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博士畢業後去大學當老師好嗎?

千里光


這個問題很有普遍意義,事實上,博士畢業後,確實有很多人選擇了去當大學教師,正在讀博還沒畢業的,打算畢業後當大學老師的也大有人在。對於博士生群體而言,可以理解為,讀博——畢業——當大學老師,這樣一個三部曲成了具有一定普遍性的現象。

那麼,博士畢業選擇當大學老師好不好呢?最重要的衡量標準應該是,當一個大學老師能否有效實現自身價值。

能否有效實現自身價值,看起來是一個形而上的問題,實際上,可以分解為具體的衡量標準,主要有兩條:與自身興趣、追求和擅長是否相符;能否讓自己活得更精彩。

一、與自身興趣、追求和擅長是否相符。

每個人興趣不同,博士群體也一樣。有些人讀博是基於對專業的熱愛和對研究的興趣,並有志於做出一定成就,這類人畢業出來,也希望從事本專業的研究工作,由於興趣,往往在讀博期間對專業進行了較深入的鑽研,對科學研究有較好的訓練,因此,這種類型的人更適合進入科研院所進行專職研究為佳,而當大學老師進行兼職研究則不是最佳選擇。比如我有一個朋友,對天文一直很感興趣,後來就讀於南京大學天體物理專業,讀書期間取得過一定成果,在國際著名期刊發表過論文,博士畢業後直接選擇了進入中科院物理所做研究,這就是更能發揮他的長處的很好選擇。如果選擇當大學老師,也不是不好,但多半不是最佳選擇。

有些人讀博並非是基於科學研究的興趣和需要,而更多的是基於對當大學老師的興趣和一份穩定且待遇不錯的工作,那麼,這種情況,無疑選擇當大學老師是最佳選擇,能更好地發揮其所長。比如我有一個女同學,本科畢業後去了牛津讀研究生,而後申請了哈佛大學的博士,但是因為專業原因導致牛津的經歷不被認可,如果念哈佛,需要八年才能博士畢業,她最終放棄了哈佛,而申請了倫敦大學學院的博士,四年後回國,任教於一所211高校。如果只想做科研,無疑八年的哈佛訓練將會非常重要,但她志不在此,更多的興趣在於做一個優秀的大學老師,而四年的倫敦大學學院的經歷已經足夠,這是她選擇的最根本原因,對她而言,也是最佳選擇。

另外還有部分人對做研究和做老師的興趣都不是很大,則應合理評估自己,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點和個人真正的興趣去選擇合適的職業,當一個大學老師並不一定是很好的選擇。根據目前的高校實際情況來看,在普通大學當老師,通常並不需要承擔多少科研任務,主要是上課,對科研興趣不大似乎也不是太大問題;但在重點大學特別是名校,不但需要上課,也要承擔很多的科研任務,如果對科研興趣不大,恐怕會苦不堪言。當然,目前國內的實際情況是,非國外一流名校的博士,也很難進國內重點大學乃至名校當老師。

二、能否讓自己活得更精彩。

這個精彩,既包括事業上的精彩,也包括生活上活得更好,畢竟博士也要養家餬口,情懷是需要有的,但當不了飯吃。

事業上的精彩,當然是看選擇做老師是否是一個最佳選擇,就如上面所述,需要根據自己的興趣、追求和擅長去評判和選擇。

從生活的角度來說,就是當大學老師能否提供一個較好的工作待遇和環境。不必否認,待遇問題是一個重要的考量。通常來說,如果當老師,就職的大學層次高一些,待遇相對來說會好一點,重點大學待遇通常會高於普通大學,這個其實也算是常識了。我認識一個在西部某省會城市的一所普通大學的老師,當然也是博士畢業後選擇了當大學老師,據他說,扣除保險和公積金等,每年到手的收入不超過10萬人民幣,而那個城市的房價年年上漲,現在已經均價20000/平米,作為年輕教師,經濟壓力確實很大,買房似乎遙遙無期。而我知道的另外一個在211大學當老師的朋友,則待遇相對於那位普通大學老師要高一些,但也相差不遠,生活壓力也不小。

當然,待遇問題也不是絕對剛性的,對不同人而言,同樣的待遇,可能會有不同的感受,只是,在選擇是否當一個大學老師的時候,這也通常會是做抉擇的一個重要因素。這一點,不必諱言。

總之,各人情況不同,會有不一樣的考量,也往往有不一樣的選擇。博士畢業後,當一個大學老師好不好的問題,還是因人而異,最適合的,就是最好的。

最後祝題主和麵臨類似選擇的朋友們,能合理評估自己,選擇到最適合自己的職業,走向人生巔峰!


