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 談蜂路給中蜂養殖帶來的嚴重影響

作者:秦裕本(江蘇省南通市青年東路 39 號西樓 102 室,江蘇 南通 226007)

所謂蜂路就是人們為了便於操作,在巢框與箱壁之間所留的間隙。這種蜂箱的蜂路設計,如今也廣泛用於中蜂的活框養殖。由於我國長期使用西方蜂箱和使用具有在西方蜂箱設計理念指導下改進的中蜂蜂箱養殖中蜂,於是形成了定勢思維,人們習以為常,也沒有認真探索過蜂路設計到底對中蜂有沒有影響,有多大影響,適合不適合中蜂生物學特性。筆者對照中蜂在自然界樹洞中築巢的生物學特性後,發現原生態的中蜂蜂巢,巢脾兩側的中上部巢脾都是牢牢固定在樹洞洞壁之上,根本沒有“蜂路”。於是近 2 年設計了“無蜂路”泡沫塑料立式試驗蜂箱和相應的能讓工蜂造脾時將巢脾固定在箱壁上的“無蜂路”巢框用於養殖中蜂。2018 年冬至 2019 年春,在對越冬蜂群稱重瞭解越冬狀況時,意外發現有蜂路、“無蜂路”、蜂路的寬窄對中蜂蜂群的群勢有巨大影響。“無蜂路”蜂群的減重最少,能量和物質的消耗最省;有蜂路蜂群重量大減,能量和物質消耗很大;寬蜂路蜂群減重最大,能量和物質的損失最大,造成蜂王停產,工蜂數量減少群勢嚴重衰退。現將越冬蜂群試驗情況和初步結果彙報如下,供大家做進一步試驗時參考。

1 、試驗的基本情況

本次試驗所用蜂箱是筆者根據中蜂在自然界中主要在樹洞中築巢的生物學特性而設計的中蜂立式蜂箱。蜂箱所用的材料是當代使用最廣泛、保溫效果最佳的泡沫塑料。泡沫塑料板的厚度為 2 cm,保溫隔熱效果是同等厚度杉木板的 3~4 倍。

本試驗所用的泡沫塑料立式蜂箱有 2 種,一種是過去筆者常用的內高 51.5 cm、內長 43 cm、內寬32 cm 的有蜂路蜂箱,巢框內圍 28 cm、內高 45 cm、蜂路寬 1 cm;另一種是專門設計的內高 51.5 cm、內長43 cm、內寬 28 cm 的“無蜂路”蜂箱。所謂“無蜂路”蜂箱,就是為了讓工蜂在築巢造脾時能讓巢脾順利通過巢框的邊梁把巢脾直接固定到箱壁上的一種設計方案。方法:一是巢框邊梁採用厚 6 mm、寬 20 mm優質硬木的扁木片製作,工蜂在較薄的邊樑上也能造脾並很快與箱壁連到一起;二是用 φ5 mm 的建築用鋼筋,彎制邊梁和底梁成“門”字形,然後釘到上樑 上構成巢框,工蜂造脾時能很快把巢脾延伸固定到箱壁上,以利於中蜂實現原生態的“無蜂路”蜂巢。本次試驗用的 2 種“無蜂路”巢框外寬均為 27 cm,用的是內寬為 28 cm 的蜂箱;寬蜂路用的是內寬 32 cm的蜂箱,外寬 27 cm 的“無蜂路”巢框。這樣形成的蜂路寬為 2.5 cm,工蜂造脾時由於間隙太大,不能做到脾、壁相連,形成寬蜂路蜂巢。

參試的越冬蜂群一共有 5 群,1 群為“無蜂路”蜂群,越冬前為 6 脾蜂,越冬後仍保持 6 脾蜂。寬蜂路蜂群為 1 群,越冬前為 10 脾,越冬後衰減為 5 脾。常規蜂路蜂群共 3 群,越冬前分別為 10、7、10 脾蜂,越冬後分別為 6、7、9 脾。試驗的中蜂為南通本地的自然中蜂類型。

越冬蜂群的稱重和檢查,一般是根據冬季的天氣狀況安排,大約半個月時間連同蜂箱整體稱重 1 次,記錄重量。使用的是電子人體秤,精度為±50 g。2018 年 12 月 30 日至 2019 年 2 月 28 日,近 60 d 時間裡共稱重 5 次,結果見表 1。

