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電影史上有哪些比第一部還經典的續集電影?

愛吃毛豆的松鼠


續作毀經典——每每提起電影史上的那些經典作品,最讓人詬病之處就是不期而至的續作,狗尾續貂,似乎成了觀眾對於經典影片續集最為主觀的印象。但在資本市場,賺錢永遠是第一要義,在一部影片被奉為經典後,藉助資源、人氣等先天優勢消費剩餘價值早已成為電影市場最為常見的現象。但往往,經典的造就需要長時間積累,續集卻是倉促上陣趕鴨子上架的產物,這才造成了續作遜色於前作的情況。可這,並非絕對,回顧百多年的電影發展歷史,續作超越前作也並不在少數。今天,叔兒就跟大夥盤點一下那些超越前作的續作。由於符合條件的作品太多,在此之前我們依然照舊,給它限定一個框架,時間太過久遠的作品不提,因為很難找到資源,冷門片不提,因為知之甚少。好了,廢話不多說,進入正題:

先說好萊塢作品:

《終結者2:審判日》

導演:詹姆斯·卡梅隆

主演:阿諾·施瓦辛格 琳達·漢密爾頓 愛德華·福隆

上映時間:1991年

在歐美電影史上,《終結者2》是公認超越前作的一部影片。在本片之中,卡梅隆引入了T-1000液態金屬機械人這一角色,與此同時也為施瓦辛格飾演的T-800賦予了感情,這樣的做法使得該片對角色的塑造更為飽滿,兒子的叛逆、母親的執著,以及T-800的守護和T-1000的刺殺,為劇情帶來了更大的張力。同時,卡梅隆也在本片中將特效化妝和CG技術的結合發揮到極致,為我們帶來了電影史上從未有過的機器人對戰的經典。值得一提的是,除去動作、科幻、驚悚、懸疑等元素,卡梅隆還為該片融入了文藝電影的氣質,用機器人反思人類,探討人類科技發展對生活的影響,這都成為後世同類型作品難以達到的高度。

《教父2》

導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主演:阿爾·帕西諾 羅伯特·杜瓦爾 黛安·基頓 羅伯特·德尼羅

上映時間:1974年

與《終結者2》不同,《教父2》在影史上的評價並非是“超越前作”,而是“與前集並稱經典”的作品。但考慮到《教父》在影史上超高的影響力,續作能夠得到如此高的評價已屬不易。在1975年的第47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教父2》獲得最佳影片,這也使其成為奧斯卡歷史上極少獲得這一獎項的續集作品,更成為奧斯卡歷史上唯一一次前作和續作共同贏得這一獎項的作品。

《指環王3:王者無敵》

導演:彼得·傑克遜

主演:維果·莫騰森 伊利亞·伍德

上映時間:2003年

事實上,在《指環王3》之前,《指環王1:魔戒再現》和《指環王2:雙塔奇兵》已經在影史上奠定了自己的經典地位,並雙雙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但直到第三部,它才真正得到了官方認可,一舉拿下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奧斯卡11項大獎。如此耀眼的成績,自然離不開前作的積累,但作為一部商業片能夠受到如此高的肯定,與其本身的藝術成就同樣關係重大。經過前兩部鋪墊,整個故事在第三部中達到完美昇華,人文的主題也超脫了商業片桎梏。

《蝙蝠俠:黑暗騎士》

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

主演:克里斯蒂安·貝爾 希斯·萊傑

上映時間:2008年

雖然與《指環王3》同樣是三部曲,但《蝙蝠俠:黑暗騎士》卻並非是系列終結篇,在它之前有《蝙蝠俠:俠影之謎》,後面則還有一部《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作為超級英雄系列的衍生之作,拍攝續集無可厚非,多年來同類題材作品更是數不勝數,但諾蘭卻為我們熟悉的超級英雄帶來了不一樣的氣質。很多人提起該片的成功,都會將其歸結為成功的人物塑造,不僅貝爾,希斯·萊傑飾演的小丑同樣是影片的亮點。但事實上,究其根源本片最成功的地方卻是諾蘭對這個商業題材氣質的改造,在達成觀眾欣賞快感的同時,他還為影片賦予了古典悲劇的氣質,以及對美國當代熱點問題的探討。

