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8 64年前的日內瓦會議,除了總理的外交風采,還有三件事「組圖」

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蘇、美、英、法、中5國外交會議在瑞士日內瓦國聯大廈舉行。會議主要討論如何和平解決朝鮮問題和關於恢復印度支那和平問題。4月19日,中國政府任命周恩來總理兼外長為代表團首席代表,張聞天、王稼祥、李克農為代表出席日內瓦會議。

64年前的日內瓦會議,除了總理的外交風采,還有三件事「組圖」

日內瓦會議現場

日內瓦會議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次以五大國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參加討論國際問題的一次重要會議。通過這次會議,世界看到了同美國所掌控的安理會形容的的完全相反的新中國形象,看到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新中國外交風格,看到了中國的和平外交政策,看到了在處理國際問題當中新中國的分量。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國代表團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國際力量,為會議達成協議做出了重大貢獻。

64年前的日內瓦會議,除了總理的外交風采,還有三件事「組圖」

1954年,周恩來出席日內瓦會議

今年4月26日是日內瓦會議召開64週年,《祖國》特整理部分日內瓦會議相關事件,以饗讀者。

震驚世界的暗殺事件

為了參加萬隆會議,我國向印度航空公司租了兩架飛機,分別是“克什米爾公主”號和“空中霸王”號。根據安排,代表團分批前往印尼。

沒想到,1955年4月11日卻傳來一個震驚世界的消息:“克什米爾公主”號在印尼納土納群島上空爆炸,代表團部分人員和隨行記者遇難。原來,國民黨當局在港特務在這架飛機經停香港啟德機場加油時,秘密安置了定時炸彈。

64年前的日內瓦會議,除了總理的外交風采,還有三件事「組圖」

爆炸後的克什米爾公主號機頭

“克什米爾公主號”事件的謀害目標直指新中國領導人周恩來總理,因為按照原定計劃,周總理將乘坐該包機前往雅加達。所幸的是,周恩來臨時改變了路線,從昆明取道仰光到達雅加達。這些信息可以從緬甸總理吳努和周恩來的來往信件中查閱到,而當時這是屬於絕密的,所以臺灣情報機關一直以為周恩來會乘坐“克什米爾公主號”。

因“克什米爾公主號事件”的發生,周恩來一行人取道仰光後轉飛雅加達。

4月16日下午,飛機順利在雅加達降落。駐印度尼西亞大使黃鎮以及使館全體外交人員都來到機場,一面迎接,一面保衛。此時,從機場到使館這條中國外交團必經的道路早已被黃鎮派人偵察了好幾次。周恩來下飛機之後,黃鎮還專門派了一位武官到機場看著飛機,以防有人乘機搞破壞。

64年前的日內瓦會議,除了總理的外交風采,還有三件事「組圖」

周總理到達機場

周恩來下飛機後,黃鎮隨即就趕上前去迎接,先期到達的公安部副部長楊奇清也緊緊跟上。隨後,他倆一左一右,把總理夾在中間,然後由黃鎮夫人朱霖和其他參贊、秘書、領事圍成一堵人牆,簇擁在總理周圍。代表團成員很自然的又圍了一層,準備爭搶新聞的記者,也很自然的圍起了一層,兩人貼身保護,三層人牆包圍,周恩來在這樣的保護之下,徐徐走出了機場。

64年前的日內瓦會議,除了總理的外交風采,還有三件事「組圖」

1954年4月,周恩來率團參加瑞士日內瓦會議

機場門口,早已有三輛汽車等候。第一輛汽車原計劃是周恩來乘坐的車,只見黃鎮和楊奇清一嘀咕,兩人就把周恩來護到了後面的一輛車上。黃鎮和楊奇清把周恩來護送進車內,迅速關上車門。隨即,黃鎮向夫人朱霖使了一個眼色,並強調了一句“務必保護總理安全!”朱霖迅速明白了丈夫黃鎮的意思,立即上了第一輛車。

