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他抓获了越军俘虏

他抓获了越军俘虏

作者 韩晓东

他抓获了越军俘虏

“一等功臣”陈学民烈士

日前,著名导演冯小刚以反映对越自卫反击战为背景的电影《芳华》在全国热映,票房收入高达14.22亿,成为他个人导演生涯中的第一个10亿+。柏林时间2018年2月21日,第2届“亚洲璀璨之星”颁奖礼在68届柏林电影节期间举行,《芳华》获特别奖、最佳编剧奖、亚洲新锐奖,成为全场最大赢家。

2018年2月17日是“对越自卫反击战”39周年纪念日。值此对越自卫反击作战胜利39周年之际,谨向在战斗中英勇献身的烈士表示深切的怀念,谨向英雄烈士的父母及遗孀子女表示最诚挚的慰问,向所有参战的老兵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1988年3月15日,营口盖州市籍烈士、一等功臣陈学民为维护祖国尊严,牺牲在云南省马关县前线。次年,市史志办同志在采访他的妻子王淑艳、父亲陈国会、哥哥陈学儒和他的连长邱枢等亲人和战友时,曾为他的事迹感动得不能自已。值此清明节前夕,陈学民烈士牺牲30

年之际,我们愿和读者共同走进陈学民的人生“芳华”!

郁达夫在纪念鲁迅的大会上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

2018年2月24日,在陈学民烈士牺牲30周年前夕,我和同事来到盖州市双顶山下,顺着101级台阶走进烈士陵园。陈学民烈士墓位于108位烈士的正中央。我们默默地肃立在墓碑前与躺在坟茔里的烈士隔世相见。我们敬献上两束盛开的鲜花,摆上他生前最爱吃的三鲜馅饺子和酸菜馅饺子,为他斟上三杯家乡的望儿山酒。此时,我们忘却了尘世的喧嚣与浮躁,用三鞠躬来表达对烈士的无限怀念与崇敬之情,并任由无尽的思绪随着泪水在明媚的阳光下飘摇,并伴随早春二月的寒风追寻陈学民烈士那早已凝固的“芳华”。

送丈夫,明月千里寄相思

他抓获了越军俘虏

陈学民和战友在执行“65402”任务出征前在国旗前宣誓后签名

陈学民,1960年11月5日出生于盖县什字街乡(今盖州市什字街镇)李屯村,1979年12月入伍。1981年8月考入大连陆军学校侦察训练大队任班长。1983年11月入党。在校期间,他擒拿、格斗、捕俘、射击、驾驶等侦察技术样样精通,并获得全校一万米武装越野第一名,他打破的该项记录多年无人能破。1984年7月,他带着优等学员证书和两个嘉奖证书,回到驻辽宁凤城某部侦察连任排长。

1986年4月20日,陈学民与本溪彩屯煤矿洗煤厂女工王淑艳喜结伉俪。婚假还没休完,他奉命回部队参加训练。期间,他被42集团军授予优秀教练员并记三等功1次。1987年4月10日,王淑艳生了一对龙凤胎。此时部队正抽调人员赴滇参战,陈学民顾不上请假回家。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在祖国需要的时候,陈学民毫不犹豫地请战:“我是侦察学校毕业的,坚决要求赴滇参战。”当首长告知他是“独子”不予批准时,他却说:“虽然我哥哥自小就过继给二伯父了,但那也是我亲哥啊,所以我不能算‘独子’。”陈学民的申请被批准了,王淑艳的奶水却断了。陈学民安慰妻子说:“等我胜利归来,一定会加倍补偿你!”8月,陈学民升任第一副连长。

1987年12月4日,阴历十月十四。一场大雪过后,呼啸的北风狂卷,天上的明月高悬。凌晨1点多钟,陈学民在本溪歪头山火车站组织装车,准备赴滇参战。这时,王淑艳双手各抱一个孩子出现在站台上。“副连长,大嫂来了,你快过去看看吧!”陈学民很想跳下车安慰一下妻子,再亲亲一双可爱的儿女。可装运军需物资是一项特殊任务,绝不能出半点差错!他转过身说:“我们快装车吧!”当王淑艳期盼着陈学民装完车能与他告别时,一辆货车却呼啸着冲过来,停在他们中间,挡住了王淑艳的视线。当货车开走时,军列也启动了。在皎洁的月光映衬下,王淑艳抱着一双儿女站在凛冽的寒风中,含泪目送丈夫奔向血与火的战场……

