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新型冠状病毒很可怕?非也,免疫的正常生态最重要

毋容置疑,相信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一定是2020年春节期间最为热搜的名词了。从2019年12月武汉的一家海鲜市场发现第一例新型病毒感染者到病毒大幅传播,惊动世界卫生组织,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仅仅只用了1个多月的时间。在每天大量的关于新型冠状病毒信息面前,当我们不断收到今天又新增多少例肺炎病人,新增多少例死亡病人之时,一定有许多人非常害怕,非常希望研究一种特效药物消灭这种病毒。然而,消灭这种病毒真的这么重要吗?今天就聊聊这个话题。

新型冠状病毒很可怕?非也,免疫的正常生态最重要

事实上,冠状病毒早就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了。16年前发源于中国的非典,7年前发现于沙特阿拉伯的"中东呼吸综合征"均是一种冠状病毒。假如去掉冠状二字,看看病毒导致的大规模的传染病,那就更多了。2005年禽流感,2009年猪流感,2014年埃博拉病毒感染,均与病毒挂上了钩。可以肯定地说:病毒不仅过去和现在不会离我们远去,将来甚至永远都不会离我们远去。换句话说,对于每个人来讲,病毒必将是陪伴我们人类一生的既熟悉又陌生的朋友。


研究表明,人类耐以生存的地球就是一个病毒的星球,病毒的数量多到超过我们的想象:占据地球71%面积的海洋,其病毒的数量为所有海洋生物数量的15倍,假如把这些病毒挨个儿排成一排,它们的长度到达4200万光年,这有多长?这要比整个银河系还要大很多。再看看我们人类,在我们身体里,在我们的身体周围,病毒也是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当然,病毒也是一种最简单的生物,由于没有自身的代谢系统,它必须借助于宿主的细胞获得营养和能量来实现自身的繁殖,这就是病毒生命现象最主要的特征。假如没有遇到宿主细胞,病毒只能在自然界中以休眠的状态存在,并不表现生命的现象。


人类遭遇病毒仅仅只是灾难吗?非也。有研究人员曾经惊讶地发现,某些病毒之中的一个基因,可以合成一种称做"合胞素"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可以形成一种我们非常熟悉的物质-胎盘。反过来,假如将合胞素基因从哺乳动物母体之中删除,新的生命将无法诞生。


这意味着什么?也许,地球之上的哺乳动物的诞生就与病毒有关。有人甚至描述了这样的画面:1亿多年之前,我们的远古祖先被一种奇妙的病毒感染,得到了最初的合胞素蛋白,于是胎盘产生了,最早的哺乳动物也形成了。以后,由于哺乳动物被不同病毒感染,产生新的基因,结果哺乳动物的不同分支诞生了:食草哺乳动物、食肉哺乳动物以及最高级的哺乳动物-人类。简单说,病毒造就了人类,没有病毒,就没有人类的诞生


病毒不仅缔造了人类,也可能对人类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举个例子,大家都非常熟悉一种烈性传染病霍乱吧,这是一种特殊的细菌-霍乱弧菌为传染源(包括霍乱病人和带菌者),携带霍乱弧菌的病人或带菌者的粪便污染水源或食物被健康人误食导致的烈性传染病。病毒对于进入水中的霍乱弧菌通过寄生的方式达到杀灭作用。当霍乱暴发之时,相应的寄生病毒也会成倍地增长,从而抑制这种传染病的蔓延。

新型冠状病毒很可怕?非也,免疫的正常生态最重要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病毒也存在其非常残酷的一面,其中之一就是大规模的传染病,最为常见的就是"流感",这次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就属于一种特殊的流感,相信这绝不是最后一次!在可以预期的未来,必定还会出现多次。指望发明一种灵丹妙药消灭病毒简直就是痴人说梦。因为我们的周围充满病毒,我们周围的病毒还时刻在变异。


此时,我们能不能换一个思路解决这个问题?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看看与病毒关系密切的一种动物-蝙蝠。蝙蝠可以携带埃博拉病毒、萨斯病毒以及冠状病毒等多种病毒,令人惊讶的是,它们却不会因此而染上疾病!为什么?说起来非常简单,那就是蝙蝠具有特殊的免疫系统,这种系统保证了自己的免疫系统不至于发生过激的免疫反应。简单说,就是蝙蝠虽然携带大量的病毒,但已经具有一种能力,可以与病毒和平共处。事实上,正如一位免疫学家谈到冠状病毒肺炎时所说,不是病毒杀死我们,而是我们自己杀死了自己。(No virus kill us ,we kill ourselves)。


