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成渝城市圈、武漢城市圈、鄭州西安城市群,你更看好誰的發展前景?

紂王在壞終是王


這三個城市群圈裡能夠上升到國家層次的是成渝城市群。武漢城市圈是國家級長江中游城市群的重要組成部分;鄭州西安城市群很少有報道。也許本題的主意是宣傳鄭州西安城市群。


根據已公佈的國家級城市群名單顯示,鄭州西安城市群並未在列。而且鄭州、西安分別是中原城市群和關中城市群的龍頭城市。至於為什麼會出現鄭州西安城市群,我不得而知。



四個城市群(圈)既然被濃縮成三個,我看好的是武漢城市圈。原因如下:

①武漢城市圈是由湖北省武漢市為中心的城市群體,分別有孝感、黃岡、鄂州、黃石、咸寧、天門、潛江、仙桃等市組成。相對而言,這個城市圈的成員對龍頭城市的忠誠度遠大於跨省城市群。

②基於都是湖北省城市組成的武漢城市圈,在規劃方面有著絕對的統籌優勢。

③武漢城市圈與成渝、鄭西等跨省城市群的差異在於,支持率較高。


看鑑襄陽


綜合來看,我更看好鄭州西安城市群


理由一:

政策優勢

中國沿海城市的經濟發展已經很不錯了,而下一步,政策上對於中西部地區會有很大優勢。其中鄭州作為我國的中心城市,其發展潛力和必要性極大。


理由二:

區位優勢:

鄭州和西安的城市位置特殊、鄭州是我國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東邊緊挨著開封、西邊緊挨著洛陽。而西安又是世界文化名稱、十三朝古都、是一座旅遊型城市。城市群一旦形成,經濟發展後,將有可能會超過北上廣深。

作為一座新型城市、鄭州的城市規劃相對於北上廣深、更為完善、佈局更加合理,資源更加豐富。(除了人才資源和海水資源!)


理由三:

居住在鄭州西安城市群的人生活的更加充實。鄭州西安附近旅遊城市眾多,開封、洛陽、西安、包括我國五嶽中的華山、嵩山都位於西安和鄭州城市群內。

重量級旅遊景點眾多,包括西安的秦始皇兵馬俑、華山、洛陽的龍門石窟、焦作的雲臺山、無論哪一個拿出來都是沿海周邊城市無法比擬的。


因此,如果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鄭州西安城市群發展最具有潛力。


時光書簡

以史為鑑,為你講述時光裡的故事


用戶58547133614


說實話,國內來看的話,北方生態整體比較脆弱,環境承載量較低,不適宜建設規模宏大的城市群。無論關中城市群,還是中原城市群,其環境承載能力遠遠低於南方城市,一帶破壞將是永久性的。

所以,鄭州西安城市群,無論怎樣規劃,怎樣佈局,但是客觀背景就在那裡,是走不了多遠的,北方應該走精品城市路線,或者田園城市路線,恢復生態是根本,其他的大建設真的不適宜。

武漢城市群地理位置非常優越,但是缺少腹地縱深,目前除了武漢以外,其他城市組團發展還有待提升。而且因為地理因素的關係,武漢四周區域,目前被廣東發達地區、沿海發達地區影響還是非常大。武漢城市群短期發展起來是比較困難的。

成渝城市群位於我國西南,相比其他城市群,成渝城市群擁有較為封閉的地理空間,以及廣闊的經濟腹地。這兩點幾乎可以把川渝甚至西南的優質資源集中到成渝兩地,而成渝的發展壯大,作為城市群的雙核,東西呼應,對周邊各區的影響和輻射程度也會不斷增強。目前成渝城市群已經逐漸發展成為國內較為成熟的城市群之一,未來前景被普遍看好。


蘇綻


題主所說的三個城市群沒有可比性!因為武漢城市群是以武漢這個超級城市為中心,其他兩個城市群都是包含了兩個超級城市,所以我們只能去對比成渝城市群、武長南城市群、鄭西城市群走廊的發展前景:

成渝城市群

成渝城市群是基於成都和重慶兩個超級城市,具體範圍包括四川省的成都、自貢、瀘州、德陽、綿陽(除北川縣、平武縣)、遂寧、內江、樂山、南充、眉山、宜賓、廣安、達州(除萬源市)、雅安(除天全縣、寶興縣)、資陽等15個市,重慶市的渝中、萬州、黔江、涪陵等27個區(縣)以及開縣、雲陽的部分地區,總面積18.5萬平方公里,如今常住人口接近一億。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4.76萬億元,

