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 古代陣法現在還有用嗎?他憑藉此陣,成為殲滅日軍最多的中國將軍

看《三國演義》,最爽的一段,大概就是諸葛孔明和司馬仲達倆人的鬥法了,倆人從心理到軍事,從戰術到戰略,從生前到死後,都在不停鬥智鬥勇,真正做到了

“不當基友當對手,你來我往一輩子”


而其中最精彩的,則要數倆人在渭濱鬥陣這一段了:


司馬懿的一氣混元陣PK諸葛亮的八卦陣,司馬懿派出了戴陵、張虎(張遼的兒子)、樂綝(樂進的兒子)三將闖陣,可結果卻是“三人殺入蜀陣,只見陣如連城,衝突不出”,最後仨人還被蜀軍剝光了衣服扔了回去。


古代陣法現在還有用嗎?他憑藉此陣,成為殲滅日軍最多的中國將軍

影視劇中的諸葛亮形象


這一戰,諸葛孔明贏得漂亮加愉悅,司馬仲達則丟人丟到姥姥家,蜀粉們爽到不要不要。


基本上,只要戰陣一出,軍隊的士氣和戰鬥力都立馬提升三格,簡直有“化腐朽為神奇、化白痴變牛頓”的功效。


很多三國迷甚至展開聯想:如果孔明同志無敵的戰陣一路開道,是不是就能打過黃河去、統一全中國?


然鵝,這些是演義,戰陣的使用,遠沒有小說描述的那麼神奇、神秘


古代陣法到底是什麼?

這首先就要問問戰陣是啥?


所謂戰陣,就是戰鬥部隊擺的pose,這造型不見得妖嬈,但一定——嚇人。


古代陣法現在還有用嗎?他憑藉此陣,成為殲滅日軍最多的中國將軍


它最初的目的很簡單:刀口向外,後背朝裡。換句話說,就是方便於拎刀子捅人。


戰爭這東西,大家都希望自己損失更小,對方腦袋掉的更多。所以,戰爭逐漸上升到“藝術”層面,在咱中華軍事史上,誕生了一大票軍事謀略專著。


比如:《六韜》、《三略》、《孫子兵法》、《司馬法》、《吳子》、《尉繚子》、《將苑》、《百戰奇略》、《唐太宗李衛公問對》……而幾乎每一本都會對陣法大書特書。


古代陣法現在還有用嗎?他憑藉此陣,成為殲滅日軍最多的中國將軍


這麼說吧,在冷兵器時代,懂得排兵佈陣,對手往往會大方地讚一聲“用兵有方,不可輕舉妄動”,而隊形散亂的,一看就是泥腿子——打你沒商量!


那年月,要說士兵平時訓練啥?除了鐵人三項,九成九是在排兵佈陣,演練戰術配合,喊出的口號大概就是:“平時多佈陣,戰時少流血”


那些傳說中的陣法,真的這麼神乎其神?

關於陣法,咱大中華有絕對深入而執著的研究,除了咱們熟知的八卦陣之外,還有:孫臏的兵法十陣,搞死老同學龐涓,十陣功不可沒;南宋宋威的撒星陣,這是南宋步兵剋制女真騎兵的萬金油陣法;


明代戚繼光的鴛鴦陣,這是一套長短互補12人小隊,可攻可守,一旦結陣,堪有“射鵰”系列“北斗七星陣”的威力,專克武器精良的倭寇;


古代陣法現在還有用嗎?他憑藉此陣,成為殲滅日軍最多的中國將軍


孔明同志的八陣圖,《三國演義》對這神奇的八陣圖大書特書,僅僅石頭版的“八陣圖”,都差點困死陸遜。


那這神奇“八陣圖”到底是怎樣一個bug級的存在?


