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家有媽寶男,戲精婆婆是種什麼體驗?

離婚率連續上漲成為了新年裡社會廣泛關注的話題。近十多年來,我國的離婚率也在持續攀升。民政部公佈的數據顯示,從2003年起,我國離婚率連續15年上漲,

家有媽寶男,戲精婆婆是種什麼體驗?

數據來源網絡

據不完全統計,對婚姻失望的女性遠高於男性。喪偶式婚姻一詞彷彿具有傳染性,讓每一個身在其中的女性感同身受。

可這共鳴背後是對婚姻無盡的失望和苦不堪言。

先說一個身邊的事。我的一個朋友,琳琳(化名)最近在辦離婚手續。

財產由雙方協議分割,女兒歸她撫養。身邊的朋友不清楚內情的都覺得可惜,她的老公也說她太決絕,但她就是那麼義無反顧。

瞭解她的故事的人知道,這五年來她過得很辛苦,每天不僅要操持家務,還要應對刁難她的婆婆,還有一個永遠向著他媽媽、可有可無的老公。

她說,我終於明白了喪偶式婚姻是多麼形象,就是我這樣的。

家有媽寶男,戲精婆婆是種什麼體驗?

有一次,她生病了沒有做飯,也沒有打掃家務。她的婆婆打牌回來了看見家裡沒有飯菜(她婆婆從來都不做家務),也不管正在床上生病休息的她,就在客廳絮絮叨叨,冷言冷語。大意就是她現在知道裝病偷懶了!

她婆婆也是個戲精,等她兒子回來了,就不說話,只是泡方便麵吃。“孝順”的兒子下班回家看到這一幕,心想這還了得?也不問清緣由就大聲責備琳琳,結果琳琳委屈地哭了,和丈夫大吵了一架。

家有媽寶男,戲精婆婆是種什麼體驗?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孩子是琳琳這些年來堅持的信念。

然而,當護士抱著一個女娃出產房時,公公婆婆臉都黑了。

她清楚地記得當初相親時,公公婆婆她們說得有多麼動聽,說她們快退休了,在家也沒事,一定幫她帶。結果人家一看是女孩,就都不管了,只知道每天嚷嚷著暗示她什麼時候準備懷第二胎。

不止這些,孩子出生後的衣服,奶粉,尿不溼,都是她自己的積蓄買的,她的公婆沒有出過一分錢。她的丈夫天天上班喊累,回家就躲在一邊打遊戲。只是偶爾興趣來了,才逗逗“女兒”,這就算是帶了小孩了!

家有媽寶男,戲精婆婆是種什麼體驗?

他丈夫雖然每個月收入還不錯,工作也很體面,但是他從來不過問孩子的成長,也沒有關心過她的生活。

她說,這麼多年來,她都不知道自己怎麼把女兒養大的!不知道自己怎麼“熬”過來的!

可能是母愛吧!

現在的她終於決心離開了,也終於“熬”不住了。決定離開這個自私冷漠的家庭。我不禁為她的勇敢點贊!可笑的是,直到現在,他的丈夫一家還一臉無辜。

這一切,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

一個不懂得感恩和付出的人,永遠不會了解她這些年的痛苦,到頭來還一直以為她“作”。

如果一段感情從開始時便也有了委屈和不平等,“熬”到最後,都是輸家。

家有媽寶男,戲精婆婆是種什麼體驗?

婚姻中有多少女人從一個弱不禁風的弱女子蛻變成十足十的女漢子,就是拜喪偶式婚姻所賜。

家庭本應該是兩個人的共同努力,一個人的付出,當然會不滿。一個覺得一個不負責任,一個覺得另一個小題大做。一個家庭,如果夫妻兩個人碰到一起就吵架,那婚姻關係就真的是岌岌可危了。

家有媽寶男,戲精婆婆是種什麼體驗?

數據來自網絡

近些年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婚戀觀念發生轉變,而很多男性的婚姻觀念依舊停留在過去,家庭責任感缺失。《幸福的婚姻》中,戈特曼的幸福法則裡也提到讓婚姻持久保持愛情的有效模式:以溫和開場,用妥協收場,不勉強對方改變。

家庭中,不要把一個人的付出當做理所當然,不懂得感恩。

在婚姻中要懂得換位思考

自私是人的天性,人們遇見事情的時候,通常只會考慮自己的感受,而忽略了別人,這樣就會讓矛盾加深。學著去換位思考,學會包容和體諒,會對婚姻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

用成年人的方式去溝通,不要像孩子一樣賭氣

婚姻不是過家家,沒有孩子般一生氣就說“不跟你玩了”的意氣。

對於夫妻之間,有效的溝通真的是非常重要,把心中真實的感受表述出來,同時能夠傾聽對方的感受,最後達到求同存異。

若有必要,就藉助外力

與其聽信親戚七大姑八大姨的叨嘮,不如諮詢抓專業人士。畢竟是自己的親朋,很多建議可能會有傾向性,不一定客觀。

現在有關婚姻修復方面的心理諮詢師,有很多也很專業,你可以嘗試藉助他們的力量,來為你的婚姻加固。我身邊就有諮詢專業的心裡諮詢師轉變觀念扭轉婚姻的實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