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他抓獲了越軍俘虜

他抓獲了越軍俘虜

作者 韓曉東

他抓獲了越軍俘虜

“一等功臣”陳學民烈士

日前,著名導演馮小剛以反映對越自衛反擊戰為背景的電影《芳華》在全國熱映,票房收入高達14.22億,成為他個人導演生涯中的第一個10億+。柏林時間2018年2月21日,第2屆“亞洲璀璨之星”頒獎禮在68屆柏林電影節期間舉行,《芳華》獲特別獎、最佳編劇獎、亞洲新銳獎,成為全場最大贏家。

2018年2月17日是“對越自衛反擊戰”39週年紀念日。值此對越自衛反擊作戰勝利39週年之際,謹向在戰鬥中英勇獻身的烈士表示深切的懷念,謹向英雄烈士的父母及遺孀子女表示最誠摯的慰問,向所有參戰的老兵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1988年3月15日,營口蓋州市籍烈士、一等功臣陳學民為維護祖國尊嚴,犧牲在雲南省馬關縣前線。次年,市史志辦同志在採訪他的妻子王淑豔、父親陳國會、哥哥陳學儒和他的連長邱樞等親人和戰友時,曾為他的事蹟感動得不能自已。值此清明節前夕,陳學民烈士犧牲30

年之際,我們願和讀者共同走進陳學民的人生“芳華”!

郁達夫在紀念魯迅的大會上說:“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個有英雄卻不知敬重愛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藥的。”

2018年2月24日,在陳學民烈士犧牲30週年前夕,我和同事來到蓋州市雙頂山下,順著101級臺階走進烈士陵園。陳學民烈士墓位於108位烈士的正中央。我們默默地肅立在墓碑前與躺在墳塋裡的烈士隔世相見。我們敬獻上兩束盛開的鮮花,擺上他生前最愛吃的三鮮餡餃子和酸菜餡餃子,為他斟上三杯家鄉的望兒山酒。此時,我們忘卻了塵世的喧囂與浮躁,用三鞠躬來表達對烈士的無限懷念與崇敬之情,並任由無盡的思緒隨著淚水在明媚的陽光下飄搖,並伴隨早春二月的寒風追尋陳學民烈士那早已凝固的“芳華”。

送丈夫,明月千里寄相思

他抓獲了越軍俘虜

陳學民和戰友在執行“65402”任務出征前在國旗前宣誓後簽名

陳學民,1960年11月5日出生於蓋縣什字街鄉(今蓋州市什字街鎮)李屯村,1979年12月入伍。1981年8月考入大連陸軍學校偵察訓練大隊任班長。1983年11月入黨。在校期間,他擒拿、格鬥、捕俘、射擊、駕駛等偵察技術樣樣精通,並獲得全校一萬米武裝越野第一名,他打破的該項記錄多年無人能破。1984年7月,他帶著優等學員證書和兩個嘉獎證書,回到駐遼寧鳳城某部偵察連任排長。

1986年4月20日,陳學民與本溪彩屯煤礦洗煤廠女工王淑豔喜結伉儷。婚假還沒休完,他奉命回部隊參加訓練。期間,他被42集團軍授予優秀教練員並記三等功1次。1987年4月10日,王淑豔生了一對龍鳳胎。此時部隊正抽調人員赴滇參戰,陳學民顧不上請假回家。在生與死的考驗面前,在祖國需要的時候,陳學民毫不猶豫地請戰:“我是偵察學校畢業的,堅決要求赴滇參戰。”當首長告知他是“獨子”不予批准時,他卻說:“雖然我哥哥自小就過繼給二伯父了,但那也是我親哥啊,所以我不能算‘獨子’。”陳學民的申請被批准了,王淑豔的奶水卻斷了。陳學民安慰妻子說:“等我勝利歸來,一定會加倍補償你!”8月,陳學民升任第一副連長。

1987年12月4日,陰曆十月十四。一場大雪過後,呼嘯的北風狂卷,天上的明月高懸。凌晨1點多鐘,陳學民在本溪歪頭山火車站組織裝車,準備赴滇參戰。這時,王淑豔雙手各抱一個孩子出現在站臺上。“副連長,大嫂來了,你快過去看看吧!”陳學民很想跳下車安慰一下妻子,再親親一雙可愛的兒女。可裝運軍需物資是一項特殊任務,絕不能出半點差錯!他轉過身說:“我們快裝車吧!”當王淑豔期盼著陳學民裝完車能與他告別時,一輛貨車卻呼嘯著衝過來,停在他們中間,擋住了王淑豔的視線。當貨車開走時,軍列也啟動了。在皎潔的月光映襯下,王淑豔抱著一雙兒女站在凜冽的寒風中,含淚目送丈夫奔向血與火的戰場……