《異形2》

導演:詹姆斯·卡梅隆

主演:西格妮·韋弗 凱莉·赫恩

上映時間:1986年

事實上,作為一部純粹的商業電影,《異形》系列之所以能夠拍攝續集起初完全是出於市場考慮。正因此,這也就讓後續者超越前作變得更為困難。好在,有卡梅隆坐陣。與他此後拍攝《終結者》續作類似,卡梅隆在拍攝《異形2》時同樣沒有選擇捷徑,而是中規中矩延續了雷德利·斯科特的理念,只不過在節奏掌控和懸念營造上下了更大的工夫,此舉顯然提升了觀眾的觀賞體驗,同時對角色深入的塑造也讓其超越了商業片的級別。

《007系列》

導演:太多

主演:太多

上映時間:太多

從1962年的第一部《諾博士》,到如今的《幽靈黨》,以英國特工詹姆斯·邦德為主角的007系列電影至今總共拍攝了24部。可以說,這24部影片質量參差不齊,但總體來看,後續作品的水準還是超越了前作。當然,對於這樣一部集動作、懸疑、科技於一身的作品,在五十多年的電影發展史上,本身在拍攝手法上就會有極大的提升,這顯然也成為其後續作品能夠超越前作的根本原因。

說完好萊塢作品,再來說說我們的華語片:

《警察故事續集》

導演:成龍

主演:成龍 張曼玉

上映時間:1988年

作為成功從功夫小子向諧趣動作轉型的代表作,《警察故事》在影史上的經典地位毋庸置疑。但相比前作,《警察故事續集》在故事的鋪陳和人物塑造上顯然更進一步,同時片中幾場危險動作戲更給觀眾帶來了超乎想象的觀影體驗。

《醉拳2》

導演:劉家良

主演:成龍 梅豔芳 狄龍

上映時間:1994年

事實上,成龍的很多續作都超越了前作,除去前面說到的《警察故事》系列,還有《A計劃》系列,以及《醉拳》系列。第一部《醉拳》拍攝於1978年,那個時候成龍還處於轉型階段,正在摸索如何跳出邵氏功夫片的框架,但16年後拍攝《醉拳2》,彼氏的成龍已經開創了自己功夫喜劇的風格,這無疑也讓該片在質量遠遠超越前作,成為成龍作品中排名前列的經典。

《黃飛鴻之二:男兒當自強》

導演:徐克

主演:李連杰 關之琳 甄子丹 莫少聰

上映時間:1992年

如果說《黃飛鴻》只是一部經典功夫電影的話,那麼徐克操刀的《黃飛鴻之二:男兒當自強》就是華語功夫電影史上數一數二的經典了,無論動作設計、人文風情,還是對民族危難和熱血志士的刻畫,都堪稱華語電影的翹楚。


雨妖



那就不得不提,現在已經達到了系列最長的速度與激情啊。

速度與激情

總共拍了八部,而我個人覺得我最喜歡看的是,4567部。其實當他們拍到第七部的時候,我才知道有速度與激情這部電影,因為當時保羅沃克去世,然後那一首see you again也特別特別的好聽,我記得我當時我循環兩個月左右那首see you again,然後呢我就去看了一下速度與激情七,當時我就被裡面徹底徹底圈粉了,簡直太刺激了,看得我整個人腎上腺素爆發出來,然後我就把前面的1到6部全部看了一遍,其實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怎麼說呢?這三部電影估計是拍的比較早吧,那些畫面和車技電影的劇情走向都不是很成熟,讓我有感觸都是從第四部開始有新的人加入的時候,4567部他們每次面對的壞蛋都越來越強大的時候,他們整個車隊真的表現出了家庭裡面最重要的核心就是,一家人在一起,誰也不丟棄誰,其實我之所以看著心裡也是因為我很懷念保羅沃克。



