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說周杰倫的《以父之名》可以吊打華語樂壇?

小明125917561


1、《以父之名》出現在周杰倫的第四張專輯,以他母親葉惠美女士命名的《葉惠美》專輯中,發行時間是2003年7月,當時周董只有24歲。這首歌的首席的標題主打第一首

2、怎麼說呢,周董的前三張專輯,《JAY》、《范特西》、《八度空間》我都不算很感冒,但這張《葉惠美》我覺得是他真的登峰造極之作,最好的就是這第一首《以父之名》,當年聽得非常仔細,反反覆覆來來回回聽了很久,真的覺得振聾發聵的感覺啊

3、當年為什麼振聾發聵?還是覺得歌詞太厲害了,真的很傑出,尤其很喜歡那句“陽光無言地穿透,灑向那群被我馴服後的獸”,這首詞整個下來,很有畫面感,卻又透著哲學的思辨

4、最厲害的,當時覺得厲害就算了,這首歌一晃就過去整整十五年了,十五年來,華語歌曲裡,還沒有這種讓人聽過之後真的會深深嘆息並回味的歌曲,那瀰漫在整首歌中的電子音,那吟哦的女聲,都相當有音樂性,《以父之名》這首歌可以說是周董經典,而且周圍很多人說,過了十年,才懂了歌詞的意義,可見,24歲的周董在華語音樂界的偉大之處

5、如果說吊打呢,談不上,不過碾壓現在的絕大部分華語歌曲,是沒有一點問題的


映畫臺灣


周杰倫的《以父之名》能吊打華語樂壇,有各方面的因素。

首先,《以父之名》的詞作者是鬼才作家黃俊郎,他本可以踏實做喜劇演員,其實是臺灣知名作家和作詞人。這首《以父之名》是以電影《教父》為藍本創作的,用細膩的文字將暴力下孤獨的內心描繪地清晰,而周圍卻是那種具有朦朧感的伏夜,可謂意境和情感都高水平,不差方文山。

《以父之名》的曲作者為洪敬堯,他是周杰倫御用編曲人之一,編曲風格富有創新和強烈的個人特色,如《龍拳》《威廉古堡》《霍元甲》,他本人6次入圍金曲獎。

整體來看,整首歌詞意境與歌曲風格匹配度很高,把教父的禱告、敘事和嘆息都表達到,內容很完整,唱起來也朗朗上口!不僅是情感,他的曲也不失技巧,Rap、主旋律、人聲、合成音色等多種元素在整首歌中被完美地融合起來!


拋開這首歌本身,它的播放量、傳播度等等也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當時全亞洲超過50家電臺同步首播這首《以父之名》,並有八億人收聽,在網絡媒體還沒有那麼發達的2003年,這個傳播度可謂驚人。


娛樂新連線


大音來回答你!

上個月參加一檔電臺節目直播,做了一期周杰倫音樂特輯,從收聽率來看,峰值出現在聊到《以父之名》這首歌的時候。

在節目即將結束時,主持人問:“如果選擇一首你最喜歡的周董的歌,是哪首?”

大音果斷給到答案——《以父之名》

能吊打華語樂壇,或者說成為華語樂壇的里程碑,那一定有諸多因素,影響力、播放量、傳播度等等,歌曲電臺發佈可謂盛況空前,當時全亞洲超過50家電臺同步首播這首《以父之名》,並有八億人收聽,在網絡媒體還沒有那麼發達的2003年,這個傳播度可謂驚人,在華語樂壇到目前為止還是空前絕後,因此每年的7月16日定為“周杰倫日”


來聊聊歌曲本身。

《以父之名》的詞曲分別為黃俊郎和洪敬堯。

洪敬堯自不必多說,周杰倫御用編曲人之一,編曲風格富有創新和強烈的個人特色,如《龍拳》《威廉古堡》《霍元甲》,他本人6次入圍金曲獎,5次是因為周杰倫的編曲。

我們都知道《以父之名》是以《教父》系列電影作為背景創作的,那麼在編曲風格上如何做到風格意境統一就顯得尤為重要。

洪敬堯首先確定了編曲的主題風格就是歌劇,這一強烈意大利標籤的主題。

前奏是亮點,意大利語的唸白,彷彿教父在向上帝禱告!同時歌劇中的女高音加入凸顯了歌劇的主題,隨後的尖銳彷彿人聲的合成音色加入,是為了從歌劇向流行音樂過度,呼應了前奏的女高音,又不會顯得突兀!