上戰場,古來征戰幾人回

他抓獲了越軍俘虜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當年前線部隊戰士唯一的通訊方式就是書信。圖為指導員崔文給戰友們分發家書的感人場面。

1987年12月21日,部隊到達雲南省馬關縣待命。1988年2月5日,偵察四連接到65401行動命令。連長邱樞和陳學民帶領4個捕俘組,經過兩天急行軍到達設伏地,於7日上午順利抓獲兩名越軍俘虜,完成了上級交給的任務,受到偵察大隊首長的表揚。

1988年3月10日,上級下達了65402行動命令。3月14日,在出徵誓師大會上,陳學民面對國旗莊嚴宣誓:“是龍是熊,戰場上見……當祖國需要我的時候,我將拉響光榮彈,捍衛祖國的尊嚴!”下午,連長邱樞和副連長陳學民帶領5個捕俘組出發,於15日凌晨到達設伏地。5時55分,前方走來3名越軍……邱樞一聲“上!”,陳學民小組和二排長唐道權小組各捕獲一名越軍。第三名越軍狡猾地鑽入草叢,並打來一梭子子彈。邱樞命令迅速撤退。陳學民與戰士閻守波、呂敬海押起俘虜立即後撤。增援的越軍很快趕到,一發子彈擊中陳學民腹部,他忍著傷痛押著俘虜繼續後撤。又一梭子子彈打來,戰士閻守波壯烈犧牲,陳學民腹部、腿部負重傷,呂敬海腹部、腿部也負傷。陳學民見被俘越軍欲行逃跑,立即將自己和俘虜拷在一起,然後命令呂敬海說:“你馬上回去報告,我看著俘虜!”被俘越軍見只剩下負重傷的陳學民,便拼命掙脫。陳學民怒不可遏地抱著俘虜一同滾下七八米深的山崖……

指導員崔文帶領接應組在溝底發現了犧牲的陳學民。此時,他頭上的血還在滲著,像山上的木棉花一樣鮮豔、鮮紅……

戰士們看到陳副連長犧牲了,個個像發怒的獅子,一齊衝向敵陣。這次戰鬥取得了斃敵16名,傷敵5名,俘敵2名的戰績。27歲的陳學民和4位戰友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人民解放軍對祖國的赤誠之歌,他年輕的生命在青春戰火中得到了永恆!

悼戰友,路遙千里夢難歸

他抓獲了越軍俘虜

戰友們將陳學民烈士遺體抬回距戰場20公里山路的駐地

硝煙伴著陰沉沉的天,烈士的血水染紅了20公里歸來的山路。當陳學民的遺體被抬回來時,戰友始終無法將他一隻向前伸著的手臂放平。戰友們說:“副連長這是在鼓勵我們奮勇殺敵啊!”

他抓獲了越軍俘虜

部隊為陳學民等烈士舉辦追悼會

1988年3月28日,部隊在馬關縣烈士陵園為陳學民等5位烈士舉行了追悼會。連長邱樞一聲令下:“開槍,為殉難烈士送行!”“噠噠噠……”清脆的槍聲刺破了整個天空!

他抓獲了越軍俘虜

偵察連戰友們為陳學民等烈士送行

“嗚、嗚……”,以往聽起來十分悅耳的火車汽笛聲,這一天聽起來卻似哭泣一般。烈士們要回家了,幾位戰友捧著5個骨灰盒踏上列車。旅客們看到幾位解放軍捧著烈士的骨灰盒,紛紛起身給烈士讓座:“他們是為保衛祖國犧牲的功臣,我們請他們坐!”

當沒有參加出征的戰友在鳳城火車站迎來陳學民等烈士的骨灰盒時,眼淚像斷了線的珠子湧出眼眶。他們3個多月前送走的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今天迎來的卻是5個冷冰冰的骨灰盒。

他抓獲了越軍俘虜

戰友們捧著烈士的遺像回家

12月23日,師政治部主任喬雲歧帶著陳學民的妻子兒女趕到蓋縣。當天,他的家鄉舉行了陳學民烈士悼念活動。在送葬路上,車隊前不見首後不見尾,數千人冒著寒風沿途為英雄垂淚送行。營口市委、市政府領導和駐軍首長,以及蓋縣委、縣政府領導和各界群眾參加了追悼大會。追悼會場莊嚴肅穆,挽幛高懸,哀樂低徊。烈士年逾古稀的父親陳國會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竟失聲痛哭起來。他哽咽著說:“我的兒子是我的,也是祖國的,他為保衛祖國犧牲了,他的死是光……榮的……”陳學民那一對尚在襁褓中的龍鳳胎兒女好像知道這天是一個特殊日子,一直哭泣不止。陳學民的妻子王淑豔深情地將臉貼在冰冷的骨灰盒上,撕心裂肺地哭喊著。她曾幾度昏厥……

