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9 抗謠言“防疫戰”,沒有旁觀者

從疫情爆發至今,你讀到過多少信息,其中有多少是謠言,還算得清嗎?

评论 | 抗谣言“防疫战”,没有旁观者

網絡圖片

患者跑路、各城市飛機噴灑消毒藥水、北京上海“封城”、武漢“小湯山”停工、鍾南山院士已被傳染新型冠狀病毒,更別提版本繁多的香油滴鼻、鹽水漱口、嚼大蒜瓣……這只是不完整的列舉。面對這些傳聞,你一定曾經半信半疑過,甚至直到讀到這裡,才驚覺這竟然是板上釘釘的造謠。

在防疫戰的後方,另一場戰役正在你身邊上演。

在一個個微信群裡,不時有人拋來一張圖片,又或是一組聊天記錄,沒有名稱,沒有頭像,沒有確定的身份,有的只是言之鑿鑿的恐怖氣氛。它們頗有深意地暗示局面遠比想象嚴重,語焉不詳地質疑著應對措施,低聲呢喃著醫療專家都已“臨陣脫逃”。

時至今日,其中不少消息未待正式闢謠,已經不攻自破。但是現實打臉未能阻止謠言的前仆後繼。當盲目的恐慌沸騰,理性和信心也會蒸發無蹤。

不只是醫務人員,這也是一場屬於每個人的戰爭。也許你的職業與醫學無關,也許你的家鄉離武漢很遠,也許那裡還沒有發現確診病例,但請知悉,在全國為疫情揪心時,輿論場也在進行著防疫戰。

理性和信心就是武器。這場戰役我們全都身在一線,每個人都可以是攻堅力量。

我們呼籲,不要盲目相信來源不明的“一線直擊”“內幕爆料”。如果一條信息同時具備來源含糊,內容驚悚以及與常識相悖的特點,那麼它極有可能是謠言。

在轉發傳播之前,請問問自己:我為什麼相信它,它完成“舉證義務”了嗎?作為網絡迷因,通過在線社交方式傳播的謠言與疾病的“人際傳播”大致相同,殺傷力也十分可觀。哪怕它沒有造成更多危害,相信我,被人指出傳謠絕不是什麼美好體驗。

我們呼籲,讓理性成為謠言的主動截斷者。如果你發現有人在傳播流言,而又恰好知道這如何荒謬,請不要放任不管。一句語氣委婉但態度明確的提醒,哪怕不能讓傳謠者悔悟,也能警醒他人圍觀。

對於少部分執迷不悟的人,建議以關切的口吻進行最終告誡:

根據我國刑法,編造與突發傳染病疫情等災害有關的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編造的而故意傳播的行為,構成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法網恢恢疏而不漏,勿謂言之不預也。

我們呼籲,通過傳播可靠消息,讓真相成為輿論疫苗。今天,疫情動態實時更新,重大新聞滾動播報。關於疫病的所有關切幾乎都會得到滿足,公眾知情權正在以最及時透明的方式得到實現。

但是,正如你再焦急也難以讓每個人正確佩戴口罩,不少人獲取信息的唯一來源不是權威媒體,而是不靠譜的微信群、朋友圈。因此如果你覺得一則可靠消息很有價值,請發到群裡,推上一把,讓真相對沖謠言,讓更多與你處於同一條關係鏈的人讀到它。

最後,但也許是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們呼籲高質量的信息公開。這是信心的來源,也是一切呼籲的起點。正月初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針對疫情防控召開會議,會議強調,要及時準確、公開透明發布疫情,回應境內外關切。其中有一項部署,就是“加強有關政策措施宣傳解讀”。

高質量公開不是將數據公開了事,更應說清一項數據說明了什麼,呈現了什麼趨勢,我們將採取什麼應對措施。事實一再提醒我們,充分的事實供給本身,就是最可靠的謠言免疫防線。

打贏防疫戰,沒有旁觀者。我們今天的作為,決定了如何給後人講起明天的故事。在這場將被長久紀念的戰役中,你將扮演什麼角色?

來源: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文章內容略有刪改)

監製:荊克

校對:殷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