上战场,古来征战几人回

他抓获了越军俘虏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当年前线部队战士唯一的通讯方式就是书信。图为指导员崔文给战友们分发家书的感人场面。

1987年12月21日,部队到达云南省马关县待命。1988年2月5日,侦察四连接到65401行动命令。连长邱枢和陈学民带领4个捕俘组,经过两天急行军到达设伏地,于7日上午顺利抓获两名越军俘虏,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受到侦察大队首长的表扬。

1988年3月10日,上级下达了65402行动命令。3月14日,在出征誓师大会上,陈学民面对国旗庄严宣誓:“是龙是熊,战场上见……当祖国需要我的时候,我将拉响光荣弹,捍卫祖国的尊严!”下午,连长邱枢和副连长陈学民带领5个捕俘组出发,于15日凌晨到达设伏地。5时55分,前方走来3名越军……邱枢一声“上!”,陈学民小组和二排长唐道权小组各捕获一名越军。第三名越军狡猾地钻入草丛,并打来一梭子子弹。邱枢命令迅速撤退。陈学民与战士阎守波、吕敬海押起俘虏立即后撤。增援的越军很快赶到,一发子弹击中陈学民腹部,他忍着伤痛押着俘虏继续后撤。又一梭子子弹打来,战士阎守波壮烈牺牲,陈学民腹部、腿部负重伤,吕敬海腹部、腿部也负伤。陈学民见被俘越军欲行逃跑,立即将自己和俘虏拷在一起,然后命令吕敬海说:“你马上回去报告,我看着俘虏!”被俘越军见只剩下负重伤的陈学民,便拼命挣脱。陈学民怒不可遏地抱着俘虏一同滚下七八米深的山崖……

指导员崔文带领接应组在沟底发现了牺牲的陈学民。此时,他头上的血还在渗着,像山上的木棉花一样鲜艳、鲜红……

战士们看到陈副连长牺牲了,个个像发怒的狮子,一齐冲向敌阵。这次战斗取得了毙敌16名,伤敌5名,俘敌2名的战绩。27岁的陈学民和4位战友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人民解放军对祖国的赤诚之歌,他年轻的生命在青春战火中得到了永恒!

悼战友,路遥千里梦难归

他抓获了越军俘虏

战友们将陈学民烈士遗体抬回距战场20公里山路的驻地

硝烟伴着阴沉沉的天,烈士的血水染红了20公里归来的山路。当陈学民的遗体被抬回来时,战友始终无法将他一只向前伸着的手臂放平。战友们说:“副连长这是在鼓励我们奋勇杀敌啊!”

他抓获了越军俘虏

部队为陈学民等烈士举办追悼会

1988年3月28日,部队在马关县烈士陵园为陈学民等5位烈士举行了追悼会。连长邱枢一声令下:“开枪,为殉难烈士送行!”“哒哒哒……”清脆的枪声刺破了整个天空!

他抓获了越军俘虏

侦察连战友们为陈学民等烈士送行

“呜、呜……”,以往听起来十分悦耳的火车汽笛声,这一天听起来却似哭泣一般。烈士们要回家了,几位战友捧着5个骨灰盒踏上列车。旅客们看到几位解放军捧着烈士的骨灰盒,纷纷起身给烈士让座:“他们是为保卫祖国牺牲的功臣,我们请他们坐!”

当没有参加出征的战友在凤城火车站迎来陈学民等烈士的骨灰盒时,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涌出眼眶。他们3个多月前送走的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今天迎来的却是5个冷冰冰的骨灰盒。

他抓获了越军俘虏

战友们捧着烈士的遗像回家

12月23日,师政治部主任乔云歧带着陈学民的妻子儿女赶到盖县。当天,他的家乡举行了陈学民烈士悼念活动。在送葬路上,车队前不见首后不见尾,数千人冒着寒风沿途为英雄垂泪送行。营口市委、市政府领导和驻军首长,以及盖县委、县政府领导和各界群众参加了追悼大会。追悼会场庄严肃穆,挽幛高悬,哀乐低徊。烈士年逾古稀的父亲陈国会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竟失声痛哭起来。他哽咽着说:“我的儿子是我的,也是祖国的,他为保卫祖国牺牲了,他的死是光……荣的……”陈学民那一对尚在襁褓中的龙凤胎儿女好像知道这天是一个特殊日子,一直哭泣不止。陈学民的妻子王淑艳深情地将脸贴在冰冷的骨灰盒上,撕心裂肺地哭喊着。她曾几度昏厥……