武長南城市群

又稱為“中三角”城市群,主要由武漢、長沙、南昌三個省會城市呈三角形分佈在長江中游地區,城市群一共包含了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的大部分經濟發達城市,人口1.2億,GDP已經突破7萬億。是我國僅次於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之後,GDP第四高的城市群。

鄭西城市群

這是一個全新的概念,核心由兩個國家中心城市鄭州和西安組成,包含了原來的鄭州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和線規劃的西鹹城市群。這片區域人口超過1.5億,GDP差不多為6.7萬億左右。


總結

從城市群的組成結構來看,武長南城市群和鄭西城市群還沒有形成城市群的賦能,城市相互之間的經濟往來、資源互補優勢不夠明顯,協同合作發展也還在摸索,而成渝城市群之間的經濟互動、文化互動、協同發展優勢是最明顯的。所以,未來成渝城市群具備較大的發展潛力,武長南城市群和鄭西城市群都是在攤大餅,很薄!


蔣昊說經濟


先亮明觀點,這三個城市群(圈)中,個人最看好成渝城市群。(成都)

截至2018年,國家先後批覆了8個國家級城市群,分別是:京津冀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哈長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關中平原城市群。

成渝城市圈、武漢城市圈、鄭州西安城市群這三個城市群中,只有成渝城市群列入國家規劃。武漢城市圈是湖北省自己搞的一個規劃,它只是長江中游城市群中的一個版塊。鄭州西安城市群更是是不存在的,只是一個概念而已。西安和鄭州都市國家中心城市,且都以自己為中心,建立了城市群,這兩個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關中平原城市群)因為經濟、交通、地形等因素還不具備整合在一起的可能性。

根據2016年編制的《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成渝城市群具體範圍包括重慶市的渝中、萬州、黔江、涪陵、 大渡口、江北、沙坪壩、九龍坡、南岸、北碚、綦江、大足、渝 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潼南、銅梁、榮昌、 璧山、梁平、豐都、墊江、忠縣等 27 個區(縣)以及開縣、雲陽的部分地區,四川省的成都、自貢、瀘州、德陽、綿陽(除北川縣、平武縣)、遂寧、內江、樂山、南充、眉山、宜賓、廣安、 達州(除萬源市)、雅安(除天全縣、寶興縣)、資陽等15個市, 總面積 18.5 萬平方公里,總面積18.5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000多萬人,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4.76萬億元。

武漢都市圈,又稱武漢"1+8"城市圈,是指以中部地區最大城市武漢為圓心,覆蓋黃石、鄂州、黃岡、孝感、咸寧、仙桃、潛江、天門等周邊8個大中型城市所組成的城市群。城市群總面積5.78萬平方公里,2017年常住人口約3800萬,地區生產總值2.26萬億元。和成渝城市群相比,面積、人口不及一半,經濟規模約為一半。

中原城市群和關中平原城市群的規模和實力也不及成渝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的實力在目前的8個國家城市群中,排名第5,在長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京津冀城市群和長江中游城市群之後。


財經知識局


當然看好成渝城市圈。

成都和重慶屬於西部城市,但是兩個城市聯繫緊密,能夠優勢互補,特別是國家政策上也會傾向同時發展兩個城市(目前都是國家中心城市,位置是我國'兩橫三縱’城鎮化戰略格局的主軸線上,是引領西部地區加快發展、提升內陸開放水平、增強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支撐),可以惠及周邊城市發展,也是輻射西南地區的兩個特大城市。
圖片來源網絡



就目前的發展來說,成都和重慶的競爭力不斷增強,人口吸附能力加大,城市擴容性比較強,而且對外開放交流頻繁,所以未來的發展前景最好。
圖片來源網絡

武漢城市圈位於長江中游城市群,武漢也是一個比較有發展和競爭力的中部城市,但是唯一的缺憾是不像成渝能夠有兩個超大城市互補發展,所以感覺稍遜一色。

而鄭州西安城市群,鄭州屬於中原城市群的大城市,西安屬於西北城市(目前定位國家中心城市),兩者之間的距離較遠,能夠產生交集的就是交通影響力,至於各自的優勢不能夠直接互補,次之以上圈層城市。當然目前西安成為國家中心城市以後,特別是“西成高鐵”的開通,與成渝城市發展形成一定的聯繫,“西三角”影響力是否形成還待檢驗,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圖片來源網絡