喜歡看電視劇的小青蛙


這個問題讓人想起吳宇森導演的《太平輪》。

2014年底,《太平輪(上)》在中國大陸上映並獲得了兩億元的票房;半年後,《太平輪·彼岸》上映,卻最終只獲得六千萬票房。

和票房收入相反的是兩部片子的質量:第一部獲得了網絡上的大量差評和調侃,第二部卻能得到不少影迷的讚賞與同情。

系列電影的產生,往往是因為第一部電影的巨大成功,投資方希望進一步獲利而促成的結果。

由於第一部的起點高,加上原本並未打算拍攝續集,故事上難以銜接,因此影史上鮮有續集優於首集的。

《太平輪》的誕生與之恰恰相反:從一開始,《太平輪》就被規劃為上、下兩部。

與其說這是兩部前後相繼的電影,不如說這是一部電影被生硬地分成了兩部分。

一部電影分成兩部來拍,也許是因為導演對電影完成度的高標準,也許是因為一部電影的時長容納不下大時代的波瀾壯闊;

然而在觀眾看來就是為了多收割一波票房,多賺一份錢。

觀眾們滿懷期待地進入電影院,卻發現電影冗長拖沓、煽情浮誇,預告片就能講明白的劇情被兌水兌到了129分鐘;

片中眾星雲集,角色卻連話都不能好好說,莫名其妙的對白到處都是。

甚至太平輪,這條作為電影標題名的船本身也沒出現過幾次。

觀眾在電影院度過了兩個小時,卻被告之“船還沒上,故事還沒開始呢”,由此產生被欺騙感也就不足為奇了。

電影到了第二部《太平輪·彼岸》才終於開始好好講故事。

第二部的劇情、剪輯都有了大幅的進步,劇情空洞、鏡頭堆砌的毛病消失,人物行為、對話也都有了合理的推動。

作為一部好片,第二部更是深刻體現出歷史狂潮下小人物的無力感、絕望感。

在時代大潮下,如螻蟻一般渺小的人物,卻不甘隨波逐流,拼命地為自己、為所愛之人謀求生存之路。情節感人肺腑,主題入木三分。然而因為第一部口碑的拖累,觀眾已經不願意買賬了。

十分諷刺的是,第二部前三十分鐘基本把第一部的故事又講了一遍,而且講得還很好。

電影是藝術與商業的結合。

同樣是預先規劃好的兩部曲,吳宇森的前作《赤壁》就很好地平衡了兩者,獲得了口碑和票房的雙收;

至於《太平輪》,不但虧了錢,還虧了名聲。可惜續集質量雖好,也沒幾個人看了。


壹條電影


嗨你好,麥格芬少爺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上,少爺要表達一些自己的觀點,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取為己用~

系列電影可以說是好萊塢的一種電影形式,進入21世紀,大多數系列電影的質量越來越差勁,只有少數續集質量要優於前作。下面我就列舉幾個我認為質量優秀的續集電影。

《星球大戰5:帝國反擊戰》:《帝國反擊戰》的質量一直被人津津樂道,它繼承了前作《新希望》的有點,延續了《星球大戰》的流行科幻風格,將故事進一步推動,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千古轉折,開啟了“天行者”家族的故事,影片還首次運用達斯·維達的經典bgm“帝國進行曲”,《帝國反擊戰》推動了星戰故事,讓星戰徹底上升了一個維度。就星戰系列而言,後來的《星球大戰3:西斯的復仇》在我眼中也是很好的續集作品,《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也屬於質量甚高的外傳作品。

《蝙蝠俠:黑暗騎士》:2005年的《蝙蝠俠:俠影之謎》就已經讓人們見識到了諾蘭的實力,但是《黑暗騎士》的表現著實比前作更勝一籌,這其中的功臣必屬希斯·萊傑,萊傑將小丑演繹到連DC粉都不曾想象到的另一種癲狂狀態,更黑暗更現實,雙面人的起源也都很讓人信服,故事最終讓蝙蝠俠淪落為小丑道德上的犧牲品的劇情走向也令人拍手稱讚,整部電影可以說就是一部藝術品。

《回到未來2》:作為少爺最愛的科幻系列的《回到未來》,我要表示第二部是我認為最棒的一部,不但把前作的腦洞進一步擴大,而且劇情時間線的複雜卻又不凌亂。影片細心到還預測了很多未來的事物,《大白鯊》、耐克鞋和百事可樂等等。《回到未來2》是我認為系列最棒的一部。

《加勒比海盜3:世界盡頭》:《世界盡頭》一直是我認為加勒比系列最好的一部,不論是從特效上還是情節上,戴維·瓊斯的表現也是很為出色,影片在前兩作的基礎上升華,讓加勒比海盜系列更為有趣並有深度。