他抓获了越军俘虏

市史志办同志祭扫陈学民烈士墓

副指导员张建军捎来几盒陈学民最爱抽,但平时很少舍得买的红塔山香烟,香烟在墓前被战友点燃……

慈祥父,千磨万击还坚劲

他抓获了越军俘虏

陈学民的父亲参加庆功会后与陈学民的战友合影

战争继续,硝烟未散。陈学民所在侦察连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侦察连”,陈学民被授予“一等功臣”。庆功会上,连队请来陈学民的父亲陈国会。老党员陈国会曾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多年,妻子早年病故,一个人拉扯几个孩子长大成人。今天,看到曾经活蹦乱跳的儿子被装进一个扁扁的相框里,再看看眼前生龙活虎的儿子战友,他心里有一股说不出来的滋味。

他抓获了越军俘虏

面对丰盛的庆功宴,战友们手捧陈学民等烈士遗像难以下咽。

几位战友将老人扶上主席台,台下的战友全体起立,敬重地仰视这位英雄的父亲。老人一时语塞,停顿了好久才说:“我本想接学民回家去看看乡亲们的,可是他没能回来。”老人忍着悲痛继续说:“打仗嘛,咋能不死人?我是党员,能承受!”说完,老人给将士们深深地鞠了一躬,战友们个个泪流满面,用经久不息的掌声向老人表达深深的敬意。这掌声响彻整个天空,久久没有平息……

他抓获了越军俘虏

陈学民的“一等功臣”奖章

接下来,战士为陈国会带上一朵大大的光荣花。他含泪接过儿子的“一等功臣”军功章,深深地将它藏进怀里。那一刻战友们看到了老人饱经磨难的脸上又增添了几分坚毅。战友们提出要和英雄的父亲照张合影,老人端坐在椅子上,战友们站在老人身后,战友线云强(中国摄影艺术创作个人成就最高奖——“金像奖”获得者)拍下了这一珍贵镜头。

“也许我倒下,再不能起来,你是否还要,永久的期待。……如果是这样,你不要悲哀,共和国的旗帜上有我们血染的风采……”中华民族正是有了千万个像陈学民烈士父亲这样的英雄父母,才有了千万个为捍卫祖国尊严而英勇献身的英雄,才有了共和国今天的和平与安宁!

贤淑妻,梅花香自苦寒来

他抓获了越军俘虏

陈学民妻子王淑艳提供给笔者的《英雄侦察连携手慰英灵爱心助学捐款名单》

战争结束,硝烟散尽。当年一同奔赴疆场英勇杀敌的战友,有的被鲜花簇拥着成为英雄,有的马革裹尸成为烈士;有的将星闪耀跃马扬鞭,更多的则消失在茫茫人海云烟,甚至有的像电影《芳华》中“刘峰”那样,要为明天的生计奔波劳碌……

陈学民牺牲后,25岁的王淑艳独自承担起拉扯两个孩子的重任。一个时期以来,她只要在街上看到解放军,就会情不自禁地从后面冲上前,拍一下对方的肩膀,喊一声“学民”。当对方回身用惊异的目光注视她时,她才回过神……“哦,学民已经不在了!”

1989年1月29日,战友们捧着陈学民等烈士的遗像,在“扶起烈士,共回凤城”的口号中,从云南前线凯旋而归。听到这一消息,王淑艳病倒了。战友们回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望“嫂子”。进入病房前,连长邱枢下达命令:“见到嫂子谁也不许哭,谁哭我处分谁!”战士们走进病房,看到面容憔悴的“嫂子”和两个瘦弱的孩子,特别是见到她的儿子竟然比女儿还瘦小一圈时,心里很是痛楚。邱枢一边安慰“嫂子”,一边掏出兜里的钱塞到“嫂子”手里。其他战士见状,纷纷将从津贴里省下的零钱揣到孩子兜里,竟把孩子的小兜撑破了。待到战友们离开大嫂关上病房门的那一刻,整个病房走廊传来战友们一片惊天动地的嚎啕声。这真叫男儿有泪不轻弹啊!