写到这里,我希望大家记住一个重要的思路:与病毒和平共处。怎么做?方法应该非常多。今天只介绍一种思路:改善肠道微生态。调节肠道内在的微生物环境有利于改善身体的免疫状态,使之到达最佳状态。许多的研究发现,流感病毒造成的肺部感染的患者基本都伴随着严重的肠道菌群失调,而管理好肠道菌群有可能会大幅降低呼吸道病毒性感染重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介绍两个研究:


第一项研究来自于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本杰明·玛斯兰德教授,他们的研究团体发现:可发酵的膳食纤维(菊粉)可以增加小鼠对甲型流感病毒的抵抗力,减轻了肺功能的损伤,提高了感染小鼠存活率。


我们知道,膳食纤维是植物性食物中无法被消化的部分。尽管我们没有直接将它消化,但其对我们的健康会带来了积极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肠道菌群来实现的。本杰明教授的研究发现:膳食纤维可以选择性地关闭免疫系统的某些部分,同时打开免疫系统完全不相关的另外一部分。通俗说就是:膳食纤维由于改善了肠道微生态环境,带来结果就是身体免疫系统改善,不致因为身体免疫系统反应过度造成肺损伤。


第二项研究来自于中国上海肠道微生物方面的专家赵立平教授2018年发表于《科学》的一项研究。该研究发现,通过使用阿卡波糖或者阿卡波糖加高含量可发酵纤维的食物,可以改善有益菌的生长,降低有害的炎症反应,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状况。


阿卡波糖是什么?这是一种糖尿病的常用药物。为淀粉酶的抑制剂,其主要作用在于减慢米面等淀粉类的食物分解为葡萄糖的速率,这样必然会导致部分淀粉进入大肠,其中的抗性淀粉可作为膳食纤维供肠道有益菌发酵的食物。


这与冠状病毒肺炎有何关系?说起来也很简单,大家知道,此次冠状病毒感染造成重症或死亡的人群绝大多数都是有各种有基础病的人群:如糖尿病人群,冠心病人群,慢性支气管炎人群等等,此类人群应该也是肠道微生态糟糕的重灾区人群,免疫状态的改善应该对此类人群有益。


实际上,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的方法很多,比如睡眠、运动等,但饮食应该是简单易行的方法,关于饮食有如下建议:


1 增加发酵食物摄取,例如奶酪、酸奶、豆豉、腐乳、泡菜等,发酵的黑蒜也是很好的选择。必须提醒的是超市里的酸奶真的不推荐,为了改善口感,里面加入了对肠道有益菌不利的人造糖-玉米糖浆,如果希望吃酸奶,还是自制的好;


2 蔬菜和水果含大量的膳食纤维,有助于改善肠道菌群。但要提醒一点的是:有糖尿病的患者或者糖尿病前期的朋友在选择水果时必须关注其含糖量,尽量选择含糖量低的水果,以免加重病情;


3 益生菌补充。应该说有益肠道健康的益生菌主要来源有两个,一是食物,如酸奶等,但相对来说数量较少,加之胃酸的杀灭,能够进入肠道的益生菌少之又少;二是益生菌制剂,市面上此类产品很多,如何选择,给两个标准:


第一个标准就是益生菌活菌的数量。一般来说活菌数量不应该低于30亿。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我们的免疫力也随之下降,肠道免疫细胞占据全身免疫细胞的70%,低于30亿的活菌的益生菌制剂可以说是杯水车薪,加之各种加工产品会消耗肠道的有益菌,更加需要重视益生菌的数量;


第二个标准就是菌株种类多而且有效,及对于一般成年人来说,需要有效的混合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产品。我们的胃部产生的胃酸和肝脏产生的胆汁都会对益生菌产生破坏,因此,了解你的益生菌制剂能够有多少躲过胃酸和胆汁的打击进入肠道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时候一些益生菌制剂只有少数益生菌进入对你的健康有益的肠道。


总之,对于致病特性的病毒,我们的原则还是改善自身的免疫系统,减少其寄生的数量当然理想,但与其和平共处也未尝不可。指望抗流感病毒的疫苗对抗流感往往是远水不解近渴。以SARS为例,该流感病毒在2002年爆发,2003年夏季逐渐被控制。2004年春季才启动人体试验,2006年才正式完成。但此时SARS已经销声匿迹,没有大规模生产的必要了。对抗流感自身免疫最为重要。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江苏省肿瘤医院李枫。(今天的文章有点长,真的感谢你的耐心!)

新型冠状病毒很可怕?非也,免疫的正常生态最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