談蜂路給中蜂養殖帶來的嚴重影響

2 結果分析

2.1 “無蜂路”蜂群

從表 1 可知越冬試驗的 5 個蜂群,雖然“無蜂路”蜂群是其中最小的 1 群,只有 6 脾蜂。但是蜂群巢脾的中上部都連著蜂箱壁。蜂巢的四周都有泡沫塑料包裹與空氣接觸面大幅減少,越冬期的物質和能量消耗也極少。所以“無蜂路”蜂群是 5 群中減重最少的 1 群,只有 0.6 kg。而且保持群勢也是最好的,越 冬前有 6 脾蜂,越冬後仍有 6 脾蜂。

2.2 寬蜂路蜂群

越冬期蜂路寬度始終保持 2.5 cm,蜂巢中上部除右側靠近箱壁的部分依靠泡沫塑料箱壁得到保溫外,其他 3 面都是懸於箱中通風透氣,蜂球表面大量裸露,熱能消耗大。於是整個越冬期蜂王停止產卵,蜂群工蜂數量有減無增。整個蜂群越冬期從 10 脾蜂減少為 5 脾蜂,而且箱中所剩的工蜂全是越冬前保留下來的老年蜂,群體質量遠不及“無蜂路”蜂群老中幼蜂的合理蜂齡結構。群體減少重量 5.2 kg,也是試驗群中最多的。

2.3 常規蜂路蜂群

本次越冬試驗的 3 群常規蜂路蜂群在像平箱一樣留有 1 cm 寬蜂路的立式泡沫蜂箱中。越冬蜂群除右側一邊能緊靠泡沫塑料箱壁保溫外,蜂巢的其餘3 面,由於蜂路形成的空間,蜂巢的表面都暴露在空中僅有邊梁有一點保溫作用。蜂巢裸露的表面積要比無蜂路蜂群的表面積要大幾倍,故越冬期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所以越冬群的減重很大,箱減重1.7~5.1 kg。在一定範圍內隨著蜂路寬度的增加蜂巢裸露面積加大,熱量消耗也增多,對蜂群的不利影響也加大。

3 、討論

中蜂在自然界主要在樹洞中築巢,巢脾與箱壁始終連成一體,不但對蜂巢起固定作用,而且在氣溫較低或較高時,厚厚的樹洞洞壁為之保溫或降溫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人為設置的蜂路在箱脾之間製造了空間使空氣流通,破壞了原始蜂巢科學合理的結構,使蜂巢的側面裸露面積增加數倍,以致大幅增加了蜂群的能量和物質的消耗以及體力的損失。所以說蜂路對於中蜂養殖來說帶來的是災難,是造成中蜂難養的重要原因。

通過改進中蜂蜂箱和巢框的“無蜂路”設計,是迅速解決中蜂養殖難,提高中蜂養殖效率,提高生產力,提高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應大力深入研究試驗。

蜜蜂系社會性昆蟲,其繁育區的溫度始終保持在近 35℃的近恆溫狀態,外界環境溫度越低能量散失則越大,保溫隔熱對於中蜂養殖具有重大意義。因此,我們在大力研究推廣“無蜂路”蜂箱和巢框養殖的同時,對現有越冬蜂群進行“無蜂路”包裝也很必要。辦法是在越冬蜂群兩側加 2 塊與箱板同等大小的擠塑板,箱的當頭分別加 1 塊貼鋁箔的橡塑保溫毯。鋁箔橡塑保溫毯是由 1 cm 厚的橡塑貼鋁箔構成,有極好的彈性,巢框放下去時可將保溫毯壓到邊上,放穩後毯子會復原到位,把 1 cm 蜂路堵住。蜂群的頂部再加與箱口一樣大小的擠塑板做成 頂蓋,蓋在覆布上,這種包裝十分嚴密,既不透水也不透氣,所以要注意調節蓋板,留出換氣通道,讓空氣適當流通和散去水汽。到了開春要及早去掉蓋板,以利通風散熱。還有,擠塑板易遭蜜蜂和巢蟲啃咬而損壞,所以要在接觸蜂群的面上貼上封箱膠帶,以防損壞。

本次試驗所用的“無蜂路”巢框為木製扁側梁巢框或鋼筋巢框 (圖 1,圖 2),手工製作較為麻煩,標準化程度也差。這些都是為試驗臨時採用的辦法。今後試驗成功定型後採用工程塑料 ABS 擠塑成型,不但強度大,美觀耐用,而且價格也不會很高,易於推廣普及。

談蜂路給中蜂養殖帶來的嚴重影響

本次試驗總共用了 5 群中蜂,其中“無蜂路”和寬蜂路只有 1 群,雖經越冬期多次稱重,收集的數據是真實可靠的,但終究試驗數量太少,精度有限,有待今後進行更多更充分的科學實驗,探討蜂路的影響,以解決中蜂養殖現代化這一關。歡迎大家討論,批評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