博雅燕園


根據我的博士生的情況看,畢業後去大學當老師好得很。事實上,我帶的博士生不算多,但保持了一個一致性,那就是全部當大學老師,而且總體上看適應能力較強,他(她)自己也感覺找到了好工作。

換個角度說,文科生,除了少數專業,只能到大學或研究機構工作。相對於純粹的科研單位,能夠教書育人的大學更受到博士生青睞,因為能將價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結合起來,自己的圈子和空間更大,更有活力和成就感。

遙想二十好幾年前,本人在從事其他工作十多年後去讀碩士(和後來的博士),臨行前一位友人還勸阻我說:沒聽過一句話嗎?讀碩士是誤入歧途,讀博士是不可救藥。當年大學老師不招人待見,待遇低,住筒子樓,幾乎無人羨慕,許多人選擇離開。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如今大學教師經濟地位明顯改善,社會地位顯著提高,所以成了香餑餑。我考研究生之前是在報社工作,並且有中層的職務,在地方上順風順水,有人稱之為吃香的喝辣的。可如今報紙雜誌一蹶不振,我當年從“誤入歧途”開始,到頭來卻還隨著大學地位的提升而獲益,說起來是挺弔詭的。

再看我的博士生的情況,他(她)們大部分是我的碩士生(我沒有帶過專碩)。我對碩士生和博士生的要求是,以讀書和研究為樂趣和目標,在一個運用型專業偏重理論和歷史研究。所以一些對學術興趣索然的碩士生在選擇導師時“望風而逃”,對我來說有時感覺要求是否過高,但總的來說彼此有默契和共識對雙方都好。

具體而言,我的博士生們事先了解我的學術旨趣和取向,不用我多說就能埋頭讀書,我只是在方法和具體研究方向上給出一點意見。這些博士生中也有兩三個在職的,不過之前都已經是大學老師了,以讀書人教書人定位自己沒有問題。

最近與一位知名律師聊天,他說她也是半路出家的。在他看來,律師是最好的職業,一是有成就感,二是收入不菲,三是沒有退休年限。在我對我的博士生講述與這位64歲法律人侃大山之前,他(她)們認為大學老師是最好的職業。


展江


好不好的只有自己知道,適合的就是好的。大學教師的職業特點是不用朝九晚五的打著卡上下班,有課上課,沒課做點其它,為職稱跑項目,寫論文,編書碼字,也沒個閒時。一開始收入也不高,若運氣不好,三年五載就這麼熬著。因為博士在學校並不值錢(大家都是)。能讀完愽士總還有點能力,若還有些激情,合適的企業也不差,起碼收入不錯,面子也很好。若有機緣進機關,何嘗不是條光明大道呢?所以大學並不是愽士唯一的歸宿。


古老農民


三者任何一個崗位,都要求教師具備良好的學風和職業道德,都需要把握學科發展方向,開展科學研究和科技攻關,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引導學生進行科學訓練,不斷創新。具備持續學習,不斷更新知識的能力。

剛參加工作教師的主要任務是:1)承擔本科課程講授,指導實習、社會調查、畢業論文、畢業設計及承擔課程輔導、批改作業等教學工作。2)參加科學研究、技術研究、教學方法研究、教育教學改革和社會服務等。3)發表學術論文,編寫教材等。4)承擔教學科研方面的管理工作。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文化知識的傳遞者,最光輝、最偉大,同時責任也最大。好與不好只有認真做了才能深刻體會,但做任何職業都應該遵守職業操守,履行職責責任!祝好!


江河湖海HHU


在當今的中國,博士生也不算什麼稀罕物,八竿子都打不著的一個人五線城市的大學、醫院或者科研院所也有博士的存在。博士也分三六九等,國外名校博士可到985、211高校教書,國內名校博士能到三線以上城市二本以上的大學任教,普通大學的博士只能到三本或者民辦大學任教。博士畢業如果能到省會城市的重點大學任教還是不錯的,如果到中小城市的普通大學任教還不如到企業或者科研院所,至少收入還是可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