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新型冠狀病毒很可怕?非也,免疫的正常生態最重要

毋容置疑,相信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一定是2020年春節期間最為熱搜的名詞了。從2019年12月武漢的一家海鮮市場發現第一例新型病毒感染者到病毒大幅傳播,驚動世界衛生組織,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僅僅只用了1個多月的時間。在每天大量的關於新型冠狀病毒信息面前,當我們不斷收到今天又新增多少例肺炎病人,新增多少例死亡病人之時,一定有許多人非常害怕,非常希望研究一種特效藥物消滅這種病毒。然而,消滅這種病毒真的這麼重要嗎?今天就聊聊這個話題。

新型冠狀病毒很可怕?非也,免疫的正常生態最重要

事實上,冠狀病毒早就不是什麼新鮮玩意兒了。16年前發源於中國的非典,7年前發現於沙特阿拉伯的"中東呼吸綜合徵"均是一種冠狀病毒。假如去掉冠狀二字,看看病毒導致的大規模的傳染病,那就更多了。2005年禽流感,2009年豬流感,2014年埃博拉病毒感染,均與病毒掛上了鉤。可以肯定地說:病毒不僅過去和現在不會離我們遠去,將來甚至永遠都不會離我們遠去。換句話說,對於每個人來講,病毒必將是陪伴我們人類一生的既熟悉又陌生的朋友。


研究表明,人類耐以生存的地球就是一個病毒的星球,病毒的數量多到超過我們的想象:佔據地球71%面積的海洋,其病毒的數量為所有海洋生物數量的15倍,假如把這些病毒挨個兒排成一排,它們的長度到達4200萬光年,這有多長?這要比整個銀河系還要大很多。再看看我們人類,在我們身體裡,在我們的身體周圍,病毒也是無處不在,無處不有!


當然,病毒也是一種最簡單的生物,由於沒有自身的代謝系統,它必須藉助於宿主的細胞獲得營養和能量來實現自身的繁殖,這就是病毒生命現象最主要的特徵。假如沒有遇到宿主細胞,病毒只能在自然界中以休眠的狀態存在,並不表現生命的現象。


人類遭遇病毒僅僅只是災難嗎?非也。有研究人員曾經驚訝地發現,某些病毒之中的一個基因,可以合成一種稱做"合胞素"的蛋白質,這種蛋白質可以形成一種我們非常熟悉的物質-胎盤。反過來,假如將合胞素基因從哺乳動物母體之中刪除,新的生命將無法誕生。


這意味著什麼?也許,地球之上的哺乳動物的誕生就與病毒有關。有人甚至描述了這樣的畫面:1億多年之前,我們的遠古祖先被一種奇妙的病毒感染,得到了最初的合胞素蛋白,於是胎盤產生了,最早的哺乳動物也形成了。以後,由於哺乳動物被不同病毒感染,產生新的基因,結果哺乳動物的不同分支誕生了:食草哺乳動物、食肉哺乳動物以及最高級的哺乳動物-人類。簡單說,病毒造就了人類,沒有病毒,就沒有人類的誕生


病毒不僅締造了人類,也可能對人類健康產生積極的影響。舉個例子,大家都非常熟悉一種烈性傳染病霍亂吧,這是一種特殊的細菌-霍亂弧菌為傳染源(包括霍亂病人和帶菌者),攜帶霍亂弧菌的病人或帶菌者的糞便汙染水源或食物被健康人誤食導致的烈性傳染病。病毒對於進入水中的霍亂弧菌通過寄生的方式達到殺滅作用。當霍亂暴發之時,相應的寄生病毒也會成倍地增長,從而抑制這種傳染病的蔓延。

新型冠狀病毒很可怕?非也,免疫的正常生態最重要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病毒也存在其非常殘酷的一面,其中之一就是大規模的傳染病,最為常見的就是"流感",這次暴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性肺炎就屬於一種特殊的流感,相信這絕不是最後一次!在可以預期的未來,必定還會出現多次。指望發明一種靈丹妙藥消滅病毒簡直就是痴人說夢。因為我們的周圍充滿病毒,我們周圍的病毒還時刻在變異。


此時,我們能不能換一個思路解決這個問題?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看看與病毒關係密切的一種動物-蝙蝠。蝙蝠可以攜帶埃博拉病毒、薩斯病毒以及冠狀病毒等多種病毒,令人驚訝的是,它們卻不會因此而染上疾病!為什麼?說起來非常簡單,那就是蝙蝠具有特殊的免疫系統,這種系統保證了自己的免疫系統不至於發生過激的免疫反應。簡單說,就是蝙蝠雖然攜帶大量的病毒,但已經具有一種能力,可以與病毒和平共處。事實上,正如一位免疫學家談到冠狀病毒肺炎時所說,不是病毒殺死我們,而是我們自己殺死了自己。(No virus kill us ,we kill ourselves)。