他抓獲了越軍俘虜

市史志辦同志祭掃陳學民烈士墓

副指導員張建軍捎來幾盒陳學民最愛抽,但平時很少捨得買的紅塔山香菸,香菸在墓前被戰友點燃……

慈祥父,千磨萬擊還堅勁

他抓獲了越軍俘虜

陳學民的父親參加慶功會後與陳學民的戰友合影

戰爭繼續,硝煙未散。陳學民所在偵察連被中央軍委授予“英雄偵察連”,陳學民被授予“一等功臣”。慶功會上,連隊請來陳學民的父親陳國會。老黨員陳國會曾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多年,妻子早年病故,一個人拉扯幾個孩子長大成人。今天,看到曾經活蹦亂跳的兒子被裝進一個扁扁的相框裡,再看看眼前生龍活虎的兒子戰友,他心裡有一股說不出來的滋味。

他抓獲了越軍俘虜

面對豐盛的慶功宴,戰友們手捧陳學民等烈士遺像難以下嚥。

幾位戰友將老人扶上主席臺,臺下的戰友全體起立,敬重地仰視這位英雄的父親。老人一時語塞,停頓了好久才說:“我本想接學民回家去看看鄉親們的,可是他沒能回來。”老人忍著悲痛繼續說:“打仗嘛,咋能不死人?我是黨員,能承受!”說完,老人給將士們深深地鞠了一躬,戰友們個個淚流滿面,用經久不息的掌聲向老人表達深深的敬意。這掌聲響徹整個天空,久久沒有平息……

他抓獲了越軍俘虜

陳學民的“一等功臣”獎章

接下來,戰士為陳國會帶上一朵大大的光榮花。他含淚接過兒子的“一等功臣”軍功章,深深地將它藏進懷裡。那一刻戰友們看到了老人飽經磨難的臉上又增添了幾分堅毅。戰友們提出要和英雄的父親照張合影,老人端坐在椅子上,戰友們站在老人身後,戰友線雲強(中國攝影藝術創作個人成就最高獎——“金像獎”獲得者)拍下了這一珍貴鏡頭。

“也許我倒下,再不能起來,你是否還要,永久的期待。……如果是這樣,你不要悲哀,共和國的旗幟上有我們血染的風采……”中華民族正是有了千萬個像陳學民烈士父親這樣的英雄父母,才有了千萬個為捍衛祖國尊嚴而英勇獻身的英雄,才有了共和國今天的和平與安寧!

賢淑妻,梅花香自苦寒來

他抓獲了越軍俘虜

陳學民妻子王淑豔提供給筆者的《英雄偵察連攜手慰英靈愛心助學捐款名單》

戰爭結束,硝煙散盡。當年一同奔赴疆場英勇殺敵的戰友,有的被鮮花簇擁著成為英雄,有的馬革裹屍成為烈士;有的將星閃耀躍馬揚鞭,更多的則消失在茫茫人海雲煙,甚至有的像電影《芳華》中“劉峰”那樣,要為明天的生計奔波勞碌……

陳學民犧牲後,25歲的王淑豔獨自承擔起拉扯兩個孩子的重任。一個時期以來,她只要在街上看到解放軍,就會情不自禁地從後面衝上前,拍一下對方的肩膀,喊一聲“學民”。當對方回身用驚異的目光注視她時,她才回過神……“哦,學民已經不在了!”

1989年1月29日,戰友們捧著陳學民等烈士的遺像,在“扶起烈士,共回鳳城”的口號中,從雲南前線凱旋而歸。聽到這一消息,王淑豔病倒了。戰友們回來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望“嫂子”。進入病房前,連長邱樞下達命令:“見到嫂子誰也不許哭,誰哭我處分誰!”戰士們走進病房,看到面容憔悴的“嫂子”和兩個瘦弱的孩子,特別是見到她的兒子竟然比女兒還瘦小一圈時,心裡很是痛楚。邱樞一邊安慰“嫂子”,一邊掏出兜裡的錢塞到“嫂子”手裡。其他戰士見狀,紛紛將從津貼裡省下的零錢揣到孩子兜裡,竟把孩子的小兜撐破了。待到戰友們離開大嫂關上病房門的那一刻,整個病房走廊傳來戰友們一片驚天動地的嚎啕聲。這真叫男兒有淚不輕彈啊!

