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戰疫情丨這是正在發生的“警察故事”

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讓人猝不及防,在衝鋒在前的眾多逆行者中,人民警察從不曾缺席。讓我們把鏡頭轉向鄭州市商城路公安分局,看看發生在這裡的故事。

正月初一 返崗

過去的一年,對鄭州公安來說有著太多的不易。好不容易盼來了春節,但1月25日,正月初一,卻接到重返崗位的通知,沒有一個人有任何遲疑,大家停下歸家團聚的腳步,安排好家中老小,或簡單打一個電話;初二,全員到崗,在陣地待命。

戰疫情丨這是正在發生的“警察故事”

正月初二 “我已經連著四年初二沒有回過孃家了”

大年初二,商城路分局治安三中隊,塔灣社區。魏肇穎,商城路分局治安三中隊塔灣社區民警。

見到她時,她剛從社區排查回來。正月初一接到返崗通知,同為警察工作的夫妻二人沒有過多說什麼,安置好孩子,各自投入工作,上班十幾年,放棄休假這種事情,對每一位警察來說,都已習以為常。召必回,是天職,也是責任。

社區調查,門衛走訪,配合社區工作人員開展宣傳,對小魏來說,只不過是把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轄區再走訪一遍再細緻梳理一遍,看看有什麼異常、聽聽有什麼反映,輕車熟路的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責任心。

“我就多提醒一下見到的群眾,一定要重視,做好防護,當然,也順便宣傳一下,我們國家那麼多大災大難都過來了,只要我們有信心有決心,沒有闖不過的坎。”

那孩子怎麼辦?這是每個雙警家庭在特殊工作時期都會遇到的問題,“沒事兒,俺兒子都上初一了,特殊時期,他也理解,小時候天天哭,不讓我和他爸扔下他上班,現在好了,自己會蒸個饅頭溜個扣碗,餓不著,我倆忙裡偷閒會給他打電話,剛才孩子還問我鍋裡水放得夠不夠呢”。從小魏平淡的敘述中,記者聽出了一絲驕傲。

“我就是覺得挺對不住父母的,連著四年的初二都輪到我值班,今年剛調好的班,就遇上疫情排查,不過這也沒什麼,總會過去的。”

戰疫情丨這是正在發生的“警察故事”

正月初三 “爸,今年女兒就不去看您了......”

大年初三,商城路分局辦公室內,商城路分局警綜大隊教導員焦琰進行著上情下達的工作,幾個分局的材料彙總,對口區委區政府的各個部門上報材料,安排分局各單位的具體事項。

從年前開始,為做好後勤警務保障,她就安排採購防護用品,口罩緊缺,就發動親戚朋友四處籌集。口罩、紅外體溫儀、橡膠手套,護目鏡、防護服……逐項到位陸續增加的民警防護措施中,飽含著她無數個電話聯繫的多處諮詢籌措,從年前到初三,各種文件彙總和繁雜事務的間隙,沒有人注意到她眼中偶爾泛起的淚水,大年初三,是焦琰的父親去世一週年,她就這樣在工作中極力剋制著自己的情緒,作為父親唯一的女兒,她以忙碌的狀態在父親的祭奠中缺席。

從晨昏到日暮,燈火通明的辦公室,穿梭忙碌的身影,以自己的方式堅守。

戰疫情丨這是正在發生的“警察故事”

正月初四 “我在單位值好班處好警,你在家裡帶好孩子”

正月初四,商城路分局治安一中隊接警室,出警返回的民警劉書鵬取下口罩,一次性的防護用品抵擋不住長時間的警情處置,書鵬的鼻翼微汗,正在登記警情處理結果。

“群眾舉報的一輛懷疑是來自疫區的車輛,我們剛核實回來,經過多方聯繫和確認,已經排除了。”看得出他有些如釋重負,一天要處置的警情五花八門,難免接觸各種問題和風險,“忙到大年三十,初一我值班,當天接到返崗的緊急通知,初二就繼續工作了”。他略帶無奈地笑了一下,馬上接著說,“但這幾天大家都自覺在家,不聚集,每天的警情少了很多,一天也就十幾起,多是糾紛和群眾舉報,就是處置起來得負責,必須查清楚,還有就是,我們也要做好防護”。特殊時期,做好對自己的保護,就是對社會的貢獻。

“我還好說,家裡還有老婆孩子,為了他們,我現在也不怎麼回家,下班在寢室湊合一下就行了,媳婦電話裡囑咐我千萬小心戴好口罩,家裡有她照顧孩子,不用我操心,我在單位值好班處好警。”說話的時間,電話響起,警情就是命令,望著匆匆而去的藏藍背影,警車後視鏡中反射的警服,“公安警察”臂章的上方紅色的“共產黨員”的袖標是那麼的耀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