除了上述這些續集,還有很多優秀的續集作品,例如:《指環王2:雙塔奇兵》、《黑客帝國2:重裝上陣》、《終結者2:審判日》、《教父2》等等。

可以看出,大多數質量優秀的續集都是系列的第二部作品,少爺個人認為,在只有第一作的基礎上打造新一部作品的優質率更為容易一些,在此之後想要超越就更難了,尤其是在如今這個圈錢為主的時代,想要見到一部優秀的續集作品更是難上加難。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麥格芬影視


我是小賽,我來回答。


一般來說,好萊塢的電影系列有不少是“出道即巔峰”,憑首部作打響招牌之後迅速推出了續集,然而接下來的續作卻遠不如第一部,逐漸敗壞了口碑以至於最後重啟,又或者直接將整個系列攪黃。


但同樣的,好萊塢也存在很多電影屬於是“越拍越好”的系列,續作比起首部曲不管是質量還是票房、口碑都有所勝過的。


下面小賽就試著整理整理部分屬於這種情況的電影系列。


科幻


  • 《異形》系列

《異形》系列的首部曲於1979年上映,當時屬於怪物類的恐怖片,名聲可謂大噪一時。

之後的《異形2》請來了詹姆斯·卡梅隆執導,將電影類型更改成科幻片,儘管類型風格都與首部曲完全不同,但鑑於《異形2》超前的設定、出色的視效以及本身質量的過硬,最終在各項評分以及口碑方面都超越了前作。


其實說實話,《異形1~2》都是屬於質量非常高的好電影,而且因為風格類型都不同,所以即使有童鞋覺得《異形1》比《異形2》更優秀,也是完全正常的。


  • 《終結者》系列

《終結者1》上映於1984年,來自未來的機器人穿越過去追殺目標這種設定在那個年代可謂非常帶感,加上出色的視效,這個系列的名聲也就此打開。

在7年後的續作《終結者2》,則是全面的升級, 從視覺效果到劇本都經過了精心的打磨,在當時還奪得了第64屆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大獎,全球票房5.2億美元,位列影史票房榜第四名。


不得不說,《終結者2》就算是放到今天來看,都是一部非常出色的作品。


動作

  • 《007》系列

《007》是目前所有電影系列中作品數量最多的系列電影,自1962年首部《諾博士》開始到2015年的《幽靈黨》,足足橫跨半個世紀之久。

對於這種時間跨度這麼大的電影,自然不用說是後來的作品更勝一籌了,畢竟電影的工業、時代的審美等一直都在進步。


  • 《諜影重重》系列

作為三大特工片之一,《諜影重重》的特點是真實,其實前三部曲可以算是非常完整的一個故事,其中第二第三部個人認為比首部作略勝一籌,但說實話前三部曲質量都非常好,頂多也就是90分跟100分的差距而已。


至於第四部第五部跟前三部曲對比質量就有點不夠看了。


  • 《碟中諜》系列

阿湯哥的《碟中諜》屬於比較商業化的特工片,1996年的首部只在諜戰方面下了不少功夫,接下來的幾部電影則開拓了另一個重點,就是各種驚險高難度的動作。

僅從電影質量來看首部作在整個系列裡面屬於上乘,不過《碟4》個人認為要比《碟1》更勝一籌,或許是迪拜那一段著實過於驚豔了吧。


  • 《速度與激情》系列

系列的第一部其實格局很小,相當於街頭混混的賽車片而已,之後隨著製作的升級,世界觀不斷被擴大,在後面基本已經演變成“類特工小隊”的模式,拯救世界什麼的都變成了日常。

但不得不說《速5》與《速7》是兩部集大成之作,前作表現了系列的兩個主題的“激情”,後者表現了系列兩個主題的“速度”,質量以及完成度都要勝過《速1》。


漫改

  • 《蝙蝠俠》 系列

諾蘭版本的《蝙蝠俠》三部曲,首部《俠影之謎》雖然票房普通,但口碑非常好,為蝙蝠俠這名角色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一洗1997年《蝙蝠俠與羅賓》帶來的恥辱。