很可惜,它失傳了!《晉書》記載,東晉桓溫曾經看到疑似八陣圖的圖壘,可問了一圈,就是沒人認識。連晉代人都蒙圈的神奇存在,更別提一千五百年後的我等。


而後來酈道元在編寫《水經注》時,也曾經想尋找八陣圖的遺蹤,結果酈老師得出了三個疑似結果:一是在陝西沔縣;一是在重慶奉節;一是在四川新繁。學究天人的酈老師,最後自己也糊糊塗塗。


但不管是哪個發現,八陣圖都有一個共同特點:有石頭堆或者土堆


古代陣法現在還有用嗎?他憑藉此陣,成為殲滅日軍最多的中國將軍

影視劇中的諸葛亮形象


這也就是說,八陣圖,是嚴重依賴地勢的一種軍事陣法,士兵的位置往往都佔據著居高臨下的優勢,如果再加上老天作美,弄個影響視線的霧啥的,這邊敲個鑼,那邊擂個鼓,光這心理壓力,就夠入陣者喝一壺的。


除了八陣圖,咱們經常掛嘴邊的還有——龍門陣!所謂擺龍門,就是指的龍門陣!


這龍門陣,據說,是薛仁貴同志徵遼東時研發出來的,它的特點是:變幻莫測、威力無窮,甚至具有“七龍珠”的威力——召喚真龍助陣。


當然,這純屬文學加工、小說演義,後來這龍門陣逐漸發展成了“變幻多端、複雜曲折、波瀾壯闊、趣味無窮”的代名詞。


古代陣法現在還有用嗎?他憑藉此陣,成為殲滅日軍最多的中國將軍

影視劇中的薛仁貴形象


而要說最複雜、最傳奇的陣法,當屬“車懸陣”,它的創始人正是大漢戰神霍去病


這個陣法,不光在霍去病時代大放異彩,而且在日本戰國時代大顯神威:上杉謙信正是憑藉車懸陣,縱橫沙場幾十年,而未嘗敗績,被後世稱為軍神、“越後之龍”。


所謂“車懸陣”,與直接向前衝鋒的戰陣不同,它是一種螺旋裝的佈陣,向車輪一樣往復碾壓式進攻,戰陣中的士兵往往是接敵後一輪齊射,即向側面撤離,把戰場正面交給戰友,如果再輔以不同兵種協同作戰,絕對是威力無窮。


古代陣法現在還有用嗎?他憑藉此陣,成為殲滅日軍最多的中國將軍

影視劇中的霍去病形象


這套戰陣不但對士兵素質、配合度要求極高,而且對軍事統帥的排兵佈陣與臨機應變的能力,也是要求極高。


論複雜度,古往今來,它是妥妥的NO.1!而也正因為它過於複雜,無論在中國還是日本,它很快就失傳了,成為陣法傳說


搞笑的“平戎萬全陣圖”

冷兵器時代,戰陣無疑更能發揮團體實力,實現“1+1>2”的效果。其重要性,只能說沒有最重要,只有更重要,以至於甚至有皇帝把陣圖排布上升到絕對戰略層面!


比如我們的大宋朝,趙官家們就瘋狂地迷戀上了

“畫陣圖!”



古代陣法現在還有用嗎?他憑藉此陣,成為殲滅日軍最多的中國將軍

影視劇中的宋太宗形象


而始作俑者,正是趙二皇帝宋太宗

。趙光義同志戰鬥水平不咋地,可是自信心卻絕對的爆棚——我理論水平很高!全宋朝都沒他高。


這自負的結果就是——從此以後,陣圖指揮戰爭。趙二皇帝更是嘔心瀝血的“研發”出了“平戎萬全陣圖”,據說人家這是諸葛亮“八陣圖”的改良版。


這圖咋說呢?理論上看起來“很完善、很完美”,可實際效果簡直就是個笑話:


比如某次和西夏拼刀子,將領們屁顛顛的跑去佈陣,不布不知道,一布嚇一跳——根據陣圖,宋軍居然要水窪子裡紮營!