寫到這裡,我希望大家記住一個重要的思路:與病毒和平共處。怎麼做?方法應該非常多。今天只介紹一種思路:改善腸道微生態。調節腸道內在的微生物環境有利於改善身體的免疫狀態,使之到達最佳狀態。許多的研究發現,流感病毒造成的肺部感染的患者基本都伴隨著嚴重的腸道菌群失調,而管理好腸道菌群有可能會大幅降低呼吸道病毒性感染重症的發生率和死亡率。


介紹兩個研究:


第一項研究來自於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的本傑明·瑪斯蘭德教授,他們的研究團體發現:可發酵的膳食纖維(菊粉)可以增加小鼠對甲型流感病毒的抵抗力,減輕了肺功能的損傷,提高了感染小鼠存活率。


我們知道,膳食纖維是植物性食物中無法被消化的部分。儘管我們沒有直接將它消化,但其對我們的健康會帶來了積極的影響,這種影響主要是通過改變腸道菌群來實現的。本傑明教授的研究發現:膳食纖維可以選擇性地關閉免疫系統的某些部分,同時打開免疫系統完全不相關的另外一部分。通俗說就是:膳食纖維由於改善了腸道微生態環境,帶來結果就是身體免疫系統改善,不致因為身體免疫系統反應過度造成肺損傷。


第二項研究來自於中國上海腸道微生物方面的專家趙立平教授2018年發表於《科學》的一項研究。該研究發現,通過使用阿卡波糖或者阿卡波糖加高含量可發酵纖維的食物,可以改善有益菌的生長,降低有害的炎症反應,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代謝狀況。


阿卡波糖是什麼?這是一種糖尿病的常用藥物。為澱粉酶的抑制劑,其主要作用在於減慢米麵等澱粉類的食物分解為葡萄糖的速率,這樣必然會導致部分澱粉進入大腸,其中的抗性澱粉可作為膳食纖維供腸道有益菌發酵的食物。


這與冠狀病毒肺炎有何關係?說起來也很簡單,大家知道,此次冠狀病毒感染造成重症或死亡的人群絕大多數都是有各種有基礎病的人群:如糖尿病人群,冠心病人群,慢性支氣管炎人群等等,此類人群應該也是腸道微生態糟糕的重災區人群,免疫狀態的改善應該對此類人群有益。


實際上,改善腸道微生態環境的方法很多,比如睡眠、運動等,但飲食應該是簡單易行的方法,關於飲食有如下建議:


1 增加發酵食物攝取,例如奶酪、酸奶、豆豉、腐乳、泡菜等,發酵的黑蒜也是很好的選擇。必須提醒的是超市裡的酸奶真的不推薦,為了改善口感,裡面加入了對腸道有益菌不利的人造糖-玉米糖漿,如果希望吃酸奶,還是自制的好;


2 蔬菜和水果含大量的膳食纖維,有助於改善腸道菌群。但要提醒一點的是:有糖尿病的患者或者糖尿病前期的朋友在選擇水果時必須關注其含糖量,儘量選擇含糖量低的水果,以免加重病情;


3 益生菌補充。應該說有益腸道健康的益生菌主要來源有兩個,一是食物,如酸奶等,但相對來說數量較少,加之胃酸的殺滅,能夠進入腸道的益生菌少之又少;二是益生菌製劑,市面上此類產品很多,如何選擇,給兩個標準:


第一個標準就是益生菌活菌的數量。一般來說活菌數量不應該低於30億。這是因為隨著年齡的增加,我們的免疫力也隨之下降,腸道免疫細胞佔據全身免疫細胞的70%,低於30億的活菌的益生菌製劑可以說是杯水車薪,加之各種加工產品會消耗腸道的有益菌,更加需要重視益生菌的數量;


第二個標準就是菌株種類多而且有效,及對於一般成年人來說,需要有效的混合乳酸桿菌和雙歧桿菌產品。我們的胃部產生的胃酸和肝臟產生的膽汁都會對益生菌產生破壞,因此,瞭解你的益生菌製劑能夠有多少躲過胃酸和膽汁的打擊進入腸道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時候一些益生菌製劑只有少數益生菌進入對你的健康有益的腸道。


總之,對於致病特性的病毒,我們的原則還是改善自身的免疫系統,減少其寄生的數量當然理想,但與其和平共處也未嘗不可。指望抗流感病毒的疫苗對抗流感往往是遠水不解近渴。以SARS為例,該流感病毒在2002年爆發,2003年夏季逐漸被控制。2004年春季才啟動人體試驗,2006年才正式完成。但此時SARS已經銷聲匿跡,沒有大規模生產的必要了。對抗流感自身免疫最為重要。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江蘇省腫瘤醫院李楓。(今天的文章有點長,真的感謝你的耐心!)

新型冠狀病毒很可怕?非也,免疫的正常生態最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