第二部《黑暗騎士》被譽為超級英雄電影的天花板,即使是11年後的今天仍然牢牢佔據著絕大多數評分網站的超級英雄電影NO.1。


電影對蝙蝠俠與小丑做出了幾近完美的詮釋,小丑這個瘋子對人性發起的挑戰,蝙蝠俠以凡人之軀一直恪守的信念,全都足以讓觀眾回味無窮。


  • 《美國隊長》系列

作為復仇者聯盟的領導人之一,美國隊長的首部曲其實比較普通,不過基本成功將史蒂夫的人設以及系列的主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美隊2》裡面,導演羅素兄弟在其中加入了諜戰元素,這其實是非常成功的做法,因為對比其餘兩個巨頭,美隊不像鋼鐵俠一樣可以主打炫酷的視覺效果,背景故事又沒辦法做到像雷神那樣擴展漫威世界觀。

因此在格局不可能太大的情況下《美隊2》的諜戰元素顯得非常亮眼,再加上精彩絕倫的動作戲,使得《美隊2》成為系列中最優秀的一部,即使是放在漫威宇宙裡面也絕對屬於最上乘的作品。


整理如上,各位童鞋如有其他補充的歡迎~


維賽迪


《美國隊長2》

當然美隊1不是拍的爛,而是預算真的捉襟見肘,很多動作場面都省掉了,只象徵性的個了幾個pose。

但是美隊2一直是我心中最特別的漫威作品,它從一個輕鬆搞笑的超級英雄氛圍裡跳脫出來,成為了一部政治驚悚片。

在這種基調之下,支撐它的是精彩的動作場面和預算充足的特效,還有一個定時炸彈一般的巴基。


《終結者2》

終結者1是導演詹姆斯卡麥隆的一個夢,終結者2就是詹姆斯卡梅隆送給觀眾的一個美夢。

超越時代的超強特效,峰迴路轉緊張刺激的劇情安排,和一個面無表情但是魅力十足的機器人,帶給了全世界觀眾一個驚奇的新世界。


《蝙蝠俠前傳2:黑暗騎士》

好的正派需要強大的反派做支撐。

大多數超級英雄電影無論把主角說的多麼負重前行,但只要反派太過弱雞,就無法成就主角的一番事業。

諾蘭不但賦予了蝙蝠俠新的暗黑氣質,也創造了希斯萊傑這麼一個夢魘中的小丑。

兩個角色不是正邪之爭,而是在比賽誰更黑暗。

挖掘人性深處的弱點和光輝,才是這部電影的高亮時刻。


《蘭博2》

告別了第一部的苦大仇深,蘭博2提升了戰鬥的威力,讓愛恨情仇來的更加痛快。

和美隊一樣,第一部因為預算不夠,只好另闢蹊徑。

第二部雖然有重開此係列之嫌,但是不得不承認,最終呈現的效果實在太對觀眾胃口了。


《無間道2》

我認為無間道1也是經典,但是2的優秀在於,它和1不是同一部電影了。

無間道1和3是一個故事,而2則是一部史詩。


蔡小馬


一般續集的口碑都是越來越差的,畢竟第一部屬於開天闢地的存在,不過也有少部分續集超越前作,也有一些細節一貫保持了高水準,以下是我列舉的一些個人觀點,歡迎大家補充和討論。



1《終結者2審判日》

這個應該是公認的,好萊塢都曾經提出過這可能是史上最好的第二部,果然能超越詹姆斯卡梅隆的只有他自己。

2《異形2》

雷德利斯科特的《異形1》絕對是經典之作,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就能拍出這樣的作品,不得不說好萊塢科幻電影領先國產五十年不止。近年來的《普羅米修斯》也是結結實實讓粉絲瘋狂了一把。

這次要說的是《異形2》,又是詹姆斯卡梅隆,第二部的劇情性更強一些,場面也更宏大,《異形2》一直是本人最喜歡的電影之一。



3《魔戒2雙塔奇兵》

其實《魔戒》系列存在超越不超越了,它就屬於那種保持了一貫的高水準,包括後來的《霍比特人》系列,把它算上的原因是覺得第二部開始戰爭表面更為宏觀,特別是聖盔谷保衛戰,甘道夫出場的那一刻燃爆了。

