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3 無關恐慌,我為什麼認為99%的代幣將歸零?

只有真正瞭解了這個行業,才有可能從中獲利。否則,一個對區塊鏈行業本質毫不瞭解的人,無論牛市還是熊市,都很難取得真正的收穫。因此,我將繼續從一個儘量客觀的角度評判區塊鏈這個行業,當然,不可能完全客觀,因為我也是局中人。

我們接下來要探討“幣”在區塊鏈的未來到底有沒有用,或者說,有多大用。

實際上,這個問題至關重要,因為這個問題的背後含義等於,“我們買的這串數字將來還值不值錢,會不會歸零”。

先拋出我的觀點,99%的代幣將歸零。(拍磚輕拍。。。)

準確來說,是現在市面上的絕大多數幣會歸零。

雖然,作為一個代幣的持有者,我並不希望這樣的結果出現。但是現實往往不會按照我們的意願前行。

為什麼?幾個原因

一, 代幣發行成本過低,越來越多的公司入局將免費送幣。

如果你是EOS的持有者,你就會注意到最近有很多空投降臨。這些空投多數來源於基於EOS開發的項目。大家都認為,2018年是區塊鏈的商業應用元年,愛西歐已經成為過去式。並且隨著年初整個社會對於區塊鏈的爆發式認知,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創業者選擇改道區塊鏈。跟隨創業者而來的,就是一大票投資人。雖然有人稱他們為“古典投資人”,但是不可否認這幫人財大氣粗,而且思維和炒幣的愛好者們不太一樣。他們會為看好的項目注入原始資金,這些創業團隊就無需通過發行有償代幣來獲得資金。這種情況下,代幣將成為一種吸引用戶的方法,只要你有足夠多的地址,你就可以盡情的空投。一旦大規模的空投開始,有一天你對待空投的態度就像今天看到垃圾短信那樣厭煩。

二, 大項目吸納太多資金,為小項目炒作的資金和作用減弱。

如果你是一個從幾年前就在幣圈混的老人,你可能注意到,今年的項目中,幾個後起之秀市值輕鬆擠進前十。要知道,在過去幾年中,最大的後起之秀就是以太坊。市值排名靠前的幾個幣種,幾乎沒有發生太多的變化。就拿眼下最火的EOS來說,這個幣種通過一年不到的時間市值就輕鬆排到第五。放眼前二十的幣種中,似乎除了BTC、ETH、XRP、LTC之外,全是近兩年來的新項目。

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也在於通過上一輪的愛西歐破發潮,很多人認識到投資那些名不見經傳的小項目無異於直接扔掉。尤其加上公鏈的爭霸,又是節點競選,又是拉盤砸盤的。讓那些專注於某一個領域的項目著實難受。不少小項目的幣價目前只能跟隨BTC聯動,單項聯動,也就是BTC漲,它不漲,BTC跌,它跟著跌。而且很多項目的群也已經無人交流,項目方定期公佈的項目進程也無人問津。

說到底,代幣的最終價值取決於項目的落地情況,很多項目的價格是提前透支了人們對項目的預期。當時項目方用錢吸引來的用戶,今天錢不在了,用戶也就走了。代幣的價格自然會一地雞毛。當然,也不排除一些資金愛打游擊戰,今天拉一把這個,吸引一幫韭菜過來接盤。割完再換個項目。但是,埋伏已久的你,總不能像後宮的妃子,等著哪天皇帝突發奇想來臨幸這個項目吧?

三, 技術革新衝擊99%的項目

無論眼下的公鏈之爭鹿死誰手,毫無疑問的結果就是區塊鏈的技術將向前邁進一大步。而很多項目卻是基於比特幣或者以太坊開發的。一旦新的公鏈大規模上線應用,原有的這些項目的所有開發就像雙方對壘陣前,一方還在費勁九牛二虎之力改進弓箭的射程,另一方已經拿著手槍站在他的面前。這是維度上差距,結局不言而喻。

當然,應該也有很多精明的項目方會選擇更新代幣平臺,畢竟像EOS這樣的公鏈已經聲明支持以太坊的項目可以輕鬆的轉移到EOS上來。如果是這樣的話,這些項目擁有相比新項目更多的開發經驗和一定的用戶基礎,還有原先愛西歐來的資金。在新一輪的競爭中依舊可以保持優勢。

所以,在這個節骨眼上,盯緊你投資的項目團隊,如果他們足夠聰明,大家還是可以一起愉快的玩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