當然城市圈層的形成除了國家政策的規劃,還需要苦練“內功”,沒有永遠的“第一”,只有通過不斷的發展經濟,確立自己的發展特色和競爭優勢,才能夠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取得好成績。


大內密探達康


作為一個西安人,咳咳~~~

我先發表自己的觀點,

成渝城市圈

依託成都、重慶"雙核"和區域性中心城市,加強與周邊城市之間的聯繫,形成若干輻射帶動能力強、經濟聯繫緊密、體系結構合理的城市群。加快推進成都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加強德陽、綿陽、眉山、資陽、遂寧、樂山、雅安與成都市的規劃銜接,積極承接產業轉移,構建城市群內無縫銜接的綜合交通網絡,建成分工合理、聯繫密切、良性互動的城市群。

成渝城市群位於成渝地區,以成都和重慶主城兩市為雙核,以遂寧為成渝北弧中心城市,以內江為成渝南弧中心城市,以安嶽為成渝直線中心城市和成渝幾何中心城市;以成遂渝、成安渝和成內渝等交通線為紐帶,包括四川的成都、遂寧、內江、資陽和重慶主城、萬州等不同規模等級的城市集合體。

武漢城市圈

包括1個副省級城市、5個地級市、3個省直管市、7個地級市代管縣級市和15個縣。

武漢市

黃石市(包括大冶市、陽新縣)

咸寧市(包括咸安區、赤壁市、嘉魚縣、通城縣、崇陽縣、通山縣)

黃岡市(包括黃州區、麻城市、武穴市、團風縣、紅安縣、羅田縣、英山縣、浠水縣、蘄春縣、黃梅縣、龍感湖區)

孝感市(包括應城市、安陸市、漢川市、孝昌縣、大悟縣、雲夢縣)

鄂州市

仙桃市

天門市

潛江市[7]

摺疊觀察員

荊州洪湖市

荊門京山縣

隨州廣水市

荊州監利縣

洪湖市、京山縣、廣水市、監利縣作為觀察員先後加入武漢城市圈,四縣市將比照城市圈成員單位享受相關政策待遇,參加省推進武漢城市圈綜合配套改革試驗領導小組會議,及武漢城市圈有關協作互動等活動。

鄭州西安城市群

陝西一向以西北五省之首自居,西安作為西北通向中原的“門戶”城市更是不會向其他城市低頭。西安發展規劃是“西鹹新區”和“關中——天水城市群”兩個項目,都是強調以西安為中心的發展規劃。不過,西安周邊地區人口偏少,總體市場潛力均弱於武漢、鄭州以及川渝地區。關中經濟圈短期內絕無可能成為西部老大。

看歷史,只有西北(乃至中亞中東)與中原加強陸路貿易時,西安才有發展壯大的機遇。李總理提出重建兩條“絲綢之路”,其中之一便是陸上絲綢之路。“渝新歐”、“鄭歐班列”、“漢新歐”等無一不取線西安。發達的歐亞鐵路運輸網絡會讓西安收益無數。


不吹不黑,武漢單核,鄭西膠水雙核,成渝真雙核

武漢作為沿江城市,地理位置優越,海陸空交通便利,高校人數高校質量全國第一;

成都作為新一線前列,海陸空也都有,高校也不差,而且成都環境優良,去過成都的人沒有一個說她不好的!(親身實踐,確實風土人情很好,朋友也都這麼說,估計成都聽多了)


西安作為新一線,問題在於基本沒有水運,黃河?我沒見過有過船,去武漢的長江船隻眾多!

更重要主要問題在於,環境問題,霧霾至今沒有解決。且發展起步晚,底子很重要!!! (百度詞條搜不到鄭西城市圈你敢信?)

不吹不黑,小藝作為西安人,不會吹捧自己的家鄉,我們3號線的時候,成都地鐵已經好多年,武漢更不用說了。

武漢位置得天獨厚,成渝歷史本身就是一家!

小藝人為:論潛力 成渝>武漢>鄭西

論目前經濟實力 武漢>成渝>鄭西



藝空聯盟


當然是武漢城市圈!發展前景、潛力首屈一指!

