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3 佛家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你可知這個“七級浮屠”是什麼

塔林位於少林寺西500米處的少溪河北岸,佔地面積約14 00平方米。這裡的塔密佈如林,高低不一,大小不同,故稱“塔林”。塔是佛教的產物,起源於古印度。塔又名“窣堵坡”、“塔婆”,為梵文譯音,又譯作“浮屠”或“浮圖”。塔最早是用來存放佛舍利和經卷的。佛教傳人中國後,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塔由最初存放佛舍利延伸到佛教徒的葬制上,僧人圓寂後為示其功德,也開始建塔,少林寺塔林就是為歷代少林高僧建的功德塔。

佛家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你可知這個“七級浮屠”是什麼

塔林古時稱為少林的“祖塋”,亦稱“塔院",乃少林寺歷代僧人的墓地。少林寺僧圓寂火化後(亦有非火化者) ,將骨灰放人地宮,上面建塔以示紀念。塔前有塔額,標僧名及稱謂,塔後多有塔銘,記述僧人生平。塔林現存有唐、宋、金元明、清古塔229座:,現代塔2座,計231座。古塔中,有朝代可考者,唐塔2座宋塔2座金塔8座、元塔43座、明塔140座、清塔10座、年代不詳者24座。

佛家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你可知這個“七級浮屠”是什麼

塔林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數量最多跨越朝代最多的一座古塔群。1963年6月20日塔林被河南省公佈為第一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11月20日被國務院公佈為第四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佛家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你可知這個“七級浮屠”是什麼

塔林古塔千姿百態,是少林社會、經濟狀況和宗教制度的反映。塔形的不同,大致取決於這幾方面:一是僧人在佛教中的影響和社會地位,地位越高,建塔就大而精。二是僧人的經濟狀況。少林寺實行的是家族式的“子孫堂"制度,其塔均由其弟子建造,家族經濟條件好建塔就大而精。三是與社會狀況有關。一般來說,社會安定時期,塔就建得多而大,反之少而小。四是不同時代塔式不同。

佛家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你可知這個“七級浮屠”是什麼

塔的形態是佛教禪宗與世俗文化、諸家學說融合的見證。塔受世俗文化影響較深,塔的大小等級受封建等級制度的影響。塔有一、三、五、七級之分,等級最高者為七級,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七級浮屠”。這表明佛教實際上也存在著等級制度。塔林中塔層為單數,是受世俗“單數為陽雙數為陰”的建築陰陽思想影響所造成的。塔上的塔銘,與社會上俗人的“墓誌銘"是完全相同的。塔林中刻著八卦的塔,是佛教禪宗吸納諸家文化的表現。

佛家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你可知這個“七級浮屠”是什麼

塔林是中國古代建築、雕刻、書法藝術博物館。塔林古塔總體分石制和磚制兩種,形態有唐式、宋式、金式、元式、明清式,有長方形、四邊形、六邊形、柱形、錐形、瓶形、圓形、喇叭形等。塔林中的229座古塔,幾乎沒有完全相同的。這些造型各異的塔是古代建築藝術的傑作。塔上的磚雕、石雕造型精美,獨具匠心,為雕刻藝術珍品。塔上的塔銘、塔額,篆、行、草、隸、楷應有盡有,各具特色,為難得的書法藝術品。

佛家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你可知這個“七級浮屠”是什麼

塔林是歷史資料庫。少林寺塔林橫跨唐、宋、金、元、明、清六朝,不同朝代所建的塔,為研究各代塔式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塔銘上所記述的歷史事件,內容之多、連貫性之強,是少林寺諸多歷史史料不可比擬的。塔林中日僧邵元撰寫並書丹的照公和尚塔銘,為中日古代友好交流提供了真實可靠的物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