些單詞的記憶,就可以用發展延伸的方法,作為一種發散性思維的聯想。比如說我們的中心詞是動物,那麼思維導圖的外圈可以有好多種動物,每一種動物又可以延伸出它的特點顏色等等好多的詞彙。


當你讀一本書的時候。一邊讀一邊畫思維導圖。等你讀完的時候不至於讀了,後面忘了前面。當你想複述本書的內容的時候,只要拿著這張思維導圖。你就會很容易的輸出你的語言。

這是我自己畫的關於《地理學與生活》這本書的思維導圖,請大家多指教。


小童看世界親子版


用思維導圖的邏輯框架結構可以用到學習和工作的各個方面!比如:

1.看完一本書可以把書裡的框架知識點按照自己的思路從新輸出一遍,存檔便於查看覆盤。

2.在工作和學習中遇到問題的時候,可以用思維導圖的框架來梳理和發散思考,問題很容易得到有效解決。

3.在學習各種課程的時候,也可以用思維導圖來記筆記📒!課後也容易覆盤。

4.在你進行演講輸出的時候、一樣可以用思維導圖來設定框架,很多講師都是這樣來分享講課的。

總之,思維導圖的妙用很多,可以理解為大腦的延伸處理器。非常有幫助!

關於個人成長相關話題歡迎私聊或關注我!



強力成長


簡單講,思維導圖就是把問題梳辮子,歸納成一條一條,使得問題簡單化。


清心191728009


通過思維導圖理清所學概念的脈絡、要點,逐級細化,至少三級。


不日新必日退


經常用。

換一個問題,我朋友有失戀了,吃什麼口味的瓜子可以讓她開心?


跨界行者孫


思維導圖之韻:在意不在形

近期閱讀和研究思維導圖,一個問題浮現出來,其實也是很多小夥伴迷惑的問題:做思維導圖,究竟是手繪好,還是電腦繪製好?

按照通常的文章套路,下面要開始論述手繪的優點、缺點,電腦繪製的優點、缺點,然後就結束了。你知道的,高博士一向要求自己深度思考,文章的內容要有深度,不能僅限於泛泛的說大家都說過的道理。

1、手繪和電腦繪製的基本常識(還是先簡單介紹一下)

為方便理解,還是簡單說一下兩種方法的優缺點,瞭解基本常識。

第一,手繪思維導圖。優點:上手快,隨時隨地可操作,只需筆和紙,簡單色彩、無拘無束。缺點:受紙張大小的限制、時間成本較高、對於繪畫能力有要求,更改不容易困難、不容易儲存及管理。

第二,電腦繪製思維導圖。優點:便於學習,利於修改;成本更低,便於傳播;強大的數據組織和處理能力。缺點:生硬而刻板,缺乏美感;以文字為主,視覺記憶效果不好;容易用長句,弱化了關鍵詞的作用。

2、請開啟深度思考模式

思維導圖既然可以用給一張圖總結提煉一本書,其實,用一張圖也可以直接表達思維導圖的“意境”。

思維導圖的“意境”

上面這張圖裡是什麼?作為正常的成年人(大眾思維模式),我們都知道,是猴子。但沒有眼睛、嘴巴、手、腿、尾巴,甚至連耳朵、鼻子都沒有。

但為什麼缺少這麼多東西,我們依然能夠知道它是猴子呢?而且我可以肯定的是,你現在的腦海裡已經有了一個完整的、鮮活的猴子的形象。為什麼?

原因一:既有認知體系。我們已經在這麼多年的生活、學習、工作、讀書、現實中,瞭解、掌握和知道了猴子的基本形象,所以這個形象已經印刻到了我們的腦海裡。

所以你一看到這個東西,就馬上調動了自己的認知儲備,這個猴子的形象就在腦海中浮現出來,馬上就能看出圖片裡是猴子。

原因二:聯想與想象。雖然圖片中的猴子缺少很多組成部分,但它的整個輪廓和一張紅猴臉(最核心的部分)是保留下來的。

在你知道這是一個哺乳動物的情況下,你也會自然的想到它應該有手、應該有腿、應該有鼻子、眼睛、耳朵。

你可能想象不到它有尾巴,但依然不影響你對它的新認知,有尾猴和無尾猴基本不會影響你對它的理解(雖然多少會受到一些影響),但理解程度也是在80%以上。

3、思維導圖的意和形

通過上面的類比,相信聰明如你應該能夠get到思維導圖的意和形了。但你還是說不出,但的確感覺到有那麼點意思,是不是?

第一,思維導圖的“意”是什麼?假如一本書是一個活生生的猴子,那我們做的思維導圖就是要做成圖片裡的那隻猴子。當你看到思維導圖,就能馬上get到書籍的主要知識,並能夠聯想和想象到相關的知識重點,獲取至少80%的信息(也可能是60%或90%,看人情況而定)。

如果能達到這個效果,你就把握了一本書的“意”,通俗講就是把握了一本書的核心知識,某種程度上來說,你已經將這本書消化、吸收並內化了,因為你看到這個圖,整個書籍的猴子形象就已經在你腦海裡浮現了。

第二,思維導圖的“形”是什麼?對於一本書的其他知識、非重點知識,你是否要描述出來,是不是要把這個猴子的胳膊腿都畫出來、做出來,請用二八原則來衡量,即思維導圖效益=知識理解程度/投入時間,這個比值越大,你的思維導圖就越有價值。

如果,你只做出輪廓,這個比值就到巔峰了,那就不用做出胳膊腿。如果你加上一個胳膊就能達到理解的峰值,那就多做一個胳膊,依次類推。

4、一點小提示

以上分析是從知識獲取的角度來分析的,目的是希望通過思維導更好的學習書本知識,實現知識增值,鞏固個人知識體系。

如果你追求的是思維導圖的幸福感和滿足感,比如看到色彩豐富的思維導圖就有很成就感,那就讓這個感覺達到峰值。手繪可以做到、電腦繪製也可以做到,兩個方法均可。

如果你做思維導圖是為了追求認可度和傳播率,那麼就讓這個指標達到峰值,比如做的更加酷炫、更加系統化、結構化等等。手繪可以做到、電腦繪製也可以做到,兩個方法均可。

思維導圖效益的三大公式

最後,提示一些適合手繪和電腦繪製的場景,給小夥伴們做參考:

適合手繪的場景:整理學科知識點、迷你版思維導圖讀書筆記、課堂筆記、草稿、初稿、提綱、演講或報告或講課的基本思路等。

適合電腦繪製的場景:計劃類為主(如個人計劃、工作計劃,需要隨時調整,可修改)、各類工作生活總結(與計劃對應)、讀書筆記的思維導圖總圖、詳細版思路和框架、講究效率的場合等。

PS:這篇文章是自己在進行思維導圖書籍閱讀時的其中一個思考點,剛開始自己也沒想清楚,但寫著寫著就寫出了三種類型和三個公式。這個觀點不一定對(觀點本身也不應該強調對與錯,而更應注重交流、碰撞),作為自己的思考,也很樂意與小夥伴們分享、交流。

作者:千城Slash 公眾號:千城Slash 讀書行萬里,夢想走千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