間奏也是亮點,再次出現了歌曲女高音唱段,之後的音色用到合成音色模仿女聲,又完美過度。

結尾處,再次出現周董風格化的編曲,Rap、主旋律、人聲、合成音色,這些前面出現過的元素再次合併融合,音樂的飽滿度提升,融合的又恰如其分,完美ENDING!


說完編曲,來說說歌詞。

這是黃俊郎的成名作,如果看過周董《不能說的秘密》和《天台,那你一定知道他(右一)

本可以踏實做喜劇演員,其實是臺灣知名作家和作詞人。這首《以父之名》的歌詞可謂意境和情感都高水平,不差方文山。

“微涼的晨露,沾溼黑禮服,石板路有霧,父在低訴。”完美的韻腳,畫面感極強,對於歌詞創作來說,絕對屬於上乘!

整首歌詞意境與歌曲風格匹配度很高,把教父的禱告、敘事和嘆息都表達到,內容很完整,唱起來也朗朗上口!

那麼多因素的綜合,造就了這首《以父之名》,給華語樂壇帶來從未聽到過的音樂,在當時看來,有種久旱逢甘露的感覺,就算在十幾年後的今天聽起來,依然美妙!

大音給到《以父之名》的評價只有兩個字——解渴!


大音


如果說周杰倫的慢歌是用來「迎合」市場的風潮方向的需要的,那麼他的快歌則是真切用來讓他銘刻在中國流行音樂史上的。

周杰倫的慢歌,在眾多芭樂音樂苦情歌當中,以優美而又不落俗套的旋律,超過一眾歌手。而他的快歌,則是其他歌手真正意義上無法望其項背的存在,造成這樣的高度的原因有好幾個,作詞,編曲,作曲,演唱。

以《以父之名》這首歌作為例子,首先作詞非常精絕,歌詞非常有意境,押韻非常到位,是鬼才黃俊郎的巔峰之作。

其次編曲,洪敬堯,極厲害的一位編曲人,風格非常契合周杰倫。

這兩個已經是大神級人物,而讓這首歌成為封神之作的後面關鍵兩步,還是得歸於周杰倫。

首先在作曲方面,周杰倫對於旋律的把握真的是天賦卓絕,這也是他從根源上不同於其他流行歌手的一點,他是天賦異稟的唱作歌手。

其次在演唱方面,可以說這首歌換做誰來唱,都唱不出這首歌真正該有的味道,這咬字,這停頓,這對於樂感的把握,都是他才華溢出來的體現。

說實話,周杰倫的唱功確實是被嚴重低估的,他的歌曲非常難以被其他歌手演繹,特別是周氏快歌,他的歌這麼紅,但你見過哪個翻唱他這些歌的歌手嗎?不是不想,而是真的很難翻唱。在早期更是有一堆人黑他唱歌含混不清,可見他的歌曲和演唱,真的是超越時代了。

這首歌也是他的歌曲中我最喜歡的一首,十五年過去了,一點也沒有落後於時代的感覺,相信再聽個十五年,也依舊會是如此覺得。


上古天真


《以父之名》的詞作者是鬼才作家黃俊郎,他寫歌詞很慢,因為每寫一首一定將故事的意境和人物的個性揣摩透徹,對景物細節的渲染也足夠到位。很明顯《以父之名》是以電影《教父》為藍本創作的,用細膩的文字將暴力下孤獨的內心描繪地清晰,而周圍卻是那種具有朦朧感的伏夜。





三年後發行的專輯《依然范特西》的第一首歌《夜的第七章》也是此類敘事手法,以《福爾摩斯探案集》為藍本,創作了一個具有19世紀末風格的大推理故事,黃俊郎的文字冼練優雅,渲染性極強,用自己的死亡換來正義和真相,黑色的墨染上安詳。此後黃俊郎和周杰倫合作的《喬克叔叔》也是此類風格,主題明確,意境深遠,音樂和文字搭配地天衣無縫,彷彿用一首歌在講述一個小丑的的悲慘人生。


