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鄂爾多斯青銅器文化廣場:展現北方遊牧民族的文化特色


鄂爾多斯青銅器文化廣場:展現北方遊牧民族的文化特色

鄂爾多斯青銅器文化廣場是全國第一處以青銅器文明的主題的大型城市廣場。廣場以“軍心似鐵,感召日月”為原點,將日月成為廣場的焦點。廣場東側圓形的鋼結構建築,頂部設計有大量的民族元素和青銅紋樣,人們稱之為太陽穹頂。西側則是運用現代藝術表現手法打造的一個月亮型鋼結構建築。與東側的太陽穹頂相呼應,連同中軸線上幾個大型的青銅採光頂,整體上呈現了“日月同輝,群星璀璨”的造型。


鄂爾多斯青銅器文化廣場:展現北方遊牧民族的文化特色

廣場上亭子模樣的建築,看其頂部,就像一個頭冠。其實它就是依據匈奴王金冠,又稱鷹頂金冠飾的戰國匈奴王金冠造型所造。它是整個廣場的一個標誌性雕塑,叫做《祥》,其創作靈感來源於1972年從鄂爾多斯杭錦旗一個名叫阿魯柴登的地方出土的一尊匈奴金冠為樣本按照一定比例放大打造而成的。出土的這頂金冠是目前國內出土的唯一的、完整的一個“胡冠”實物標本。金冠由純金打造,上半部分是一隻展翅欲飛的雄鷹。這頂金冠製作精美、氣勢非凡,代表了當時金屬製造業的最高發展水平,也展示了北方遊牧民族的文化藝術特色。


鄂爾多斯青銅器文化廣場:展現北方遊牧民族的文化特色


鄂爾多斯青銅器文化廣場:展現北方遊牧民族的文化特色


鄂爾多斯青銅器文化廣場:展現北方遊牧民族的文化特色

幾十年前的一個冬天,阿魯柴登的茫茫沙海中,凜冽的狂風吹起的黃沙淹沒了人們的視線,大風停止,沙塵落定,在沙海里凸顯出一頂金冠。這頂金冠用純黃金製成,分上下兩部分,重約1400克,上部冠飾是一支展翅欲翔的雄鷹,腳下的半圓形球體上的浮雕是狼噬咬盤羊的圖案。經考證,金冠是早期匈奴的物質文化遺存,是一位地位顯赫、馳騁戰場的匈奴王頭飾,是鄂爾多斯青銅器中的稀世珍品。


鄂爾多斯青銅器文化廣場:展現北方遊牧民族的文化特色


鄂爾多斯青銅器文化廣場:展現北方遊牧民族的文化特色


鄂爾多斯青銅器文化廣場:展現北方遊牧民族的文化特色


鄂爾多斯青銅器文化廣場:展現北方遊牧民族的文化特色

廣場的另一大亮點就是各式各樣的雕塑,按用途可分為兵器和工具、裝飾品、生活用具及車馬器四大類,以短劍、銅刀、鶴嘴斧、棍棒頭、各類動物紋飾牌、飾件等為主。


鄂爾多斯青銅器文化廣場:展現北方遊牧民族的文化特色


鄂爾多斯青銅器文化廣場:展現北方遊牧民族的文化特色


鄂爾多斯青銅器文化廣場:展現北方遊牧民族的文化特色

在廣場的各個角落還散佈了68處大小不同的青銅雕塑,通過各式各樣的雕塑詮釋了鄂爾多斯的青銅文化。器物以大量動物紋裝飾最具特徵,多采用圓雕、浮雕、透雕等裝飾手法,尤以複雜巧妙的圖案構思、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優美的造型而享譽海內外。(啟明新聞:柴忠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