只有武漢城市圈才是真的城市規模,以武漢為核心,鄭州、合肥、南昌、長沙、宜昌、西安等大城市以眾星捧月之勢,圍繞武漢這個核心,這才是真正的城市圈。

成渝只能說是城市群,還不能說是城市圈,其核心只有成都、重慶兩大大城市,其它的都是普通地級市和縣城,其發展水平、綜合實力都和武漢城市圈有非常大的距離。甚至,成渝城市群的東翼,嚴格地說都算是武漢城市圈的一部分。

至於西安關中城市群和鄭州城市群,它們和武漢城市圈不是一個層面上的比較,它們在武漢城市圈之下,屬於武漢城市圈的子群。

如果就這幾個核心城市的周邊發展比較,也當然是武漢最有發展前景。

武漢有著首屈一指的區位優勢,處於中華之心,亞洲之心的位置,長江和京廣線在武漢完美交匯。

武漢有著最好的自然條件,地勢平坦不缺水,氣候宜人,工農業生產、人口聚集都條件優厚,所以才把武漢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都市。

武漢有著最好的交通優勢,全球唯一。整個亞洲都是武漢的腹地,這裡水陸空交通條件都無比優良。

武漢還有著全球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和科研力量!在校生全球第一!辦學規模全球第一!科研院所最齊全!

所以,林林總總的這些,都為武漢城市圈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無盡的力量!


武大東湖


提問者提出的這三個城市群給我一種怪怪的感覺。先說成渝城市群這是國家已經明確的一個城市群,是單獨的一個城市群。武漢城市圈現在,更多的被國家,劃入一個更大的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武漢都市圈是該城市群的一部分。鄭州西安城市群,在國家的城市群當中,應該分屬為中原城市群和關中城市群,是兩個不同的城市群。


對於這三個城市群的奇怪組合,我個人最看好的是成渝城市群。

首先成渝城市群在我國具有很高的定位,是我國僅次於長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的我國第四大城市群經濟增長第四極。我國目前已公佈的九個中心城市,其中成都和重慶就佔去兩個,可以想到未來成都和重慶在中國的重要地位,發展前景,對四川盆地城市有很強的帶動作用。成都和重慶分別規劃有國家級新區天府新區和兩江新區,新區將對兩座城市新的產業進行發力,增加城市就業,擴大城市規模,做大城市經濟總量,升級產業結構。


其次成渝城市群自然條件優越。成渝城市群在我國西部相對平坦,海拔較低,獨立的地理單元四川盆地內,地形變化較小,對於城市群的規劃很有好處。成渝城市群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雨量非常充沛,城市的發展不會受到水資源的限制。

成渝城市群具有便利的交通。首先看空路方面,成都和重慶是我國西部的重要航空樞紐,其中成都是我國西部最大的航空樞紐。再看水運方面,重慶是我國黃金水道長江上游最重要的港口,也是我國西部最大的港口,重慶港能連接到成渝城市群和長江中下游的長江中游城市群和長三角城市群。陸路方面,成都和重慶是我國的鐵路樞紐,根據最新的規劃圖成都向北可以抵達蘭州,沿寶成鐵路可以抵達西安,西北觸青海,西南有成昆鐵路到昆明,正在修建的川藏鐵路成為第二條抵達西藏的鐵路,重慶也在修建自己的米字形鐵路網,與周圍的大城市也將形成東通西達,南至北聯的局面。



張堯自媒體


成渝城市圈,武漢城市圈,鄭州西安城市群,哪一個發展前景最好?

這三個城市群,各有各的經濟發展特點,成渝,武漢城市群,經濟發展實力強於鄭州西安城市群。



成渝城市群,是%成都和重慶為代表的,重點經濟發展中心,交通優勢明顯,國家戰略經濟的中心,科研實力強,科研機構多。



武漢城市群,大武漢的名氣不是憑空吹出來的,武漢三鎮,幾乎就是長江中游經濟發展的旗幟。

鄭州,西安經濟發展,只是近幾年才有了快速發展,西安真正的名氣是他的歷史。



其實這三個城市群,經濟發展模式不同,經濟發展重心不同,經濟發展方向不同。

每一個城市群,給自己的地位是什麼,才是經濟發展實力的重要體現。



鄭州和西安經濟發展的最大困難,不是交通,不是政策,而是水資源。

個人認為這三個城市群,經濟發展實力應該是,成渝,武漢,鄭州,西安。

個人觀點,如有不同,請指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