夜之鳴音


1.20歲以前我不認為這首歌有多牛逼,感覺很快,翻唱難以駕馭,不是情歌帶入不了感情去唱。20歲後,接觸了更多的音樂類型和不同的歌手,發現這首歌居然如此牛逼。

2.首先是曲,這首歌的曲是這首歌能吊打其他音樂的主要原因,聽了超多音樂的我,在華語樂壇裡,還沒有找到能比這首歌的曲更牛逼的,你們能找到嗎?這首歌的曲,很大氣,剛開始播放曲裡的底語男和女高音的結合,如同電影主題曲一般開始進程,到女高音的吶喊和魔性一般的曲序幕,非常完美。如此長達幾十秒的開頭,如果是其他歌曲,一般人聽起來就感覺很枯燥,想著怎麼還不開始唱,而以父之名就不會。

2.編曲,再次想說這首歌真的很像黑幫電影。整首歌融入了很多東西,開頭的底語男和女高音,高潮結束女高音的吶喊和槍聲,相互呼應。雖然這首歌不是抒情歌,曲與詞的結合後,讓人聽後也很不舒服,非常黑暗。

3.歌詞,這首歌的詞是這首歌能吊打其他華語音樂的次要原因,細細品讀這首歌的詞,在品讀你們最喜歡的歌的詞,你們會找到原因。我個人認為,周杰倫的出現,是推動華語樂壇用詞更深奧的主力人物,都說中文博大精深,可是能用在音樂上的寥寥無幾,周杰倫出現之前的金曲,劉德華,張學友,謝霆鋒,任賢齊,張國榮等等的歌,歌很好聽,歌手唱功好,但是歌曲的詞和曲,現在聽起來都非常古老,歌裡的情愛友誼勵志都非常直白,沒有發揮出中文的潛力,隨著周杰倫的出現,一首雙截棍轟動全國,使嘻哈音樂普及全中國。華語樂壇的流行歌曲越來越多,中文的不同運用使歌詞越來越好。

4.演唱會效果。看過周杰倫演唱會表演這首歌的視頻,還有金曲獎上的串燒,震撼無比,如果沒有看過的朋友請搜一搜,看完後絕對讓你熱血沸騰。看過的朋友,你們是不是認為,相比於情情愛愛的抒情歌,嘶聲力盡的搖滾,這首以父之名的 演 唱 效果,更加感染氣氛?值得票價?


清風徐來宛如春


我的音樂理解能力不高,曾經也是傑迷,當初聽這首歌的時候其實很不舒服,因為感覺這首歌很黑暗。但無奈自己是傑迷,愛屋及烏嘛,所以就很自然的認為這首歌很厲害,並且這首歌當面創下了一個記錄 好像是8億人的電臺首播在線聽之類的,這些都無關緊要。

後來慢慢長大了,開始喜歡陳奕迅的歌,偶爾想起來杰倫的歌會感覺有些幼稚。再後來接觸了一些專業學音樂的朋友,有搞音樂的,有音樂老師,還有搞樂隊的,我們在一起聊音樂的時候提起周杰倫,他們都豎起大拇指,因為經過了這麼長時間,換了無數代潮流,但周杰倫的歌還是經得起推敲,無論歌詞、曲、編曲、音樂元素、風格、意識,都毫無懸念的碾壓大部分華語樂壇的歌手。

杰倫剛出道的時候,流行歌曲的編曲還很土,我指的是現在聽起來還是會有年代感,一聽就知道是什麼年代的歌。但杰倫的歌,經歷了快20年的洗禮,基本所有歌聽到後沒有年代感。並且他的很多音樂元素、編曲技巧,都是現在這個年代的音樂人不斷努力研究的,會有個別人在改變歌曲的時候能運用自如,原創基本全部報廢,更不要跟我說什麼超越周杰倫,現在華語樂壇這個狀態,根本就不可能有。

現在書歸正傳,以父之名這首歌很強,吊打別人不講,這首歌在設計上,碾壓百分之九十九的話語歌。不知道大家聽沒聽過歐美的一些搖滾樂隊的出名一些的歌曲,類似於槍花的November Rain,夜願的Phantom Of The Opera等等,不知道曲名錯沒錯,英文不太好,哈哈。。。這類歌曲在設計上,會讓整首歌顯得特別大氣,而且有特別霸道的特點,前奏大氣磅礴,無需歌詞就讓你永遠記住這首歌,緊接著主唱用極其特色的嗓音在大氣的前奏結束時進行無縫銜接,讓伴奏跟歌曲不會顯得很突兀,緊接著主歌和副歌部分讓你高潮,沒有任何尷尬的地方,收尾的時候只會讓人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這基本就是類似於這種大歌成為經典的一種必然手段。