那些年,王淑艳一直和娘家人挤在一起住。这期间,命运好像故意捉弄王淑艳,她的母亲煤烟中毒去世,哥哥工伤住院,整个家庭的担子全都压在她身上。厂领导得知情况后,打破只给男职工购房款的规定,特意拨给她4.5万元购房款,后来政府部门又拨了1.3万元。1989年6月,5.8万元让她拥有了一个“家”。个别女工听说厂里给王淑艳房钱了,也找厂长要房钱。厂长一气之下在全厂职工大会上郑重宣布:“以后我们厂的女工,凡是把丈夫送到前线为国牺牲的,我们一律给房钱!”此后,再也没有女工找厂长要房钱了。

这对龙凤胎儿女从记事起,王淑艳就告诉他们爸爸是解放军。孩子只要在街上见到解放军,就会异口同声地大声喊:“爸爸!爸爸!”。每到这时,王淑艳的眼泪就会大颗大颗地涌出来……

时光很快来到2003年,陈学民的两个孩子双双考入重点高中。内退在家、收入不多的王淑艳只能咬紧牙关,艰难地供孩子念书。

2006年7月,高考成绩下来了,姐姐考了561分,弟弟考了560分。姐弟俩把两张国家重点院校的录取通知书摆在陈学民遗像前,向父亲作汇报。当他俩看到身边体弱多病、不堪生活重负的母亲,竟然产生了放弃读书、外出打工的念头。王淑艳望着两个懂事的孩子,眼泪夺眶而出……

2006年9月4日,新华社记者魏运亨采写了《烈士牺牲18载,战友解囊助遗孤》的报道:陈学民烈士的一儿一女同时以优异成绩考上重点大学。但由于烈士遗孀早已内退在家,工资微薄、抚恤金也有限,两个孩子上大学费用一时没有着落。已升任某师政治部主任的原连指导员崔文资助1000元。已升任某师副参谋长的原连长邱枢、已升任某团政委的原四排长李仲明以及战友吕敬海各资助500元。战友金基哲和车学洙专程从吉林珲春开车到本溪送来3000元。夫妻双双下岗的战友司凤江寄来500元,下岗多年的战友许春吉和朴云海各资助200元钱。战友隋立福和刘德春在汇款单背面写道:“我们俩下岗好几年了,没有多少钱,一起给你们寄600元吧……”,当邱枢和李仲明把第一笔助学款送到王淑艳家里时。王淑艳一再谢绝。邱枢告诉她:“这是战友们的一片心意,必须收下!”

7月25日,已升任葫芦岛军分区司令员的原第十五侦察大队副大队长许军大校给李仲明打来电话:“孩子是老陈的,也是我们大家的。我先寄去1万元,你们帮我转交。”就这样,王淑艳收到了2.04万元助学款,使孩子的学费和生活费有了初步保障。

第二年,许军大校又寄来1万元助学款……

梅花香自苦寒来。如今,陈学民的两个孩子早已学业有成,并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公务员。多年来,王淑艳时常拿出战友的助学名单告诫孩子,我们要努力学习、努力工作,要懂得感恩,要永远记住和回报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现今,王淑艳的一双儿女都很孝顺,工作也很努力,她多年的心血没有白付出!

……

他抓获了越军俘虏

“英雄侦察连”连长、一等功臣邱枢受邀来到某师高炮团,为官兵讲述陈学民等烈士的战斗故事。

英雄崇拜是民族信仰的源泉,对待尽忠者的态度,体现着民族对英魂的尊重,检验着社会的良心和道德底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戮力同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我们知道,祖国南疆的每一寸焦土,都浸透着英雄的鲜血,都凝结着烈士对祖国的赤诚和对人民的热爱!

他抓获了越军俘虏

“总有一种感动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继续前行。”当我们离开盖州市烈士陵园,回望陈学民烈士那洁净的墓碑,竟有一种仰视高山的感觉……衷心希望今天享受着和平阳光的人们,永远也不要忘记那些曾为保卫祖国疆土和捍卫祖国尊严而英勇献身的先烈们!

(作者单位:营口市史志办公室)

他抓获了越军俘虏

  如果您对营口的历史文化感兴趣或是手中有相关资料,欢迎您投稿到营口市史志办编辑的《营口春秋》期刊,与我们共同讲述营口的历史故事! 

  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