那些年,王淑豔一直和孃家人擠在一起住。這期間,命運好像故意捉弄王淑豔,她的母親煤煙中毒去世,哥哥工傷住院,整個家庭的擔子全都壓在她身上。廠領導得知情況後,打破只給男職工購房款的規定,特意撥給她4.5萬元購房款,後來政府部門又撥了1.3萬元。1989年6月,5.8萬元讓她擁有了一個“家”。個別女工聽說廠裡給王淑豔房錢了,也找廠長要房錢。廠長一氣之下在全廠職工大會上鄭重宣佈:“以後我們廠的女工,凡是把丈夫送到前線為國犧牲的,我們一律給房錢!”此後,再也沒有女工找廠長要房錢了。

這對龍鳳胎兒女從記事起,王淑豔就告訴他們爸爸是解放軍。孩子只要在街上見到解放軍,就會異口同聲地大聲喊:“爸爸!爸爸!”。每到這時,王淑豔的眼淚就會大顆大顆地湧出來……

時光很快來到2003年,陳學民的兩個孩子雙雙考入重點高中。內退在家、收入不多的王淑豔只能咬緊牙關,艱難地供孩子唸書。

2006年7月,高考成績下來了,姐姐考了561分,弟弟考了560分。姐弟倆把兩張國家重點院校的錄取通知書擺在陳學民遺像前,向父親作彙報。當他倆看到身邊體弱多病、不堪生活重負的母親,竟然產生了放棄讀書、外出打工的念頭。王淑豔望著兩個懂事的孩子,眼淚奪眶而出……

2006年9月4日,新華社記者魏運亨採寫了《烈士犧牲18載,戰友解囊助遺孤》的報道:陳學民烈士的一兒一女同時以優異成績考上重點大學。但由於烈士遺孀早已內退在家,工資微薄、撫卹金也有限,兩個孩子上大學費用一時沒有著落。已升任某師政治部主任的原連指導員崔文資助1000元。已升任某師副參謀長的原連長邱樞、已升任某團政委的原四排長李仲明以及戰友呂敬海各資助500元。戰友金基哲和車學洙專程從吉林琿春開車到本溪送來3000元。夫妻雙雙下崗的戰友司鳳江寄來500元,下崗多年的戰友許春吉和樸雲海各資助200元錢。戰友隋立福和劉德春在匯款單背面寫道:“我們倆下崗好幾年了,沒有多少錢,一起給你們寄600元吧……”,當邱樞和李仲明把第一筆助學款送到王淑豔家裡時。王淑豔一再謝絕。邱樞告訴她:“這是戰友們的一片心意,必須收下!”

7月25日,已升任葫蘆島軍分區司令員的原第十五偵察大隊副大隊長許軍大校給李仲明打來電話:“孩子是老陳的,也是我們大家的。我先寄去1萬元,你們幫我轉交。”就這樣,王淑豔收到了2.04萬元助學款,使孩子的學費和生活費有了初步保障。

第二年,許軍大校又寄來1萬元助學款……

梅花香自苦寒來。如今,陳學民的兩個孩子早已學業有成,並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公務員。多年來,王淑豔時常拿出戰友的助學名單告誡孩子,我們要努力學習、努力工作,要懂得感恩,要永遠記住和回報那些幫助過我們的人。現今,王淑豔的一雙兒女都很孝順,工作也很努力,她多年的心血沒有白付出!

……

他抓獲了越軍俘虜

“英雄偵察連”連長、一等功臣邱樞受邀來到某師高炮團,為官兵講述陳學民等烈士的戰鬥故事。

英雄崇拜是民族信仰的源泉,對待盡忠者的態度,體現著民族對英魂的尊重,檢驗著社會的良心和道德底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銘記一切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作出貢獻的英雄們,崇尚英雄,捍衛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戮力同心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我們知道,祖國南疆的每一寸焦土,都浸透著英雄的鮮血,都凝結著烈士對祖國的赤誠和對人民的熱愛!

他抓獲了越軍俘虜

“總有一種感動讓我們淚流滿面,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繼續前行。”當我們離開蓋州市烈士陵園,回望陳學民烈士那潔淨的墓碑,竟有一種仰視高山的感覺……衷心希望今天享受著和平陽光的人們,永遠也不要忘記那些曾為保衛祖國疆土和捍衛祖國尊嚴而英勇獻身的先烈們!

(作者單位:營口市史志辦公室)

他抓獲了越軍俘虜

  如果您對營口的歷史文化感興趣或是手中有相關資料,歡迎您投稿到營口市史志辦編輯的《營口春秋》期刊,與我們共同講述營口的歷史故事! 

  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