以父之名前奏用了經典的意大利史詩般的美聲,以及類似於黑手黨這種暗黑組織的那種迷幻陰霾的情感色彩,第一次聽到這首歌的時候會讓人汗毛都豎起來,一點也不騙人,我小時候第一次去網吧帶著耳機聽,聽著聽著就感覺有個女的好像在喊救命似的,因為不懂美聲嘛,我自己害怕的不行了,網吧二樓就我自己,還是大半夜,我就按著心臟,心裡默唸杰倫保佑我,最後掙扎著聽完了整首歌,聽完以後趕緊去玩CS分散一下注意力。歌曲前面還有電臺的女主播用臺灣腔說著:這裡是什麼什麼FM聯播網……最後又很大聲拉長音的說了一句周杰倫~。我才知道這首歌很不一般,好幾億人都在等待這首歌的橫空出世,我儘量快一些提升一下我對歌曲的理解能力,快一點愛上這首歌,想想那個時候好逗啊,哈哈,會因為喜歡自己的偶像去跟別人吵架,誰要是說他的歌不好聽,我就會跟別人辯論、吵架。第二年的七里香風頭實在太大了,基本首首經典,個個金曲,週週冠軍,所以人們對以父之名的注意力到此為止。

現在對音樂瞭解的更多一些了,我再回過頭聽一聽以父之名,會嚇一跳:這首歌居然是在十幾年前由一個華語歌手完成的,這怎麼可能???目前來看,無論是樂壇的幾個大佬、最牛逼的製作人、編曲,基本都沒有這樣的音樂意識,更不用說十幾年前,所以說杰倫的魄力值得稱讚。在那個風起雲湧的年代,陶喆,王力宏,林俊杰,潘瑋柏等等,隨便拿出來一個都會甩現在的歌手十幾條街,而周杰倫在那個年代可以霸佔各種音樂排行榜好幾年。憑藉他當時的名氣,再加之那個年代我們聽眾整體的音樂品味,做這樣大膽的嘗試,要麼成為經典,要麼會身敗名裂,把小天王的寶座拱手讓人,所以他的膽量值得稱讚!

現在歌手很多人都在琢磨一些聽起來很新鮮的唱法、創作、曲風、元素、樂器等等。拜託!!!這些都是杰倫當年玩剩下的好嗎???以父之名、藍色風暴、半獸人、懦夫、雨下一整晚等等這些歌曲,你們都認真聽過嗎?好好看一下這些歌曲的年代,再看看現在的什麼電音、中國風、搖滾、迷幻,周杰倫可以在超前十幾年的情況下把這些元素運用自如。在極度商業化的情況下,還是會仔細打磨每一個環節,MV都會拍的像電影一樣。經典是永遠都會流傳下去的,無論過多久,KTV裡面、選秀節目裡都會唱起這些歌。


相信我,別糾結於某某偶像的排名,也別把心思放在醜化或者美化某個明星上,無論他們什麼樣,我們做的還是自己。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在傾聽好歌的同時,吸收裡面的正能量,提升我們對歌曲的理解能力和品味,把歌曲傳遞出來的能量應用在生活中,這才是我們喜歡一個偶像或者歌曲的意義!

未來,我們還會有很多的偶像,也會出現大量好歌,對於華語樂壇來說,天剛剛破曉!


小蘋果141037322


說吊打有些言過其實了。這只是一個誇張的說法,用來表揚作品本身包含的創作力。當然了,這首歌的水平確實高過大部分流行歌曲。

《以父之名》主要的優點是突破傳統,很多設計別出新裁,不拘於傳統套路。

整首作品是基於配樂的思路來製作,前奏有華麗的絃樂群奏配著旁白進入,之後逐漸進入木管,人聲,吉他,單看前奏尾奏,其曲式結構設計的複雜度是遠高於傳統流行歌曲的。

之後通篇用一個簡單的lead動機貫穿全曲,一直持續到間奏,間奏之後重新進入又一直持續到結尾,這種手法在通常的流行樂曲式結構中很難駕馭得當,容易引起聽覺疲勞,但這首處理得很順暢。整體的旋律發展也使用了儘量平穩的進行,讓旋律成為復調織體中的一部分,不太同於傳統流行樂刻意強調單一線條旋律的做法。