4《速度與激情》
系列

這是前期和後期風格迥異的系列,第一部和第二部的風格屬於警匪片,街頭飆車是主流,加上臥底警察懲奸除惡的故事,但是從第四部開始風格急轉直下,毒梟,惡霸,恐怖分子一應俱全,說白了就是故事的世界觀變大了。當然也有一部分人覺得大的有些太誇張了,但是從口碑和票房來看,不得不說這個世界的改變算是成功。

ps:個人覺得《速度與激情8》屬於狗尾續貂,並不盡如人意。

pps:深度緬懷保羅沃克。

5《美國隊長2冬日戰士》

漫威宇宙可以說是時下大火的IP了,十年時間席捲全球,馬上要上映的《復聯3無限戰爭》也是讓全世界影迷摩拳擦掌。。。可恨中國5.11,世界最晚。

特殊把《美國隊長》拿出來說是覺得從第二部開始不難看出,漫威和迪士尼對這個美國主流超級英雄可以說是下了功夫的,《美國隊長2》在整個漫威系列裡口碑也是前五的存在。

後來的《內戰》也是保持了前作的水準,英雄大亂鬥,機場大戰那一段我反反覆覆看了很多遍。




6《虎膽龍威》

這是一個拍攝年代跨服較長的系列,前三部是一個時期拍攝的,水準完美的延誤了,尤其第三部加入了塞繆爾傑克遜(那時候還不是中年黑人大叔形象),之所以把這個系列算進來是因為個人偏愛第四部,無論劇情,動作,特效都超越前三部。

至於第五部覺得差強人意了,劇情或許單薄,主角無端多了一個當間諜的兒子,有些強行劇情了。

7《哈利波特》系列

這個系列也是一如既往了,幾乎整個英國演藝圈精英盡出,雖然中間有過票房和口碑的起伏,但是總體來說算的上是越來越好。

個人最喜歡《密室》和《火焰杯》。


付小付3


一部續集比第一部更成功的影片,往往可以歸為一下幾類

1. 換導演:

代表作:[諜影重重2](豆瓣:8.6 /IMDb:7.8)、[諜影重重3](豆瓣:8.7 /IMDb:8.0)

如果說[諜影重重]是當代驚悚動作片的佼佼者,那[諜影重重2]就是革命者。

從好萊塢商業片大拿道格·裡曼換成了名不見經傳的保羅·格林格拉斯,從一開始,[諜2]便面臨著高風險。

影片採用了當年並不流行的手持攝影拍攝,雖然鏡頭抖動嚴重,但極具臨場感。

剪輯方式也是如此,之前的動作片一個追車場景可能只剪5刀,但[諜2]卻剪了10刀。

紀錄片出身的導演保羅·格林格拉斯,很清楚影片的走向和故事脈絡。

他認為,觀眾應該身臨其境,體會伯恩這名失憶特工所面臨的艱難處境。

最終,這位記錄片出身的導演,把[諜2]這部傳統商業片帶上了全新的臺階。

片中的伯恩沒有高科技輔助,武器只有隨身可見的雜誌、電熨斗、圓珠筆。

和傳統動作片的華麗動作戲碼不同,[諜影重重]講究的是迅猛的近身格鬥。

臨場感極強的動作場景和刺激的打鬥場面不僅成為了[諜影重重]系列的招牌,也帶領了一場動作片革命。

手持攝影+快速剪輯的方式,也從此成為了歐美動作片的“標配”。

2. 製作升級

代表作:[戰狼2](豆瓣:7.1 /IMDb:6.2)

2015年,由吳京自導自演的[戰狼]在四月檔期創下5.25億票房,著實讓不少吃瓜群眾們吃了一驚。

影片沒有大牌明星,也沒有過多宣傳,卻憑藉熱血的軍人故事,在“小鮮肉”當道的電影市場,成功扳回一局。

於是,拍到續集的[戰狼2]場面升級,故事也更為熱血。

[戰狼2]的初期投資成本僅為8000萬,但隨著拍攝進程的繼續,影片的投資也在增加。

影片不僅遠赴非洲實景拍攝,還採用了近600名當地演員。

此外,艱苦的拍攝條件和鉅額的場景建設,也給影片帶來了不少成本壓力。

[美國隊長3]特技指導的加盟,更是讓影片的動作戲碼更新升級。

結果毋庸置疑。56億的票房,不僅獲得了中國影史票房NO1,也讓[戰狼],成為了中國最具價值的系列電影。

由此可見,一部製作精良的續集,真的可以改寫中國影史。

3. 故事重啟

代表作:[瘋狂的麥克斯4:狂暴之路](豆瓣:7.1 /IMDb:6.2)

試想下,如果要拍一部20年前的商業片續集,你會怎麼辦?