車隊開往城裡的時候,馬路兩邊有好多群眾在歡迎、致意,車隊走到哪裡,哪裡就會爆發出熱烈的歡呼聲。面對路兩邊群眾的熱情,周總理不表示一下,實在不當。但如果一露面,之前為了保險換車的做法就成了徒勞。就在這個非常尷尬的時候,黃鎮的妻子朱霖緩緩地將手伸出了汽車窗簾,向人群揮手致意。路兩邊的人都以為朱霖就是周恩來,她也完美的扮演了一次周恩來的替身。

64年前的日內瓦會議,除了總理的外交風采,還有三件事「組圖」

1954年4月24日,周恩來率團抵達日內瓦機場時向歡迎人群揮手致意。

美國國務卿拒絕同周總理握手傳聞

一提到日內瓦會議,很多人馬上就會想起當年美國國務卿杜勒斯拒絕跟周恩來握手的傳聞,就連大名鼎鼎的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博士也在他的《白宮歲月》中說“周恩來對1954年杜勒斯拒絕和他握手的怠慢之舉耿耿於懷。”

然而,據作為中國代表團秘書長,在日內瓦會議期間始終陪伴在周恩來左右的王炳南迴憶,所謂拒絕握手之說,純屬演繹。

64年前的日內瓦會議,除了總理的外交風采,還有三件事「組圖」

周恩來在日內瓦會議上發言

會場座位是按每個國家的英文名稱的第一個字母排列的。中國CHINA,C在前,美國USA,U排在後面,和蘇聯代表團在一起,距離中國代表團很遠。

64年前的日內瓦會議,除了總理的外交風采,還有三件事「組圖」

日內瓦會議開幕時會場一角。第三排右起第3人為周恩來。

64年前的日內瓦會議,除了總理的外交風采,還有三件事「組圖」

日內瓦會議開幕時會場一角。第三排右起第2人為周恩來。

國聯大廈會議大廳有好幾個入口處,我們同美國代表團不是從同一門進入會場,不可能碰在一起。會議中間有15分鐘休息,代表團成員可以到餐廳、酒吧間去吃點心、喝咖啡、茶和酒。

中國代表團從不和美國代表團聚在一起。而且,周恩來非常審慎和嚴謹。

杜勒斯堅決反共,周恩來從來就沒想去和他握手。王炳南告訴大家:“如果有接觸的話,那就是我們在衛生間用過同一條手巾。”當時有美國記者報道說:雖然杜勒斯差不多每天都和周恩來在同一間房間裡,但他從沒有和他碰頭,也沒有和他說過話。

64年前的日內瓦會議,除了總理的外交風采,還有三件事「組圖」

日內瓦會議最後一次全體會議

一句讓老外看懂中國越劇電影

1954年,周恩來總理參加日內瓦會議,準備在見面會上放映我國第一部彩色電影《梁山伯與祝英臺》。作為時任新聞聯絡官的熊向暉接到指示後,心裡暗暗打鼓:《梁山伯與祝英臺》是中國的越劇,老外們怎麼能看懂呢?熊向暉絞盡腦汁,連夜寫了一份長達15頁紙的影評,從背景、意義、演員陣容、對話臺詞等方面都用英文做了詳細的說明,報給了周總理。

64年前的日內瓦會議,除了總理的外交風采,還有三件事「組圖」

周恩來在日內瓦會議上

周總理看了一眼這厚厚的影評,皺了皺眉頭說:“向暉啊,我們這是給老外看,你這內容雖然很詳細,但他們不懂我們的文化,不一定看得懂啊。”無計可施的熊向暉搖了搖頭說:“總理,那您說該怎麼寫這份影評呢?畢竟文化差異太大了。”

周總理凝神沉思了一會說:“只要給這部電影取個恰如其分又特別有吸引力的名字就好了,你只需在請柬上寫‘請欣賞中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梁山伯與祝英臺》’就行了,其餘不必做過多解釋。”

最後,按照周總理的建議,電影如期放映,觀看電影的各國與會代表看得如痴如醉,不時爆發出陣陣掌聲,特別是著名幽默大師卓別林看後,竟被影片的精彩情節感動得流下了眼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