在跨界融合上這首作品也做得不錯,rap+back vocal的段落結構源自於常規R&B,間奏前奏則擁有大量的古典歌劇元素,MV和曲式的設計又借用了電影的表現形式。中間還有很多花心思的小細節,比如在rap後面若隱若現的唸白,最後一段一層接一層的復調樂句疊加,都為這首歌的用心程度加了分。

而歌詞主題和MV設計上,也拋開了一般的情愛主題,融入了犯罪,宗教,用一個黑暗而獨特的“教父”視角來展開故事片段和哲學思考。有禱告,有慘叫,有槍聲,整體的主題氛圍表現非常完整。

縱觀整個華語流行音樂領域,能有這樣大膽的嘗試而且初次嘗試效果就很成功的,確實不多。其中的每一點拿出來看都有人能做到,但各方面能夠同時做到而且做好的作品,確實就值得稱讚了。


兔老師


我是來看答案的,看完之後又冒出無數問號

1. 誰說的以父之名可以吊打華語樂壇,這種詭異且不負責任的結論是從哪兒來的?哪個鑑定結構評選的?以父之名是華語歌壇最牛逼的作品?

沒有理論依據來問這麼一個問題,就好比我問一個為什麼愛的供養是聯合國官員最喜歡的音樂一樣,純屬自己意淫!如果你說為什麼晴天是青春的必唱金曲,我認,不管是網易雲評論,百度指數還是微博分享都足以說明。

2. 那些有理有據在分析這首歌吊打華語樂壇的答案,我更是無法理解,不管是以父之名還是雙截棍有創新,有特色,藝術與流行兼具,殿堂級這些稱謂我都認,但一首歌吊打整個歌壇,怎麼可能!!音樂的類型那麼豐富,又不是比時間,比音高,能用一個標準衡量,就根本不存在吊打,命運交響曲吊打廣陵散?傑克遜吊打帕瓦羅蒂,我真謝謝你們了。

周杰倫牛逼對華語樂壇貢獻巨大我們都知道,但非要加個唯一這種詞,我就謝謝你們這些歌迷全家了!


聽音樂的李三木


吊打華語樂壇?好大的口氣啊!哈哈,不過這麼說可一點也不為過。我們先來看看看一下這歌當年的影響力、播放量以及傳播度。歌曲電臺發佈可謂盛況空前,當時全亞洲超過50家電臺同步首播這首《以父之名》,並有八億人收聽,在網絡媒體還沒有那麼發達的2003年,這個傳播度可謂驚人,在華語樂壇可以說是空前絕後的。

那麼我們來詳細的瞭解一下這首歌,《以父之名》歌詞是這首歌曲的線索,作曲是支撐這首歌曲的骨骼,編曲是這首歌的靈魂。這麼成功的作品,顯然周杰倫獨力是完不成的,主要歸功於周杰倫和他的團隊。作詞:黃俊郎,作曲:周杰倫,編曲:洪敬堯。

咱們先來了解一下這個洪敬堯,他呢是周杰倫的御用編曲人之一,編曲風格富有創新和強烈的個人特色,如《龍拳》《霍元甲》都能代表他。《以父之名》這首歌的創作背景來自於電影《教父》系列,那麼在編曲風格上如何做到風格意境統一就顯得尤為重要。

前奏和間奏的意大利語唸白,女高音的歌劇特色,仿若人聲的合成音色加入,即過度流行音樂又呼應歌劇特色,自然流暢又不會顯得突兀!大讚。

結尾處周董風格化的編曲,Rap、主旋律、人聲、合成音色,這些前面出現過的元素再次合併融合,音樂的飽滿度提升,融合的又恰如其分,完美ENDING!

說完編曲,再來說說歌詞,毫無疑問這是黃俊郎的成名作。黃俊郎又名阿郎,臺灣知名作家畫家和作詞人。這首《以父之名》的歌詞可謂意境和情感都高水平,不差方文山。

“微涼的晨露,沾溼黑禮服,石板路有霧,父在低訴。”完美的韻腳,畫面感極強,對於歌詞創作來說,絕對屬於上乘!

整首歌詞意境與歌曲風格匹配度很高,內容很完整,唱起來也朗朗上口!這麼多因素的綜合,造就了這首《以父之名》,給華語樂壇帶來從未聽過的音樂享受,就是放到現在的我們來聽,依然是那麼的震撼心靈,美妙絕倫。

吊打華語樂壇槓槓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