是請回曾經的影片主演、還是另起爐灶重新開工?顯然,導演喬治·米勒選擇了後者。

作為80年代的熱門商業片,[瘋狂的麥克斯]不僅完整呈現了一個蠻荒的末世,主演梅爾·吉布森也因此走向國際。

而新版續集,不僅成功的繼承了老版三部曲,甚至比前作走的更遠。

故事上,影片採用了完全重啟的策略,僅和老闆三部曲共用一個世界觀,在故事上並沒有聯繫。

選角上,新版啟用了正當紅的湯姆·哈迪作為主角。較之原作主演梅爾·吉布森,前者更年輕,也更具票房號召力。

此外,無論是造型設計還是追車大戰,[瘋狂的麥克斯4:狂暴之路]均把末世動作片帶上了一個全新高度。

影片幾乎全靠動作戲撐場,寥寥幾段文戲幾乎一筆帶過,毫無拖沓感。

最終,[瘋狂的麥克斯4:狂暴之路]獲得了包括奧斯卡最佳影片在內的十項提名,最終拿下六項大獎。

能把一部20年前的商業片續集排的如此有高度,喬治·米勒要不上榜,實在說不過去。


看電影雜誌


我來說幾部電影續集比第一部有更高評價的電影《蝙蝠俠:黑暗騎士》 《蝙蝠俠:黑暗騎士》比上一步《蝙蝠俠:俠影之謎》出色很多,並不是上一部不好,而是這一部實在太過於優秀,它把商業片的水平提到了另一個高度,被譽為史上最出色的商業片,好到一秒鐘都 不曾浪費。 希斯·萊傑飾演的小丑用他令人歎服的演技成為史上最為經典的小丑,並且希斯憑藉這個角色獲得了第81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配角和第66屆金球獎最佳男配角。這麼優秀的電影,錯過它實在可惜。 《美國隊長2:冬日戰士》 《美國隊長2》定義為動作諜戰片非常成功,近身肉搏戲非常出彩。簡直比第一部好太多,後面的間諜暗殺戲份,感覺像是在看諜影重重。隊長和冬兵在這部電影裡帥到爆,槍戰,飆車,爆破,拳拳到肉。小編表示最近又想重刷啦~^O^~ 《諜影重重》系列 諜影重重三部曲,一部比一部出色,第一部劇情合理,節奏把握得當,動作戲乾淨利落,為上層佳作。第二部情節步步緊逼,看的扣人心絃 ,節奏、配樂、攝影、剪輯無一不精。第三部為系列最佳,車站和小鎮兩段戲是絕對的經典,劇情低調緊湊,是公認的五星好片。如果你喜歡看間諜動作片,這三部絕對不容錯過。 《銀河護衛隊2》 《銀河護衛隊2》比第一部人物形象更加立體飽滿,視覺效果瑰麗大氣,笑點、淚點、特效和動作戲都很足。其中勇度讓人心生敬佩,小樹人格魯特可愛到爆炸。還很適合小朋友們觀看哦


隔壁老王的家庭影院


《蝙蝠俠:黑暗騎士》克里斯托弗·諾蘭賦予了蝙蝠俠全新的定義,以在黑夜中的守護者的姿態奪得更多觀眾的喜愛,而小丑一角的成功塑造更是將其送上系列巔峰。

《異形2》以票房和觀眾程度來評價,詹姆斯·卡梅隆的《異形2》以出眾的故事性和視覺效果略勝一籌,而雷德利·斯科特則更傾向於故事的內在人文性。

《瘋狂的麥克斯4》以豆瓣評分的遞增就可知,票房更是節節攀升,湯姆哈迪和塞隆女王的加盟使其成為眾所周知的大i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