古代陣法現在還有用嗎?他憑藉此陣,成為殲滅日軍最多的中國將軍


再比如和遼景宗的滿城大戰,趙官家給出的指示是步兵八陣出擊,這陣勢簡直就是人家騎兵的活靶子——遼國騎兵衝完第一陣,一個迴旋就能再衝第二陣……幸虧主將李繼隆腦子活絡,關鍵時刻,“勇敢”的抗旨變陣,才用步兵方陣頂住了契丹騎兵的衝擊。


戰場之上,戰局瞬息萬變,坐在皇城裡的趙官家,千里之外畫陣圖,這簡直就是拿大宋士兵的腦袋開玩笑,堪稱“最血腥”的幽默。


所以,從宋太宗開始,大宋朝的對外戰爭基本就沒贏過,小夥伴們不要怪前線士兵不努力,實在是趙官家“陣圖”太幽默。


現代戰爭中,還用得到陣法嗎?

既然,在冷兵器時代陣圖如此重要,

那現代戰爭,還需要陣法嗎?


當然要,只不過空間格局更大了:在冷兵器時代,交戰雙方的接戰範圍很小,方圓幾十裡,這已經是絕對的大場面了(火燒連營七百里是瞎忽悠)。但到了熱兵器時代,方圓幾十裡的戰區,只能算一場小打小鬧的騷擾戰。


古代陣法現在還有用嗎?他憑藉此陣,成為殲滅日軍最多的中國將軍


作戰範圍擴大了,那戰略格局和佈陣思路,跟冷兵器時代肯定是既有繼承,也有不同。


首先說繼承,小規模的戰鬥,其作戰隊形與冷兵器時代,其實差距不大。


比如,中日甲午海戰,北洋艦隊擺出的陣型就是攻擊性的“夾縫雁行(hang)陣”,這雖然屬於近代船陣,但卻與中國古代的弓箭手常用的雁行陣,系出同源。


古代陣法現在還有用嗎?他憑藉此陣,成為殲滅日軍最多的中國將軍


再比如戰鬥機編隊,黑壓壓飛來一片,看著很整齊、很有型吧,人家那可不光是為了美觀好看,正確的戰鬥隊形,正是克敵制勝的一大法寶。


上面說的空軍、海軍都是算是單兵種作戰,而如果是多兵種協同作戰,那陣法就更復雜了。


比如德國的閃電戰法,在經典的波蘭突襲戰中,就是將飛機、步兵、坦克排布成了攻防一體的超強作戰陣型,一舉擊潰波蘭防線。


古代陣法現在還有用嗎?他憑藉此陣,成為殲滅日軍最多的中國將軍


而近現代最成功的陣法,可能要數抗日戰爭中薛嶽的“天爐戰法”了。


“天爐”就是將兵力在作戰地帶,布成網狀的據點,以伏擊、誘擊、側擊、尾擊等方式,分段消耗敵軍的兵力與士氣,最後,把敵軍“拖”到決戰地區,再狠狠的圍殲之。


最終,薛嶽取得了“長沙會戰”的輝煌戰績,成為抗戰時期殲滅日軍最多的中國將軍。


古代陣法現在還有用嗎?他憑藉此陣,成為殲滅日軍最多的中國將軍


另外,在會戰中,薛嶽選擇發動的戰機是南方多雨的夏季,又利用了湖南多丘陵的地形,在戰前又發動群眾將農田灌水,遲滯了日軍的坦克等重機械武裝。


這一戰中,天、地、人,都是薛嶽佈陣的棋子,堪稱薛嶽一生巔峰之作。


無論冷兵器時代,還是熱兵器時代,陣法在戰爭中的戰略和戰術運用中都很有意義


陣法是個好東西,運用得當,自然是有扭轉乾坤的功效,可是如果遇到趙宋官家那種瞎胡指揮的大老闆,經理人在運用陣法時,還真要仔細考量。


古代陣法現在還有用嗎?他憑藉此陣,成為殲滅日軍最多的中國將軍

影視劇中的宋太宗形象


否則,即便是老司機,也可能陰溝裡翻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